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1
作者 熊亚 文静 +4 位作者 何青盈 顾建腾 易斌 鲁开智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22-1429,共8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中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方法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2月17日至2022年5月19日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产妇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中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方法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2月17日至2022年5月19日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和总结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要点。结果术前完善45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的各项检查,多学科协作诊疗,确定最佳的分娩时机。术中予以科学的麻醉监测管理,合理有效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补充血容量以维持产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1例因术中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导致心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死亡,余下44例(97.8%)产妇均安全完成剖宫产手术,其中33例(73.3%)返回产科普通病房,其余11例(24.4%)术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其中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产妇在ICU治疗过程中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PAH危险分级越高的产妇,不良结局和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发生率也越高。结论在多学科诊疗协作和全面术前评估和准备的基础上,联合科学有效的麻醉监测和处理,尤其重视中重度PAH产妇的管理和监测,是改善妊娠合并PAH产妇剖宫产预后,提高安全性的麻醉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肺动脉高压 围术期 麻醉管理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肾损伤继发肺损伤的修复功用
2
作者 黎洁钰 秦志刚 +4 位作者 薛正威 刘祥凤 江玲 李鹏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继发肺损伤的修复功用。方法将75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2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常规行开腹关腹手术;肾缺血再灌注(RIR)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继发肺损伤的修复功用。方法将75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2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常规行开腹关腹手术;肾缺血再灌注(RIR)组,双侧肾蒂夹闭50 min后再灌注;Dex预处理(Dex+RIR)组,双侧肾蒂夹闭前15 min经腹腔注射Dex(25μg/kg)。各组于造模后24、48、72、96、120 h(n=5),收集肺组织、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颈动脉血。观察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肺组织损伤程度及修复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泡灌洗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RT-qPCR)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转录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KI后48 h内,RIR组和Dex+RIR组肺损伤评分升高、PaO_(2)降低,但Dex+RIR组肺损伤评分及PaO_(2)水平均优于RIR组;AKI后96 h内RIR组肺损伤评分维持高水平,PaO_(2)维持低水平,而Dex+RIR组肺损伤评分和PaO_(2)于48 h后出现持续好转。AKI后RIR组肺泡灌洗液TGF-β1和CTGF以及肺组织IL-6转录水平呈现出由高水平向低水平变化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Dex干预使24~120 h时间点TGF-β1显著降低(P<0.01),24~72 h IL-6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TGF呈上升趋势并于48~96 h维持较高水平;AKI后RIR组SP-C转录水平在24 h显著上调(与Sham组比较,P<0.001),48~120 h大幅下降至低水平(与RIR组24 h比较,P<0.05),而Dex可改善此种AKI所致的SP-C转录抑制现象。结论Dex可改善急性肾损伤继发肺损伤后肺换气功能,并将肺损伤修复时间窗从96~120 h提前至48~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肾缺血再灌注 急性肺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甲硫氨酸摄入限制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廖先建 文静 +4 位作者 段家翔 向伦理 杨贞 何青盈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究甲硫氨酸摄入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3±2)g的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按... 目的探究甲硫氨酸摄入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3±2)g的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Sham组、LPS组和LPS+MR组。对各组小鼠的肺组织行HE染色和肺损伤病理评分。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及其相关趋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3,CCL3)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Sham组小鼠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LBP和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CD11b和F4/80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肺间质和肺泡巨噬细胞浸润明显;M-CSF、GM-CSF和CCL3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均<0.01)。MR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ALI,降低LPS组小鼠肺损伤病理评分(P<0.01);MR可以减少ALI小鼠肺组织LBP和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LPS组小鼠相比较,LPS+MR组小鼠肺组织CD11b、F4/80M-CSF、GM-CSF和CCL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MR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减轻LPS诱导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 甲硫氨酸摄入限制 趋化因子 脂多糖
原文传递
梓醇对肝肺综合征大鼠肝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4
作者 曾子洋 雷雨豪 +5 位作者 吴宪锋 宋艾璘 杨纯勇 杨智勇 李雨捷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6,共10页
目的 探索梓醇通过增强TGR5表达和降低肝胆汁酸水平对胆总管结扎术(CBDL)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CBDL组和梓醇(Catalpol)组],评估生存率、动脉血氧分压(P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肝功能、... 目的 探索梓醇通过增强TGR5表达和降低肝胆汁酸水平对胆总管结扎术(CBDL)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CBDL组和梓醇(Catalpol)组],评估生存率、动脉血氧分压(P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肝功能、肝肺组织病理变化差异;进一步分析胆汁酸表达水平和TGR5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结果 梓醇治疗改善CBDL导致的肝功能损伤,提高CBDL的生存率和改善了低氧血症;减少了肝、肺血管新生。同时,梓醇通过增强TGR5和降低FXR的表达,减轻BAs水平过高引起肺损伤。结论 梓醇通过上调TGR5和降低FXR的表达,改善BAs水平过高引起的肺损伤,发挥对CBDL大鼠的肝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HPS) 梓醇 TGR5 BAS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器官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黎鑫 衣杏林 +8 位作者 陈妍 邓鑫 刘祥凤 刘先哲 蒋颖 刘冠磊 陈春梅 邱芳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6-752,共7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麻醉科手术室实施肝移植手术的375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EAD的患者90例,未发生EAD的患者266例,...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麻醉科手术室实施肝移植手术的375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EAD的患者90例,未发生EAD的患者266例,比较2组患者30项基线资料。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分组后,在训练集中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D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等指标评估模型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EAD发生率为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肿瘤复发史(OR=3.15,95%CI:1.28~7.77,P=0.013)、手术时间(OR=1.22,95%CI:1.04~1.42,P=0.015)与术后发生EAD有关,根据约登指数鉴定的0.519为截点划分预测结局后,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模型表现尚可,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术后EAD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肿瘤复发史、手术时间,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功能不全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风险预测模型
6
作者 孙义竹 李雨捷 +6 位作者 梁浩 刘祥 黄家号 舒欣 宋艾璘 杨智勇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0-767,共8页
目的基于术前及术中用药指标建立一个预测非肝脏手术患者术后肝损伤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国内3家大型综合医院开发的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22年9月行非肝脏手术术后出现肝损伤患者315例,按阳性∶阴性... 目的基于术前及术中用药指标建立一个预测非肝脏手术患者术后肝损伤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国内3家大型综合医院开发的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22年9月行非肝脏手术术后出现肝损伤患者315例,按阳性∶阴性为1∶3的比例随机匹配同期非肝脏手术术后未发生肝损伤的928例病例作为阴性对照病例。将这1243例患者根据R语言设置的代码以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建模组(n=869)和验证组(n=374)。利用患者术前临床指标(基本信息、病史、相关评分表、手术相关信息和实验室检查)及术中用药情况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linear,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的模型,并在验证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精准-召回曲线(percision-recall curve,P-R)、临床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Brier分数、F 1分数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的模型以XGBoost算法最优,验证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为0.916(95%CI:0.883~0.949),精准-召回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precision-recall curve,AUPRC)为0.841,Brier评分0.0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5%和87.10%。结论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的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预测模型对术后肝损伤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术后肝损伤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朱圆 熊亚 +4 位作者 李红雨 王丹 陈妍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74名经阴道分娩并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74名经阴道分娩并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n=37)。在会阴切开术或会阴修补术前进行0.75%罗哌卡因或1%利多卡因会阴局部浸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会阴疼痛进行评价分级,并对产妇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在注药后1 min (33 vs 26例,P=0.043),产后3 h (31 vs 20例,P=0.006)、4 h (27 vs 11例,P<0.001)、6 h (20 vs 0例,P=0.030),罗哌卡因组VAS为0的产妇多于利多卡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坐立(11 vs 0例,P<0.001)、排尿(22 vs 3例,P<0.001)和睡觉(32 vs 24例,P=0.030)时,罗哌卡因组VAS评分为0的产妇人数均多于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对分娩镇痛满意的产妇(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多于利多卡因组(36 vs 29例,P=0.013)。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静脉pH值、碱剩余、乳酸含量、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红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会阴浸润麻醉较之于利多卡因能提供更快和更长时间的镇痛,可显著提高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产妇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麻醉 局部 自然分娩 镇痛 产科
原文传递
计划性全身麻醉改善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手术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宪 朱圆 +5 位作者 熊亚 杨贞 王丹 常青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4-690,共7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A)(含非计划性全身麻醉)与CSA联合计划性全身麻醉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术中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孕28周后于本院超声科诊断为...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A)(含非计划性全身麻醉)与CSA联合计划性全身麻醉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术中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孕28周后于本院超声科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准备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2组(n=53):①腰硬联合+计划性全身麻醉(spinal+general anesthesia,SGA)组,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剖宫产、待胎儿取出夹闭脐带后实施全麻;②CSA组:产妇接受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转入ICU率、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制品的输入量、术后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①CSA组因术中不能耐受转为全麻者(CSA-GA组)18例,CSA-GA组产妇术中失血量[(2 994±1 895)vs(1 181±504) mL]及失血量>2 000 mL(12 vs 6例)、术后转入ICU(10 vs 2例)、产后30 d抑郁(16 vs 22例)的发生率高于仅接受常规腰硬联合麻醉(CSA-only)组(P均<0.01)。②SGA组的产妇失血量>2 000 mL(8 vs 18例,P<0.05)、术后转入ICU(3 vs 12例,P<0.05)以及产后30 d抑郁发生比例(11/53 vs 38/53,P<0.01)明显低于CSA组。结论接受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与非计划性全身麻醉比较,计划全身麻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和ICU入住率;计划性全身麻醉可通过改善手术条件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产后出血
原文传递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序昊 贺文泉 +1 位作者 文欣荣 易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提高肥胖患者下肢手术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下肢手术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肥胖患者80例,分为超声组(U组,n=40)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N组,n=40)。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提高肥胖患者下肢手术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下肢手术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肥胖患者80例,分为超声组(U组,n=40)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N组,n=40)。观察两组超声成像及阻滞效果。结果 U组超声成像评分为11(6~15)分,26例患者可见腰丛神经;UN组超声成像评分为11(5~15)分,23例患者可见腰丛神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31例成功阻滞,9例阻滞失败;UN组38例成功阻滞,2例阻滞失败,UN组阻滞成功率明显优于U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应用于肥胖患者的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弥补超声成像不佳,提高阻滞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超声 肥胖
原文传递
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32
10
作者 曹宇飞 易斌 +2 位作者 鲁开智 卢孙山 姚晓燕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2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究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依患者... 目的探究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依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及丙泊酚组,每组65例。七氟醚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间断应用;丙泊酚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采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间断应用。比较两组麻醉前、气腹后5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均低于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七氟醚组患者HR、MAP均低于丙泊酚组,SpO 2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压(Paw)及呼吸膜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高于麻醉前,胸肺顺应性(Compl)及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后5 min时,两组患者间P ET CO 2、Compl、Paw、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间PETCO2、Com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反应指标: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血糖、皮质醇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后5 min,七氟醚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皮质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七氟醚组血糖、皮质醇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性麻醉相对于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呼吸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及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辜梦月 陈妍 +1 位作者 杨纯勇 鲁开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和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丙泊酚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共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时采集患者从入手术室至手...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和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丙泊酚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共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时采集患者从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期间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局部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tissu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dex,THI)来评价脑氧供需平衡,并采集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脏指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然后分别通过计算rSO_(2)与MAP的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脑血氧测定指数(cerebral oximetry index,COx)、计算THI与MAP的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脑总血红蛋白反应指数(total hemoglobin reactivity index,THx)。根据COx和THx设立每位患者CA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监测数据和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分别筛选出rSO_(2)、THI以及由COx和THx所界定的CA范围上下限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剔除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SO_(2)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长、总血红蛋白浓度(P<0.05);THI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P<0.05);通过COx获得的CA范围上下限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术中MAP、PaO_(2)(P<0.05);通过THx获得的CA范围上下限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术中MAP(P<0.05)。结论在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长、总血红蛋白浓度;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的影响因素有高血压病史、术中MAP、P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供需平衡 脑血流自动调节 脑氧饱和度 脑血氧测定指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每搏量变异的容量管理策略在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艰 杨贞 +3 位作者 高宪 朱圆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8-922,9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nce,SVV)为导向的容量管理策略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 目的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nce,SVV)为导向的容量管理策略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53.3±8.5)岁,体质量(59.8±9.0)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VV组(n=25)。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式。对照组根据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进行液体输注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SVV组根据FloTrac/Vigileo分析得到的SVV值指导液体输注和血管药物的使用,维持SVV在13%以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术中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肾脏功能、PACU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SVV组患者术中血压稳定,手术结束时乳酸水平无明显增高[(2.48±0.26)mmol/L vs(1.48±0.89)mmol/L,P<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氧合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 52%,P<0.05);术中晶体液的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150±235)mL vs(1 981±808)mL,P<0.01],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72%vs 44%,P<0.05),多巴酚丁胺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n=25,36%vs 8%,P<0.05),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18±0.63)d vs(3.38±1.36)d,P<0.01],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的容量管理策略能优化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循环状态,减少容量过负荷和血管活性药物滥用的潜在危害,改善微循环灌注,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FLOTRAC/VIGILEO 每搏量变异 容量管理 围术期
原文传递
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和大脑自动调节平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俊豪 陈妍 +1 位作者 杨纯勇 鲁开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45-1855,共11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静脉麻醉前后的脑氧供需平衡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脑氧供需平衡和大脑自动调节平台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行开腹手术的53例患者,观测从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期间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静脉麻醉前后的脑氧供需平衡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脑氧供需平衡和大脑自动调节平台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行开腹手术的53例患者,观测从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期间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saturation, rSO)、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cerebral tissu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dex, TH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采用rSO以及THI评价脑的氧合情况。然后计算整个手术过程中rSO与MAP之间的移动线性Pearson相关系数,即COx,计算THI与MAP之间的移动线性Pearson相关系数,即THx。利用COx和THx探讨大脑自动调节的上下限和平台长度。间断采集血气分析,患者都采用标准化麻醉管理。结果 左右两侧脑rSO在麻醉前和麻醉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1);左右两侧脑THI在麻醉前和麻醉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1)。左右侧rSO和THI分别根据年龄、是否阻断肝门和手术时长分组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曲线显示左右脑THI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左脑THI随年龄变化趋势r=-0.261 8,P=0.058 3;右脑THI随年龄变化趋势r=-0.283 6,P=0.039 6)。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由COx界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限和调节范围分别为(81.98±12.63)、(93.67±13.69)、(11.22±8.38)mmHg。由THx界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限和调节范围分别为(79.96±10.61)、(93.77±12.34)、(13.79±8.63)mmHg。由COx和THx界定的CA上限、下限和调节范围根据年龄是否大于50岁、是否阻断肝门和手术时长是否大于360 min进行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后会降低患者左右脑rSO和THI,左右脑THI受到年龄影响,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下限、上限以及自动调节范围不受年龄是否大于50岁、是否阻断肝门和手术时长是否大于360 min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供需平衡 大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 脑氧饱和度 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欣 李昊洋 +5 位作者 李雨捷 宋艾璘 胡小艳 陈芋文 张炬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2-738,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从公共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v1.0)中筛选出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脓...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从公共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v1.0)中筛选出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入院后90 d内死亡。根据死亡与否将数据集随机拆分为训练数据集(70%)与测试数据集(30%),在训练数据集上基于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自适应提升(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构建预测死亡风险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分数和准确率来评估模型效能。结果最终9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51例(25.5%)患者入院后90 d内死亡,LR、GBDT、RF、SVM及AdaBoost模型的AUC依次为0.852、0.903、0.921、0.940和0.906,其中SVM的AUC最高,预测性能更好,而LR模型效能最差。结论基于GBDT、RF、SVM及AdaBoost这4种算法建立的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效能优于传统的LR模型,可能有助于临床决策,改善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脓毒症 机器学习 腹部手术 预测模型 死亡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非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艾璘 李雨捷 +6 位作者 舒欣 胡小艳 钟坤华 陈芋文 张炬 易斌 鲁开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9-764,共6页
目的利用术前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非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风险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医疗大数据平台上筛选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P... 目的利用术前指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非心脏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风险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医疗大数据平台上筛选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患者,最终纳入92例患者为POCD组,在同样的大数据平台上依照POCD组手术类型和年龄段,按1∶3比例随机匹配同时间段的276例术后未发生POCD且治愈出院的患者为非POCD组。同时,将这368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59)和验证组(n=109)。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术前临床指标(一般资料、相关评分表、手术相关信息和术前检验指标)之后,基于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非心脏手术POCD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效能通过敏感性、特异性、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进行评估。结果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非心脏手术POCD的预测模型以SVM算法最优,验证组中AUC为0.957(95%CI:0.905~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和98.8%。结论初步构建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非心脏手术POCD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POCD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小香猪DCD边缘供体模型的构建及其供肾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祥凤 陈倩 +9 位作者 秦志刚 杨子恒 李翼容 黎洁钰 薛正威 高仁君 陈星同 许月明 肖亚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6-43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小香猪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模型,并对DCD供肾进行病理学评价。方法7只4~6月龄的雄性小香猪(13~17 kg)分为标准供体对照组(C组,n=3)和DCD组(n=4),两组肌注苯巴比妥钠麻醉诱导后,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小香猪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模型,并对DCD供肾进行病理学评价。方法7只4~6月龄的雄性小香猪(13~17 kg)分为标准供体对照组(C组,n=3)和DCD组(n=4),两组肌注苯巴比妥钠麻醉诱导后,建立耳缘静脉通道,行血压、心电图和氧饱和度(SaO_(2))监测,同时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强化麻醉诱导效果。C组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行开腹术摘取肾脏;DCD组静脉推注肝素(300 IU/kg)抗凝,后注射丙泊酚600 mg和顺阿曲库铵10 mg使猪心跳呼吸停止,待心停跳30 min时摘取肾脏。2组肾脏均切成小块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行石蜡包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正常肾脏和DCD边缘供体肾脏的病理结果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结果DCD组共成功建模4只猪在注射过量麻醉药后SaO_(2)下降至80%的平均时间为(3.25±1.89)min,心脏骤停平均时间为(7.75±3.10)min;热缺血30 min后获取的DCD边缘供肾与C组供肾相比,肾小管损伤评分增高(P<0.05),肾小球损伤评分均值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注射过量丙泊酚和顺阿曲库铵的方法可有效建立猪DCD边缘供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边缘供体 器官移植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氯硝柳胺通过抑制S100A4表达减轻肝肺综合征病理性血管新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才溢 李丹 +3 位作者 杨从文 赖静 陈林 鲁开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1-1172,共12页
目的探讨药物氯硝柳胺对S100A4的表达及大鼠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6)、胆管结扎(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CBDL)组(CBDL组,n=18)和氯硝柳胺治疗... 目的探讨药物氯硝柳胺对S100A4的表达及大鼠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6)、胆管结扎(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CBDL)组(CBDL组,n=18)和氯硝柳胺治疗组(NIC组,n=6)。造模后在第1、3、5周分别取材CBDL组大鼠,在第5周取材Sham组,NIC组大鼠在造模后第3周第1天开始灌胃氯硝柳胺混悬液,持续1周,在第5周结束后取材,通过HE、Masson染色评估大鼠肝、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疾病进展。免疫荧光检测S100A4和CD31在肺中表达位置和强度。使用Western blot和qPCR等方法检测大鼠S100A4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HPS大鼠血清和氯硝柳胺处理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观察其对细胞迁移和成管能力影响。结果CBDL组大鼠肺组织S100A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随着疾病发展而增加,均高于Sham组(P<0.0001);NIC组肺S100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BDL组5周时降低,但仍高于Sham组;在体外使用siRNA降低PMVECs中S100A4表达之后,PMVECs的迁移和成管能力较NC组降低(P<0.0001);HE染色NIC组肺组织中病理改变较CBDL组5周轻,肝组织中则没有发现减缓作用,Masson染色结果发现NIC组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减轻不明显;与Sham大鼠血清处理相比,CBDL组5周血清刺激后细胞的迁移、成管能力显著提升,而氯硝柳胺处理则逆转了这一现象(P<0.0001)。结论S100A4可以通过促进HPS大鼠肺微血管新生促进HPS的疾病发展,氯硝柳胺可抑制大鼠肺中S100A4的表达而延缓HPS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S100A4 氯硝柳胺(Niclosamide) 胆管结扎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网络算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风 李昊洋 +3 位作者 钟坤华 舒欣 李雨捷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5-771,共7页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算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算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KR的住院患者1260例。入院主要诊断为左/右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其中男性240例(19.0%),女性1020例(81.0%);年龄23~79(66.73±8.46)岁;体质指数(BMI)(25.08±5.09)kg/m2。将术后(手术结束至出院期间)发生POCD的患者(71例)按照7∶3随机分为A1组(70%)和B1组(30%),未发生POCD的患者(1189例)按照7∶3随机分为A2组(70%)和B2组(30%)。A1组与A2组共同构成A组(训练数据集),B1组与B2组则为B组(测试数据集),其中A组用于模型训练,B组用于模型测试。筛选TKR相关围术期麻醉决策、病情转归及住院时间等36项指标作为节点,利用BN算法建立各节点的概率分布模型图,预测POCD发生风险的概率,以期住院时间最短,促进最大化患者康复。结果基于BN算法建立的预测TKR后POCD发生风险模型,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值为0.9661(95%CI:0.9541~0.9784),测试集AUC值为0.8974(95%CI:0.8672~0.9285),准确性分别为96.43%(95%CI:0.9511~0.9764)和93.44%(95%CI:0.9092~0.9596)。结论基于BN算法建立的预测TKR后POCD发生风险的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心脏死亡后供体肾脏的影响
19
作者 刘祥凤 薛正威 +5 位作者 秦志刚 黎洁钰 李翼容 陈林 李鹏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79-2188,共10页
目的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心脏死亡后供体(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静态冷藏期肾脏的保护作用,从而探讨Dex适宜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5):对照组(NC组)、模型组(0 nmol/... 目的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心脏死亡后供体(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静态冷藏期肾脏的保护作用,从而探讨Dex适宜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5):对照组(NC组)、模型组(0 nmol/L Dex组)和6个不同浓度Dex组(0.1、1、10、100、1000、10000 nmol/L Dex组)。大鼠麻醉和肝素化后放血法处死。热缺血30 min时:NC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摘取肾脏、固定、-80℃保存;其余按分组浓度灌注含Dex的威斯康星大学器官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摘取肾脏、并置于相应保存液4℃保存24 h模拟供肾静态冷藏。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和肾组织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NAG活力,羟胺法测定T-SOD活力、TBA法测定MDA含量,RT-q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的mRNA扩增水平。结果(1)与NC组比较:0 nmol/L Dex组肾损伤评分、Caspase-3和KIM-1水平、NAG活力、MDA含量和IL-6 mRNA扩增水平增加,T-SOD活力降低(P<0.05)。(2)与0 nmol/L Dex组比较:100、1000 nmol/L Dex组肾损伤评分显著降低[(1.33±0.26)分、(1.30±0.16)分vs(2.14±0.34)分,P<0.05)];1、10、100、1000 nmol/L Dex组KIM-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100、1000 nmol/L Dex组NAG活力下降(P<0.05),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0.05);1、10、100、1000、10000 nmol/L Dex组MDA表达量降低(P<0.05);0.1、1、10、100、1000 nmol/L Dex组IL-6的mRNA水平降低(P<0.05);0.1、1、10、100、1000、10000 nmol/L Dex组TNF-α的mRNA水平降低(P<0.05)。(3)与0.1 nmol/L Dex组比较:100、1000 nmol/L Dex组KIM-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19±0.01)、(0.18±0.02)vs(0.25±0.02),P<0.05)],MD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0、100、1000 nmol/L Dex组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4)与1、10 nmol/L Dex组比较:100、1000 nmol/LDex组TNF-α水平降低(P<0.05)。(5)与0、0.1、10 nmol/L Dex组比较:1000 nmol/L Dex组SOD活力增加(P<0.05)。结论Dex对大鼠DCD供肾的保护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100、1000 nmol/L Dex剂量保护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涉及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后供体 右美托咪定 肾移植 器官保护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段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思琦 段家翔 +8 位作者 李小东 文静 尹超 胡建军 鲁开智 顾健腾 易斌 何静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段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9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麻醉开始的时间分为两组:上午(8:00~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段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9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麻醉开始的时间分为两组:上午(8:00~12:00)手术组(n=98)和下午(14:00~18:00)手术组(n=9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前与术后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术后炎症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指标。结果下午手术组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的患者多于上午手术组患者(P=0.023),并且术后进食时间更早(P=0.012);下午手术组患者术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其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s ratio,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明显高于上午手术组患者(P<0.001),而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午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少、进食早,术后近期康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间 结直肠癌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