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居高原男性青年慢性高山病的诊断模型构建
1
作者 张权 陈建 +6 位作者 刘宝 高志奇 赵文琦 张二龙 徐刚 陈德伟 高钰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分析移居高原男性青年慢性高山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及评估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3年6月10日至12月29日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移居到高原(海拔4500~5000 m地区... 目的分析移居高原男性青年慢性高山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及评估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3年6月10日至12月29日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移居到高原(海拔4500~5000 m地区)半年及以上的男性青年作为被试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慢性高山病青海标准”将被试者分为CMS组和非CMS组。按照8∶2的比例随机抽样将被试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随机森林变量重要性排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影响曲线分析,全面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376名抽样被试者经纳入排除后,共308人纳入数据分析,其中CMS患病率为17.53%。呼吸困难或心悸(79.63%)和睡眠障碍(85.19%)是CM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B/creatine kinase,CK-MB/CK,OR=2.17,95%CI:1.43~3.28)、高原居住时间(OR=2.44,95%CI:1.08~5.54)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62,95%CI:1.05~2.50)是CMS发生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MS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56~0.886)vs 0.822(95%CI:0.700~0.944)]、特异度(66.30%vs 73.90%)、敏感度(89.50%vs 81.20%),提示其区分度较好。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χ^(2)=10.029,P=0.263)和(χ^(2)=4.477,P=0.812),说明模型预测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阈值概率为0.1~0.7内,模型的净收益优于全干预和无干预策略。临床影响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0.4时,模型的预测和实际发病情况高度一致。这2项分析结果共同证实了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CK-MB/CK、高原居住时间和BMI是CM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建的诊断模型有助于识别CMS发生潜在个体,进而早期干预以预防CMS对移居高原男性青年生命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居高原 高原病 慢性高山病 诊断 男性青年
原文传递
高原脱适应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丁宇 王泽军 +2 位作者 谢佳新 赵思雨 张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从高原返回平原人群高原脱适应症(high 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ndrome,HADAS)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4年2月对结束高原生活返回内地的人群实地或线上发放问卷...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从高原返回平原人群高原脱适应症(high 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ndrome,HADAS)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4年2月对结束高原生活返回内地的人群实地或线上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情况和脱适应症状等调查资料,经筛选最终纳入1095例作为建模组。阳性事件定义为脱适应症状评分>5分。将建模组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766)和内部测试集(n=329),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自变量,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multip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LR)、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轻度梯度提升(light gradient boosting,LGB)、朴素贝叶斯(naïve bayes,NB)8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和混淆矩阵对模型进行比较并进行内部测试;使用列线图或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图对最终模型进行展示。于2024年8月收集筛选结束高原生活返回平原132例作为外部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095例调查人群中有脱适应症者549人(50.14%)。CMS评分、年龄、高原居住时间为LASSO回归筛选出的预测因子。8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HADAS预测模型中,以LR模型最优,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训练集为0.819(95%CI:0.789~0.850),内部测试集为0.841(95%CI:0.799~0.884),F1评分内部测试集为0.801,内部测试集的AUC、F1得分在8个模型中均为最大;LR模型校准曲线的Spiegelhalter Z检验显示训练集P=0.703、内部测试集P=0.281;LR模型外部验证集AUC为0.867(95%CI:0.765~0.969)。结论以CMS评分、年龄和高原居住时间为预测因子建立的LR模型在内部测试集的综合表现最好,在外部验证集中区分度好,构建的列线图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高原脱适应症 机器学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高原低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并抑制结直肠癌皮下肿瘤生长
3
作者 赵思洁 王猛 +3 位作者 高源 杨芳 胡绍凡 缪洪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0,共13页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结直肠癌体内生长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6周龄BALB/C与C57BL/6小鼠(体质量18~20 g)各自分为2组,分别置于低压氧仓(10%氧气,海拔约5600 m,高原低氧组)和SPF级动物实验中心(21%O_(2),海拔...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结直肠癌体内生长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6周龄BALB/C与C57BL/6小鼠(体质量18~20 g)各自分为2组,分别置于低压氧仓(10%氧气,海拔约5600 m,高原低氧组)和SPF级动物实验中心(21%O_(2),海拔约300 m,平原常氧组)饲养,C57BL/6小鼠每组8只,BALB/C小鼠每组7只。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MC38、对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以构建结直肠癌皮下肿瘤模型。观察C57BL/6与BALB/C小鼠肿瘤大小并统计肿瘤质量。收集C57BL/6小鼠的肿瘤、外周血以及脾脏中的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对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IFN-γ^(+)T淋巴细胞以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进行检测,分析这些免疫细胞在平原常氧和高原低氧环境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平原常氧组C57BL/6与BALB/C小鼠相比,高原低氧组2种小鼠皮下肿瘤生长都被显著抑制(0.17 vs 0.09 g,1.38 vs 0.51 g,P<0.01)与平原常氧组C57BL/6小鼠相比,高原低氧组C57BL/6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的M2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2.13%vs 15.90%,P<0.05);MDSC比例减少(2.06%vs 1.05%,P<0.01),其中单核性MDSC(M-MDSC:Ly6C^(+))亚群比例显著降低(60.97%vs 41.13%,P<0.01),而粒性MDSC(PMN-MDSC:Ly6G^(+))比例无显著差异(10.97%vs 9.70%,P>0.05);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41.25%vs 51.18%,P<0.01),CD4^(+)T细胞比例降低(48.70%vs 41.93%,P<0.05);IFN-γ^(+)T、IFN-γ^(+)CD4^(+)T、IFN-γ^(+)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28.58%vs 59.65%,23.33%vs 53.65%,36.9%vs 66.48%,P<0.01);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和M1巨噬细胞比例都降低(84.98%vs 78.43%,5.86%vs 4.01%,P<0.01),MDSC及PMN-MDSC(Ly6G^(+))比例增高(4.47%vs 16.43%,36.56%vs 62.97%,P<0.01);脾脏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IFN-γ^(+)CD8^(+)T淋巴细胞比例都显著降低(33.05%vs 27.68%,5.13%vs 1.58%,P<0.01)。结论高原低氧可以增强肿瘤微环境内免疫应答并抑制结直肠癌皮下肿瘤的生长,但却抑制全身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高原肺水肿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分析
4
作者 徐刚 吴刚 +6 位作者 孙滨达 刘宝 高志奇 陈建 高钰琪 高文祥 陈德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5-1243,共9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大鼠模型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HAPE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NC)组...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大鼠模型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HAPE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NC)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低压低氧(Hypoxia)组和低压低氧复合低剂量LPS(HL)组。LPS组和HL组按照每100 g体质量尾静脉注射0.1 mL浓度为0.05%的LPS溶液,NC组和Hypoxi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ypoxia组和HL组进行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处理6 h,NC组和LPS组于舱外同时饲养。检测肺组织的湿/干质量比(wet/dry mass ratio,WD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提取肺组织总RNA,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mRNA表达谱,采用Metascape在线基因注释和分析系统(http://metascape.or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聚类分析。结果HL组大鼠肺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充血、水肿、肺泡间隔增宽。与NC组比较,HL组大鼠肺WDR显著增加(P<0.01),BALF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基因表达检测发现,相对NC组,Hypoxia组有79个基因表达上调,59个基因表达下调,LPS组473个基因表达上调,695个基因表达下调,HL组669个基因表达上调,125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和KEGG信号通路聚类分析显示:HL组差异表达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对IL-1的反应、炎症反应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NF-κB、IL-17、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外基质组织、内皮细胞迁移调控、细胞-基质黏附等生物学过程,以及黏着斑、Wnt、cGMP-PKG、PI3K-Akt、Rap1等信号通路。HL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TNF-α、IL-1β以及IL-6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低氧复合低剂量LPS可稳定复制大鼠HAPE模型,低氧可显著增强LPS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显著增强炎症介质的表达,促进HAP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低氧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驻海拔3680 m高原地区陆军某部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星弛 邵剑钢 +2 位作者 贾先勇 李晓莉 张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17-1722,共6页
目的调查高原官兵的膳食结构和身体状况,为指导部队合理膳食,提高高原官兵的膳食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驻海拔3 680 m高原地区陆军某部一个伙食单位就餐人员(青年男性官兵)190名,采取称量法进行连续4 d的膳食调查;同时利用体质量... 目的调查高原官兵的膳食结构和身体状况,为指导部队合理膳食,提高高原官兵的膳食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驻海拔3 680 m高原地区陆军某部一个伙食单位就餐人员(青年男性官兵)190名,采取称量法进行连续4 d的膳食调查;同时利用体质量身体脂肪测量器及皮脂测量仪进行体格检查;抽取官兵空腹全血,进行血样生化检查,测定贫血3项、全血矿物质8项以及血清维生素A、血清维生素D、血清维生素E等生化指标。并以GJB 826A-2010《军人食物定量》、GJB 823B-2016《军人营养素供给量》、GJB 1636A-2016《军队营养调查与评价方法》和血样检测结果参考值为依据进行评价。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该部官兵肉类、禽蛋及食用菌等食物摄入充足,但鱼虾、蔬菜、水果、大豆和牛奶等食物摄入量不足,部分食物摄入低于标准的50%;蛋白质、铁、维生素E等多数营养素供给达标,但钙、锌、碘、维生素A、维生素B_1、维生素B_2摄入量不足;能量摄入量达标,其中3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所占比例分别为12.0%、45. 0%、43. 0%,脂肪供能比偏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未达到标准;体质指数在18.5~23.9范围内的官兵有91名,占比为75. 8%,表明大多数官兵营养状况正常,但也存在慢性营养不良的情况。血样检测结果显示,官兵多种营养素在标准范围内,但维生素D和钙普遍缺乏,铁元素部分人员超标。结论部分人员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维生素D和钙缺乏明显,还需调整膳食结构和进行营养宣教来改善高原部队膳食营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膳食营养 调查 评价分析
原文传递
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评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菌群特征
6
作者 黄沛 黄河 +6 位作者 谢慎威 吴玉 钟志凤 董华平 周思敏 李鹏 谢佳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原健康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液细菌16 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进行检测,比较分析HAPC组和对照组血液菌群组成情况和差异。结果2组人员均为汉族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高原移居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HAPC组中反映血液菌群α-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0.931±0.005)vs(0.907±0.008),P<0.05]、Goods Coverage指数[(0.998±0.001)vs(0.997±0.001),P<0.001]和Pielou指数[(0.597±0.011)vs(0.567±0.00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群相对丰度分析显示,HAPC组血液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0.046±0.004)vs(0.033±0.003),P<0.05]、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0.046±0.006)vs(0.021±0.003),P<0.01]、食酸菌属(Acidovorax)[(0.032±0.003)vs(0.019±0.002),P<0.05]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征性细菌LEfSe分析显示,HAPC组标志菌群是α-变形菌纲,对照组标志菌群是毛螺菌科。结论HAPC患者较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菌群在多样性、相对丰度及特征性菌类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这类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菌群 移居者
原文传递
缺氧特异性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表达以促进单核细胞黏附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祥琼 陈婷 +3 位作者 谢宏晨 杨诚忠 范旭 谭小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探究细胞黏附分子3(cell adhesion molecular 3,CADM3)在肺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特异性,分析其介导单核细胞特异性黏附的作用,探讨缺氧诱导肺血管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新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 目的探究细胞黏附分子3(cell adhesion molecular 3,CADM3)在肺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特异性,分析其介导单核细胞特异性黏附的作用,探讨缺氧诱导肺血管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新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PEC)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rAEC)为细胞模型,分为常氧(21%O2)对照组和缺氧(1%O2或5%O2)处理组。通过分析缺氧8 h HUVEC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表达的CADM3。通过细胞黏附实验、siRNA干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CADM3在缺氧HUVEC与单核细胞特异性高黏附中的作用;通过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X)和shRNA干扰调节HIF-1α表达,分析HIF-1转录活性对CADM3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HUVEC中CADM3表达增加,在缺氧6~8 h达到最高,随后下降;靶向CADM3的siRNA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ADM3的表达降低,缺氧HUVEC和U937细胞的黏附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21%O2)溶剂对照组比较,DFX(100μmol/L)处理的HUVEC中HIF-1α及其靶蛋白STC2蛋白水平增加;靶向HIF-1α的shRNA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IF-1α及其靶蛋白STC2蛋白水平下降,但CADM3蛋白表达均无变化。缺氧rPEC中CADM3的蛋白水平及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均增加,与rPEC细胞比较,rAEC细胞中未检测到CADM3的蛋白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μg/mL)处理后,常氧或缺氧培养的rPEC细胞中HIF-1α和CADM3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缺氧rPEC与外周血白细胞中CD11b+细胞的黏附比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ADM3抗体孵育后,与Blank组比较,缺氧rPEC与U937细胞的黏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以特异地非HIF-1依赖的方式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中CADM3的表达,促进缺氧诱导的肺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特异性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细胞黏附 肺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3
原文传递
以相对心率为指标的高原适宜劳动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钢 李鹏 +1 位作者 王开发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运动负荷状态下人体心率变化规律,建立高原适宜劳动强度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亚极量踏阶运动试验,在平原(海拔300 m)和高原(海拔3700、4200、4600和5100 m)环境对228例受试者测定了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运动心率和恢复心率...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运动负荷状态下人体心率变化规律,建立高原适宜劳动强度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亚极量踏阶运动试验,在平原(海拔300 m)和高原(海拔3700、4200、4600和5100 m)环境对228例受试者测定了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运动心率和恢复心率,计算了最大氧耗量(VO2max)、心率变化幅度(X)和相对心率综合指标(Z)。结果与平原相比,高原3700~5100 m受试者VO2max显著下降(41.74±2.96,41.25±2.84,41.08±2.35,41.60±2.82 vs 46.61±3.74 mL·kg^-1·min^-1,P<0.05);相对心率综合指标Z值随着心率变化幅度X值的增加而呈线性的增加(Z=0.920+0.006X,R2=0.794);受试者中度劳动强度Z值(1.42±0.21)显著小于重度劳动强度(1.52±0.23,P<0.05)。结论高原环境人体劳动能力显著下降,高原适宜劳动强度宜在中度劳动强度范围内,Z=1.42可作为高原环境中度劳动强度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心率 高原 适宜运动强度 氧耗量 运动心率
原文传递
模拟高原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记忆损伤与脑海马体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华平 钟志凤 +4 位作者 李鹏 黄沛 田怀军 谢佳新 周思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1-301,共11页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致小鼠记忆损伤及脑海马体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探寻低压低氧引起记忆损伤的关键磷酸化修饰蛋白和通路。方法40只7~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g,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低...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致小鼠记忆损伤及脑海马体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探寻低压低氧引起记忆损伤的关键磷酸化修饰蛋白和通路。方法40只7~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g,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低压低氧组(n=20)。常氧组小鼠在常氧条件下喂养,低压低氧组小鼠在模拟海拔6000 m的低压舱中喂养7 d。低压低氧暴露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脑海马体组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89.66±3.27)vs(38.61±4.83)s,P<0.01]、游泳距离显著增加[(959.21±99.61)vs(550.39±59.43)cm,P<0.01]。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显著差异表达磷酸化肽段136个,其中上调92个,来自79个蛋白;下调44个,来自42个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磷酸化修饰蛋白主要分布在突触后密集区、非对称性突触和基底细胞膜,主要参与细胞连接组装、突触构成、突触中囊泡介导的运输、树突发育、认知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磷酸化修饰蛋白质主要富集在胰岛素分泌、胰液分泌、谷氨酸能突触、内吞和长时程抑制等信号通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层面,构成以AGAP2、SYNGAP1、DRP2、DRP3和PSD93等蛋白为核心的蛋白互作网络。结论低压低氧可致小鼠记忆损伤脑海马体磷酸化修饰蛋白及通路发生改变,AGAP2、SYNGAP1、DRP2、DRP3和PSD93可能是关键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海马 记忆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NK细胞特异性敲除UTX以性别差异方式调控黑色素瘤肺转移
10
作者 黄沛 王洪晨 +5 位作者 黄河 谢佳新 吴玉 周思敏 廖馨怡 管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5,共9页
目的探究X染色体编码的表观调节因子UTX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Ncr1-i Cre工具雄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F1代Ncr1-i Cre^(+)UTX^(fl/-)雄鼠,进而将F1代小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 目的探究X染色体编码的表观调节因子UTX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Ncr1-i Cre工具雄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F1代Ncr1-i Cre^(+)UTX^(fl/-)雄鼠,进而将F1代小鼠与UTX^(fl/fl)雌鼠杂交,获得对照雄鼠Ncr1-i Cre^(-)UTX^(fl/-)(M-对照)和NK细胞特异性敲除UTX雄鼠Ncr1-i Cre^(+)UTX^(fl/-)(M-敲除);以及对照雌鼠Ncr1-i Cre^(-)UTX^(fl/fl)(F-对照)和UTX基因敲除雌鼠Ncr1-i Cre^(+)UTX^(fl/fl)(F-敲除)。UTX基因敲除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观察肺脏转移的肿瘤结节数量;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肺脏NK细胞比例(CD3~-CD19~-NK1.1^(+))、数量、成熟分子KLRG1和CD11b、表达活化受体NKG2D和CD69及效应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改变;继而将分选的NK细胞与B16F10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B16F10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与M-对照雄鼠相比较,M-敲除雄鼠肺脏黑色素瘤结节数量显著减少(P<0.05);肺脏NK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NK细胞成熟标志分子KLRG1和CD11b比例无显著改变;NK细胞毒性分子穿孔素表达增加(P<0.01),而效应分子颗粒酶B、脱颗粒标志分子CD107a,以及细胞因子IFN-γ无统计学差异;NK细胞与B16F10细胞共培养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相比于F-对照雌鼠,F-敲除雌鼠肺脏黑色素瘤结节数量无统计学差异;肺脏NK细胞比例和数量显著增加(P<0.05);KLRG1和CD11b比例显著减少(P<0.01);NK细胞穿孔素表达增加,颗粒酶B、CD107a和IFN-γ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NK细胞与B16F10细胞共培养,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NK特异性敲除UTX以性别差异方式调控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 黑色素瘤 NK细胞 性别 UTX
原文传递
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概述及其对战伤分类信息标识体系设计的启示
11
作者 李健杰 黄朝晖 +4 位作者 余漩 陈光伟 游海燕 方海亮 高钰琪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4-690,共7页
国际疾病分类(ICD)体系是由WHO依据疾病特征、按照特定分类规则、对疾病信息以字母和数字代码进行表达的体系。ICD建立了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信息标准,构成了全球医疗健康数据的基础,推动了全球医疗信息共享和应用,并根据应用需求不断完... 国际疾病分类(ICD)体系是由WHO依据疾病特征、按照特定分类规则、对疾病信息以字母和数字代码进行表达的体系。ICD建立了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信息标准,构成了全球医疗健康数据的基础,推动了全球医疗信息共享和应用,并根据应用需求不断完善升级,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使用。ICD在军事领域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如美军将ICD融入其卫勤保障体系中,在提升战伤救治质量、优化卫勤决策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积极作用。ICD最新版本(ICD-11)具有先进、科学的基础模型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内容体系,在军事领域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军应在整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ICD发展和外军应用实践的经验,针对战伤分类信息标识的实际应用需求,构建完善的战伤分类信息标识体系,提升战伤分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未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 分类模型 战伤分类 信息标识 战伤救治
原文传递
FDFT1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小鼠结直肠癌进展
12
作者 高源 黄玉兰 +2 位作者 赵昆 时荣臣 缪洪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5,共11页
目的筛选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中抑制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代谢酶相关靶点,并验证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CRC细胞株(MC38)分为对照(si-NC)组和多个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代谢酶表达干扰(siRNA... 目的筛选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中抑制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代谢酶相关靶点,并验证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CRC细胞株(MC38)分为对照(si-NC)组和多个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代谢酶表达干扰(siRNA干扰相应靶点)组,RT-qPCR检测转染后MC38细胞相应干扰靶点的mRNA水平;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体质量13~18 g)提取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利用siRNA转染后MC38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巨噬细胞,RT-qPCR检测巨噬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以评估对其M1方向极化的影响。将MC38细胞分为对照组(OE-NC和sh-NC组)、法尼基焦磷酸转移酶1(farnesyl-diphosphate farnesyltransferase 1,FDFT1)过表达组(OE-FDFT1组)和FDFT1敲低组(sh-FDFT1组),RT-qPCR检测FDFT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DFT1蛋白水平;将C57BL/6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细胞分组方式分别构建皮下荷瘤模型(n=5)、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n=5),对肿瘤质量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将C57BL/6巨噬细胞清除鼠(氯膦酸盐脂质体悬液尾静脉注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细胞分组方式构建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n=5),对肿瘤质量进行检测。结果与si-NC组MC38细胞相比,各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代谢酶表达干扰组中MC38细胞对应靶点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P均<0.05);与si-NC组巨噬细胞相比,FDFT1表达干扰组巨噬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相比于OE-NC组MC38细胞,OE-FDFT1组MC38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sh-NC组MC38细胞,sh-FDFT1组MC38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荷瘤模型、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中,与OE-NC组相比,OE-FDFT1组肿瘤质量显著上调(P均<0.01);而与sh-NC组相比,sh-FDFT1组肿瘤质量显著下调(P均<0.01)。在巨噬细胞清除小鼠肿瘤模型中,与OE-NC组相比,OE-FDFT1组肿瘤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与sh-NC组相比,sh-FDFT1组肿瘤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CRC肿瘤细胞中胆固醇合成途径代谢酶FDFT1是靶向巨噬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潜在靶点,通过调控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胆固醇代谢 法尼基焦磷酸转移酶1 巨噬细胞 M1极化
原文传递
缺氧通过TAZ-H2A.Z轴调控H2A.Z染色质沉积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13
作者 刘派予 张梦洁 +1 位作者 曾继涛 倪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8-50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共激活因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与组蛋白H2A(histone H2A,H2A)的一种组蛋白变体H2A.Z,在缺氧诱导的肺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缺氧模拟仓(5800 m)处理4 d...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共激活因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与组蛋白H2A(histone H2A,H2A)的一种组蛋白变体H2A.Z,在缺氧诱导的肺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缺氧模拟仓(5800 m)处理4 d后,构建小鼠缺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肺损伤程度。利用缺氧工作站(1%O_(2)浓度)处理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系(murine lung epithelial-12,MLE12)24 h,构建MLE12缺氧细胞模型,Western blot分析检测TAZ表达。CCK-8实验评价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s)增殖。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验证TAZ与H2A.Z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标记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测序分析TAZ影响H2A.Z在染色质沉积情况。结果缺氧显著诱导小鼠肺组织肺泡萎缩及炎症浸润(P<0.01)。缺氧培养显著上调MLE12细胞中TAZ蛋白表达(P<0.05)。CCK-8实验发现,敲低TAZ后AE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Co-IP证实TAZ与H2A.Z存在物理相互作用。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标记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测序显示缺氧促进H2A.Z在染色质上的沉积(常氧结合位点31817,缺氧结合位点44078),而TAZ敲低部分逆转此现象(结合位点37840)。结论缺氧显著上调TAZ表达,后者与H2A.Z的结合并促进H2A.Z在染色质上的沉积,增强AECs增殖以应对缺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肺泡上皮细胞 TAZ H2A.Z 增殖
原文传递
急性肾功能损伤在急性高原病发病过程中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卫波 李素芝 +7 位作者 高钰琪 黄学文 王宇亮 杨帆 黄河 石泉贵 牟庆梅 陈雪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altitude disease,AHAD)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16-2017年间西藏军区总医院(海拔3 680m)高山科或ICU住院的249例AHAD患者设为病例组,具体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altitude disease,AHAD)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16-2017年间西藏军区总医院(海拔3 680m)高山科或ICU住院的249例AHAD患者设为病例组,具体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组(44例)、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组(121例)、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组(84例),此外,将急性暴露于海拔3 680 m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60例)。病例组及对照组均在给予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采集尿液,检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记录尿量、血氧饱和度(SpO_2)及预后情况。结果与AMS组和对照组相比,HAPE组和HACE组BUN、Scr、Cys C、UA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是AMS组与对照组之间BUN、Scr、Cys C和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APE组相比,HACE组BUN和Scr水平显著增高(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出现不同程度尿红细胞、尿白细胞,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急性高原病的类型密切相关,肾功能损伤常见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高原脑水肿组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显著高于高原肺水肿组,损伤多处于肾功能代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高原病 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血肌酐 尿酸
原文传递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缓解急进高原导致的血循环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悦 向伦理 +7 位作者 段家翔 顾健腾 易斌 鲁开智 陈卡 糜漫天 李鹏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目的观察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急进高原的健康成年人血循环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3-7月招募陆军军医大学在校男性学员24名,年龄(24.0±1.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RIPC)... 目的观察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急进高原的健康成年人血循环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3-7月招募陆军军医大学在校男性学员24名,年龄(24.0±1.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RIPC)组,每组12人,测量被试者循环动力学指标与脑氧饱和度的基线值后,RIPC组利用气压式血压计接受连续7 d的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接受相同的步骤,但未给予缺血处理。采用低压舱模拟4000 m高原的氧分压和大气压力。观察两组被试者在进入模拟舱后减压前和减压至海拔4000 m 2 h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并留取血液标本,测定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1水平。结果两组被试者各项指标基线值及减压前数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到达海拔4000 m处2 h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均降低,RIPC组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收缩压均降低(P<0.05);其中RIPC组外周血管阻力(1172.8/1130.9 dyn·s·cm^(-5)vs 1225.8/993.0 dyn·s·cm^(-5))降低的幅度(3.6%vs 19.8%,P=0.009)显著小于对照组,RIPC组每搏输出量(99.3/84.3 mL vs 82.9/78.8 mL)降低的幅度(17.8%vs4.1%,P=0.032)高于对照组。两组被试者心率均增加,脉搏血氧饱和度、左侧和右侧脑氧饱和度均降低,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IPC组左侧脑氧饱和度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6.0±3.5%vs-8.6±2.4%,P=0.049)。RIPC组循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233±1175 pmol·L^(-1)vs 5995±1079 pmol·L^(-1),P<0.05)。结论RIPC可通过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外周循环阻力下降,有效维持组织的氧供,缓解急进高原引起的心血管代偿性反应,提高急进高原人体早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 急性低压低氧 血流动力学 脑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大鼠的保护效应研究
16
作者 郭晓玉 谭小玲 +6 位作者 崔琪 谢宏晨 黄榆杰 孟祥琼 蒋雯俊 丁宇 荆海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1-911,共11页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常温生理盐水对照(normoxia normothermia saline control,NNC,n=10)组、常氧常温丁酸钠(normoxia normothermia sodium but...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常温生理盐水对照(normoxia normothermia saline control,NNC,n=10)组、常氧常温丁酸钠(normoxia normothermia sodium butyrate,NNB,n=10)组、低氧寒冷生理盐水对照(hypoxia cold saline control,HCC,n=19)组和低氧寒冷丁酸钠(hypoxia cold sodium butyrate,HCB,n=19)组。NNB、HCB组的灌胃剂量为200 mg/kg,NNC、HCC组的灌胃剂量为5 mL/kg。①连续灌胃7 d后,HCC、HCB组大鼠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000 m、温度8℃暴露7 d,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和内分泌激素。NNC、NNB组大鼠在舱外同时喂养,7 d后进行指标检测,评价丁酸对机体的保护效应(n=10)。②监测HCC、HCB组大鼠核心体温,评价丁酸对低氧寒冷暴露大鼠的体热平衡(n=3)。③检测低氧寒冷暴露前后HCC、HCB大鼠的低氧(平原低氧箱,11%O_(2))运动耐力,评价耐缺氧能力(n=6)。结果与NNC组比较,HCC组大鼠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IL-4、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_(2))、皮质醇(cortisol,F)、核心体温以及低氧暴露下的运动时长显著降低(P<0.05);而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浓度(ha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清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RDAC-T)、尿酸(uric acid,U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IL-6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C组比较,HCB组大鼠动脉SaO_(2)、PaO_(2)、IL-4、E_(2)、F、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显著升高(P<0.05),低氧暴露下的运动时长显著增加(P<0.05);而RBC、HGB、HCT、CRDAC-T、UA、ALT、TCH、LDL、IL-6、GM-CSF、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 4)以及核心体温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条件下的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低氧寒冷的共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习服 低氧 寒冷 耐缺氧
原文传递
Perilipin 2在小鼠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肝脏微泡型脂肪变性中的作用
17
作者 张艺馨 李杰 +7 位作者 万小勤 蒋孝清 陈江慧 邓芳 李旻典 张倩 包鑫余 张志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01-1712,共12页
目的探究Perilipin 2(Plin2)在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脂肪肝的作用,并比较Plin2和Plin3在脂滴生成和脂质蓄积的作用效能。方法将20只7周龄CGI-58^(Flox/Flox)小鼠(雄鼠10只,雌鼠10只)根据性别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C组,n=5... 目的探究Perilipin 2(Plin2)在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脂肪肝的作用,并比较Plin2和Plin3在脂滴生成和脂质蓄积的作用效能。方法将20只7周龄CGI-58^(Flox/Flox)小鼠(雄鼠10只,雌鼠10只)根据性别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C组,n=5,注射靶向肝脏实现过表达Cre蛋白及对照Micro-RNA的腺相关病毒)和实验组(Mi-KD组,n=5,注射靶向肝脏实现过表达Cre蛋白及靶向Plin2的Micro-RNA的腺相关病毒),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小鼠代谢相关表型和肝脏病理学的差异,RT-qPCR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改变;以AML-12小鼠肝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构建SiRNA实现AML-12细胞Plin2/Plin3敲低,Bodipy染色和酶比色法检测对比正常培养和OA诱导下Plin2/Plin3敲低后AML-12细胞脂滴生成和脂质蓄积。结果Mi-KD小鼠肝脏中的PLIN2蛋白水平降低了99%以上;Mi-KD缓解了CGI-58特异性敲除雌鼠的肝肿大(P=0.0195)和肝细胞损伤(P=0.0004),降低了组织学NAS评分(P=0.0002)和肝脏甘油三酯含量(P=0.0166),显著改善了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的肝脏微泡型脂肪变性;敲低Plin2使AML-12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呈下降趋势,敲低Plin3显著降低AML-12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P=0.0014);在OA诱导下,Plin2/Plin3敲低均显著降低OA诱导的AML-12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P<0.05)。结论肝脏Plin2在CGI-58敲除所致的微泡型脂肪变性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Plin2和Plin3均参与肝细胞脂滴生成与脂质蓄积,且Plin3的作用强于Pli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微泡型脂肪变性 围脂滴包被蛋白2 比较鉴定基因-58 钱林-多尔夫曼综合征 脂滴
原文传递
基于fNIRS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的激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桑林琼 王莉 +6 位作者 乔梁 张静娜 李鹏岳 尚光荣 张晔 王倩楠 邱明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0-216,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讨大脑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的激活模式。方法选取本校在校学生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分别进行3种负荷水平的n-... 目的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讨大脑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的激活模式。方法选取本校在校学生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分别进行3种负荷水平的n-back(n=1、2、3)认知记忆任务试验,采用fNIRS检测被试大脑双侧PFC的含氧血红蛋白(HbO_(2))的相对含量和时间特性。结果随着负荷水平的增加,被试任务的正确率显著下降,反应时逐步升高,在1-back时显著低于2-back和3-back,但2-back和3-back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双侧PFC的激活强度随着负荷水平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强,相比于1-back,2-back时左、右侧PFC的激活均增强,特别是右侧PFC激活显著增强(P<0.05),然而3-back时双侧PFC的激活程度与2-back、1-back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fNIRS信号的时间特性发现,左侧PFC在3-back时的血流动力学响应较强。结论fNIRS可以检测到不同脑力负荷下大脑双侧PFC在激活强度和血氧响应模式上均存在差异,随着脑力负荷增加,右侧PFC的功能激活显得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脑力负荷 脑激活 前额叶皮质
原文传递
DUSP1在缺氧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华平 刘宝 +1 位作者 张二龙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7,共8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1,DUSP1)在缺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别在缺氧(1%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1,DUSP1)在缺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别在缺氧(1%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和36 h),常氧组在常氧(21%O2)条件下培养;采用RNA干扰技术干扰RAW264.7细胞中Dusp1表达并进行缺氧暴露24 h。收集各对应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标本,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使用qRT-PCR检测Dusp1、Il1b、Il10和Tnfa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USP1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缺氧0 h)相比,缺氧暴露后RAW264.7细胞中DU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蛋白表达在缺氧暴露24 h时达到峰值;缺氧暴露24 h和36 h Il1b、Il10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缺氧暴露12 h时Tnf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缺氧暴露12、24 h和36 h RAW264.7细胞IL-1β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干扰序列对照组相比,干扰Dusp1表达后,缺氧暴露24 h RAW264.7细胞中IL-1β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TNF-α的mRNA表达和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氧能够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DUSP1表达上调,DUSP1通过调节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和/或分泌参与调控缺氧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P1 缺氧 RAW264.7细胞 炎症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7种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缺氧损伤效应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岚 陈德伟 +8 位作者 高文祥 陈建 徐刚 鄂国基 吴庆 孙滨达 何姝 张二龙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7种不同类型细胞损伤程度,筛选对缺氧损伤敏感的细胞模型。方法选择CCD 841 CoN、GES-1、HUVEC、HEB、HEK-293、HBE和L02等7种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利用低氧工作站构建不同缺氧浓度(5%O_2和1%O_2)细胞缺氧模型,使用CC...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7种不同类型细胞损伤程度,筛选对缺氧损伤敏感的细胞模型。方法选择CCD 841 CoN、GES-1、HUVEC、HEB、HEK-293、HBE和L02等7种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利用低氧工作站构建不同缺氧浓度(5%O_2和1%O_2)细胞缺氧模型,使用CCK-8和LDH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损伤情况。并用红景天(0.625μmol/L、2.5 mmol/L)和丁苯酞(1、2μmol/L)于缺氧开始时处理细胞,观察是否可改善缺氧细胞损伤。结果与21%O_2相比,1%O_2处理24 h时,HEB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21%O_2相比,5%O_2与1%O_2处理24 h HEB、HUVEC、HBE、HEK-293、CCD 841 CoN、GES-1和L02细胞其上清中LDH酶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P<0.01);在HEB细胞中,红景天(2.5 mmol/L)和丁苯酞(1μmol/L)处理可显著逆转低氧诱导的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降低(P<0.05);红景天(2.5 mmol/L)和丁苯酞(1μmol/L)处理可显著逆转低氧诱导的LDH酶活力升高(P<0.05,P<0.01)。结论 HEB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是较好的抗缺氧损伤药物效应研究细胞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组织细胞 细胞增殖 LD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