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现实技术和柯氏模式在肝胆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家云 王宏 +2 位作者 胡鹏 邓永 欧晏娇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手术教学中利用混合现实技术与柯氏模式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轮转规培硕士研究生(外科方向)60名为研究对象,时长4个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名。研究...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手术教学中利用混合现实技术与柯氏模式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轮转规培硕士研究生(外科方向)60名为研究对象,时长4个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名。研究组采取混合现实技术和柯氏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干预,对比两组规培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理论考核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结果在规培生满意度调查中,研究组在主观能动学习态度、教学术式理解程度、科室教学查房表现、解剖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理论成绩与培训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技能成绩与培训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教学中,开展柯氏模式和混合现实技术,可有效提高规培生理论考核、技术考核成绩,并提高规培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氏模式 混合现实技术 肝胆外科手术教学 规培
下载PDF
床旁核查单在肝胆外科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庆仪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524-2525,共2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床旁核查单在肝胆外科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床旁核查单前的2017年3月—6月在本监护室住院治疗的2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床旁核查单后2017年7月-10月在本监护室住院治疗的18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床旁核查单在肝胆外科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床旁核查单前的2017年3月—6月在本监护室住院治疗的2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床旁核查单后2017年7月-10月在本监护室住院治疗的18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病情交接完整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患满意度。结果:护士对患者病情交接完整率和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患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核查单的设计和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规范了床旁交接班工作,提升了护士工作能力和效率,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床旁核查单 交接班制度 SICU
下载PDF
免疫时代肝癌外科治疗策略的转变与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华强 夏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全球每年肝细胞癌新发病例约84万例,死亡病例约78万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和死亡肝癌的人数几乎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在我国,近70%~80%病人就诊时已处于肝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直到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 全球每年肝细胞癌新发病例约84万例,死亡病例约78万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和死亡肝癌的人数几乎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在我国,近70%~80%病人就诊时已处于肝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直到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的出现,打破了肝癌治疗僵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免疫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新冠病毒感染对外科择期手术的影响
4
作者 夏锋 陈孝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国外的研究表明,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施行外科择期手术可能导致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显著上升。我国目前新冠感染比例较高,面对新冠病毒感染过的病例,如何施行择期手术目前尚存在较多的困惑。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综述分析了国外在这一... 国外的研究表明,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施行外科择期手术可能导致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显著上升。我国目前新冠感染比例较高,面对新冠病毒感染过的病例,如何施行择期手术目前尚存在较多的困惑。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综述分析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英国和美国的相关学术组织发表的指南和声明,总结了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如何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时机如何选择的相关经验,旨在避免和预防我国在新冠疫情下外科手术高并发症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择期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丽 刘俐 +1 位作者 杨梅 陈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9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缓解术后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经内镜安置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另26例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缓解术后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经内镜安置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另26例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对照组)。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置管后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解便时间、CT提示梗阻缓解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24h后腹部症状缓解、48h后排气排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梗阻缓解时间、平均置管天数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地缓解外科术后所致肠梗阻,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外科手术 肠梗阻 临床疗效 内镜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英 简红梅 +2 位作者 谢君蓉 郑登烨 任辉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肝移植手术具有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加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围术期管理复杂.优化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管理策略,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术后生存率意义重大[1].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肝移植手术具有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加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围术期管理复杂.优化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管理策略,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术后生存率意义重大[1].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兴未艾,它改变了传统的围术期护理观念,在胃肠外科、骨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4] .临床实践证实,ERAS 通过研究、教育、审计和循证医学等手段,在手术前、中、后应用优化方案,减少因疾病和手术带来的应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加速患者康复[5-6].近年来,ERAS逐步应用于肝移植围术期,尽管已经制定相应的加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1],但尚未得到普遍接受和推广.本文结合近年文献报道,对肝移植ERAS护理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管理 循证医学 胃肠外科 术后生存率 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病术前评估与手术决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戴海粟 陈志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7-91,共5页
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由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结石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肝胆管结石病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其变化多样,手术操作困难,术后并发症率高,远期疗效差,最终常发展成为终末期胆病或恶性肿瘤,目前仍然... 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由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结石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肝胆管结石病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其变化多样,手术操作困难,术后并发症率高,远期疗效差,最终常发展成为终末期胆病或恶性肿瘤,目前仍然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的严峻挑战。随着精准外科时代的来临,外科医生可以从更多的维度去考量这个疾病,更加精准地评估手术的风险,制订手术作业的方案,以期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手术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的分型与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飞 邓青松 +3 位作者 冯凯 夏锋 马宽生 别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24-326,共3页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位以上的胆管内结石,常见于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其中,我国也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国家,且明显集中分布于沿海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农村地区[1].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汁瘀滞、...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位以上的胆管内结石,常见于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其中,我国也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国家,且明显集中分布于沿海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农村地区[1].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汁瘀滞、胆道感染、胆汁成分改变和肝脏生化及代谢缺陷等因素相关[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星星 杨宜恃 +6 位作者 何宇 张雷达 别平 李大江 戴海粟 张城城 陈志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于肝左右胆管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50%[1]。由于肝内胆管与肝外胆管的界限并不完全清楚,因此肝门部胆管癌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起源于肝外大胆管的肝外型,以及起源于肝内胆管并侵犯...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于肝左右胆管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50%[1]。由于肝内胆管与肝外胆管的界限并不完全清楚,因此肝门部胆管癌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起源于肝外大胆管的肝外型,以及起源于肝内胆管并侵犯肝门部的肝内型。这两种肝门部胆管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形态学特征,患者存活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上这两种肿瘤均称之为肝门部胆管癌,并且该定义也适用于最新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癌症分级手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叶切除 肝门部胆管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用于肝胆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宇 唐雪松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0期75-75,共1页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用于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传统术后护理(对照组100例)及品管圈护理模式(观察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情况...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用于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传统术后护理(对照组100例)及品管圈护理模式(观察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整体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促使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快速排气,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整体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早起下床活动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肝胆手术 早起下床活动 传统护理模式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余婷 王婧婧 +2 位作者 殷显玉 白洁 邱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3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予以...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3例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ERAS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生存率及术后1年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而2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 ERAS能提高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开腹射频消融联合切脾断流术后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门静脉高压症 肝癌 开腹射频消融 切脾断流术
下载PDF
自制创面连续冲洗管在外科感染负压引流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黄菊 曹永 成正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创面连续冲洗管在外科感染负压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外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创面连续冲洗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其应用疗效。结果161例患者中,157例拔管后恢复较好,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目的探讨自制创面连续冲洗管在外科感染负压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外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创面连续冲洗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其应用疗效。结果161例患者中,157例拔管后恢复较好,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随访1~6个月,患者切口恢复好,腹腔及创面无残余感染发生。结论创面连续冲洗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负压引流效果好,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了临床工作量,加速了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引流管 负压 冲洗引流 外科感染
下载PDF
特大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13
作者 李雪松 夏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肝血管瘤瘤体的直径个体差异较大,瘤体直径越大,出现临床症状或并发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肝血管瘤按瘤体直径来分类一直存在一定的分岐,国外将>4cm的称为巨大肝血管瘤(giant hepatic hemangioma,GHH),国内共识支持将直径在... 肝血管瘤瘤体的直径个体差异较大,瘤体直径越大,出现临床症状或并发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肝血管瘤按瘤体直径来分类一直存在一定的分岐,国外将>4cm的称为巨大肝血管瘤(giant hepatic hemangioma,GHH),国内共识支持将直径在10~20cm之间者称为巨大肝血管瘤,而单个肿瘤直径≥20cm的称为特大肝血管瘤[1,2]。目前,特大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治报道较少,但因其存在进行性进展及更大的治疗相关风险[3,4],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均值得引起关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特大肝血管瘤外科治疗中的特点和相关治疗选择做一综述,以进一步规范治疗标准,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肝血管瘤 外科治疗 腹腔镜肝切除 射频消融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不同大体病理类型的预后分析及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玥 于小鹏 +17 位作者 陈家璐 覃德龙 陈晨 吴泓 程张军 宋天强 毛先海 何宇 梁霄 翟文龙 李敬东 孙传东 马凯 邱应和 汤地 耿智敏 汤朝晖 全志伟 《腹部外科》 2023年第3期189-196,共8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不同大体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2020年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60例ICC病...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不同大体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2020年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60例ICC病人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0.02),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肿块型ICC病人与管周浸润型ICC病人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CC病人处于T1分期时,肿块型ICC病人与管周浸润型ICC病人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ICC病人(513例)和管周浸润型ICC病人(102例)在地区、年龄、结石病史、Child-Pugh分级、腹痛、腹胀、黄疸、发热、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白蛋白、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块型ICC和管内生长型ICC病人(45例)在地区、年龄、谷丙转氨酶、肿瘤大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肿块型相比,管周浸润型ICC病人具有更良好的预后。可进一步探究对管周浸润型ICC病人进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以及肿块型ICC病人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大体病理类型 多中心研究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中国肝胆胰脾胃肠食管疝领域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蕾 江鹏 +7 位作者 霍佳丽 夏浪 张玉琳 申琳琳 邹迎芬 陶东 睢晓彤 陈敏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9-I0017,共9页
2023年7月20-23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重庆抗癌协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 2023年7月20-23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重庆抗癌协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教授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董家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以“聚力消化求创新,引擎外科向未来”为主题,7位院士领衔的著名消化外科领域专家参会,围绕消化外科创新理念、前沿技术、行业标准、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等领域,通过院士讲坛、大师讲坛、名家观点、菁英论坛、消化外科道与术、手术演示线上直播、云联盟、优秀论文报告、电子壁报等形式融合百家学术经典、引领消化外科前沿。2000余位专家同道线下参会,50余万人次线上参会。会议经人民网、中新网、重庆日报、新重庆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关注量超100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会议纪要 消化外科疾病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综合需求分布及影响高需求因素分析
16
作者 殷显玉 刘智鹏 +6 位作者 赵小林 陈龙飞 余婷 王婧婧 孙熹旻 夏锋 邱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7-71,76,共6页
探索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综合需求分布并确定造成患者高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护理策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选择我院连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0例,采用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Tool in cancer for p... 探索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综合需求分布并确定造成患者高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护理策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选择我院连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0例,采用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Tool in cancer for patients,CNAT)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确定造成高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共收回298份调查问卷,其综合需求平均分为35.73分。医疗与护理、知识信息、医院设施需求排前三位。造成高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70岁、小学/初中学历、农民、自费、系统治疗、带瘤生存(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综合需求较高,可制定相应的医护策略,满足患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综合需求 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 护理 Logistics回归模型
下载PDF
定义和预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早期复发
17
作者 余婷 王蛟洋 +3 位作者 戴海粟 王婧婧 殷显玉 邱琰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24-1030,共7页
目的定义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时间,并开发与验证一个预测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的pCCA患者318例。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 目的定义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时间,并开发与验证一个预测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的pCCA患者318例。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238)与验证组(n=80)。建模组和验证组分别用于早期复发的预测与验证。采用建模组数据,通过线性拟合法确定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时间。将建模组和验证组依据早期复发时间,各自分为早期复发组和非早期复发组,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和无复发生存(RFS)时间。在建模组中,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并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早期复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制作Nomogram模型实现对早期复发的预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通过预测5年OS率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时间为术后20个月。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早期复发组患者的5年OS率和5年RFS率均显著低于非早期复发组(P<0.05)。影响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淋巴结阳性(N1、N2)、糖类抗原19-9>150 U/L、年龄>70岁、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肿瘤直径>5 cm。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校正曲线均提示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5年OS的AUC分别为0.759(建模)和0.838(验证)。结论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复发定义为术后20个月。发生早期复发的患者其远期生存更差。本研究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p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为临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早期复发 切除术 预测模型 生存
下载PDF
我国三甲医院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横断面调查
18
作者 刘芳 吴英 +2 位作者 王丹丹 胡冉 谢君蓉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现状,通过开展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以期为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疼痛提供决策数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在全国63所三甲医院开展线上匿名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量表... 目的探讨我国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现状,通过开展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以期为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疼痛提供决策数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在全国63所三甲医院开展线上匿名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量表。其中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量表包括疼痛筛查、全面疼痛评估、疼痛评估中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疼痛再评估、疼痛评估工具的选用及记录,5个维度采用条目均分进行比较,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回收问卷1518份,其中有效问卷1482份,有效回收率97.62%。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得分(108.40±17.96)分,疼痛筛查(12.87±2.23)分,条目均分最高(4.29±0.74)分,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23.69±4.93)分,条目均分最低(3.94±0.82)分。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疼痛培训、是否区分活动性疼痛和静息性疼痛对实践行为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我国部分三甲医院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处于中上水平,但对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较缺乏,管理者应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引导护士加强护患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疼痛 评估 循证护理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早中期肝癌诊断告知与患者应激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揭彬 周悠红 +4 位作者 邱琰 陈耿 夏锋 马宽生 冯正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3-890,共8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告知或隐瞒癌症诊断对患者的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0例早中期肝癌住院患者,按是否被告知癌症诊断自然分组为告知组162例、隐瞒组138例,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及6个月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居... 目的:前瞻性研究告知或隐瞒癌症诊断对患者的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0例早中期肝癌住院患者,按是否被告知癌症诊断自然分组为告知组162例、隐瞒组138例,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及6个月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居民版进行测评,并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隐瞒组于出院后1个月、6个月时,分别有84.1%、91.3%的患者通过自己的方式获知了癌症诊断。出院后1个月时,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告知组低于隐瞒组[(27.0±7.9)vs.(30.3±7.7),P<0.001],血清皮质醇浓度告知组低于隐瞒组[(682.8±263.8)μmol/L vs.(754.3±218.1)μmol/L,P=0.012]。与入院或出院时相比,告知组出院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症状评分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均P<0.001);隐瞒组出院后3个月时上述两项指标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被隐瞒癌症诊断者出院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症状更重、血清皮质醇浓度更高。提示告知诊断更有利于癌症患者从创伤后应激状态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诊断告知 创伤后应激 皮质醇 应激激素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肝脏血管瘤外科治疗原则和技术
20
作者 毕华强 夏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成人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人群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其检出率日益增多,致使愈来愈多的肝血管瘤患者需要诊断与治疗。肝血管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原则上以随访观察为主,这是目... 成人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人群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其检出率日益增多,致使愈来愈多的肝血管瘤患者需要诊断与治疗。肝血管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原则上以随访观察为主,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接受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瘤 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