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核抗体谱、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艺心 张志成 潘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061-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1例SLE患者作为SLE组,59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AID)患者为疾病对照组(AID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1例SLE患者作为SLE组,59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AID)患者为疾病对照组(AID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速率散射法检测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比较各指标的阳性率,选择SLE组阳性率较高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 SLE组ANA、抗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C3、C4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7.71%、47.33%、22.90%、59.54%、57.25%、21.37%、19.08%、32.82%、53.44%、64.12%,与AI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分别与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ib-P抗体、补体(C3、C4)联合检测,各联合模式阳性率均高于AID组(P<0.05),并且与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Rib-P抗体、补体(C3、C4)联合的检测模式阳性率也高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的二联模式(P<0.05)。结论抗Sm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ib-P抗体以及补体(C3、C4)等指标对SLE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联合诊断能提高SLE诊断的灵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补体C3 补体C4
下载PDF
重庆地区高脂血症人群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敏 段泰豪 +3 位作者 李勤琴 邓少丽 陈鸣 唱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50-1753,1758,共5页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高脂血症人群载脂蛋白E(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以探究其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97例血脂异常患者[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2 mmol/L或三酰甘油...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高脂血症人群载脂蛋白E(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以探究其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97例血脂异常患者[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2 mmol/L或三酰甘油(TG)>1.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男252例,女245例,平均年龄( 66± 11)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测定ApoE基因ApoE2(526C>T)、ApoE4 (388T>C)和SLCO1B1基因SLCO1B1*1b (388A>G)、SLCO1B1*5(521T>C)多态性;统计ApoE和SLCO1B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根据不同ApoE基因型的他汀类药物疗效将其分为疗效良好组、疗效正常组和疗效不良组,明确3组间SLCO1B1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 ApoE基因型分布频率为E2/E2 1.00%,E2/E3 12.47 %,E3/E3 66.80 %,E3/E4 16.50%,E2/E4 2.01%和E4/E4 1.21%,即疗效良好组13.48%,疗效正常组 68.81 %,疗效不良组17.71%。SLCO1B1基因型频率:*1a/*1a型 6.24%,*1a/*1b型 30.18%,*1b/*1b型 42.66 %,*1a/*15型 3.02%,*1b/*15型 16.10%,*15/*15型 1.81%。疗效良好组、正常组和不良组中SLCO1B1基因型分布整体均匀,没有显著差别。疗效良好组中正常风险基因型占82.09%,中等风险基因型占 17.91 %,高度风险基因型0%;疗效正常组中正常风险基因型占78.95%,中等风险基因型占18.72%,高等风险基因型占2.33%;疗效不良组中正常风险基因型占75.00%,中等风险基因型占23.87%,高等风险基因型仅有1例占1.13%。结论 重庆地区高血脂人群适合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可通过基因型别调整药物剂量,以降低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金艳 王燕 +4 位作者 张燕 陈敏 邓少丽 陈鸣 唱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方法根据结核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16例)和活动性结核组(24例),收集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的自噬状态。分...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方法根据结核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16例)和活动性结核组(24例),收集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的自噬状态。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2-△△Ct计算Beclin1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活动性结核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 5,P>0.05);活动性结核组男性比例(79.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5%)。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3 8,P<0.05),而单个核细胞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 2,P>0.05);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Beclin1△Ct=-1.254±0.4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t=-0.1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且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mRNA的表达下调,中性粒细胞的自噬水平可能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中性粒细胞 自噬水平 BECLIN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尿路感染合并败血症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晋 鲁卫平 +8 位作者 黎敏 臧婉 周道红 王艺 幸运 李进 马珊珊 唐霜 张峰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40-642,共3页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可引起地方性传染疾病--类鼻疽病,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由皮肤伤口接触、吸入或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水或尘土而受感染.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部,常造成肺炎、肺部空洞,也可能侵犯肝、脾、肾、皮肤等器官,本病平均潜...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可引起地方性传染疾病--类鼻疽病,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由皮肤伤口接触、吸入或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水或尘土而受感染.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部,常造成肺炎、肺部空洞,也可能侵犯肝、脾、肾、皮肤等器官,本病平均潜伏期为9~21d,也有长达数月或数年者[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表现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败血症 尿路感染
下载PDF
五项炎性指标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4
5
作者 程丽历 唱凯 +4 位作者 韩梅 彭珠芸 罗世福 陈鸣 俞丽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对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入...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对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入院的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74例为研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PPROM对照组21例(A组)、PPROM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组43例(B组)、PPROM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组10例(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正常足月孕妇46名为正常足月对照组(D组),观察4组孕妇分娩前24 h内外周血WBC、NEU、CRP、IL-6、PCT水平,分析5项炎性指标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结果PPROM对照A组WBC、NEU、IL-6显著高于正常足月对照D组(T=5.412,Z=-3.312,T=2.798,P均<0.05)。PPROM B、C组5项炎性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足月对照D组(Zb=-5.797,Zb=-5.296,Zb=-5.116,Zb=-3.279,Zb=-4.36,Tc=7.732,Zc=-4.622,Zc=-4.591,Zc=-3.509,Zc=-4.387,P均<0.05)。PPROM B组CRP、IL-6、PCT显著高于PPROM对照A组(Z=-3.10,Z=-2.95,Z=-2.202,P均<0.05)。PPROM C组5项炎性指标均显著高于PPROM对照A组(T=-5.285,Z=-2.536,Z=-3.819,Z=-3.228,Z=-3.719,P均<0.05)。PPROM C组WBC、NEU、IL-6水平显著高于PPROM B组(Z=-3.296,T=-2.738,Z=-3.501,P均<0.05),在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方向,CRP、IL-6和PCT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671和0.728,诊断截值分别为10.3 mg/L、5.995 pg/ml、0.055 ng/ml,敏感度分别为(39.5%、60.5%和74.4%),特异度分别为(100%、85.7%和61.9%),CRP+IL-6、CRP+PCT、IL-6+PCT及CRP+IL+6+PCT联合筛查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805、0.776和0.816,敏感度分别为51.2%、74.4%、81.4%和62.8%,特异度分别为95.2%、81%、66.7%和90.5%。结论PCT、CRP、IL-6能有效辅助诊断PPROM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两联合优于单一炎性指标,而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