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增强扫描中优质护理流程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邹华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09-210,共2页
探索放射学扫描增强中高质量护理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的12月份开始到2020年的12月份这一时间内的86名放射线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流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3人。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 探索放射学扫描增强中高质量护理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的12月份开始到2020年的12月份这一时间内的86名放射线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流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3人。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检查时间。结果:优质护理后的观察组心理指标要明显比对照组由(P<0.05)。同时,观察组的检查时间要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在放射科扫描增强中,优质的护理就可以有效保证扫描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值得积极推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增强扫描 优质护理流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构建肝细胞癌CK19表达术前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超群 杨燕 +3 位作者 杨程羽 王飞 张冬 文利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影像特征构建肝细胞癌(HCC)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情况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226例患者临床、MRI影像特征,其中CK19阳性75例,阴性151例。将患者按...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影像特征构建肝细胞癌(HCC)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情况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226例患者临床、MRI影像特征,其中CK19阳性75例,阴性151例。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分别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方法(ANOVA_F)和基于随机森林的递归特征消除法(RFE?RF)进行特征筛选,然后分别采用逻辑回归(LR)和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CK19表达术前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通过ANOVA_F方法筛选出5个特征,包括肝炎、边缘、包膜凹陷征、马赛克征、瘤内动脉。ANOVA_F LR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95%CI)分别为0.668(0.576~0.760)、0.654(0.518~0.789),ANOVA_F RF模型AUC(95%CI)分别为0.675(0.584~0.766)、0.647(0.505~0.790)。通过RF-RFE方法筛选出5个特征,包括年龄、log AFP、肿瘤大小、形态、包膜。RFE-RF LR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95%CI)分别为0.624(0.532~0.716)、0.583(0.423~0.744),RFE-RF RF模型AUC(95%CI)分别为0.997(0.993~1.000)、0.706(0.568~0.845)。在测试集上,RFE?RF RF模型AUC值高于其他三种模型,其准确率、精准率和F1得分依次为70.60%、69.80%和70.10%,优于其他三种模型。决策曲线分析显示RFE_RF RF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其余三种模型。结论:基于术前临床、MRI影像特征建立的RFE_RF RF模型效能优于其他三种模型,可较好地术前预测HCC CK19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磁共振成像 逻辑回归 随机森林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战伤救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林灿 刘波 +3 位作者 朱静雅 蒋坤 王蕾 罗春梅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1-364,共4页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VR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的一个三维虚拟世界,AR是在真实世界里叠加虚拟信息,让使用者从感官上增强对现实场景的体验。本文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战伤救治培训、战伤康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VR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的一个三维虚拟世界,AR是在真实世界里叠加虚拟信息,让使用者从感官上增强对现实场景的体验。本文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战伤救治培训、战伤康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军未来虚拟仿真技术在战伤救护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战伤急救 战伤手术 战伤康复 培训现状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诗思 梁春水 +5 位作者 李畑波 朱芸 刘汉婷 汪兴露 张偲 马瑞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行孙氏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TAAD孙氏手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消化道出血将患者分成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行孙氏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TAAD孙氏手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消化道出血将患者分成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预测因子。结果本研究中,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40例(出血组),未出血47例(未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起病时间更短,有高血压史的比例更高,术前肌酐异常率更高,术中失血量更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术后感染率更高,预后不良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年龄、消化道疾病史、吸烟史、术前血小板、术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前谷丙转氨酶(ALT)、术前谷草转氨酶(AST)、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前夹层累及腹主动脉、手术时间、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停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2.468,95%CI:0.862~7.067,P=0.037)、术前肌酐>105μmol/L(OR=3.970,95%CI:1.352~11.659,P=0.01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015,95%CI:0.094~1.018,P=0.041)、术后感染(OR=3.435,95%CI:0.991~11.900,P=0.012)是TAAD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64 h是TAAD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预测因子。结论孙氏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TAAD患者预后较差,高血压史、术前急性肾功能不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术后感染与TAAD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应给予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评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卵巢恶性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1例
5
作者 王晶晶 龚明福 张枢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1病例简介女,22岁,主诉:月经干净后分泌物带血10 d余,外院超声提示左侧卵巢占位。既往有性生活史。体格检查:声音低沉,体毛增多。实验室检查:睾酮5.74 nmol/L,雌二醇55.00 pg/ml,硫酸脱氢表雄酮333.50μg/dL。盆腔MRI平扫+增强扫描(图1A... 1病例简介女,22岁,主诉:月经干净后分泌物带血10 d余,外院超声提示左侧卵巢占位。既往有性生活史。体格检查:声音低沉,体毛增多。实验室检查:睾酮5.74 nmol/L,雌二醇55.00 pg/ml,硫酸脱氢表雄酮333.50μg/dL。盆腔MRI平扫+增强扫描(图1A~D)提示左侧附件肿瘤,偏恶性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类固醇细胞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学表现
6
作者 王颖奕 梁辰 +1 位作者 孙涛 周春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ACC)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CT/MRI平扫加增强分别12例、5例。结果14例肿瘤均单发(右侧4例、左侧10例);男:女=5:2,年龄13岁~7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ACC)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CT/MRI平扫加增强分别12例、5例。结果14例肿瘤均单发(右侧4例、左侧10例);男:女=5:2,年龄13岁~73岁,吸烟5例,面部及双下肢水肿2例,腹胀、腹痛或腰痛7例,头晕伴全身乏力1例,闭经1例,体检偶然发现3例。肿瘤最大径范围8.2~20.8cm,形态不规则12例,边界不清7例。CT(12例):瘤内囊变坏死12例、钙化8例、出血4例,肾周筋膜增厚8例,实性部分平扫CT值为(38.7±6.7)Hu。CT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内见粗大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范围稍扩大,延迟期强化程度稍减弱;肿瘤中心囊变坏死区未见确切强化。MRI(5例):T1WI呈稍低信号影为主,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影为主,DWI弥散受限1例,瘤内囊变坏死5例、出血5例(其中伴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瘢痕组织2例、脂质成分1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相似。肿瘤边缘线样包膜结构延迟强化7例。14例肿瘤伴左肾静脉癌栓者3例,伴肝脏转移者1例。结论ACC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ACC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MRI检查在ACC的诊断中各具优势,联合应用对A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CT MRI 增强扫描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超声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晶晶 张枢书 黄晓玲(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51-354,共4页
肛提肌及其裂孔是女性盆腔器官支持结构的重要部分,对女性盆腔器官起支撑作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POP病因复杂,与肛提肌损伤及肛提肌裂... 肛提肌及其裂孔是女性盆腔器官支持结构的重要部分,对女性盆腔器官起支撑作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POP病因复杂,与肛提肌损伤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密切相关。因超声具有价廉、可重复性高、无辐射、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所以目前在女性盆腔器官检查中,经会阴超声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应用经会阴超声技术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等盆腔结构的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主要从肛提肌及其裂孔的解剖结构、与POP的关系及经会阴超声技术在女性肛提肌及其裂孔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肛管 创伤和损伤 VALSALVA动作 骨盆 脱垂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晶晶 张枢书 黄晓玲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2期2437-2441,共5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个亚型,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乳腺癌的一大热点。而超声具有价廉、重复性高、易获得性、易于患者接受、无辐射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乳腺癌检查...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个亚型,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乳腺癌的一大热点。而超声具有价廉、重复性高、易获得性、易于患者接受、无辐射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乳腺癌检查的首选以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比较TNBC的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超声造影图像、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光散射图像特征,提高TNBC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超声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浸润性脂肪瘤累及右心室及室间隔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晶晶 张枢书 +1 位作者 赵刚 冉素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77,共1页
患者男,2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心界不大,心率73次/分,心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轻度舒张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46.7 ng/ml,肌红蛋白>500.00 ng/ml,肌钙蛋白Ⅰ12.6 ng/ml。心电... 患者男,2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心界不大,心率73次/分,心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轻度舒张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46.7 ng/ml,肌红蛋白>500.00 ng/ml,肌钙蛋白Ⅰ12.6 ng/ml。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ST-T改变。心脏超声:右心室侧壁及前壁见7.3 cm×3.4 cm不规则高回声肿物,凸向右心室腔,心腔侧表面不光滑,可见远场衰减(图1A),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室间隔中下段增厚呈高回声,中段厚度13.0 mm,下段14.5 mm,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提示右心室壁巨大占位病变,室间隔增厚。心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右心室外侧壁、前壁心肌及室间隔增厚,见7.0 cm×3.1 cm不规则片状混杂密度影,CT值约-70 HU,边缘呈结节样凸向心腔;右心室腔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提示右心室心肌及室间隔脂源性肿瘤可能(图1B、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评价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佳 文利 +1 位作者 龚明福 杨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探讨肝细胞肝癌的影像表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并行磁共振Gd-EOB-DTPA增强扫描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组(21...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探讨肝细胞肝癌的影像表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并行磁共振Gd-EOB-DTPA增强扫描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组(21例)、中分化组(26例)和低分化组(14例)。根据肝癌的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将其强化方式分为3型:Ⅰ型为动脉供血型,Ⅱ型为动-静脉供血型,Ⅲ类为乏血供型。计算肿瘤的相对信号强度、强化率和相对强化率。对病变的强化表现与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0例,Ⅱ型7例,Ⅲ型4例;中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5例,Ⅱ型9例,Ⅲ型2例;低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1例,Ⅱ型3例,无Ⅲ型强化。在肝胆特异期,8例高分化病灶可见对比剂摄取,而低分化组中均无对比剂摄取。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病灶的强化率和相对强化率均逐渐增高(P<0.05)。结论:肝Gd-EOB-DTPA增强MRI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及其分化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扫描 钆塞酸二钠 分化程度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熊廷伟 龚明福 +2 位作者 廖翠薇 张冬 张启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3期3441-3443,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并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 目的探讨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并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3个结节,根据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19个,另4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结节;Gd-EOB-DTPA肝胆期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23个。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0%,Gd-EOB-DTPA肝胆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作为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核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肝硬化
下载PDF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枢书 龚明福 +1 位作者 白奇之 谢明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4-16,F0002,共4页
目的评价CT与MRI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T和MRI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CT和MRI资料各150例,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 目的评价CT与MRI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T和MRI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CT和MRI资料各150例,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查对颈椎病各种影像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和MRI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于颈髓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CT对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的诊断效能较MRI高,而MRI对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征象的诊断效能较CT高。两者检查方法对于椎间孔狭窄及椎管狭窄征象的诊断效能,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和MRI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MRI占有绝对的优势,CT联合MRI检查可以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枢书 陈娇 +2 位作者 刘国芳 张义 杜明珊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8-822,共5页
背景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影像精准诊断比较困难,但临床意义重大。目的对比研究CT与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9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2例血管... 背景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影像精准诊断比较困难,但临床意义重大。目的对比研究CT与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9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检查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获得的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除具有典型的脑膜瘤征象外,部分病灶还可出现浅分叶征、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强化可不均匀,可见明显瘤周水肿、血管流空征及“烟花”征。本研究数据表明MRI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检出率较CT检查更具优势[65.3%(47/72)vs 31.9%(23/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周明显水肿、血管流空征及“烟花”征是血管型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征象。MRI对血管型脑膜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术其前诊断准确率较CT检查更具优势,其结合CT检查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型脑膜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瘤型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颜小杭 张义 江恩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分析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运用。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并对比患者MRI特征性表现。MRI对T_2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 分析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运用。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并对比患者MRI特征性表现。MRI对T_2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12/14),对T_3分期的准确率为76.92%(10/13),对T_4分期的准确率为93.75%(30/32)。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6.67%(52/60)。3.0TMRI动态增强成像能准确诊断进展期胃癌,对进展期胃癌的分期及术前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胃癌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枢书 张启川 +1 位作者 龚明福 王晶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2055-2058,共4页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检查对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CT及超声检查术前诊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17例通过CT并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为侵...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检查对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CT及超声检查术前诊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17例通过CT并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为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为100%,1例仅行CT检查和2例仅行超声检查的病例均未在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CT联合超声检查对于诊断侵犯右心系统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较单独行CT或超声检查的诊断率高,并可以对术前手术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 子宫 心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与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廷伟 龚明福 +2 位作者 廖翠薇 张启川 张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5期2196-2199,2203,共5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HCC)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信号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A级的32例HCC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平...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HCC)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信号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A级的32例HCC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及肝胆期图像,分为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其中肝硬化组17例,非肝硬化组15例;分别计算病灶信号噪声比(SNR)、强化率(ER)和相对强化率(RER)及相对信号强度比(RIR),并统计患者年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病灶最大径。并对不同分化程度HCC与平扫、肝胆期各信号指标,以及年龄、血清AFP水平、病灶最大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2例患者(40个病灶)中,分化程度为高分化10个,中分化22个,低分化8个;肝硬化组高、中及低分化HCC与对应SNR、ER、RER、RIR、年龄、血清AFP水平、病灶最大径之间无相关性(P>0.05);非肝硬化组高、中及低分化HCC与相应RER、年龄之间存在相关(P<0.05),而与SNR、ER、RIR及血清AFP水平及病灶最大径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总体样本分析HCC分化程度与对应RER之间有相关性(P<0.05),而与SNR、ER、RIR及年龄、血清AFP水平及病灶最大径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信号预测非肝硬化患者HCC分化程度有一定价值,而对预测肝硬化患者HCC分化程度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肝癌 分化程度
下载PDF
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娇 张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 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伤椎行双能量CT检查,分别通过虚拟非对比度、虚拟去钙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收集钙CT值、钙浓度、骨髓CT值和脂肪含量占比等参数。将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的骨密度和脊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分别作为骨质疏松和骨髓水肿的诊断“金标准”,评估双能量CT检查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髓水肿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骨密度仪检测结果,将196例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66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30例),双能量CT检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组患者椎体的钙CT值、钙浓度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P<0.05)。根据MRI检查结果,将骨质疏松组患者分为骨髓水肿组(19例)和非骨髓水肿组(47例),双能量CT检查结果显示:骨髓水肿组患者的骨髓CT值显著高于非骨髓水肿组(P<0.05),骨髓脂肪含量占比显著低于非骨髓水肿组(P<0.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骨髓水肿组与非骨髓水肿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表明,椎体的钙CT值、钙浓度对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3、0.838,二者联合能提高诊断价值,AUC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83和0.686。骨髓CT值、脂肪含量占比对骨髓水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880、0.893,二者联合能提高诊断价值,AUC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19和0.820。结论双能量CT检查能评估OVCF患者椎体骨密度和骨髓状况,对骨质疏松和骨髓水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骨髓水肿 诊断
下载PDF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枢书 龚明福 刘国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术前CT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术前误诊原因。结果19例中术前影像诊断为肾脏嫌色细胞癌仅2例,所有病灶均为单发...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术前CT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术前误诊原因。结果19例中术前影像诊断为肾脏嫌色细胞癌仅2例,所有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密度随体积增大可不均匀,病灶均未突出肾脏包膜,部分较大病灶局部可见出血、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持续轻中度强化,较大病灶强化可不均匀,偶见“中央星芒状瘢痕”征象。结论肾脏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及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具有一定相对特征的征象,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其征象仔细对比、分析,可以提高肾脏嫌色细胞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嫌色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下载PDF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及肠结核的CT影像诊断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颜小杭 张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及肠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25例克罗恩病及30例肠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进行CT检查,比较其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及CT检查... 目的探究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及肠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25例克罗恩病及30例肠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进行CT检查,比较其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及CT检查结果。结果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出现血便及腹部包块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P<0.05);克罗恩病出现腹泻症状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和肠结核(P<0.05);肠结核出现发热、盗汗症状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和克罗恩病(P<0.05)。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好发于回肠[20例(95.24%)]和回盲部[14例(66.67%)];克罗恩病同样好发于回肠[23例(92.00%)]和回盲部[10例(40.00%)]例;而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27例(90.00%)]和结肠[14例(46.67%)]。3种疾病均可致肠壁增厚,CT结果显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单层偏心增厚和淋巴结肿大表征突出;克罗恩病则多节段性病变和假憩室征像较为明显;肠结核多表现为分层增厚和中空淋巴结。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发病部位相似,但临床表现及CT检查结果有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综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以降低疾病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克罗恩病 肠结核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瘤床MRI表现与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启川 熊廷伟 +3 位作者 张曦 王兵 唐鹏 廖翠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7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收缩模式的能力。方法收集48例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与全乳腺大切片对比。48例患者均采用TE方案进行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MRI检查。48例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MRI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收缩模式的能力。方法收集48例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与全乳腺大切片对比。48例患者均采用TE方案进行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MRI检查。48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乳腺标本取一半制成全乳腺大切片,显微镜观察残余肿瘤瘤床表现。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表现为向心型收缩、树枝型收缩。48例新辅助化疗后的残余肿瘤在MRI上表现为向心型收缩的有39例,占81.25%;表现为树枝型收缩的有9例,占18.75%。全乳腺大切片显示为向心型收缩的有40例(83.33%),树枝型收缩的有8例(16.67%),MRI与全乳腺大切片评价残余肿瘤收缩模式的相关系数为0.906(P=7.37×10^-8)。结论MRI能正确评价残余肿瘤的收缩模式,能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全乳腺大切片 磁共振成像 肿瘤收缩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