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帅 马海涛 +5 位作者 蔡瑜娇 田蜜 彪丹 李小龙 肖卫东 邱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究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参加临床实习医师8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 目的探究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参加临床实习医师8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采用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所有实习医师轮转1个月,轮转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成绩、Mini-CEX技能考核成绩和实习医师的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比较2组实习医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出科时,试验组的实习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Mini-CEX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6.25±4.25)分、(90.50±4.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25±5.25)分、(72.50±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实习医师的授课法满意度更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更高。结论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普通外科实习医师的教学质量,且实习医师的接受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互联网教学 普通外科 实习带教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普通外科进修生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尔珍 王帅 +3 位作者 张娟 肖卫东 杨桦 邱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47-49,共3页
医学进修作为医学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将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运用于进修生教学,不但可以提升进修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痛苦,顺应我国医学事业... 医学进修作为医学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将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运用于进修生教学,不但可以提升进修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痛苦,顺应我国医学事业发展需求。本文介绍了FTS在普通外科运用的重难点及现状,讨论了将这一理念运用于进修生带教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普通外科 进修生 带教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基于MDT的小班授课在普通外科住培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帅 杜广胜 +4 位作者 彪丹 蔡瑜娇 梅洁 邱远 肖卫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结合小班授课对普通外科住培医师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技能以及整体学习体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至8月在普通外科轮转的2021级住培医师共60名,分为MDT教...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结合小班授课对普通外科住培医师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技能以及整体学习体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至8月在普通外科轮转的2021级住培医师共60名,分为MDT教学组(n=30)和传统教学组(n=30)。所有住培医师在入科前进行一次理论测试及Mini-CEX技能考核,并比较两组入科前的理论测试成绩及Mini-CEX技能考核成绩。随后进行分组教学,其中MDT教学组针对胃肠道肿瘤采用MDT模式进行小班授课;传统教学组即以传统的“一带一”方式进行日常教学。住培轮转结束时,比较两组住培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情况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住培医师在入科前的理论考核成绩及Mini-CEX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MDT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88.15±3.45)相对于传统教学组(72.25±4.36)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教学组Mini-CEX技能考核成绩(86.35±2.24)相对于传统教学组(76.28±3.92)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MDT教学组住培医师对MDT小班授课教学满意度更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更好。结论基于MDT模式的小班授课有利于提高普通外科住培医师胃肠道肿瘤的规范化培训质量,且住培医师的接受度更高,是住培教学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 小班教学 住培带教 普通外科
原文传递
浅析加速康复外科时代的术前营养支持与预康复 被引量:16
4
作者 邱远 杨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1997年由Kehlet等[1]提出的围术期管理新理念。该理念倡导在围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减少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1997年由Kehlet等[1]提出的围术期管理新理念。该理念倡导在围术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减少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2]。过去20年里,业界越来越多地接受和理解ERAS这一理念,并将其丰富和升华。目前ERAS理念正成为国际医疗领域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预康复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研究生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蒋伟 马海涛 +2 位作者 郑鸿 杨桦 邱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加快推动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临床教学中外科研究生教学质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科学、教学活动相...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加快推动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临床教学中外科研究生教学质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科学、教学活动相互融合。本文通过首先全面回顾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识别、辅助新药研发、辅助临床诊疗及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探索及优势;对当前研究生外科教学中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训练期间考核机制及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指出了当前临床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最后,分析当前人工智能在外科研究生临床思维、实践操作、科研能力培养及考核评估中已有的运用模式,突出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学考核评估、临床实践应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将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机遇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临床教学 外科教学 临床思维 科研能力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普外科规培生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帅 杜广胜 +2 位作者 古应超 邱远 杨桦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60-63,共4页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的重难点及现状,研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进修生带教的具体措施。快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的多模式优化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费用的目的。文章通过探讨快速康复...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的重难点及现状,研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进修生带教的具体措施。快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的多模式优化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费用的目的。文章通过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的重难点及现状,研究了如何将这一理念有效的运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目前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结直肠癌的诊疗是有效的,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得到了多数规培生及进修生的一致认可。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的具体措施,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普通外科 临床教学 实践
下载PDF
全内脏反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例报告
7
作者 陈国礼 瞿文昆 +1 位作者 邹元章 王文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全内脏反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低,常因伴发其他疾病而被发现,国内外文献均已有报道。2023年4月我院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伴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现就全内脏反位伴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进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患者男,15岁,于2023年4月21日因“... 全内脏反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低,常因伴发其他疾病而被发现,国内外文献均已有报道。2023年4月我院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伴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现就全内脏反位伴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进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患者男,15岁,于2023年4月21日因“左下腹疼痛14 h”来我院急诊就诊,以“急性阑尾炎?全内脏反位?”收入院。伴随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全内脏反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病例报告 伴随症状 急诊就诊 文献复习 国内外文献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婷 朱丹 +2 位作者 江恩来 肖卫东 余江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6期2010-2011,202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分为常规组261例和MDT组2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诊疗模式,MDT组采用MDT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诊疗等待时间、住...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分为常规组261例和MDT组2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诊疗模式,MDT组采用MDT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诊疗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MDT组患者的诊疗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DT诊疗模式可以缩短消化道肿瘤伴转移患者的诊疗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诊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多学科团队 诊疗等待时间 住院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完全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专家共识(2025版)
9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8 位作者 肖卫东 王振宁 沈贤 余佩武 黄华 杜广胜 夏浪 王子涵 张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完全单孔腹腔镜技术(pSILS)在胃癌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pSILS具有微创和美容优势,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存在局限性。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胃...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完全单孔腹腔镜技术(pSILS)在胃癌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pSILS具有微创和美容优势,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存在局限性。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胃肠外科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针对pSILS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适应证、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等方面制订《完全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专家共识(2025版)》,旨在规范pSILS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完全单孔腹腔镜技术 根治术 专家共识 2025版
原文传递
柔性牵拉策略在完全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江恩来 郑道峰 +4 位作者 于昆 李治熹 李云波 杜广胜 肖卫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目的探讨柔性牵拉策略在完全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PSILD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行PSILD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为(53±14... 目的探讨柔性牵拉策略在完全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PSILD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行PSILD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为(53±14)岁。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12例患者均顺利采用柔性牵拉策略完成PSILDG,手术时间为(260±31)min,术中出血量为103.3(37.5,150.0)mL,手术切口长度为(3.9±0.6)cm;术中无特殊情况或并发症发生。(2)术后情况。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肿瘤近端切缘距离为2.8(2.0,3.4)cm,远端切缘距离为5.9(5.0,7.5)cm,肿瘤长径为(2.3±1.0)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4±10)枚。12例患者术后第1 d视觉模拟评分均为1.0分,术后拔除胃管时间为1.25(1.00,1.75)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2.00(1.00,2.00)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67(1.00,2.00)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40(2.00,3.00)d,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为3.50(2.00,5.00)d,术后住院时间为(7.10±1.40)d,术后腹壁切口满意度评分为(20.6±2.7)分。无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随访情况。1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30 d随访,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二次手术。结论柔性牵拉策略应用于PSILDG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局部进展期 胃癌根治术 单孔腹腔镜 柔性牵拉 治疗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179
11
作者 江志伟 +1 位作者 石汉平 杨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7-902,共6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通过应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5]。ERAS的核心机制之一是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其围术...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通过应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5]。ERAS的核心机制之一是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其围术期营养支持需围绕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缓解术后肠麻痹开展,以此促进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营养支持 共识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时代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杨桦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只有科学合理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更快更平稳康复。笔者融合加速康复外科集束化管理理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术前、术中、术后期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点问题,探讨围... 只有科学合理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更快更平稳康复。笔者融合加速康复外科集束化管理理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术前、术中、术后期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点问题,探讨围术期营养全程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将营养管理融入患者整体管理;避免长时间术前禁食;术后尽早重新建立经口喂养:一旦营养风险较高。应早期开始营养支持治疗;代谢控制(如血糖);减少加重应激相关分解代谢或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缩短用于术后呼吸机管理的麻醉药物使用时间;早期活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营养支持治疗
原文传递
外科临床营养20年进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桦 古应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2,共6页
近20年来,临床营养朝着循证、规范的方向不断推进。(1)营养风险概念的提出以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推广,促使临床营养朝着科学合理应用的道路前行。(2)各种指南或共识的制定及发布,对于规范应用临床营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伴随加速康... 近20年来,临床营养朝着循证、规范的方向不断推进。(1)营养风险概念的提出以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推广,促使临床营养朝着科学合理应用的道路前行。(2)各种指南或共识的制定及发布,对于规范应用临床营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伴随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广泛应用,临床营养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引入,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为临床营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5)《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的发布,有利于规范专业术语,统一认识。然而,必须正视临床营养还存在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身处精准医学时代,也许精准营养将是解决之道,期待广大临床营养工作者一起攻关克难,让精准营养早日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临床营养 规范 循证医学 精准营养
原文传递
静脉用n-3 PUFAs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陈国庆 《现代医学》 2022年第2期241-244,共4页
营养支持被认为是20世纪的重要医学成就之一,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是营养支持中一种重要的免疫营养素,其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n-3 PUFAs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具体机制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有争议... 营养支持被认为是20世纪的重要医学成就之一,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是营养支持中一种重要的免疫营养素,其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n-3 PUFAs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具体机制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有争议,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脂肪乳 腹部外科 临床结局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中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标本质量分析: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鹏宇 任明扬 +10 位作者 王权 张宏 陈建志 徐庆 肖毅 马丹 傅志聪 熊德海 李杨 姚宏伟 张忠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825,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直肠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标本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CTRC数据库中首都... 目的探讨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直肠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标本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3年12月31日CTRC数据库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等1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81例直肠癌行经腹经肛混合入路IS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6例,女85例;年龄为61(27~87)岁。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情况;(2)新辅助治疗情况;(3)术后检查情况;(4)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检查情况。281例患者中,234例行术前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临床T0期2例、T1期3例、T2期58例、T3期137例、T4期24例、Tx期3例,数据缺失7例;临床N0期87例、N1期68例、N2期60例、Nx期9例,数据缺失10例;30例直肠系膜筋膜阳性;53例壁外血管侵犯阳性;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1.9(1.0~80.0)mm。(2)新辅助治疗情况。281例患者中,125例行新辅助治疗,其中单纯化疗39例、短程同步放化疗6例、短程同步放化疗+延迟手术5例、长程同步放化疗48例、其他方案2例,数据缺失25例。(3)术后检查情况。281例患者中,R_(0)切除、R_(1)切除分别为249、9例,数据缺失23例;肿瘤最大径为30.0(0.5~200.0)mm,获取淋巴结数目为13(0~70)枚,脉管内瘤栓阳性率为27.55%(73/265);252例记录环周切缘情况,环周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阳性率为5.95%(15/252),肿瘤深部距环周切缘最小距离为7.0(0~150.0)mm;85例记录远端切缘情况,远端切缘阳性1例,肿瘤下缘距远端切缘距离为10.0(0~202.0)mm;273例记录标本完整性情况,标本质量完好、一般、不佳、未评估分别为208、58、4、3例;7例发生肠管穿孔。281例患者中,病理学T0期、Tis期、T1期、T2期、T3期、T4期分别为14、5、22、107、113、12例,数据缺失8例;病理学N0期、N1a期、N1b期、N1c期、N2a期、N2b期分别为176、27、27、11、20、12例,数据缺失8例;有远处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262例,无法评估5例,数据缺失10例。125例行新辅助治疗患者中,85例记录标本肿瘤退缩分级情况,其中肿瘤退缩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分别为16、27、19、15、8例。(4)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盆腔MRI检查T分期、直肠系膜筋膜、壁外血管侵犯、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经腹经肛混合入路ISR的直肠癌手术标本质量好、切缘阳性率低。术前盆腔MRI检查T分期与直肠癌ISR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手术标本 环周切缘
原文传递
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指标的造口旁疝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云波 陈浪 +6 位作者 陶倩 刘晨 唐波 房霜 肖晶晶 肖卫东 邱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 建立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PSH)发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结肠末端造口的131例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PSH将病人分为... 目的 建立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PSH)发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结肠末端造口的131例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PSH将病人分为PSH组(43例)和无PSH组(88例);再按7∶3的比例对PSH组和无PSH组分别进行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随机划分。将术前腹部CT图像第3腰椎轴向截面腹壁感兴趣区域分割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同时收集术前临床指标并筛选。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和随机森林(RF)3种算法,纳入筛选的临床指标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计算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不同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在临床指标方面,PSH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和BMI高于无P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特征方面,通过LASSO回归降维筛选得到6个非零系数特征。SVM、DT和RF构建预测模型的AUC在训练集中分别为0.820、0.854、0.790,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804、0.762、0.732。结论 根据病人术前临床指标及CT影像结合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PSH高危人群,可为PSH预防和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旁疝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静脉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 被引量:22
17
作者 朱明炜 杨桦 +8 位作者 陈伟 王新颖 江华 唐云 贾震易 周华 赵彬 陈丽如 康维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93-200,共8页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形成该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屏障功能 感染并发症
原文传递
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及初步技术经验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杜广胜 江恩来 +7 位作者 邱远 王文生 王帅 李云波 彭科 李祥 杨桦 肖卫东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563,共8页
目的探索经脐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SILT-π)治疗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10月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SILT-π手术治疗的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取绕脐... 目的探索经脐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SILT-π)治疗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10月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SILT-π手术治疗的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取绕脐弧形2.5~3.0 cm切口,置入单孔腹腔镜装置,包括5 mm Trocar作为镜头孔、主刀左手操作孔及助手操作孔;于左上腹腋前线肋缘下2 cm作1 cm切口,置入12 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用于置入超声刀等能量装置、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及术后引流管放置。按胃癌D2根治术的操作规程进行淋巴结清扫及病灶切除。在清扫胃周淋巴结并充分游离食管下段后,采用胃预牵拉式食管空肠π形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即首先用消毒线绳绕过贲门胃底部后打结,助手将线绳向左下腹牵拉充分下拉暴露食管下段,于食管右后侧预定离断平面处戳孔打开食管管腔。于Treitz韧带远端40 cm处上提牵拉空肠,评估与食管吻合无张力。于预吻合处打开小肠系膜,离断边缘血管弓,对系膜缘小肠开孔。于左上腹Trocar置入腔镜用切割闭合器后张开钉仓,插入食管及空肠开孔后击发闭合器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于空肠系膜裂孔后使用腔内闭合器将侧侧吻合共同开口关闭,离断标本。将切口保护套手套去除,关闭气腹后于距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口30 cm处行输入端及输出端小肠肠管侧侧吻合。结果5例胃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6.8 ± 8.2)岁,术前临床分期均为cT2~4N0~2M0。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SILT-π手术,手术切口长度(2.9 ± 0.2)cm,手术时间(396.0 ± 36.1)min,术中出血量(140.0 ± 66.7)ml。术后病理示,近、远端切缘距离分别为(2.6 ± 1.1)cm和(8.7 ± 2.5)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5.8 ± 7.2)枚。术后均按加速康复外科原则处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 ± 0.5)d,术后首次排粪时间(3.6 ± 0.5)d;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均为1~2分;术后住院时间(7.0 ± 0.7)d。无一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胃癌患者施行SILT-π手术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满意,腹壁美观度好,腹部疼痛轻,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 单孔加一孔 π形吻合术
原文传递
免疫营养素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桦 陈国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免疫营养素是近年来外科营养支持治疗的热点之一,其在危重症及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尤其受到关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酰胺、精氨酸、膳食纤维等免疫营养素具有协调机体炎性反应,维持机体适度免疫应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 免疫营养素是近年来外科营养支持治疗的热点之一,其在危重症及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尤其受到关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酰胺、精氨酸、膳食纤维等免疫营养素具有协调机体炎性反应,维持机体适度免疫应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减少细菌移位等作用,但目前各种免疫营养素对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达成一致,免疫营养素的临床应用研究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免疫营养素 营养支持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谷氨酰胺 精氨酸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数字导航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杜广胜 李云波 +5 位作者 刘云 彭菊红 江恩来 殷久恒 徐鹏 肖卫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索立体定向数字导航(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1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和收治3例行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 目的探索立体定向数字导航(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1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和收治3例行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志愿者男,25岁。3例直肠癌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8、63、67岁。志愿者双侧腹股沟部的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处分别放置10个专用贴片作为皮肤基准点,进行术中定位及系统注册。手术当日,患者在平卧位状态按志愿者测试结果在腹股沟部放置10个皮肤基准点,完成全腹部CT检查增强扫描。在腹腔内部选取7个相对固定的解剖标志(腹主动脉分叉、骶骨胛、双侧髂前上棘、双侧输尿管与髂动脉交叉点、腹膜反折正中点)分别验证器械尖端与系统图像对应的精准度。在SDN系统辅助下完成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指标:(1)测试情况。(2)手术情况。(3)SDN系统精准度检测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1)测试情况:志愿者10个皮肤基准点成功完成SDN系统注册,配准误差为2.8 mm。(2)手术情况: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例患者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93、175、210 min,其中SDN系统设置时间分别为34、25、4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0、80 mL。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腺癌(其中1例为黏液腺癌),肿瘤长径分别为2.3、1.5、4.0 c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12、13枚,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cTNM分期)分别为cT3bN0M0期、cT4aN1M0期、cT3bN1M0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分期(ypTNM分期)分别为ypT1N0M0期、ypT4aN0M0期、ypT2N0M0期。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7 d。(3)SDN系统精准度检测情况:3例患者皮肤基点配准误差分别为2.8、2.6、2.9 mm,体内基准点精准度误差分别为(2.5±0.4)mm、(2.3±0.7)mm、(2.6±0.6)mm。结论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立体定向数字导航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增强现实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