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切口管理指南 被引量:57
1
作者 康焱 周宗科 +14 位作者 杨惠林 曹力 吴新宝 唐佩福 孙天胜 严世贵 付中国 高鹏 屠重棋 胡懿郃 廖威明 吴军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10,共8页
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 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指南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期望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切口并发症;第二部分介绍骨科手术切口缝合技术;第三部分是各种常见切口并发症的定义、病因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并发症 加速康复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1
2
作者 周宗科 翁习生 +15 位作者 孙天胜 唐佩福 沈建雄 宋跃明 高忠礼 向兵 郭卫 廖刃 刘斌 黄宇光 韩冰 牛挺 邵宗鸿 张英泽 裴福兴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 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临床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优化造血、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及合理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血液管理 加速康复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加强军队医院卫勤力量内涵建设 被引量:9
3
作者 韩聚强 叶廖沙 +3 位作者 朱玲玲 史岩 孙天胜 张殿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8期742-743,787,共3页
当前军事调整变革是实现我军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意义重大。军队医院是军事卫勤保障力量的主体,其发展不能脱离军队"姓军为战"的本质。本文对当前军事大变革调整形势下,加强军队医院卫勤力量内涵建设进行思考。
关键词 军事变革 卫勤保障 军队医院
下载PDF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秀芬 田静 尉燕 《管理观察》 2018年第21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逐渐完善骨科临床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陆军总医院骨科住院100例患者,实行综合分析的方式,归纳总结出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并且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现阶...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逐渐完善骨科临床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分析陆军总医院骨科住院100例患者,实行综合分析的方式,归纳总结出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并且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现阶段骨科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促进护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结论,针对现阶段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解决,从整体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护理 工作质量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下载PDF
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单中心2859例分析 被引量:60
5
作者 翁蔚宗 李密 +9 位作者 周启荣 曹烈虎 王尧 陈晓 张军 汪琳 纪方 张建政 徐海栋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 目的回顾性分析2 859例髋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方法等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1)本院的髋部骨折收治总数逐年增加,其中股骨颈骨折的占比最高(1 602/2 859,56.03%),股骨粗隆间骨折次之。(2)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2~104岁,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80岁组最多,占37.39%(1 069/2 859)。(3)髋部骨折病例中女性所占比例(1 916/2 859,67.02%)高于男性(943/2 859,32.98%)。(4)受伤机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中自行摔伤导致骨折最多,占87.65%(2 506/2 859)。(5)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股骨颈骨折较多,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较高。(6)所有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765/2 859,26.76%)或心脑血管疾病(739/2 859,25.85%)的病例数最多。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其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这为进一步改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骨水泥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善斌 刘智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假体固定类型分两组:骨水泥组72例,男26例,女46例,平均年龄(82.0±6.5)岁,GardenⅢ型32例,Ⅳ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5±3.3)d;生物型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80.1±6.7)岁,GardenⅢ型21例,Ⅳ型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4±2.1)d。所有患者出现患侧髋部肿胀、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后进行ASA等级评价、心功能评估、手术治疗以及有效的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残余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生物型组比骨水泥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组2例(2.7%)患者死亡,而生物型组无患者死亡。1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骨水泥组随访期间比生物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P<0.05),Harris评分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比生物型假体较好。术前ASA等级高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酌情选择生物型假体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水泥成形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骨感染病人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姜涛 常红星 刘蕾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感染病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目的探讨骨感染病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病人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是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经哑变量处理后,患糖尿病与免疫抑制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年龄大于65岁、患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 d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9
8
作者 张立志 高杰 +3 位作者 张志成 王晓伟 张建政 孙天胜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高龄股骨颈患者14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89例,男28例,女61...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高龄股骨颈患者14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89例,男28例,女61例,平均年龄(84.10±3.10)岁;内固定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平均年龄(86.80±2.8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144例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侧别、术前合并症、骨质疏松、AS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转ICU人数、围手术期死亡人数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内固定组较关节置换组年龄更大(t=5.311,P<0.05);关节置换组术前骨折移位程度高于内固定组(χ~2=6.894,P=0.009<0.05);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人次上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在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患者,若骨折存在明显移位(GardenⅢ、Ⅳ型),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若骨折移位不明显(GardenⅠ、Ⅱ型)或患者合并较多内科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手术耐受差,术后预期寿命不高,首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叶超群 王崇伟 +2 位作者 王广云 王春雷 吉保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94-495,共2页
目的了解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某社区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女性50名,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试验组进行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每周锻炼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 h;对照组如常生活,但不进行... 目的了解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某社区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女性50名,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试验组进行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每周锻炼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 h;对照组如常生活,但不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研究项目开始和结束时分别采用双能X射线法、静态平衡测试系统、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 health survey,SF-36)对两组受试者骨密度、静态平衡功能、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无变化,对照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较试验前降低(P<0.05);试验组试验后,在闭眼状态下最大移动距离(P=0.027)及面积(P=0.041)明显低于试验前;试验结束时试验组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三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太极拳锻炼可明显改善中老年妇女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中老年妇女 骨密度 静态平衡 健康状况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铮 孙天胜 +2 位作者 刘路辉 冯玉玺 王婷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39-241,286,共4页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84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死亡组与生存组,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84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死亡组与生存组,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且CRP<8 mg/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8 mg/L≤CRP<40 mg/L患者与CRP≥40 mg/L患者(P<0.0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RP<8 mg/L患者、8 mg/L≤CRP<40 mg/L患者与CRP≥40 mg/L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但与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术前CRP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情况,CRP水平越高,死亡率则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CRP) 髋部骨折 老年 死亡率 并发症
下载PDF
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峰 胡建华 +13 位作者 邱贵兴 常晓 孙天胜 杨惠林 沈慧勇 童培建 柴益民 张学利 张伟滨 杨志东 姜宏 潘亚林 朱天亮 何承建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26-831,835,共7页
背景: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目前尚无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目的: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验证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5年8月至2017年7... 背景: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目前尚无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目的: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验证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由中国国内13家大中型医院联合参与,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3︰1的比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颈舒颗粒)360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0例。两组受试者按连续4周,每日3次,每次1袋的剂量口服试验药物或安慰剂,分别在服药后第2周和第4周接受访视,主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评分(0~100分),观察治疗后疼痛评分变化值及变化率,同时复查相关检验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神经根致压物性质(软压迫、硬压迫及混合压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完成研究病例数386例,其中试验组299例,对照组87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359例和120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有299例和91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有358例和117例进入安全性分析集(safety analysis set,SAS)。PPS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基线VAS评分分别为(49.3±7.0)分和(50.1±7.3)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VAS评分较基线的下降值分别为(12.9±13.5)分和(22.7±15.1)分,变化率分别为26.52%±27.66%和45.71%±30.10%,与基线比较,各组的前后差异以及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分析结果类似。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软性压迫者,试验组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方面有效,特别是对于软性压迫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中成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长骨骨干增粗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振东 周大鹏 秦泗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5868-5872,共5页
背景:活体骨骼的增粗是重要的自然规律,遗传、营养以及内分泌因素都对骨骼增粗产生重要影响,但这些因素都不具备具体部位的识别能力。目的:分析长骨骨干增粗的机制。方法:临床案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检索中国知网和Medline数据库,英文... 背景:活体骨骼的增粗是重要的自然规律,遗传、营养以及内分泌因素都对骨骼增粗产生重要影响,但这些因素都不具备具体部位的识别能力。目的:分析长骨骨干增粗的机制。方法:临床案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检索中国知网和Medlin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one Growth in Width,Skeletal thickening,bone thickening,periosteal apposi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骼增粗,骨干增粗,外骨膜成骨。检索到相关文献12篇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1)骨骼所承受的力学环境对骨骼的外形塑形发挥着部位特异性的关键作用;(2)长骨骨骼的直径增粗是通过外骨膜成骨来完成的,超负荷引起的应力-血管生成-骨再生的偶联效应是骨骼增粗机制的病理基础。外骨膜成骨和外骨膜骨吸收是一个持续终生的动态过程,弯曲应力是维持外骨膜成骨的最重要因素;(3)如果金属固定材料遮挡了骨骼弯曲应力环境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导致骨骼吸收变细、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后果;(4)临床上要求内固定材料的强度与患者的体质量以及骨骼的粗细相匹配;(5)骨髓腔是天然的低应力区,理论上髓内固定对骨骼的增粗机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骼增粗 外骨膜成骨 外骨膜骨吸收
下载PDF
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道余 张阳 +4 位作者 李放 郑波 单建林 王飞 冀沛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61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38例,女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61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38例,女23例;年龄31~58岁(46.3±11.5岁),随访时间60~108个月(74±14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同时行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及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UCLA椎间隙退变分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以及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均未见椎间盘突出复发。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3个月(12.3±2.3mm)较术前(11.8±1.8mm)增加,末次随访时(10.1±1.7mm)较术前降低(P<0.05);上位相邻节段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手术节段椎间ROM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5.3°±1.8°及3.6°±1.9°,与术前(8.1°±2.8°)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10.3°±3.8°和11.4°±3.7°,均较术前(8.5°±3.0°)显著性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UCLA分级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例(19.7%)上位相邻节段发生影像学退变,1例发生症状学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手术节段和上位邻近节段术前与末次随访椎间盘Pfirmman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例出现螺钉断裂,未发生螺钉松动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切除后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中长期疗效,能维持手术节段稳定,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椎间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系统 动态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再发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祥耀 鲁世保 +5 位作者 张庆明 孔超 海涌 洪毅 李放 陈学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0-697,共8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SSPI-f)治疗后内固定取出前及内固定取出后再发后凸畸形(kyphosis recurrence,KR)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研究合作单位行SSPI-f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 目的 :分析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SSPI-f)治疗后内固定取出前及内固定取出后再发后凸畸形(kyphosis recurrence,KR)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研究合作单位行SSPI-f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获取患者年龄、骨折节段后凸Cobb角(Cobb angle,CA)、局部Cobb角(regional angle,RA)、椎体楔形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nterior vertebra height ratio,AVH)、椎体后缘高度比值(posterior vertebra height ratio,PVH)、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anteroposterior ratio,A/P)、上位椎间盘角(upper intervertebral angle,UIVA)、下位椎间盘角(lower intervertebral angle,LIVA)、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评分、载荷评分(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糖尿病病史。将术后矫正度丢失>10°定义为术后KR。按照术后有无KR将其分为KR组与无KR组(NKR组),并将其按照取出内固定前以及取出内固定后分别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阈值。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中心的196例患者,内固定取出前发生KR 14例(KR组),将KR组与NKR组进行比较后发现,年龄(P<0.001)、BMI(P<0.001)为取出内固定前发生KR的危险因素;年龄临界值为58.5岁[曲线下面积(AUC)=0.885],BMI临界值为29.1kg/m^2(AUC=0.962)。内固定取出后总体矫正度丢失7.5°±4.4°,其中65例(33.2%)患者出现KR;将KR组与NKR组进行比较后发现,女性(P<0.001)、年龄(P<0.001)、BMI(P<0.001)、L1骨折(P<0.001)、A3.3型骨折(P=0.001)、术前UIVA(P=0.014)为取出内固定后发生KR的危险因素;T12骨折(P<0.001)、A3.1型骨折(P<0.001)、术前AVH大(P<0.001)为保护因素;年龄临界值为50.5岁(AUC=0.789),BMI临界值为26.6kg/m^2(AUC=0.740),术前UIVA临界值为-4.2°(AUC=0.650),术前AVH临界值为60.5%(AUC=0.254)。结论:年龄>58.5岁、BMI>29.1kg/m^2为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发生KR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50.5岁、BMI>26.6kg/m^2、L1骨折、A3.3型骨折、术前UIVA>-4.2°为取出内固定后发生KR的危险因素,T12骨折、A3.1型骨折、术前AVH>60.5%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骨折 内固定术 再发后凸畸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杰扬 陈杨葭 +4 位作者 郭磊 钟剑锋 张桂通 刘佳 叶超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4-630,共7页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 目的:探索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大鼠脚桥核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美国NYU脊髓冲击损伤仪制作大鼠T10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采用PET-CT、免疫荧光染色及BBB评分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大鼠中脑运动区(MLR)脚桥核可塑性变化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造模后4周、7周两个时间点的分值均较未训练组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1周、4周、7周3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值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和未训练组(P<0.01)。虽然训练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较未训练组增高,而且假手术组的SUV值最高,但三组SUV值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训练组、未训练组、假手术组三组间大鼠脚桥核的神经元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脚桥核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2)的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假手术组IOD表达最高,训练组较未训练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i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脚桥核中谷氨酸能信号传递,而且iSCI后大鼠中脑脚桥核的整体代谢及神经元数量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脚桥核的谷氨酸表达增强是减重步行训练使iSCI大鼠后肢步行功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减重步行训练能使脚桥核发生神经递质表达层面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 脚桥核 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慢性下腰痛患者恐动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宋莹莹 张岚 +4 位作者 梁瑛琳 刘秀梅 王静 杨红梅 陈海花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8期572-575,共4页
文章概括了慢性下腰痛患者恐动症的测量工具、研究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疼痛和自我效能感),并提出包括缓解疼痛、认知行为疗法、多学科合作综合干预、虚拟步行训练等干预措施,旨在为恐动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 恐动症 恐惧回避信念 疼痛 自我效能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道余 沈亚骏 +3 位作者 王飞 李放 房照 刘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3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进行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男11例,女4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岁,匹配同期就诊的非腰...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3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进行腰椎退变性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男11例,女4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岁,匹配同期就诊的非腰椎侧凸患者53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滑脱症7例,男16例,女37例,年龄59~74岁,平均68.5岁。53例患者均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I确诊,测量并记录腰椎侧凸Cobb角。运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记录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T值。采用Linear regression研究腰椎侧凸角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腰椎侧凸组与非腰椎侧凸组两者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骨密度T值(-2.56±0.65)明显高于非腰椎侧凸组(-1.39±0.77)(P<0.05),腰椎侧凸患者腰椎(L_2-L_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部位的T值与侧凸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是发生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危险因素,但侧凸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腰椎侧凸 骨密度
下载PDF
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安全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建政 高杰 +5 位作者 韩立 王晓伟 任继鑫 刘智 苏佳灿 孙天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2例因心脑血管疾患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在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2例因心脑血管疾患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在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行早期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治疗。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骨折AO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住院时间、ICU时间、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全身并发症以及1个月内和1年内死亡率等资料,评估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安全性。结果 32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骨折时年龄65~81岁,单纯使用氯吡格雷者25例、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者7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13(4.8±2.5)d,平均手术时间(89.0±33.2)min。术中出血量(242.9±83.7)mL,术后引流血量(259.8±94.9)mL,术后血红蛋白(73±11)g/L,术后输血量(390.2±103.1)mL。术后ICU停留时间为(1.7±0.9)d,住院时间为(12.5±2.5)d。发生术后切口并发症3例(9.4%),其中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周围血肿。术后1个月内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3例(9.4%),急性脑卒中2例(6.2%),肺炎2例(6.2%),压疮1例(3.1%)。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9.4%),术后1年内死亡12例(37.5%)。结论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不会增加1年内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髓内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中国脊柱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144
19
作者 孙天胜 沈建雄 +16 位作者 刘忠军 李淳德 洪毅 孙常太 李放 朱悦 杨惠林 董健 陈其昕 金大地 罗卓荆 马迅 杨波 孟浩 王飞 杜培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71-279,共9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围术期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但是目前针对脊柱手术尚无一整套ERAS体系协助患者从术前、术中到...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围术期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但是目前针对脊柱手术尚无一整套ERAS体系协助患者从术前、术中到术后快速康复。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宣教、术前评估及管理、抗菌药物使用与皮肤准备、麻醉、手术技术、激素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与输液管理、血栓预防、疼痛管理、术后消化道管理、切口引流管管理、尿管管理、术后康复锻炼和出院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脊柱手术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老年大鼠髋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琳博 陈晓斌 孙天胜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髋部骨折后72 h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75只,15只作为对照组,60只建立老年大鼠髋部骨折模型(实验组)。分别测定骨折后24 h、48 h和72 h的血清IL-10和TNF-α值。结果骨折后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髋部骨折后72 h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75只,15只作为对照组,60只建立老年大鼠髋部骨折模型(实验组)。分别测定骨折后24 h、48 h和72 h的血清IL-10和TNF-α值。结果骨折后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升高,24 h后升高最明显,随后逐渐降低。72 h后实验组大鼠死亡21只(死亡组),39只趋于愈合(愈合组)。死亡组IL-10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但TNF-α含量与愈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大鼠TNF-α与IL-10含量的比值明显高于愈合组和正常组,愈合组该比值在72 h后趋于正常。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TNF-α和IL-10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血清IL-10含量低、TNF-α和IL-10比值升高会造成过度炎症反应。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动态监测血清TNF-α、IL-10和TNF-α/IL-10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TNF-Α 髋部骨折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