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京羿 陈家久 +1 位作者 李耀明 王洛夫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55,共12页
目的 研究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超速离心提取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并鉴定。克隆形成试验分析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PCR芯... 目的 研究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超速离心提取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并鉴定。克隆形成试验分析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PCR芯片分析外泌体处理后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变化的miRNA。通过荧光标记实验证明成骨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存在miRNA传递。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研究关键mi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生信分析并实验验证关键miRNA的靶基因。结果 成功提取并鉴定了成骨细胞外泌体。相比于对照组,加入成骨细胞外泌体的前列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0.05)。PCR芯片筛选发现miR-223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分子。膜交换实验显示成骨细胞与前列腺癌细胞存在膜交换,FAM标记miRNA显示miR-223能够在细胞间传递。功能实验表明,过表达miR-223能够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抗凋亡和迁移侵袭能力(P<0.05)。生信分析提示WNT通路抑制蛋白APC可能是miR-223的靶基因,实验证实过表达miR-223能够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APC的表达(P<0.05)。Rescue实验显示过表达APC能够逆转miR-223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促进作用。结论 成骨细胞外泌体是前列腺癌的促癌因子。外泌体中miR-223可能是其中的关键作用分子,其通过影响细胞中APC的表达发挥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外泌体 miR-223 APC 前列腺癌
原文传递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2
作者 中国性学会能量医学与男科装备分会《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张祥生 +3 位作者 姜涛 卢慕峻 李彦锋 陈鑫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内外ED诊疗指南推荐的口服药物、阴茎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和阴茎假体植入等治疗方案均不能针对ED病因,故无法从纠正发病机制方面彻底治愈ED。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和...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内外ED诊疗指南推荐的口服药物、阴茎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和阴茎假体植入等治疗方案均不能针对ED病因,故无法从纠正发病机制方面彻底治愈ED。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和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治疗ED,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亦能针对病因治疗,促进阴茎功能康复。然而,目前临床上存在Li-ESWT和LIPUS治疗ED适应证不明确、治疗方案不统一、疗效差异大等问题,限制了该类疗法的进一步应用。据此,中国性学会组织本领域内多位临床专家,根据现有的Li-ESWT和LIPUS治疗ED的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经共同研究、讨论达成一致,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从事Li-ESWT及LIPUS治疗ED领域的临床医生、设备研发人员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 治疗效果 适应证
下载PDF
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3
作者 唐朋 兰卫华 +7 位作者 张尧 张军 舒泽华 李珂 黄灶明 黄义强 刘秋礼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CC/PGL)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及其治疗随访策略。方法 共纳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临床确诊的44例PCC/PGL患者,收...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CC/PGL)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及其治疗随访策略。方法 共纳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临床确诊的44例PCC/PGL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采用二代测序对43例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及采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突变验证。结果 共15例患者确诊为遗传性PCC/PGL,其中7例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3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2),5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7个VHL综合征家系按照临床表现分别诊断为VHL2A(c.500G>A)、VHL2B(c.239G>T和c.444_457del)和VHL2C(c.293A>G)3种亚型,先证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复发性PCC及多发性肾癌患者还接受了舒尼替尼靶向治疗。3个MEN2家系分别携c.1901G>C、c.1832G>A和c.1901G>A错义突变,临床诊断均符合MEN2A,所有患者接受肾上腺及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中1例为预防性甲状腺切除。5个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家系中,共检测到4例SDHB突变患者,1例SDHD突变患者(SDHB:c.343C>T,c.541-2A>G,c.575G>A,c.268C>T;SDHD:c.337_340del),以散发性腹膜后PGL多见。结论 超过1/3的PCC/PGL患者可携带胚系基因突变,并具有明显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精准治疗及随访、遗传咨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遗传综合征 临床特点 VHL RET
原文传递
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荧光原位杂交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富申 刘秋礼 +5 位作者 杨新 张军 张尧 兰卫华 王洛夫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36-1743,共8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影像可疑UTUC患者24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UTUC 190例、非肿瘤病变43例、其他类型肿瘤13例;246例均有自然排尿标本的液基细胞学结果,其中178例有DNA倍体分析结果、167例有FISH结果,分别计算并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FISH三者单独或联合对UTUC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FISH诊断UTUC的敏感性分别为:44.7%、82.2%、57.9%,特异性分别为:97.7%、82.4%、92.3%,对高级别UTUC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8.1%、87.7%、60.7%,对低级别UTUC诊断敏感性分别为:25.0%、52.4%、37.5%。三者结合任一阳性时诊断敏感性提升为93.8%(与三者单独比较均P<0.05);当任意两者同时阳性作为诊断UTUC的标准时,其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尿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和FISH对UTUC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结合可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或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细胞学 荧光原位杂交 DNA倍体
原文传递
机器人肾癌伴静脉癌栓切除术专家共识
5
作者 马鑫 何志嵩 +14 位作者 马潞林 邢念增 王少刚 陈勇辉 吴芃 刘志宇 江军 杨晓剑 张雪培 王德林 傅斌 李恒平 郭宏骞 黄庆波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推进肾癌伴静脉癌栓微创治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于2022年11月组织国内专家就机器人肾癌伴静脉癌栓切除术主要热点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本共识,内容包括癌栓微创治疗的分级系统、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手术要... 为推进肾癌伴静脉癌栓微创治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于2022年11月组织国内专家就机器人肾癌伴静脉癌栓切除术主要热点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本共识,内容包括癌栓微创治疗的分级系统、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及术后随访与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静脉癌栓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CPT1A、CPT2表达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义强 彭松 +7 位作者 唐朋 汪泽 徐静 马强 钟鹏 张军 刘秋礼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探索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2,CPT2)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目的探索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2,CPT2)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的ccRCC数据中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及代谢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脂肪酸降解关键基因CPT1A、CPT2蛋白表达水平。构建ccRCC组织芯片(n=103),通过CPT1A、CPT2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分析二者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构建并初步评价预后预测模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PT1A、CPT2是参与棕榈酰肉碱代谢、脂肪酸氧化及肾癌进展的关键基因。组织芯片和TCGA队列的结果显示:(1)ccRCC中CPT1A和CPT2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肾组织降低(P<0.05);(2)免疫组化评分显示CPT1A、CPT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r=-0.243,P=0.013;r=-0.391,P<0.01)和TNM分期(r=-0.363,P<0.01;r=-0.430,P<0.01)负相关;(3)CPT1A、CPT2低表达与较低的无疾病生存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T2表达水平是ccRCC独立预后因素(P<0.01)。TNM-CPT1A、TNM-CPT2预后模型能显著提高TNM分期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论与高表达患者相比,CPT1A、CPT2低表达预示ccRCC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脂质代谢重编程 CPT1A CPT2 预后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陈剑 陈启铭 +11 位作者 汪泽 肖海阳 冉强 刘秋礼 李耀明 舒泽华 张尧 张军 李珂 王洛夫 兰卫华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55-1964,共10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279例,收集并分析临床指标共21项。纳入时间...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279例,收集并分析临床指标共21项。纳入时间因素,应用Lasso回归筛选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生化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应用校正曲线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其临床效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7.10(17.60,61.30)月,中位年龄68.00(65.00,72.00)岁,其中86例(30.8%)生化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共12个指标与RP术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P<0.05),并应用Lasso回归筛选得到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集: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临床T分期、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切缘阳性、淋巴结侵犯、精囊侵犯。再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高分期(≥pT3期)(HR=1.895,95%CI:1.045~3.435,P=0.035)、切缘阳性(HR=1.808,95%CI:1.006~3.250,P=0.048)、淋巴结侵犯(HR=2.161,95%CI:1.118~4.175,P=0.022)、NRI≤106.9(HR=0.598,95%CI:0.378~0.946,P=0.028)是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其AUC为0.743(95%CI:0.677~0.810,P<0.001),敏感度为0.826,特异度为0.534。并建立预测列线图,C-index:0.741(95%CI:0.677~0.805;P<0.001),校正曲线表明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在阈值概率为15%~85%的区间可临床获益,临床效用较好。结论病理高分期(≥pT3期)、切缘阳性、淋巴结侵犯、NRI≤106.9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进行有效判断,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生化复发 危险因素 营养风险指数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治疗4例阴茎完全离断伤
8
作者 王议鹤 王鹏 +9 位作者 罗勇 张勇 童大力 毕罡 金大春 周婉怡 冯庆兴 刘高磊 黄义强 李彦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30-1435,共6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我院4例阴茎完全离断伤行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提高阴茎离断伤的早期处置水平,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阴茎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临床特征、显微手术... 目的分析和总结我院4例阴茎完全离断伤行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提高阴茎离断伤的早期处置水平,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阴茎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临床特征、显微手术过程、术后处理及随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2例成功进行两侧阴茎背动脉吻合,2例仅行一侧阴茎背动脉吻合;患者均完成阴茎背深静脉的吻合;3例患者完成背浅静脉吻合;所有患者完成阴茎背部两侧4~6背神经吻合。手术时间6.5~7.5 h,平均6.9 h;热缺血时间1~4 h,平均1.9 h。随访结果显示:3例阴茎再植成功,但其中2例出现部分包皮坏死,于2~3个月后自行愈合。该3例患者术后排尿正常,术后3~6个月检测勃起功能显示患者勃起硬度评分达到3~4分,自述恢复满意。结论阴茎完全离断伤后离体阴茎热缺血时间短者,尽快行精细显微阴茎再植术可获得理想的阴茎外观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离断 阴茎损伤 显微外科 再植 血管吻合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围手术期的应用
9
作者 傅思铭 刘高磊 +5 位作者 黄灶明 张军 兰卫华 江军 张尧 舒泽华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640-2643,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该中心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58例,其中27例予...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该中心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58例,其中27例予以传统康复治疗(传统组),31例予以ERAS治疗(ERAS组)。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及病理分期,以及术后首次进水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肠外营养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传统组比较,ERAS组术后首次进水时间[(0.71±0.24)d vs.(3.28±0.73)d]、首次排便时间[(2.72±0.69)d vs.(4.55±1.07)d]、术后住院时间[(9.0±3.1)d vs.(18.0±6.8)d]、肠外营养使用时间[(4.4±2.6)d vs.(7.9±4.4)d]、抗生素使用时间[(3.2±2.6)d vs.(13.4±5.6)d]、引流管留置时间[(5.4±2.4)d vs.(11.6±5.6)d]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及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RAS应用于膀胱癌根治术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肠外营养使用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膀胱癌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加速康复外科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汪月明 马强 +5 位作者 刘高磊 钟晓 张尧 兰卫华 江军 舒泽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经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经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并复习国内外文献,针对该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女性,年龄52岁,20年前接受肾移植,诊断为右侧原肾肾癌伴远处转移,后接受减瘤性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根据2022版WHO肾脏肿瘤分类的修正诊断)。术后予以靶向药物治疗后因血肌酐升高停药,病情进展。结论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进展快、预后差,诊断依赖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目前肾移植术后的肾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此类患者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 肾移植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罕见的巨大前列腺平滑肌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周婉怡 王鹏 李彦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863,共5页
良性腺瘤样增生引起的前列腺增大在老年男性中很常见,然而,前列腺良性间质肿瘤,特别是纯粹的前列腺平滑肌瘤却极为罕见。自1876年Lebec报道了首例前列腺平滑肌瘤以来,至今英文文献中报道的病例数不足100例。由于前列腺平滑肌瘤的诊断非... 良性腺瘤样增生引起的前列腺增大在老年男性中很常见,然而,前列腺良性间质肿瘤,特别是纯粹的前列腺平滑肌瘤却极为罕见。自1876年Lebec报道了首例前列腺平滑肌瘤以来,至今英文文献中报道的病例数不足100例。由于前列腺平滑肌瘤的诊断非常罕见,迄今为止,还没有对前列腺平滑肌瘤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以及实验室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荟萃分析。由于前列腺平滑肌瘤发病率极低,人们对其基本特征尚缺乏了解,因此易导致误诊,为此,我们在此报道一例近期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平滑肌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类疾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平滑肌瘤 病理学 影像学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机器人辅助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12
作者 严旭芝 王硕 +8 位作者 刘秋礼 兰卫华 张军 张尧 李珂 舒泽华 彭松 王洛夫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099-2105,共7页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A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比较两种术...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A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肾脏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手术12例(3例采用体外循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14例(2例中转开放)。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腔静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转ICU率、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手术特征的差异。结果26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394±141)min。除3例体外循环外,术中阻断腔静脉时间(23.90±6.95)min。将12例机器人辅助下手术与9例开放手术纳入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原发肿瘤最大直径、肿瘤T分期和Mayo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中失血量中位值为600(50~1600)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术中失血量1100(600~38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手术时间为(323±102)min,开放手术时间为(401±95)min(P=0.089);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中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6.10±7.03)min,开放手术的时间为(20.20±6.16)min(P=0.057);两组间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vs 8/9,P=0.338);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后转ICU率为3/12,开放手术的为6/9(P=0.087);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7(4~14)d,开放手术为8(7~20)d(P=0.091)。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安全、有效;较之开放手术术中出血明显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原文传递
膀胱原发淋巴瘤的病例特点
13
作者 向茂源 朱海林 +1 位作者 兰卫华 舒泽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膀胱原发性淋巴瘤是临床相当罕见的一种疾病,阐述其病例特点。方法通过回顾该中心收治的2例膀胱原发淋巴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目前膀胱原发淋巴瘤的病例特点。结果膀胱原发淋巴瘤常见的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 目的膀胱原发性淋巴瘤是临床相当罕见的一种疾病,阐述其病例特点。方法通过回顾该中心收治的2例膀胱原发淋巴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目前膀胱原发淋巴瘤的病例特点。结果膀胱原发淋巴瘤常见的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也零星有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其他类型的膀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报道。本文通过回顾病例资料及既往文献,总结了其不同病理亚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预后因素等特点,为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就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结论膀胱原发淋巴瘤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膀胱恶性肿瘤,外科手术的获益较小。因此,准确地识别和分期以及组织学确认会显著影响这些患者的管理。通过学习,相关学科的医师能够减少此类患者的延误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原发性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负压原理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颜丽娟 王辰昳 +2 位作者 朱恋 王晶 李小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原理穿刺技术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住院的570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将2018年2—8月住院的2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9月—2019年2月住院的2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原理穿刺技术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住院的570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将2018年2—8月住院的2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9月—2019年2月住院的2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观察组采用反折输液管下段穿破皮肤后放开形成的负压进行静脉输液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提高穿刺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原理穿刺技术的方法能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原理 穿刺技术 静脉输液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症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管理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清清 龙菊华 +1 位作者 殷琼 王晓芬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9期146-147,共2页
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症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工作经验,主要是从压力性损伤的管理、预防、治疗方面进行管理,提出早期干预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的关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症患者落实相关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压力性损... 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症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工作经验,主要是从压力性损伤的管理、预防、治疗方面进行管理,提出早期干预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的关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症患者落实相关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使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重症患者 压力性损伤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机器人肾移植术围手术期疗效分析
16
作者 钟晓 兰卫华 +11 位作者 王洛夫 张尧 张军 聂志林 李珂 袁刚 舒泽华 童大力 李耀明 刘秋礼 王鹏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术(robotic-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AKT)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术的1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2~4...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术(robotic-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AKT)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术的1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2~45岁。采用活体供肾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移植术4例(RAKT组),采用尸体供肾开放肾移植术(ope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OKT)10例(OKT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动静脉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肌酐值、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RAKT组为(162.5±47.8)mL,明显低于OKT组的(245.1±68.5)mL(P<0.05);RAKT组动脉吻合时间为(32.5±6.5)min, OKT组为(24.3±5.3)min;RAKT组静脉吻合时间为(16.5±3.8)min, OKT组为(14.6±1.5)min;RAKT组术后7 d血肌酐(98.1±33.2)μmol/L,OKT组为(142.8±42.1)μmol/L;引流管留置时间OKT组为(10.0±1.2) d,明显长于RAKT组的(6.5±0.5) d (P<0.01);术后住院时间RAKT组为(13.0±2.5) d,明显短于OKT组的(16.3±2.1) d (P=0.01)。结论 初步证实RAKT围手术期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较OKT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肾移植 肾移植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1例罕见阴茎及双侧睾丸完全离断显微再植术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王晶 王辰昳 +3 位作者 颜丽娟 李小艳 杨玲 郑璐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7期158-159,共2页
阴茎具有排尿、生殖和性功能等作用,完全缺失后,患者不仅失去了站立排尿的能力,且不可能有正常的性功能和自然生育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幸福。阴茎伴双侧睾丸完全离断伤是一种罕见的生殖器损伤,仅见极个别成功报道[1,2]。... 阴茎具有排尿、生殖和性功能等作用,完全缺失后,患者不仅失去了站立排尿的能力,且不可能有正常的性功能和自然生育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幸福。阴茎伴双侧睾丸完全离断伤是一种罕见的生殖器损伤,仅见极个别成功报道[1,2]。我院于2018年3月收治1例阴茎、阴囊伴双侧睾丸完全离断伤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手术,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至今已随访9月余,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离断 阴茎损伤 睾丸离断 显微再植 护理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辰昳 颜丽娟 +2 位作者 王晶 李小艳 杨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本科收治的15例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观察组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 目的分析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本科收治的15例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观察组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ADL、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可加快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肾癌伴腔静脉瘤栓 多学科合作
下载PDF
1例肾上腺皮质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的护理
19
作者 龙菊华 祝清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9期162-163,共2页
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ACC)较少见,属于罕见疾病,系肾上腺皮质发生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发病率约为(1~2)/100万[1-2]。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强,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上常难以早期诊... 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ACC)较少见,属于罕见疾病,系肾上腺皮质发生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发病率约为(1~2)/100万[1-2]。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强,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上常难以早期诊断。目前手术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难度很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护理相当重要,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改善病情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腔静脉瘤栓 护理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优化护理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76-0178,共3页
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优化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本院收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6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盆底肌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 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优化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本院收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6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盆底肌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PFIQ-7评估值、PISQ-12评估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ICI-Q-SF评估值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对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优化护理服务方式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盆底肌功能、尿流动力学,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根治术 尿失禁 优化护理 盆底肌功能 尿流动力学 改善其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