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马藏族“猴玃抢婚”型故事及其文化内涵——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猴子抢姑娘》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军 蒲向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0-84,共5页
中国文学"异类婚媾"民间故事以"猴玃抢婚"型为代表,该型故事源出白马藏族,与其种族起源和图腾崇拜关系密切。今存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猴子抢姑娘》为现存"猴玃抢婚"型故事的口传文化"标本",其... 中国文学"异类婚媾"民间故事以"猴玃抢婚"型为代表,该型故事源出白马藏族,与其种族起源和图腾崇拜关系密切。今存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猴子抢姑娘》为现存"猴玃抢婚"型故事的口传文化"标本",其在内容上保留有白马藏族原始图腾和自然信仰的族群记忆等诸多文化孑遗。该"猴玃抢婚"型故事反映了早期白马藏族社会存在着的"抢夺婚"习俗和异类婚现象,既是远古抢婚习俗的"活化石",又是不同族群间婚姻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猴玃抢婚” 图腾崇拜 民俗记忆 抢夺婚
下载PDF
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主要类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蒲向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9-104,共6页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重要故事题材类型,表现着白马藏族神奇丰富的想象力...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重要故事题材类型,表现着白马藏族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和艰难民族生活史的再现,格调或热情奔放,或忧愁哀怨,内容饱含欢乐、寂苦、坚韧、不懈进取等丰富经历和价值取向,为人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艺生命力、复杂而多变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指针,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白马藏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多维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白马藏族 民间故事 题材
下载PDF
氐羌遗韵:陇南古民居建筑及其文化传承——以西汉水流域民居建筑为例
3
作者 刘吉平 李杰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个性与独特精神的重要特征。西汉水流域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多元文化相互冲突、交流融合,陇南古民居建筑文化形成了独有特征。西汉水上游的瓦屋民居建筑呈现出秦早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商业贸易的... 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个性与独特精神的重要特征。西汉水流域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多元文化相互冲突、交流融合,陇南古民居建筑文化形成了独有特征。西汉水上游的瓦屋民居建筑呈现出秦早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商业贸易的突出特色,西汉水下游的民居建筑仍然保持着氐羌文化的遗韵。由汉及氐羌,西汉水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在保留地域性文化的同时,沿着河流的延伸,呈现出复杂的、多民族文化交流的过渡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羌 陇南 西汉水 民间建筑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爱情故事论略
4
作者 南瑛 杨军 《甘肃高师学报》 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瑰奇浪漫的爱情题材作品,这些故事依据情节发展和结局可概括为三种类型:以身殉情型、真情感动型、喜结良缘型。其描绘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塑造了美好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山寨的风景民情,语言生动睿智,具有独特...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瑰奇浪漫的爱情题材作品,这些故事依据情节发展和结局可概括为三种类型:以身殉情型、真情感动型、喜结良缘型。其描绘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塑造了美好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山寨的风景民情,语言生动睿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民间爱情故事 类型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散说体和韵说体——白马藏族文学在陇南川北毗邻区的并存态
5
作者 蒲向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白马藏族之白马语,具有两种方言和三种土语。其文学依赖白马语口语而流传,因此也是白马藏族口头语言的艺术。从目前学界对白马语研究的进展看,白马藏族文学受到了周边汉、羌、藏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具有外延性特征。在陇南川北毗邻的... 白马藏族之白马语,具有两种方言和三种土语。其文学依赖白马语口语而流传,因此也是白马藏族口头语言的艺术。从目前学界对白马语研究的进展看,白马藏族文学受到了周边汉、羌、藏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具有外延性特征。在陇南川北毗邻的聚居区,白马藏族文学呈现散说体和韵说体的并存态:文县以散文为主,平武县以韵文为主,九寨沟县以韵文为主。究其成因,系白马语的甘肃方言、四川方言及其白马峪河流域土语、夺博河流域土语和九寨沟下塘区土语所维系的文学艺术,在演进、发展和积淀过程中深受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口传文学 陇南川北毗邻区 流传形式 散说体 韵说体
下载PDF
建国以来陇南戏曲发展的三次浪潮
6
作者 蒲向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建国后陇南的戏曲发展共出现了三次高潮:一次是建国初期,一次是"大跃进"时期,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陇南戏曲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也出现过良好势头。但随着时代的演进,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的普及和本世纪以来... 建国后陇南的戏曲发展共出现了三次高潮:一次是建国初期,一次是"大跃进"时期,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陇南戏曲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也出现过良好势头。但随着时代的演进,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的普及和本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陇南戏曲发展出现了低谷。陇南戏曲发展是否会出现第四次浪潮,展望还是以悲观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以来 陇南戏曲 秦腔 现代戏 浪潮
下载PDF
陇南历代诗词创作者摭谈
7
作者 张世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15年第4期16-19,共4页
陇南历史文化悠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诗词。陇南历代诗词创作者可分为客籍人士于陇南为官者和陇南各县区本土才俊两部分。他们的创作,是我们了解古代陇南社会更替变迁的镜鉴,也是几千年来陇南历史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 陇南 历代诗词 创作者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口语技能
8
作者 王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100,共2页
小学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小学语文教学口语通常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学场地、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受到教师思想、学识、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能力的影响。"[1]... 小学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小学语文教学口语通常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学场地、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受到教师思想、学识、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能力的影响。"[1]而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都需要很强的口语表达技能,因此对高校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并且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一、加强普通话语音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技能 教学效果 高校师范生 普通话语音 普通话水平 小学语文教育 语言能力 口语训练 学语文
下载PDF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作(二)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逵夫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8期161-166,共6页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 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 以近体诗 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P 龙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 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 以近体诗 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P 龙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院南地方官员为 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调、驚鶩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 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金石 诗词 成县 西和 礼县 两当 武都 徽县 宕昌 康县 文县
下载PDF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作(三)
10
作者 赵逵夫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8期167-173,共7页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 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 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P 龙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 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 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P 龙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院南地方官员为 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调、驚鶩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 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金石 诗词 成县 西和 礼县 两当 武都 徽县 宕昌 康县 文县
下载PDF
伯益始秦与其著《山海经》之说申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蒲向明 安奇贤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秦人获封早在舜、禹时代的伯益时期。至姒启建立夏朝,以伯益为族长的部落已经在东部具有费、嬴、秦等封地。伯益是嬴秦的先祖和缔造者,是"大同世界"禅让制的最后一个坚守者,这已为史料和考古发现所证实,过去习惯上认为早秦开... 秦人获封早在舜、禹时代的伯益时期。至姒启建立夏朝,以伯益为族长的部落已经在东部具有费、嬴、秦等封地。伯益是嬴秦的先祖和缔造者,是"大同世界"禅让制的最后一个坚守者,这已为史料和考古发现所证实,过去习惯上认为早秦开始于非子的观点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伯益著《山海经》的说法从汉至唐鲜有怀疑,但自宋以来异说时见,近现代学人持否定态度者不乏其例。检视文献资料并考古发现,伯益并非今见《山海经》全本的著作者,他仅撰著了《山海经》的《山经》(《五藏山经》),即今本《山海经》中最远古、厚重的部分,其著作方式是口述和刻符、图画或多面的结合,当然不排除伯益所记内容在后来流传过程中羼入《海经》和《大荒经》的可能,由此可以冰释千百年来学者的种种存疑。早秦的文学活动也即从伯益著《山海经》(《山经》)开始,这就比此前学界认为发轫于非子时期大大跨前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秦 伯益 始秦 《山经》 《山海经》
下载PDF
八峰崖石窟内容总录新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百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4,共6页
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创始年代尚存争议,但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继续开凿或重修、重塑、重绘。窟龛、建筑、造像皆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各窟皆为平面纵或横长方形窟,窟顶多不规则。现存14窟,窟... 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创始年代尚存争议,但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继续开凿或重修、重塑、重绘。窟龛、建筑、造像皆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各窟皆为平面纵或横长方形窟,窟顶多不规则。现存14窟,窟内大小造像175身(其中宋、元、明、清142身),第8窟中的"华严三圣"系宋代原塑,明、清重要壁画约18平方米,明、清、民国碑7通(含缀合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峰崖石窟 内容总录 窟龛形制 塑像 壁画
下载PDF
西和、礼县乞巧民俗原型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虎林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1,共4页
流传在甘肃西和、礼县的乞巧民俗,属秦人遗风,它完整的保存了古老的民间乞巧的活动范式,以原生态方式流传,在乞巧文化中具有原型价值,承载了诸多古代文化信息,在乞巧文化中最为典型。西和、礼县乞巧民俗兼容伏羲文化、炎黄文化、秦文化... 流传在甘肃西和、礼县的乞巧民俗,属秦人遗风,它完整的保存了古老的民间乞巧的活动范式,以原生态方式流传,在乞巧文化中具有原型价值,承载了诸多古代文化信息,在乞巧文化中最为典型。西和、礼县乞巧民俗兼容伏羲文化、炎黄文化、秦文化、氐羌文化等文化渊源。乞巧女儿节在形式与内涵上均有别于七夕情人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礼县 乞巧 巧娘娘 巧芽 乞巧节 七夕节
下载PDF
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王了望的文学、书法审美风格的转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焦福维 王峰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2期13-16,共4页
王了望为明末清初陇上文坛、书坛的一位大家,然史载阙如。纵观其文学、书法创作,受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潮的影响较大,表现在文学创作上由追求心性自由到对传统风雅精神的回归,而其书法创作则正好相反,表现出早年注重法度意趣到晚年的个性... 王了望为明末清初陇上文坛、书坛的一位大家,然史载阙如。纵观其文学、书法创作,受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潮的影响较大,表现在文学创作上由追求心性自由到对传统风雅精神的回归,而其书法创作则正好相反,表现出早年注重法度意趣到晚年的个性张扬、奇崛烂漫的审美观的转变。这既是由文学、书法艺术内在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明末清初的学风巨变中积极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了望 文学 书法 文艺思潮
下载PDF
试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殉情母题”——以《新娘鸟》和《阿拜波与娥曼妹》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军 蒲向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关于中国民间文学"殉情母题"的研究,目前所见成果较为有限。新疆、甘陕川一线的结合区域,是民间文学殉情母题多发的地区,白马藏族民间文学就存在这个特定区域内。通过对目前公开出版的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集的题材研究,可发现其... 关于中国民间文学"殉情母题"的研究,目前所见成果较为有限。新疆、甘陕川一线的结合区域,是民间文学殉情母题多发的地区,白马藏族民间文学就存在这个特定区域内。通过对目前公开出版的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集的题材研究,可发现其中存在着特征显著的殉情母题。以《新娘鸟》和《阿拜波与娥曼妹》为例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不仅具备"相爱——干涉——殉情"的母题叙事模式,而且还存在着"传情——殉情——团圆"的母题情节模式。在艺术审美方面,这种"美的毁灭"殉情母题具有悲剧美和崇高美,对唤醒白马藏族的激情正义,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和信念、延续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殉情 母题 《新娘鸟》 《阿拜波与娥曼妹》
下载PDF
叙事的延伸与升华:《水浒传》连环画考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虎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43-151,共9页
自最早的《水浒传》插画——福建建阳余氏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出现四百年来,《水浒传》的绘画作品数量非常可观。在众多《水浒传》的绘画作品中,连环画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经历了1949年前纯粹的商业行为、1... 自最早的《水浒传》插画——福建建阳余氏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出现四百年来,《水浒传》的绘画作品数量非常可观。在众多《水浒传》的绘画作品中,连环画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经历了1949年前纯粹的商业行为、1949年后至"文革"前政治味浓厚的多样化发展、"文革"中单一的政治行为、20世纪80年代的多样化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的陈旧与重复并存五个阶段之后。可以说,连环画是影响最广、成绩最大的《水浒传》绘画品种。《水浒传》连环画对《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了《水浒传》电视剧出现之前最重要的受众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连环画 叙事 考述
下载PDF
成县大云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百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云寺石窟开凿于北朝,创始于北魏的可能性最大,至隋唐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千佛"(遗迹)塑造于北朝至隋唐期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立于中唐时期。"大云寺"之名始自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主要表现佛教内容,也包括儒家、道教和社会历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寺石窟 题壁 石刻 开窟年代 “千佛”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 儒、释、道三教融合
下载PDF
徽县竹林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百岁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寺石窟 北魏造像 “八十八佛” “三武一宗灭佛” 佛教历史地理
下载PDF
“两当起义”正名与起义遗址的历史性追溯 被引量:2
19
作者 蒲向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两当起义是习仲勋等老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的甘肃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因为历史原因,两当起义向有"两当兵变"、"两当兵暴"、"两当暴动"等不同称谓。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这些称谓内涵的分析,应该将这一革... 两当起义是习仲勋等老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的甘肃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因为历史原因,两当起义向有"两当兵变"、"两当兵暴"、"两当暴动"等不同称谓。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这些称谓内涵的分析,应该将这一革命历史事件正名为"两当起义"。对两当起义的遗址变迁做一文献性调查和历史性追溯,可以洞开我们对这一革命事件的认识视野:除起义旧址张家大院外,今杨店乡(杨家店子)两当起义部队驻地旧址,列入两当起义遗址是符合文献载录和历史实际的,具有重要红色文化价值,对丰富两当起义遗址的表现力,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当起义 两当兵变 习仲勋 遗址变迁 追溯
下载PDF
西汉水上游乞巧民俗的地域文化蕴涵初论——以礼县祁山镇西汉村的调查为支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蒲向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6-24,共9页
西汉水上游及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鲜明,文化积淀丰厚;乞巧民俗在此区域流传历史长远,现实分布广泛。祁山处于西汉水和漾水河的交汇地域,属于周秦故地,历史上一直为军事、交通、文化交流之要冲,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都证明了文化... 西汉水上游及其人文地理环境特点鲜明,文化积淀丰厚;乞巧民俗在此区域流传历史长远,现实分布广泛。祁山处于西汉水和漾水河的交汇地域,属于周秦故地,历史上一直为军事、交通、文化交流之要冲,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都证明了文化在此厚积和沉淀的种种情形,为乞巧民俗在此带着浓厚的秦汉原始文化痕迹,也为保留下来七天八夜的完整过程提供了涵养和庇佑。通过对祁山镇西汉村乞巧民俗的全程、定点考察,可以发现西汉水流域乞巧民俗所包含的地域文化蕴涵,诸如与三国文化、民间传说和地方小戏"陇南影子腔"、"陇南花灯戏"等的种种联系和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上游 乞巧民俗 地域文化 礼县祁山 西汉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