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民间文学和舞蹈的交融及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例
1
作者 安奇贤 魏琳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民间文学和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两个部分,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发展历史,且都用自己的方式确认着本民族的思想特质和精神信仰,所以它们彼此间有着天然的同一共融性。然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双方都还存在着... 民间文学和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两个部分,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发展历史,且都用自己的方式确认着本民族的思想特质和精神信仰,所以它们彼此间有着天然的同一共融性。然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双方都还存在着一些缺口或者缝隙,需要彼此对照或者补充,才能向前健康发展。在对陇南白马藏族进行广泛调研后发现,它们在内容表达上可以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在意涵阐释上,无论是整体寄寓,还是细节、意象的局部象征,都能互融互解。总之,双方形成了一种密切的交融关系,并对旅游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既有能促动旅游发展、提高产业效率的积极方面,也有导致旅游肤浅化、过度商业化的消极方面,更有未来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后可能产生的多面影响,都需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舞蹈 交融 旅游产业 白马藏族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陇南山歌的空间构建
2
作者 王淏清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6期66-70,共5页
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中,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建构了陇南山歌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命空间。陕甘川三省相邻地带山脉纵横、气候温润、植被良好、物产富饶正是陇南山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多元文化融合是陇... 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中,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建构了陇南山歌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命空间。陕甘川三省相邻地带山脉纵横、气候温润、植被良好、物产富饶正是陇南山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多元文化融合是陇南山歌形成的人文环境。文章采用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陇南山歌中共同构建而成的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并融合其对生存意义的思考,探究山歌中构建的生命空间,发现陇南山歌是一幅民俗风情画的长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陇南山歌 空间建构
下载PDF
陇南红色文学文献考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关薇 《甘肃高师学报》 2021年第4期37-42,共6页
在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南大地掀起了风起云涌的红色革命运动,由此沉积了丰厚的红色文学文献资源。陇南红色文学文献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显著的真实性与纪实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其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平实,通... 在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南大地掀起了风起云涌的红色革命运动,由此沉积了丰厚的红色文学文献资源。陇南红色文学文献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显著的真实性与纪实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其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和思政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红色文学文献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西北联大学子王乐恺与陇南师范教育源流
4
作者 蒲向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陇南师范教育肇源于西北联大学子王乐恺,他参与了成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筹建,并被委派担任该校首任校长。他提出"坚苦奋达"的办学理念,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学与实践结合、重视能力培养,学校以... 陇南师范教育肇源于西北联大学子王乐恺,他参与了成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筹建,并被委派担任该校首任校长。他提出"坚苦奋达"的办学理念,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学与实践结合、重视能力培养,学校以业绩被升格为"省立成县师范学校",使陇南师范教育的发展在甘肃全省教育发展占有了重要位置。陇南师范教育的另一支流礼县师范学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曲折发展,在28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勤奋求实、博学创新"的办学特色。它与成县师范双流合一建成实力强健的陇南师范学校,为后来陇南师范教育转型升级为高专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陇南师范教育面临着新转型升级向本科层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坚苦奋达"仍然是走向成功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联大 王乐恺 陇南师范教育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的伦理规范问题及规避策略
5
作者 安奇贤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在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过程中,各参与方都要遵守旅游伦理规范。地方政府要避免大办特办、主导性过强等问题,提高民族文化涵养,坚持村寨旅游和民间文学双手齐抓。村寨居民针对传承系统破坏、民族文化认同感下降等问题,应保... 在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过程中,各参与方都要遵守旅游伦理规范。地方政府要避免大办特办、主导性过强等问题,提高民族文化涵养,坚持村寨旅游和民间文学双手齐抓。村寨居民针对传承系统破坏、民族文化认同感下降等问题,应保持独立的文化性格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调适能力。媒介切忌去语境化传播及简单认定民间文学,要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强化职业素养,做合格的文化“传承人”。产业要杜绝为经济利益胡乱嫁接、低俗引导的错误做法,应注重产业效益,以公益意识为核心理念,打造专业化的文化建设团队。民间文学自身要尽量减少各种失真,正确应对数字化传播,朝着正态传承的方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白马藏族 民间文学 村寨旅游 伦理规范问题 规避策略
下载PDF
陇南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与主题抒写
6
作者 李海平 刘烜 《甘肃高师学报》 2021年第6期12-17,共6页
建国以来,在几代文化人的不懈努力下,陇南文学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成熟的创作群体,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艺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突破,在甘肃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从主题抒写来说,陇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建国以来,在几代文化人的不懈努力下,陇南文学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成熟的创作群体,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艺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突破,在甘肃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从主题抒写来说,陇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陇南文学的建构,陇南作家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摹、历史文化的感怀、风土民情的描写和时代变革的记录抒发了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讴歌,传达着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当代文学 发展概况 主题抒写
下载PDF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能力训练探讨——以陇南师专非师范类专业为例
7
作者 赵淑莲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9年第1期24-28,共5页
《大学语文》的基础性,体现在阅读、欣赏、写作三个方面。在三者中,阅读能力是根本的,《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学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和语段精读能力,让... 《大学语文》的基础性,体现在阅读、欣赏、写作三个方面。在三者中,阅读能力是根本的,《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学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和语段精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使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在完成母语运用能力训练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语段精读 重点品味 训练
下载PDF
陇南风物花椒传说简论
8
作者 南瑛 杨淑娟 《民族艺林》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陇南风物花椒传说系列作品,分叙说陇南花椒的来历和命名两大类。以《摇钱树》为代表的风物传说,把孝行等美好的品德融入其中,表达了民众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向往,对吉祥树木花椒的钟爱。故事运用了天人感应等思想,想象奇妙而富有诗意,... 陇南风物花椒传说系列作品,分叙说陇南花椒的来历和命名两大类。以《摇钱树》为代表的风物传说,把孝行等美好的品德融入其中,表达了民众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向往,对吉祥树木花椒的钟爱。故事运用了天人感应等思想,想象奇妙而富有诗意,情节引人入胜,地域气息浓郁,其道德教化旨归,继承和发扬了花椒文学“比德”的传统。该系列传说,显示了陇南民众深沉的传统道德理念、丰富的艺术情趣和活跃的艺术想象力,是陇南老百姓智慧的产物,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花椒 民间传说 道德教化 《摇钱树》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文化辐辏与地域内涵——论陇南诗碑与题壁诗的文学风教特性
9
作者 蒲向明 焦福维 《档案》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陇南诗碑与题壁诗,在文学风教方面表现为明显的文化辐辏状况,其中心在伦理教化,有丰富的地域内涵和鲜明的民间性特征,文学风教特性主要表现在:题咏讲究“翰藻”,以美启志,以诗化育;倡扬“慕贤”,以先贤遗风,释怀古之幽;以诗养德,品有华... 陇南诗碑与题壁诗,在文学风教方面表现为明显的文化辐辏状况,其中心在伦理教化,有丰富的地域内涵和鲜明的民间性特征,文学风教特性主要表现在:题咏讲究“翰藻”,以美启志,以诗化育;倡扬“慕贤”,以先贤遗风,释怀古之幽;以诗养德,品有华美,信守“安道苦节”;崇儒风雅,颂挽乡贤,嘉美“义善之举”。能区分“文”“笔”并注重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情感激发与调节,熏陶后人,以契合社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诗碑 题壁诗 文学风教
原文传递
上海大夏剧社考述
10
作者 胡文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民国时期上海大夏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大夏大学剧社曾与南国社、复旦剧社等戏剧团体一起发起成立了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积极参与上海左翼戏剧运动。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曾多次对大夏剧社戏剧活动进行指导。在... 民国时期上海大夏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大夏大学剧社曾与南国社、复旦剧社等戏剧团体一起发起成立了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积极参与上海左翼戏剧运动。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曾多次对大夏剧社戏剧活动进行指导。在剧联领导下,大夏剧社的演出活动从大学校园到街头厂区,动员民众,宣传抗日,并积极为抗战募捐。大夏剧社的演出有力配合了上海左翼戏剧运动,获得了各界赞誉,也为戏剧战线培养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剧社 大夏大学 左翼戏剧
下载PDF
基于期待视野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11
作者 鲁建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首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地位明显提升,重要性更加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关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要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就需要具有主体性、差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首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地位明显提升,重要性更加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关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要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就需要具有主体性、差异性、能动性等特征的“期待视野”理论的融入与融通。基于“期待视野”理论,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实现不断巩固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语文素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整本书阅读 定向期待 创新期待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类通识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陇南师专《书法》公共课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焦福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3-45,共3页
在目前高校通识教育功能已出现“泛化”“淡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提出对大学生素养教育提出更为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以陇南师专《书法》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探讨高校书法通识课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教... 在目前高校通识教育功能已出现“泛化”“淡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提出对大学生素养教育提出更为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以陇南师专《书法》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探讨高校书法通识课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融入路径、教学方法与载体途径等改革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或可为其它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 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鹿凤琴 蒲向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9-106,116,共9页
陇南地处陕甘川毗连区,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陇南民歌方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大且差异性特征明显。陇南民歌与方言有着天然而深刻的熔融关系、依存关系、互证关系。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表现在:具有特殊地域的乡土情感... 陇南地处陕甘川毗连区,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陇南民歌方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大且差异性特征明显。陇南民歌与方言有着天然而深刻的熔融关系、依存关系、互证关系。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表现在:具有特殊地域的乡土情感和生活气息,声调关联基础曲调具有独特表现力,大胆表意显示了泼辣直白、妙趣横生的审美旨趣。陇南民歌方言显现出重在创设情境、丰富感情色彩、塑造民歌形象、协和韵律速度的艺术功效。方言是陇南民歌的“底座”,在根本上体现着歌诗的魅力;民歌是陇南方言流传、辐射的翅膀。正是二者的互动互证,从根本上丰富了人文陇南的重要内涵。在历史演进中,陇南民歌方言也深刻地影响着周边民歌方言的传承与延续。在非遗开发保护视野下,对其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的研究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民歌 陇南方言 表达特色 艺术功效
下载PDF
英雄神话:白马藏族叙事的本原存在(下)——《阿尼嘎萨》在陇南的搜集与整理情况述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蒲向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24-30,共7页
白马藏族长篇英雄神话故事《阿尼嘎萨》,主要流传在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峪河流域。甘肃学界对其的搜集整理开始于21世纪初,正式整理本首次出现在邱雷生、蒲向明主编的《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里,是目前见到的在陇南文县... 白马藏族长篇英雄神话故事《阿尼嘎萨》,主要流传在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峪河流域。甘肃学界对其的搜集整理开始于21世纪初,正式整理本首次出现在邱雷生、蒲向明主编的《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里,是目前见到的在陇南文县白马藏族聚居区以白马语方言流传的《阿尼嘎萨》最早完整的汉译版本。但个人私下搜集整理的时间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惜其未形成系统文本。文县刘启舒搜集整理《阿尼嘎萨》先后历时有35年之多,且因时间的积淀和素材的层累,整个搜集是建立在全面调查基础上的,工作过程极为艰苦。陇南《阿尼嘎萨》文学整理本的公开发表,引起学界重视和著名学者关注。但因其调查方法和整理作品的理念所限,文本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有项目与经费支持,对本原叙事《阿尼嘎萨》科学版本的整理工作,可以后续展开,并取得预期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神话 白马藏族 民间叙事 《阿尼嘎萨》 陇南
下载PDF
陇南红色歌谣的特点及其保护和传承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9-76,共8页
陇南红色歌谣运用传统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融入红色革命主题,呈现出丰富而创新的艺术特征:继承和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丰厚了红色歌谣的思想内涵;直陈红色主题的“赋”,融合了民俗特质的“比”和强化感染力的... 陇南红色歌谣运用传统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融入红色革命主题,呈现出丰富而创新的艺术特征:继承和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丰厚了红色歌谣的思想内涵;直陈红色主题的“赋”,融合了民俗特质的“比”和强化感染力的“兴”,使传统的“赋比兴”手法焕发勃勃生机;用通俗化语言构筑民间文化体验场景,建构“红色”与地域特征的意象群,实现了民间文化与革命意识的深度融合,使陇南红色歌谣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珍视和传承红色歌谣,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红色歌谣 溯源 艺术特征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探析陇南“两当号子”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淏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10期30-32,105,共4页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东北部的两当县以号子而闻名,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两当号子”鲜明的文化意蕴和艺术特性,也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两当号子”的渊源和发展为基点,探析其多元化的文化意蕴和超自然的审美...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东北部的两当县以号子而闻名,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两当号子”鲜明的文化意蕴和艺术特性,也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两当号子”的渊源和发展为基点,探析其多元化的文化意蕴和超自然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当号子 文化意蕴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建安时期马超与杨阜“陇南之战”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虎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8期116-119,共4页
建安十八(213)年,马超占踞凉州,发生了马超与杨阜等人争夺冀城的“陇南之战”,战争波及历城、卤城、祁山等地。战争双方力量悬殊,但杨阜等人终将马超赶出陇右,迫使其逃往汉中。杨阜等人在保卫家园的正义之战中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代... 建安十八(213)年,马超占踞凉州,发生了马超与杨阜等人争夺冀城的“陇南之战”,战争波及历城、卤城、祁山等地。战争双方力量悬殊,但杨阜等人终将马超赶出陇右,迫使其逃往汉中。杨阜等人在保卫家园的正义之战中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伤无数,其兄弟死者有七人。尤其姜叙母亲与赵昂妻子王异的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姜母的言行足以和岳母齐名,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超 杨阜 姜叙 姜母 王异 陇南之战
下载PDF
陇南乞巧歌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淑莲 赵菊莲 《民族艺林》 2018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陇南西和"乞巧歌"中,大量的方言俗语的运用,给人以鲜活的生命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陇南山乡的泥土味儿,换成其他语言形式就会显得干瘪、失真。同时,陇南西和"乞巧歌"传承了上古...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陇南西和"乞巧歌"中,大量的方言俗语的运用,给人以鲜活的生命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陇南山乡的泥土味儿,换成其他语言形式就会显得干瘪、失真。同时,陇南西和"乞巧歌"传承了上古民歌常用的"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形式和美感价值,以声调和旋律来感染人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西和 乞巧歌 语言 泥土味儿 重章叠句
下载PDF
丝路戏剧探微:甘肃地方剧种陇南影子腔发覆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向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陇南影子腔属于梆子声腔剧种,脱胎于当地民歌和说唱,行腔咬字采用当地方音,乡土气息浓郁,是甘肃著名地方剧种,在丝路戏剧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该剧种其盛名和勃兴在于舞台形式的演员表演,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达到高峰,在省内... 陇南影子腔属于梆子声腔剧种,脱胎于当地民歌和说唱,行腔咬字采用当地方音,乡土气息浓郁,是甘肃著名地方剧种,在丝路戏剧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该剧种其盛名和勃兴在于舞台形式的演员表演,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达到高峰,在省内乃至全国戏曲界影响较大。独特性在于:这是一个年轻又古老的剧种,并非只是一种皮影戏或影子戏的唱腔;时代需要推动陇南影子腔的戏剧形式走向规制化;腔调有别于其他剧种;伴奏有显著区别于其他戏曲的板眼规律。从传统剧目看,题材比较广泛。表演艺术拙朴夸张、粗中有细。因切近生产生活,一度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峪关 明代 丝绸之路 贸易
下载PDF
《陇南金石校录》之陇蜀文化意义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蒲向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2-48,共7页
《陇南金石校录》是第一部以当今陇南市为取材范围的金石学研究著作。陇南既是陇蜀古道网路体系的核心节点,也是今陇蜀毗连区的关键地域,因而该著有深远的学术史和陇蜀文化背景。从文化意义上看,不仅增补和丰富了前人关于陇蜀金石文献... 《陇南金石校录》是第一部以当今陇南市为取材范围的金石学研究著作。陇南既是陇蜀古道网路体系的核心节点,也是今陇蜀毗连区的关键地域,因而该著有深远的学术史和陇蜀文化背景。从文化意义上看,不仅增补和丰富了前人关于陇蜀金石文献收录之不足,而且填补了甘陕川相关毗连区硬档案的空白,是陇蜀古文明的实证,对留住乡愁、延续文化根脉意义重大。书中所录反映陇蜀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的碑刻题记,全面而成体系,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替代,同之前已有的相类金石文献别集相比,其文化价值有显著的优势。该著对张维、冯国瑞以后特殊历史时期陇右、陇蜀、陇南金石碑刻文献辑录尤为看重,如对抗战、文革时期金石文献存毁的整理卓然成一亮点。其中所收拓片或原物照片,除文献价值大、时间久远、内容完整的史料意义外,其中结字美观方面的编选原则和所得实效,也为研究造型艺术之书法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金石校录》 陇南金石 陇蜀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