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医内科学考核要点剖析
- 1
-
-
作者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9年第4期8-23,共16页
-
文摘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骨干学科,历来以内容多、证型重复变化多、考试过关率低等特点受到校内外广大考生的关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引导同学要抓要点,只有抓住了纲领,才能以纲带目。这么厚一本《内科学》,纲领到底在哪儿?这就是本文要逐一揭示的问题。 1.感冒 概说部分: (1)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中医内科
感冒
咳嗽
诊断
治疗
-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中医内科考核要点剖析(续一)
- 2
-
-
作者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9年第5期14-21,共8页
-
文摘
24.痢疾 概论部分 (1)定义:痢疾是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导致邪滞于肠、雍阻气血,表现为腹痛、里气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点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 (2)沿革部分知识点:①《内经》称“肠辟”②《难经》称“大瘕泄”。③《伤寒杂病论》称“下利”,创立辩证论治,首提“休息痢”。④《肘后方》初称“痢”,认识到其传染性。
-
关键词
中医内科
痢疾
病因
诊断
治疗
-
分类号
R2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中医内科考核要点剖析(续二)
- 3
-
-
作者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9年第6期14-24,共11页
-
文摘
35.中风 概说部分 (1)定义:中风是由于风、火、痰、气、瘀等因素导致脉络阻塞或血溢脉外。临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为特征。或不经昏仆而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
-
关键词
中医内科
考核要点
中风
痉证
病机
诊断
治疗
-
分类号
R2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中医内科疾病诊断方法举隅
- 4
-
-
作者
闫咏梅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6年第4期12-14,共3页
-
文摘
结合教学及临床经验,从明确基本概念,抓住主要特征;全面分析病因,把握病机重点;掌握发病特点,了解病变过程;排除类似病证,参考现代医学辅助检查;病名诊断为纲,证候辨别为目等几方面表述了中医内科疾病诊断方法。
-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诊断
中医诊断学
-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谈谈《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问题
- 5
-
-
作者
王炳礼
殷文山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0年第1期43-44,共2页
-
文摘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来阐述中医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硬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软科学。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以后工作中能独立防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临床实际,进一步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自学
教育
-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G726.9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0-42,共3页
-
文摘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的综合征候群,其病情危重,预后极差。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疗效不断提高并日益受到国内外同仁的注目。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研究该病的现状与发展综述如下。一、病理研讨根据慢性肾衰的表现特点,应归属中医关格、虚损、水肿范畴。其病因多由水肿、淋证、消渴、肾石等疾病迁延而成,不少学者认为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脏器以脾肾为主;标实有水湿、痰浊和瘀血,且常兼挟外邪。实证产生常以病理因素导致气机逆乱。
-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中医
-
分类号
R256.5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病名诊断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刘实
韩丽萍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陕西中医学院中诊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7-9,共3页
-
文摘
根据中医认识疾病的过程,认为中医病名诊断是疾病诊治体系的核心。明确病名,可把握疾病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病名诊断不能由证候诊断或西医诊断所代替,否则就无法按照中医“病”的概念完成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收到理想的诊疗效果。
-
关键词
中医诊断
辨病
病名诊断
-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与治疗
被引量:9
- 8
-
-
作者
曹贵民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6-10,共5页
-
文摘
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症候表现、治则方药、禁忌、预后几方面系统回顾了中医古籍中有关心衰的论述。中医有心衰的病名首见于宋代,但大量有关心衰的证治则见于惊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心痹等范畴,有人命之曰“悸喘水肿证”,很有意义。其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泛,上凌心肺,外溢肌肤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三焦、膀胱。其治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泻肺利水为重要。方药以《金匮》、《伤寒》、《圣济总录》、《景岳全书》之中尤为丰富。并简要介绍了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和体会。
-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症状
-
分类号
R259.416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中医辨证结合辅助检查的探索
被引量:3
- 9
-
-
作者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
文摘
在肯定中医传统四诊的基点上,提出发展诊疗手段、充实辨证资料的新思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升华,将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纳入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是“西”为“中”用的大胆尝试。并对其迫切性及可行性作了探讨。
-
关键词
辅助检查
四诊
辨证论治
肾疾病
肝胆疾病
-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中医药隐患及未来研究热点试析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8-10,共3页
-
文摘
几千年来,中医在其发展长河中融入了包括哲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的知识结晶,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繁多芜杂的独特体系。其中精华不少,但也不乏糟粕。恰如一块浑金璞玉,须经雕琢,方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本文试图在剖析当前隐患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进行预测,以求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医药发展新路子。
-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
诊断
标准化
用药
剂型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医防治中风先兆证源流探讨
- 11
-
-
作者
华荣
孙景波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0年第6期15-16,共2页
-
文摘
探讨了历代防治中风先兆的沿革。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较早采用中医药预防中风先兆的国家。在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自《内经》时代就认识到中风先兆证并用针刺防治,又经过后医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中风先兆的慨念、病机、临床症状的认识逐步深入和完善,并积累了许多世有效的预防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风预防理论。
-
关键词
预防
中风
小中风
先兆证
-
分类号
R255.20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祖国医学对男性保健学的贡献
- 12
-
-
作者
许爱英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5-46,共2页
-
文摘
祖国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男性学理论和经验,尤其是保健学方面成就卓著,是我们今天研究男性学的重要内容。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最早提出房室养生学理论的人当推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五十五章曰:“合德之厚,此之赤子。……骨弱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竣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回明,益生曰祥,心使曰强。”老子认为:善于养生者,不可贪图欲而消耗精力,应平和少欲,精辟地提出了节欲保精房室养生的根本观点。成为几千年来房室养生学的理论纲领。
-
关键词
中医学
男性
保健学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运用吴氏攻下法治疗内科杂病举隅
- 13
-
-
作者
李守朝
李忠杰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陕西户县中医院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3年第5期35-37,共3页
-
文摘
结合具体病例叙述了运用吴鞠通扶正攻下法,宣上通下法,通淤攻下法,苦寒攻下法,增水行舟法,导赤通腑法等,治疗内科杂病的心得体会,认为如能运用得当,其中奥妙无穷。
-
关键词
攻下法
内科杂病
-
分类号
R25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关于中医疑难病证几个问题的讨论
- 14
-
-
作者
李忠杰
李守朝
-
机构
陕西省户县中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2年第1期14-16,共3页
-
文摘
讨论了中医疑难病的下列问题:中医疑难病证的概念、范围、辨证方法、处方用药、辨证施治与截断扭转、用药剂量的轻与重、药味及寒热温凉、守法守方与灵活变通、疗效判断标准、转归予后等。
-
关键词
疑难病
概念
范围
辨证论治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治疗
- 15
-
-
作者
张斌岐
李巧兰
-
机构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院外科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1993年第4期39-39,共1页
-
文摘
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辨证分型与治疗 1.1 辨证论治 1.1.1 湿热型主症:发病急骤,疼痛较剧,压痛明显,肿胀严重,按之凹陷,行走艰难,伴有发烧,或患肢红热,小便短赤,不便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型多属早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淤。
-
关键词
下肢
静脉
血栓形成
辨证论治
-
分类号
R259.43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健脾益肾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2例
被引量:8
- 16
-
-
作者
田正良
阴智敏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陕西中医学院附医院内科
-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1-542,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升白汤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均采用健脾益肾升白汤(黄芪、党参、白术、鸡血藤、女贞子、覆盆子、补骨脂)。治疗,连续用药2周为1疗程,1疗程后复查血常规。结果:总有效率95%。提示:健脾益肾生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可靠,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
补气药
补血药
中医药疗法
健脾益肾升白汤
-
分类号
R259.57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浅述结核性胸膜炎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阴智敏
田正良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96-1197,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索结核性胸膜炎的中医辨证新思路。方法采用辨病辨证,微观宏观相结合方法;结果临床可分虫干胸膜,饮停胸胁,络脉不合,中阳不振,阴虚邪恋等几种基本证候。提示治疗上,一方面要杀虫抽水,一方面要扶正固本;对后遗症问题一要彻底杀虫,一要外治及手术;中医药疗法的疗效显著。
-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小陷胸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
分类号
R259.217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张学文教授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华荣
孙景波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337-339,共3页
-
文摘
张学文教授治学严谨、思路开阔,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危重、疑难病。在随师临证学习过程中,深感他对小儿脑积水的治疗和研究有独到之处,疗效满意,兹做总结探讨,以飨同道。1.颅脑水瘀,脑络壅塞是病机之关键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脑髓不足形成脑积水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若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气血衰少,致使气血运行无力,造成肾虚血瘀于脑络,
-
关键词
儿童
脑积水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77.727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张学文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中风病的经验
被引量:11
- 19
-
-
作者
孙景波
华荣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2,共2页
-
文摘
本文总结并探讨了张学文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中风病的经验。认为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年逾四旬之人,脏腑功能低下,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阻脑络.脑失所养,神明失主.动觉失司.清窍不通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所在。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活血化瘀,在此治则指导下研制的“通脉舒络液”,功在益气活血化瘀,且改变剂型,静脉给药,作用迅速,因此用于中风病急性期,取得了满意疗效.
-
关键词
气虚血瘀
中风
通脉舒络液
-
分类号
R255.2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耳鸣耳聋从心论治四法
被引量:6
- 20
-
-
作者
李巧英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1995年第5期1-2,共2页
-
文摘
根据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脑),心与耳有经络联系及两耳通脑的理论,认为心病导致耳鸣耳聋的主要病机有心火亢盛,上犯耳窍;心血瘀阻,壅塞耳窍;心血亏耗,耳窍失养;心阳不足,耳失温煦。立清心、通脉、养心、温心四法。结合文献对从心论治的理论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耳鸣耳聋
清心
通脉
养心
温心
从心论治
-
分类号
R276.1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