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秦岭草药医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王永刚 尚俊平 郑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23期32-33,共2页
草药医学是研究一般经典本草无记录,但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天然药物的学术流派。因西北秦岭地区草药资源丰富,故称秦岭草药医学。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又是大江大河的分水岭,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
关键词 中草药 资源调查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冠脉造影所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永刚 钟伟 +5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尚俊平 王礼凤 齐婧 尤金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7期770-771,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血脂及冠脉造影狭窄支数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50例患者,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和冠脉造影,应用SPSS13.0软件系统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中医证型...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血脂及冠脉造影狭窄支数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50例患者,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和冠脉造影,应用SPSS13.0软件系统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和冠脉造影狭窄支数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为主;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各证型患者的血脂TG、TC、LDL-C均升高,其中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TG、TC、LDL-C升高更明显(P<0.05);各证型间比较,气滞血瘀型以TC升高为主(P<0.05),阴寒凝滞型以LDL-C升高为主(P<0.05),心血瘀阻型以TC、LDL-C升高为主(P<0.05),痰阻心脉型以TG升高和HDL-C降低为主(P<0.05)。冠脉造影单支狭窄以阴寒凝滞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双支狭窄以心血瘀阻型与痰阻心脉型为主,三支狭窄以阳气虚衰型为主。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脂质代谢紊乱更明显,冠脉造影以双支血管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血脂 冠脉造影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伟 王永刚 +5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王礼凤 尚俊平 齐婧 尤金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4-1226,共3页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调节RAAS系统,降低儿茶酚胺含量,减少血容量;调控钙离子转运,降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抑制兴奋-收缩耦联反应;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细...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调节RAAS系统,降低儿茶酚胺含量,减少血容量;调控钙离子转运,降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抑制兴奋-收缩耦联反应;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血管重构,维持血管壁结构和弹性,稳定血压。实验证实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多层次、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高血压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永刚 钟伟 +2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齐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7期669-671,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灌胃给药28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比色法测定总抗... 目的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灌胃给药28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AOC、GSH、SOD、VEGF和bFGF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2∶0组、0∶1组T-AOC、GSH、SOD、VEGF和bFGF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组T-AOC、SOD、GSH、VEGF和bF-GF含量改变与2∶0组、0∶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与丹参配伍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能力,其中以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丹参 心肌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梗塞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刚 钟伟 +3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王礼凤 尚俊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57-2058,共2页
目的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梗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药物灌胃两周,分别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NO、ET、MDA、SO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 目的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梗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药物灌胃两周,分别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NO、ET、MDA、SO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O、SOD降低,ET、MD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2∶0组、0∶1组NO、SOD均升高,ET、MDA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1组NO、ET、SOD、MDA改变与2∶0组、0∶1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塞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与丹参 心肌梗塞 ET NO
下载PDF
基于颈动脉狭窄的中风先兆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齐婧 王永刚 +4 位作者 郑刚 尤金枝 钟伟 尚俊平 周晓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565-1566,共2页
目的:探索中风先兆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防控脑中风协作网"各协作单位开展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工作,共计680例。结果:从证型分布来看,中风先兆以实证为主,虚实间... 目的:探索中风先兆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防控脑中风协作网"各协作单位开展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工作,共计680例。结果:从证型分布来看,中风先兆以实证为主,虚实间夹。其中医证候排序来看,排名靠前的证候为:肝热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探索了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统一和规范中风先兆的中医辨证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明确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先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医证候 脑中风筛查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及E/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振凯 王永刚 +6 位作者 郑刚 钟伟 尚俊平 齐婧 高政涛 李欣 张志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的相关性。方法统计386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和BNP、LVEF及E/A的数值,与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比较,分析各中医证型与BNP、LVEF及E/A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的相关性。方法统计386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和BNP、LVEF及E/A的数值,与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比较,分析各中医证型与BNP、LVEF及E/A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LVEF各证型均明显降低(P<0.01),E/A各证型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BNP以心肾阳虚证最高(P<0.01),依次为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胸证>心气亏虚证>心阴不足证;LVEF以心肾阳虚证最低(P<0.01),心血瘀阻证次之(P<0.01),余各证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E/A以心肾阳虚证最低(P<0.01),心气亏虚证次之(P<0.05),余各证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E/A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BNP、LVEF及E/A具有一定相关性,BNP与LVEF、E/A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测定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脑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E/A
下载PDF
186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伟 王永刚 +4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王礼凤 尚俊平 齐婧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专人通过问卷采集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库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分布居前10位的依次是: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胸痛、心悸、...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专人通过问卷采集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库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分布居前10位的依次是: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胸痛、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心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手足麻木;中医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寒凝>气滞>血虚>阳虚;中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心血瘀阻型(30.65%)、痰阻心脉型(22.04%)、气阴两虚型(19.89%)。结论:冠心病的发病与气虚、血瘀、痰浊等证候要素相互夹杂有关,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CHD) 中医证候 证型 临床调查
原文传递
双参通冠胶囊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刚 尤金枝 +5 位作者 齐婧 尚俊平 王秦安 钟伟 郑刚 周晓俊 《现代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双参通冠胶囊对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案,将1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稳定性心绞痛规范治疗方案。治疗组加服双参通冠胶囊,对照... 目的观察双参通冠胶囊对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案,将1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稳定性心绞痛规范治疗方案。治疗组加服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服安慰剂,3次/d,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治疗前、3个月和6个月三个点的血脂四项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有7例失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率的显效率分别为33.77%和60.53%,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94.7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通冠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通冠胶囊 稳定性心绞痛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中医症候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与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刚 钟伟 于远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06-2307,共2页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具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改善血流动力学,恢复心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ET、AngⅡ和BNP的水平,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抑制心肌重构;调节心肌胶原蛋白,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具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改善血流动力学,恢复心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ET、AngⅡ和BNP的水平,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抑制心肌重构;调节心肌胶原蛋白,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抑制多种细胞因子释放,进一步改善心功能;调控心肌细胞的凋亡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害等,以防止和延缓CHF的进一步恶化。实验初步证实了中医药防治CHF的发生与发展的作用机制是多层次、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心力衰竭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当代名老中医医案的个性化特征研究思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刚 尤金枝 +1 位作者 崔淑兰 鱼富丽 《陕西中医》 2013年第8期1035-1037,共3页
本文对当代名老中医医案个性化研究的内容、特点和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于传承和发扬当代名老中医的个性化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医案 中医药学发掘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永刚 石益 +1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9-11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以其潜在的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从间接实验、在体实验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促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中...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以其潜在的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从间接实验、在体实验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促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中药复方主要是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多途径和多层次的调节,尤其是在对血管生成的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双向调控,主导着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血管新生 冠心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人参与丹参配伍防治冠心病促血管新生的研究探讨与策略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永刚 远望 郑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目前冠心病治疗存在的问题,指出促进心肌缺血区域侧支循环形成和调控血管新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在中药及其复方促血管新生研究的启示下,回顾了近年来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VEGF调控来研究人参与... 针对目前冠心病治疗存在的问题,指出促进心肌缺血区域侧支循环形成和调控血管新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在中药及其复方促血管新生研究的启示下,回顾了近年来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VEGF调控来研究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丹参 血管新生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双参通冠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伟 王永刚 +5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王礼凤 尚俊平 齐婧 尤金枝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双参通冠方(SS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G高剂量组和SSTG低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SSTG高剂量组8 g/kg、SSTG低剂量组4 g/k... 目的研究双参通冠方(SS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G高剂量组和SSTG低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SSTG高剂量组8 g/kg、SSTG低剂量组4 g/kg,2次/d,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血清NO、ET的水平和心肌组织TNF-α、IL-6、IL-8的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TNF-α、IL-6、IL-8、E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STG低剂量组和SSTG高剂量组TNF-α、IL-6、IL-8、ET水平均降低,N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TG低剂量组比较,SSTG高剂量组TNF-α、IL-6、IL-8、ET、NO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双参通冠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物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通冠方 心肌缺血再灌注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刚 周海哲 +2 位作者 尤金枝 杨景锋 王礼凤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13,共3页
简述了中医医案统计分析的表征要素及运用分类变量、数值变量和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判断医案表征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医案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为中医医案科学整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中医医案 表征要素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中医医案的规范化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刚 杨景锋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14,共3页
中医医案为中医药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但中医医案的规范化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中中医辨证理论的医案要素、中医药的名词术语、医案的语言文字、这三方面尤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医医案 规范化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四黄降糖颗粒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永刚 周晓俊 +5 位作者 尤金枝 郑刚 李洁 王秦安 杨景锋 尚俊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四黄降糖颗粒(Si-haung Hypoglycemic Granule,SHHG)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的疗效。方法将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降糖治疗,配合服用安慰剂,治疗组在西药常规降糖的... 目的观察四黄降糖颗粒(Si-haung Hypoglycemic Granule,SHHG)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的疗效。方法将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降糖治疗,配合服用安慰剂,治疗组在西药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加用四黄降糖颗粒。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降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有较好疗效,P<0.05;治疗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四黄降糖颗粒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以及控制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较好的辅助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候 四黄降糖颗粒
原文传递
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永刚 齐婧 +3 位作者 郑刚 罗文平 于远望 尤金枝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评价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治疗成功后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实际纳入对照组62例,治疗组67例。在西医规范治... 目的评价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治疗成功后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实际纳入对照组62例,治疗组67例。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中医证候改善积分,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心功能以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速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共失访5例,失访率为3.88%。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增高(P<0.05);负荷态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正常心肌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增加的前壁心肌梗死节段数增多(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总积分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与疾病认识程度的积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双参通脉胶囊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功能,具有一定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通冠方 血管新生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四黄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永刚 尤金枝 +4 位作者 尚俊平 齐婧 于远望 郑刚 杨景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18,30,共4页
目的研究四黄降糖颗粒(Si-haung Hypoglycemic Granule,SHHG)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地塞米松法建立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灌胃给药1个月后大鼠血中的胰岛素(Ins)和葡萄糖水平(FBG),以及血清甘油三... 目的研究四黄降糖颗粒(Si-haung Hypoglycemic Granule,SHHG)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地塞米松法建立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灌胃给药1个月后大鼠血中的胰岛素(Ins)和葡萄糖水平(FBG),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s、FBG、CRP、TG、TC、LDL-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SHHG组Ins、FBG、CRP、TG、TC、LD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与SHHG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黄降糖颗粒能明显降低Ins、FBG、hs-CRP、TG、TC、LDL-C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四黄降糖颗粒 降糖作用 大鼠 黄芪 生地黄 大黄 黄连
下载PDF
补气药利尿与抗利尿作用及其临床配伍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耀龙 王永刚 +4 位作者 崔淑兰 郑刚 齐婧 钟伟 尤金枝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01-103,共3页
针对补气类中药对人体水液代谢的影响,回顾近年常用补气中药药理研究进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其总结为利尿与抗利尿两个方面,其中利尿类包括黄芪、白术、党参,抗利尿类包括人参、西洋参、甘草,并从实验和理论层面分别阐述其利尿与抗利... 针对补气类中药对人体水液代谢的影响,回顾近年常用补气中药药理研究进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其总结为利尿与抗利尿两个方面,其中利尿类包括黄芪、白术、党参,抗利尿类包括人参、西洋参、甘草,并从实验和理论层面分别阐述其利尿与抗利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补气类中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药 利尿 抗利尿 配伍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