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4+4”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晓平 昝强 +7 位作者 范小璇 董盛 孙建飞 周振国 杨磊 岳黎明 王建丽 杨志霈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8-12,共5页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快速向全国各地传播,做好疫情防控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首要工作。如何快速、有序、高效、安全的开展防控并没有成熟的经验。陕中附院借鉴SARS疫情防控经验结合本地区疫情和防控需要,制定出“4+4”医院防控管理模式,从“...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快速向全国各地传播,做好疫情防控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首要工作。如何快速、有序、高效、安全的开展防控并没有成熟的经验。陕中附院借鉴SARS疫情防控经验结合本地区疫情和防控需要,制定出“4+4”医院防控管理模式,从“院内管控”和“院外支援”两个层面进行全面部署。院内管控包括“院感防控”“分层诊疗”“宣传培训”“物资调配”四个方面的工作;院外支援包括“组建援鄂医疗队”“科研攻关”“区域支持”“网络咨询”四个方面的工作。较好地开展了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将此经验予以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4+4”模式
下载PDF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称和院址变更考
2
作者 王中文 袁红政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为澄清医院历史,纠正误传和讹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考证等方法,理清了医院发展脉络,核实了医院名称变更和医院院址变迁的过程、时间和背景。
关键词 医院 名称 地址 变更
下载PDF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直接经济负担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志刚 王枫 杜立群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8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了解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直接经济负担,探讨职业性手外伤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诊断和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患者509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 目的了解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直接经济负担,探讨职业性手外伤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诊断和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患者509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损伤情况以及直接经济负担情况等,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31∶1,年龄集中在20~49岁(75.05%)。9月份职业性手外伤比例最高(12.18%),其次为3月份(10.81%);多发生在8:00~13:00(38.90%),特别是11:00~12:00(10.02%)。85.46%的患者可在职业性手外伤发生后8h内到我院就诊,就诊时间间隔平均为2.00(1.00,4.00)h。受伤手右手略高于左手,受伤部位以手指为主(77.93%),其中食指最多(19.67%),其次为中指(18.32%)和环指(15.92%);损伤组织前3顺位为皮肤(45.52%)、骨与关节(24.71%)和肌腱(15.86%)。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平均为7208.54(5123.06,10946.71)元,其中治疗费比例较高。结论职业性手外伤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时间分布特点,食指受伤最多,受伤组织以皮肤损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手外伤 流行病学 经济负担
原文传递
基于“肾虚毒损”理论探讨帕金森神经炎症的致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
4
作者 王菲 王亚丽 +1 位作者 冯震震 邓汉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79-185,共7页
神经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主要目的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实质和促进组织修复,只有免疫细胞的急性短期激活被认为是神经保护性的,而严重损伤和持续的免疫反应却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化学过程失衡,使其转变为慢性且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神... 神经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主要目的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实质和促进组织修复,只有免疫细胞的急性短期激活被认为是神经保护性的,而严重损伤和持续的免疫反应却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化学过程失衡,使其转变为慢性且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最终引起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发展,因此神经炎症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调节神经炎症水平在P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肾虚毒损”是指因肾气血阴阳亏虚,引发血液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痰饮、瘀血在体内蓄积,最终胶结成毒,损毁脑络的病理过程,其中以“肾虚”为本,“痰饮瘀血胶结成毒”为标,这是PD的关键病机。PD的神经炎症机制与“肾虚毒损”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肾气血阴阳亏虚是PD免疫细胞转变为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痰瘀胶结成毒是PD神经损伤的直接因素,二者相合,使免疫细胞的激活向着不利机体的炎症反应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PD的发生及持续进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有效治疗PD,且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汇总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将PD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神经炎症防治PD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PD中药的开发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炎症 中医药 肾虚毒损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莉平 权志博 +2 位作者 崔杨 王丽 丁延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3期147-150,共4页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积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证监控;引育并举,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做好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积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证监控;引育并举,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做好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特色专业建设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齐婧 王茂 +7 位作者 纪文鑫 吴少锋 马海龙 李晓宁 高杰红 黎平平 代引海 贾成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3期414-417,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原则,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化疗方案以蒽环类为主。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约20%的患者出现蒽环类药物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原则,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化疗方案以蒽环类为主。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约20%的患者出现蒽环类药物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一系列的心脏毒性反应,中医药防治蒽环类所致的心脏毒性反应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本文从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机制、中医对其认识和中医药防治心脏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乳腺癌 中医药
下载PDF
陕西省2023年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被引量:2
7
作者 史艳平 张金虎 +12 位作者 张敏涛 刘乾生 罗世杰 谢晓丽 金瑄 丁辉 洪岩 达春水 王彦平 刘玉堂 李隽 王玉君 吉慧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3-7,共5页
近期,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交叉叠加,造成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呈高发态势。结合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热点,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范畴,其病因为感受外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及肺... 近期,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交叉叠加,造成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呈高发态势。结合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热点,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范畴,其病因为感受外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及肺气郁闭,病理因素有“虚、寒、湿、热、痰、毒、瘀”,可分为急性期及恢复期,急性期包括轻症、重症、危重症。现参考国家及多地方制定的诊疗指南,结合我省地域气候特征及病症特点,制定本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急性 儿童 中医药 防治 方案
下载PDF
护理管理学课程综合改革研究——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8
作者 卢丹丹 刘宏 张政香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3期147-149,共3页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对护理管理学课程进行综合改革。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本科三年级护理学生共16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这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对护理管理学课程进行综合改革。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本科三年级护理学生共16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这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课程存在的问题,明晰了实施课程综合改革的必要性。护理管理学课程综合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后面的教学中仍需继续改进和完善,培养出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护理管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学课程 综合改革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慢性便秘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宏福 黄水兰 +4 位作者 尚用冉 朱建珺 安明伟 崔亚萍 甘会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慢性便秘是以排便费力、频次减少、粪便干硬且持续超过6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调控5-羟... 慢性便秘是以排便费力、频次减少、粪便干硬且持续超过6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调控5-羟色胺(5-H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等信号通路发挥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然而目前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慢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实验研究,缺少临床研究佐证。未来可以从上述通路入手设计相关临床试验,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关于医学影像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凤凤 郭长义 +3 位作者 张喜荣 贺太平 钟晖 于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8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好处与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革措施,促进导师制的推广应用。方法对陕西中医药大学2012—2015级135名参加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本科生(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以2012—2015级未参加导师制...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好处与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革措施,促进导师制的推广应用。方法对陕西中医药大学2012—2015级135名参加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本科生(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以2012—2015级未参加导师制教学模式的367名医学影像本科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013—2015级学生的学分绩点。结果研究组学生中,96.30%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可提高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影像诊断能力;97.78%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91.85%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可提高其沟通和处理矛盾的能力;90.37%的学生认为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尚人品;94.81%的学生认为导师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正确三观的树立;95.56%的学生认为导师制有助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独立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组2012级学生中,96.30%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对他们择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意义深远;81.48%的学生认为导师制使他们在考研期间遇到的困惑能得到了及时的指导。研究组2013—2015级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均高于同年级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本科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导师制的不断完善可促进其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本科生 导师制教学模式
下载PDF
导师制背景下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荷 田骞 +2 位作者 钟晖 张喜荣 申兰欣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分析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学生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并进一步讨论导师制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方法:对陕西中医药大学135名参加导师制的影像本科生与367名非导师制学生在三学年内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进... 分析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学生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并进一步讨论导师制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方法:对陕西中医药大学135名参加导师制的影像本科生与367名非导师制学生在三学年内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进行比较。对所有导师制内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观和客观地评价导师制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结果:①导师制学生参与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5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互联网+”项目等均取得优秀成绩。②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且超过98%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三年的培训中,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学生参与导师制后,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该制度是不只对参与学生有积极影响,同时也使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间接提升,值得广泛应用于其他各院系及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科研创新能力 本科生 制度
下载PDF
基于“气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中医药防治双心疾病科学内涵
12
作者 李月月 宁博 +4 位作者 李天次 韩炜 王盛远 范新发 陈会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155-158,共4页
双心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基于“气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本文认为双心疾病发病当责之气络虚滞/郁滞,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痰、瘀、毒为其发病重要病理因素。中医药能通过综... 双心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基于“气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本文认为双心疾病发病当责之气络虚滞/郁滞,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痰、瘀、毒为其发病重要病理因素。中医药能通过综合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双心同治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气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气络虚滞/郁滞 科学内涵
下载PDF
2002-2022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晨 任艳芸 +4 位作者 冯露夷 王佳丽 韩笑 汤融 白永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分析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2-2022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期刊文献。采用NoteExpress3.5软件进行文件管理,采用Excel2020分析发文趋势,采用Ci... 目的分析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2-2022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期刊文献。采用NoteExpress3.5软件进行文件管理,采用Excel2020分析发文趋势,采用CiteSpace6.1.R6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894篇文献。发文量基本稳定,近年略有下降趋势。涉及331位作者,发文较多的有何立群、魏连波、邓聪、金华,形成王亿平、魏连波、何泽云等研究团队。涉及222个研究机构,发文较多的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未形成明显跨区域合作。涉及341个关键词,高频关键词包括肾功能衰竭、临床经验、动物模型等,高中心性关键词有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灌肠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方法多样,涉及基础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名医经验、药物开发等,研究热点主要为延缓慢性肾衰竭发生发展、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医药及其制剂研发、发病机制及分子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原发性肌少症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14
作者 李文雄 钟源 +3 位作者 李智斌 王枫 张快强 杨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80-83,共4页
肌少症易使老年人因肌无力、跌倒、失能导致病残或病死,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肌少症方式有限,中医学基于“痿证”“虚劳”角度辨证论治肌少症,临床疗效良好。肌少症病机多为老年人气血亏虚,肌肉不得濡... 肌少症易使老年人因肌无力、跌倒、失能导致病残或病死,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肌少症方式有限,中医学基于“痿证”“虚劳”角度辨证论治肌少症,临床疗效良好。肌少症病机多为老年人气血亏虚,肌肉不得濡养,出现筋肉痿软无力,因此,本文基于“气血理论”阐述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医学提出未病先防,倡导老年人应饮食有节、导引以行气血,重视人体气血的培补,气血充盛,则五脏生理功能通畅,肌肉不易出现萎缩。同时,在肌少症发生后,应既病防变,通过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针灸、推拿、导引功法等调和气血,恢复五脏气血平衡,改善肌少症肌肉质量和机体平衡功能,防止肌少症的发展。提示老年人可通过调和气血以达到防治肌少症的目的,即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理论 肌少症 痿证 虚劳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欢 吕金枝 +5 位作者 王嘉琪 朱建珺 张洁 李彩玲 宁博 杜晓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结局指标研究现状,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核心指标集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结局指标研究现状,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核心指标集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FD的RCT,检索时限为2017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了285项RCTs,28061例患者,涉及117个结局指标及28种中医证型,单项RCT指标数最多12个,最少1个,平均5个。各指标共计使用1275次,结局指标使用频次排列前5位的指标为临床总有效率(81.40%),中医症候积分(54.04%),不良反应(47.02%)、胃动素(MTL)(30.18%),症状积分(23.1%)。根据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将其分为6大指标域,其中,症状/体征(38.51%)及理化检测(28.94%)类指标应用较多。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FD的RCT中结局指标存在指标选择差异过大、结局指标主次不分、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不一致、总有效率指标缺乏规范、指标测量时点差异大、缺乏远期预后指标、指标测量工具种类偏多且适用性差、未纳入经济学评价指标及安全性事件报告简单化等问题,亟须构建规范、标准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核心指标集研究,解决结局指标存在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核心指标集 结局指标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水兰 张磊昌 +4 位作者 高强强 郭昌 谭书法 王宏福 崔亚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6-212,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临床上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治疗UC在目前国际上仍旧是一个医学难题。中医认为UC发病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等因素所致发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发病与基因遗传、病菌感染、免疫异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临床上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治疗UC在目前国际上仍旧是一个医学难题。中医认为UC发病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等因素所致发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发病与基因遗传、病菌感染、免疫异常、肠道环境、防御机能、精神因素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机制研究上与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氧化还原失衡、精神心理刺激等方面相关。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有手术指征的行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上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灌肠及传统中医特色治疗等,作用以调节控制免疫系统、修复肠道黏膜屏障、肠道菌群调节、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近些年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机制逐渐深入,但中医药关于全面整理防治作用机制的文章相对较少。文中基于UC发病的中西医研究,对中医药防治UC的机制进行综述,提供较为全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UC的发病、治疗及相应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中医药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在失眠症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菊 杨娟娟 +6 位作者 陈亮亮 郝志强 杨慧雯 马艺伦 任慧 卫培峰 缪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94-198,共5页
失眠症是一种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影响日常生活的主观感觉,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甚或彻夜难眠,日间可伴有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症状。近年来,社会竞争等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症的发病率也越... 失眠症是一种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影响日常生活的主观感觉,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甚或彻夜难眠,日间可伴有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症状。近年来,社会竞争等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失眠症关系密切,二者通过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系统、迷走神经等途径相互影响。肠道菌群指肠道中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总称,一方面,失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出现相应的肠道症状,另一方面,肠道菌群紊乱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且疗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系统、迷走神经等多种途径以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改善失眠症。该文围绕肠道菌群与失眠症的相关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失眠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失眠症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小瑞 雷根平 +1 位作者 许婷 张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303-1306,1314,共5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大量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为主[1]。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清晰,目前认为MN与肾小球中免疫复合物...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大量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为主[1]。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清晰,目前认为MN与肾小球中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2],患者足细胞损伤、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及蛋白滤过水平增加导致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控制疾病进展为主,但由于MN本身具有一定的激素抵抗性,所以整体疗效欠佳[3]。中医药治疗则在抑制足细胞损伤、修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及提高蛋白滤过水平方面具有特有疗效。中医药治疗MN的分子机制较复杂,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急细胞凋亡、细胞焦亡、自噬等多种机制起到肾保护作用,改善MN肾脏病理损伤,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4-5];目前对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自噬等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多,为了更系统地了解中医药治疗MN的进展,遂对以上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供后来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治疗机制 分子机制 中医药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细胞自噬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敬雯 范仙灵 +4 位作者 王楠 张子腾 杨一帆 贾妮 闫咏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现有研究已证实细胞自噬受损可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D类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通过对中药单体、中药复方、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回顾目前对PD发病与自噬功能... 现有研究已证实细胞自噬受损可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D类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通过对中药单体、中药复方、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回顾目前对PD发病与自噬功能障碍的作用的科学认识,并探讨中医药调节自噬过程的潜力,为P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帕金森病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陕西地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杨文君 董盛 +2 位作者 赵若岚 雷根平 王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证候特点,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2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榆林市中医院等陕西地区5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四诊资料,通过频数统计、...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证候特点,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2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榆林市中医院等陕西地区5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四诊资料,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归纳陕西地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纳入143例患者四诊资料,涉及症状64种,聚类分析后得到3组证候,并对各组证候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形成各组主症、兼症分类群,最终判定其主要证候分类:以气阴两虚为主占47.55%,以脾虚湿盛为主占34.97%,以风热袭表为主占17.48%。结论陕西地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证候主要分为气阴两虚、脾虚湿盛、风热袭表,其中气阴两虚类型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中医证候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