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烯——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
1
作者 艾轩 李淑妮 陈煜 《大学化学》 202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金属烯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一种新兴的二维金属材料,其厚度仅为一个或几个原子层。由于具有超薄的片层结构,材料拥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原子利用率,使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金属烯的定义和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在电催化水分解和生物... 金属烯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一种新兴的二维金属材料,其厚度仅为一个或几个原子层。由于具有超薄的片层结构,材料拥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原子利用率,使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金属烯的定义和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在电催化水分解和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烯 二维纳米材料 超薄结构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酯胶片档案收藏装具内置吸附材料研究
2
作者 石绍宏 赵艳红 +1 位作者 贾智慧 李玉虎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10,共7页
目的:筛选优化装具内置吸附材料,实现对胶片档案的耐久性储存。方法:本文以醋酸纤维素酯胶片作为研究对象,对胶片收藏盒内置吸附材料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研究表明,使用组合型吸附材料较单一吸附材料对胶片的各项性能保持较好,当使用... 目的:筛选优化装具内置吸附材料,实现对胶片档案的耐久性储存。方法:本文以醋酸纤维素酯胶片作为研究对象,对胶片收藏盒内置吸附材料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研究表明,使用组合型吸附材料较单一吸附材料对胶片的各项性能保持较好,当使用分子筛∶Ba(OH)_(2)=1∶1时,胶片乳剂层的亲水性、光泽度、片基层的酸度、机械性能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持。结论:在实际保存过程中,可以使用分子筛和Ba(OH)_(2)组合型吸附材料内置于胶片收藏盒中,延缓醋酸综合症的发生,能实现对醋酸纤维素酯胶片的有效存储。本研究对胶片档案的保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酯胶片 收藏装具 吸附材料
下载PDF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取向控制生长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月 李盈盈 徐华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13-425,共13页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等性质,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大面积单晶制备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控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生长取向以实现其大面积单晶制备,...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等性质,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大面积单晶制备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控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生长取向以实现其大面积单晶制备,已成为二维原子晶体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尽管已有大量综述文章总结了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可控制备研究进展,但关于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取向控制生长研究仍缺乏系统的总结.介绍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制备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综述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取向控制生长研究进展,包括衬底晶格诱导外延、衬底台阶诱导外延和液态衬底表面自组装外延3个主要生长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分析每种生长方法所制备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各生长方法适用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对目前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取向控制生长制备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综述为晶圆级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 晶格取向 化学气相沉积生长 单晶 光电子器件
下载PDF
重庆巫山出土带锈鎏金铜器的锈蚀研究
4
作者 金普军 杨小刚 +3 位作者 李乃胜 邵安定 徐舵 何贝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重庆巫山地区近年来出土了大批鎏金铜器,成为巫山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文物。这些鎏金铜器出土时覆盖着一层致密锈蚀,严重影响到其外观和保护处理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X... 重庆巫山地区近年来出土了大批鎏金铜器,成为巫山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文物。这些鎏金铜器出土时覆盖着一层致密锈蚀,严重影响到其外观和保护处理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技术对其中两件残损鎏金铜片进行金相学考察和锈蚀产物分析。结果表明:鎏金铜盘样品基体存在退火孪晶和等轴晶的组织形态,反映铜盘采用了热锻加工成型工艺。锈蚀层存在“三明治”结构特征,鎏金层之下为砖红色赤铜矿锈蚀层,鎏金层之上则覆盖着绿色孔雀石锈蚀层。鎏金层中分布着大量的赤铜矿锈蚀,能够起到锚固增加鎏金层附着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金属文物 鎏金铜器 赤铜矿
下载PDF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对纸质文物油渍的清洗效果研究
5
作者 刘盼盼 李艳丽 李玉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本研究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8)作为纸质档案油渍的清洗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TO-8水溶液,借助手持式超声波渗透仪对纸张油渍模拟样品进行清洗。采用白度仪、红外光谱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 本研究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8)作为纸质档案油渍的清洗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TO-8水溶液,借助手持式超声波渗透仪对纸张油渍模拟样品进行清洗。采用白度仪、红外光谱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等,表征TO-8对纸质档案上油渍的清洗作用;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柔软度仪和pH计,表征TO-8对纸张性能的影响;采用TG/DTG热分析仪,表征TO-8对纸张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5%的TO-8水溶液清洗油渍的效果最好;TO-8在清洗样品后,纸张的抗张强度下降,柔软度增加,pH维持弱碱性;TO-8清洗纸张后,纸张的热稳定性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字迹 油渍 清洗
下载PDF
CNT/PZT/RTV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及阻尼吸声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娟娟 冯拉俊 +2 位作者 晁小练 刘政 赵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利用球磨-三辊研磨相结合的工艺,以碳纳米管(CNT)为导电相,RTV(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s)掺杂的钛酸铅(PZT)陶瓷为复合基体,制备了具有阻尼吸声功能的CNT/PZT/RTV复合材料。测试了二次高压极化前后体系的压电性能,... 利用球磨-三辊研磨相结合的工艺,以碳纳米管(CNT)为导电相,RTV(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s)掺杂的钛酸铅(PZT)陶瓷为复合基体,制备了具有阻尼吸声功能的CNT/PZT/RTV复合材料。测试了二次高压极化前后体系的压电性能,用SEM、IR、XRD、DMA等技术考察了CNT含量对基体微观结构、化学结构、结晶状态、损耗、储能、阻尼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用驻波管法测试了400-1600Hz频率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发现,CNT对PZT/RTV基体系在压电性能上有诱导极化的作用,能够增强极化效果,可以极大提高复合基体的损耗和储能模量,而并不影响基体系的化学结构,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影响不大。但是,CNT的添加可引起PZT晶格常数的增大,晶相的择优生长趋势增加。文中讨论了以上规律的机理,并报道了4wt.%CNT/PZT/RTV复合体系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其损耗模量、储能模量、阻尼系数和吸声系数分别可达400MPa、4100MPa、0.23和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锆钛酸铅 相结构 阻尼 吸声
下载PDF
聚氨酯/MWNTs-OH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及气敏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牛莉 罗延龄 +1 位作者 张新建 段贤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以羟基多壁碳纳米管(MWNTs-OH)作为导电载流子,以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作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作为硬段,1,4-丁二醇(BDO)作为扩链剂,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PUR)/MWNTs-OH复合导电材料。通... 以羟基多壁碳纳米管(MWNTs-OH)作为导电载流子,以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作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作为硬段,1,4-丁二醇(BDO)作为扩链剂,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PUR)/MWNTs-OH复合导电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导电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采用分散稳定性实验证明了PUR对MWNTs-OH的包覆效果。将复合导电材料与电极片组装制作成传感元件,测试其对4种不同溶剂(苯、无水乙醚、丙酮和氯仿)的气敏响应性。结果表明,合成的PUR/MWNTs-OH复合导电材料对苯和氯仿等亲油性溶剂具有良好的气敏选择性和重复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PUR结构中存在微相分离现象,亲油性溶剂能够与软段形成非晶微区相互作用,破坏了MWNTs-OH导电粒子形成的路径,导致电阻升高,引起气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复合导电材料 微相分离 气敏响应性
下载PDF
硅藻土/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增强活性(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丹军 申会东 +3 位作者 郭莉 何小梅 张洁 付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81-889,共9页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硅藻土/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TG、XRD、FE-SEM、HR-TEM、FT-IR、XPS、UV-Vis-DRS和PL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Rh 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催化剂的...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硅藻土/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TG、XRD、FE-SEM、HR-TEM、FT-IR、XPS、UV-Vis-DRS和PL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Rh 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光催化结果表明,2.32wt%硅藻土/g-C_3N_4复合材料对Rh B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光催化降解的速率常数是纯g-C_3N_4的1.9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_2^–是Rh B在硅藻土/g-C_3N_4复合材料上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光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硅藻土和g-C_3N_4之间静电作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在g-C_3N_4表面的迁移,进而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g-C3N4复合材料 浸渍-焙烧法 可见光照射 静电作用
下载PDF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三点一线”建设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道道 刘宗怀 +1 位作者 陈新兵 雷志斌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10期45-49,共5页
交叉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有组织的、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性过程。针对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三点一线"模式的多学科交叉专业... 交叉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有组织的、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性过程。针对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三点一线"模式的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新工科 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宗怀 陈沛 +1 位作者 何学侠 石峰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11期94-100,共7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新工科背景工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及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化学知识点要求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化学知识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新工科背景工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及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化学知识点要求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化学知识点的要求为基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所面临的挑战,通过课程体系再建、教学内容优化及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构建了适用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无机化学 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对标新工科无机材料合成方法课程改革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沛 杨祖培 +1 位作者 陈新兵 刘彬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顺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无机材料合成方法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结合本专业光电功能材料研究特色,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多途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多角度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家国... 为顺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无机材料合成方法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结合本专业光电功能材料研究特色,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多途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多角度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细化采分点,突出过程性评价。该改革实践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才培养 无机材料合成方法 课程改革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合物/二氧化钛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毋登辉 吉帆 高子伟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通过烯丙基--βCD与丙烯酸(AA)的共聚合反应在环糊精聚合物链中引入活性基团羧基,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的环糊精聚合物P(CD-co-AA)/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FT-IR表明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间存在着化学键;SEM证明有机无机两... 通过烯丙基--βCD与丙烯酸(AA)的共聚合反应在环糊精聚合物链中引入活性基团羧基,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的环糊精聚合物P(CD-co-AA)/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FT-IR表明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间存在着化学键;SEM证明有机无机两相高度相容;TGA证明热稳定性能有大大的提高.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证实杂化材料P(CD-co-AA)/TiO2的光催化效率是TiO2的2.6倍.考查了催化剂用量、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对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当溶液的初始浓度为4 mg/L和初始pH=2及催化剂用量为0.8 g/L时,杂化材料表现出更为优良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环糊精聚合物 二氧化钛 光催化
下载PDF
外延生长具有厚度可调导电属性的非层状二维碲化锰纳米片用于p-型场效应晶体管和优异的接触电极
13
作者 贺梦菲 陈超 +10 位作者 唐月 孟思 王遵法 王立煜 行家宝 张欣宇 黄佳慧 卢江波 井红梅 刘翔宇 徐华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碲化锰(manganese telluride,MnTe)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层状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质以及在下一代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的巨大潜力,而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超薄二维MnTe的可控合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限制了对其基础性质... 碲化锰(manganese telluride,MnTe)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层状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质以及在下一代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的巨大潜力,而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超薄二维MnTe的可控合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限制了对其基础性质的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探索。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合成了大面积的MnTe纳米片,并探究了其厚度对电学性质和器件应用的影响。通过提高MnTe纳米片的生长温度,样品厚度逐渐增加,晶畴尺寸从10μm增至125μm,形貌从三角形逐渐过度到六边形,最终生长成高度对称的圆形。结构表征和二次谐波测试表明,所制备的MnTe纳米片具有高度的结晶质量和优异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此外,通过对不同厚度MnTe纳米片的电学输运测试,发现随着厚度从薄到厚,其导电特性从p型半导体逐渐转变为半金属。因此,利用半导体特性的薄层MnTe纳米片构建的光电探测器展现出出色的光响应性能。而将金属特性的厚层MnTe作为MoS2场效应晶体管的接触电极,显著提高了器件性能,如载流子迁移率可从12.76 cm^(2)·V^(-1)·s^(-1)(Au接触)提升到47.34 cm^(2)·V^(-1)·s^(-1)(MnTe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碲化锰 化学气相沉积 场效应晶体管 光电探测器 接触电极
下载PDF
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制作及压电效应演示综合性实验设计——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实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晁小练 彭战辉 杨祖培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4期52-60,共9页
从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制作出发,将合成方法、流延及丝网印刷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手段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设计了基于PZT基压电陶瓷传感器研究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大学生在科研前沿体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学科与... 从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制作出发,将合成方法、流延及丝网印刷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手段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设计了基于PZT基压电陶瓷传感器研究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大学生在科研前沿体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学科与材料器件等应用学科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传感器 压电效应 实验教学
下载PDF
PEG/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气敏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莉 罗延龄 张新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对带有羧基的多壁碳纳米管(MWN-COOH)进行表面化学功能修饰,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对氯仿蒸气具有择优选择性化学气敏传感器,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薄膜样品对各种有机溶剂蒸气的电阻响应... 采用聚乙二醇对带有羧基的多壁碳纳米管(MWN-COOH)进行表面化学功能修饰,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对氯仿蒸气具有择优选择性化学气敏传感器,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薄膜样品对各种有机溶剂蒸气的电阻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氯仿蒸气具有高的响应强度,快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重复稳定性,这归功于聚乙二醇接枝碳纳米管(MWNT-g-PEG)形成的独特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乙二醇 接枝 气敏响应行为
原文传递
氢键相互作用对MWNTs——COOH/PU复合导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建 牛莉 +1 位作者 罗延龄 段贤勇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WNTs—COOH/PU复合导电薄膜.FT-IR分析证明MWNTs—COOH与聚氨酯间形成了氢键;POM和XRD分析表明,实验制备的聚氨酯样品中存在着由软、硬段微区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并且因氢键作用使固化薄膜中硬段微区形成有序结构...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WNTs—COOH/PU复合导电薄膜.FT-IR分析证明MWNTs—COOH与聚氨酯间形成了氢键;POM和XRD分析表明,实验制备的聚氨酯样品中存在着由软、硬段微区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并且因氢键作用使固化薄膜中硬段微区形成有序结构而产生一定的结晶.紫外光谱分析证明,MWNTs—COOH与聚合物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对聚合物的电子结构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COOH) 聚氨酯 氢键 微相分离 结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强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7期42-46,共5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工科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势必也要推陈出新。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式改革、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及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等方...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工科类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势必也要推陈出新。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式改革、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及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有机化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师范院校工科研究生“一中心四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新兵 陈沛 +1 位作者 曾京辉 薛占飞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6期51-54,共4页
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针对当前工科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结合陕西师范大学材料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际,介绍“一中心四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情况,以期为师范院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一中心四融合 研究生培养 材料学科 师范院校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铌酸钾钠/铁酸钴铜多铁性磁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轩敏杰 刘心宇 +2 位作者 袁昌来 许积文 马家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通过固相法制备了(1–x)(0.9462K0.5Na0.5NbO3-0.0498LiSbO3-0.004BiFeO3)-xCo0.85Cu0.15Fe2O4((1–x)(KNN-LS-BFO)-xCCFO)(x=0.1、0.2、0.3、0.4、0.5)复合多铁性磁电陶瓷.XRD分析表明:烧结后的样品为复合的钙钛矿和尖晶石结构,没有发... 通过固相法制备了(1–x)(0.9462K0.5Na0.5NbO3-0.0498LiSbO3-0.004BiFeO3)-xCo0.85Cu0.15Fe2O4((1–x)(KNN-LS-BFO)-xCCFO)(x=0.1、0.2、0.3、0.4、0.5)复合多铁性磁电陶瓷.XRD分析表明:烧结后的样品为复合的钙钛矿和尖晶石结构,没有发现杂相产生.SEM照片显示KNN-LS-BFO晶粒生长完好尺寸较大,而CCFO晶粒尺寸较小.当x从0.1增加到0.5时,复合材料的压电系数从120 pC/N减小到33 pC/N,而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增加,饱和磁致伸缩系数从18×10–6增加到51.5×10–6左右.材料的磁电耦合系数随着外磁场的增加先增大到极大值后再减小;当交变磁场频率为1 kHz,x=0.3时材料的磁电电压系数达到最大值20.6 m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复合材料 磁电耦合效应 磁电电压系数
下载PDF
β-NaYF_(4):Yb,X%Ho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峰 王肖 刘苗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28-29,37,共3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β-NaYF4:18%Yb,X%Ho纳米晶,通过XRD,TEM表征手段研究了Ho3+掺杂对材料晶体结构及形貌的影响规律。980 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表明,随着Ho3+掺杂浓度的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表现出单调递减的趋势。对比Ho3+与Er3+...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β-NaYF4:18%Yb,X%Ho纳米晶,通过XRD,TEM表征手段研究了Ho3+掺杂对材料晶体结构及形貌的影响规律。980 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表明,随着Ho3+掺杂浓度的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表现出单调递减的趋势。对比Ho3+与Er3+的能级结构,发现高浓度Ho3+掺杂难以发生自身有效的交叉弛豫过程,故很难实现上转换发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Ho^(3+)掺杂 浓度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