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油田CO_(2)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及监测点位优化
1
作者 杨康 杨红 +7 位作者 沈振振 刘瑛 梁全胜 杨强强 王宏 姚振杰 王苛宇 马振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 由于陕北地区局部气象环境复杂,造成CO_(2)浓度扩散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延长油田地处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导致布置CO_(2)大气监测点位困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泄漏情景下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后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并开展了监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不断增加,CO_(2)云的浓度在纵向上呈现出一直缩小的趋势,但是CO_(2)云的浓度在横向上的扩散距离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当风速为2.0 m/s时,CO_(2)云的扩散距离最远为47 m,浓度最大的CO_(2)云扩散距离为15 m;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大,近地表处CO_(2)云的浓度无论是在纵向上还是在横向上都在不断增大;当泄漏速度小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得较快;当泄漏速度大于0.4 m/s时,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CO_(2)云的扩散距离增加速率变缓。结合模拟结果、陕北地区气象环境、裂缝发育方向、“注气”优势方向和近地表植被高度,确定监测点位布局:方向上为北东—南西向;平面上为距离井口下风向15 m;纵向上为采样高度50 cm。CO_(2)浓度大气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并未发生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 CO_(2)泄漏 CO_(2)浓度大气扩散 监测点位 黄土塬地区
下载PDF
延长油田尾矿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王佳琪 吕园 +2 位作者 王菲菲 常世豪 刘星悦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分层次的尾矿评价方法。通过从技术分类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全面的对油田的尾矿数量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区块(单井)效益的判别方法,同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 本文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分层次的尾矿评价方法。通过从技术分类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全面的对油田的尾矿数量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油田区块(单井)效益的判别方法,同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状况,利用经济极限产量法对区块(单井)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尾矿 经济评价 开发效益
下载PDF
延长石油研究院分析化验实验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永乐 耿代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124-125,共2页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加强了分析化验工作。如何有效的将这些分析化验设备、化学药剂、实验耗材、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有效管理起来,并且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延长石油研究...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加强了分析化验工作。如何有效的将这些分析化验设备、化学药剂、实验耗材、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有效管理起来,并且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延长石油研究院分析化验工作的特点,结合相关的分析化验流程,确定了软件的六大功能模块,并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平台,采用ASP.NET技术,完成了该实验平台的开发。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来,该软件实现了各项功能,满足了相关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验 软件设计与开发
下载PDF
延长石油研究院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4
作者 马永乐 杜炜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150-151,共2页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力度。如何将传统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核、批复等线下业务流程转变为线上管理,并将越来越多的项目报告有效的管理起来,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结... 近年来,延长石油研究院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力度。如何将传统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核、批复等线下业务流程转变为线上管理,并将越来越多的项目报告有效的管理起来,保证相关数据不丢失、不泄密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延长石油研究院科研项目相关业务流程,确定了系统的六大功能模块,并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平台,采用ASP.NET技术,完成了该系统的开发。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以来,该系统实现了各项功能,满足了相关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 软件设计与开发
下载PDF
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孔隙类型及其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卫卫 李富康 +2 位作者 单长安 王凤琴 孙建博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是一套重要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尚未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为了深入研究泥页岩孔隙类型及其吸附特征,分析含气性影响因素,以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对象,综合运用有机地球...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是一套重要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尚未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为了深入研究泥页岩孔隙类型及其吸附特征,分析含气性影响因素,以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对象,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X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等温吸附等实验手段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泥页岩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70~8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为4.89%),泥页岩热演化成熟度属于成熟阶段(平均Ro为0.90%),有机质以Ⅱ型为主。泥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黏土矿物较高(质量分数为30%~63%,平均值为47.52%),石英质量分数较低(平均值为27.56%);长7段泥页岩孔隙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其次是晶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泥页岩在不同温度下甲烷最大吸附量为0.71~6.49 m^(3)/t,平均吸附量为3.325 m^(3)/t,显示出较强的吸附能力。长7段泥页岩吸附气量与黏土矿物含量、比表面积、总孔体积TOC及Ro、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同时随着Ro增大,泥页岩孔隙类型由无机孔隙转变为有机质孔隙,泥页岩吸附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泥页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性 长7段 延安地区
下载PDF
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6
作者 张波波 杨塞锋 +3 位作者 贺洁 樊婷婷 车飞翔 周梦影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综合运用岩芯描述、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等手段,对长6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其对指导致密砂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综合运用岩芯描述、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等手段,对长6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其对指导致密砂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安塞地区长6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以Ⅱ类(中高排驱压力-微细喉)为主;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9.97%,平均渗透率为1.37×10^(-3)μm~2;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不同微相下的沉积结构不同造成储层的物性差异;强烈成岩作用造成孔隙的孔喉结构差,其中压实压溶作用造成16.7%的孔隙度损失率;受东北方向物源方向影响,不同胶结物差异分布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主要是长石溶蚀,以及区域东北部浊沸石发生溶蚀。在成岩演化基础上进行成岩序列分析,将安塞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划分为中成岩A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CO_(2)驱油井伴生气处理工艺的关键物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晓 张春威 +3 位作者 刘瑛 梁全胜 康宇龙 刘文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某CO_(2)驱油区井口伴生气的长期检测数据,对伴生气组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在CO_(2)逐步见气过程中伴生气相图的偏移规律及热值变化规律,模拟计算了伴生气短距离管输的沿程压力、温度和密度,并研究了关键管输工艺参数随CO_(2... 基于某CO_(2)驱油区井口伴生气的长期检测数据,对伴生气组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在CO_(2)逐步见气过程中伴生气相图的偏移规律及热值变化规律,模拟计算了伴生气短距离管输的沿程压力、温度和密度,并研究了关键管输工艺参数随CO_(2)含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伴生气气液两相区随CO_(2)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当伴生气中CO_(2)含量低于40%(x)时可用于站场供热和发电;含CO_(2)伴生气的注入压力需达到10MPa,可避免伴生气进入气液两相区;伴生气短距离管输时,CO_(2)含量的增加可引起伴生气输送沿程压差降低、温差和密度增加,且组分较轻时CO_(2)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相图分析 热值 管输工艺
下载PDF
致密油藏化能自养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其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周文佳 王成俊 +4 位作者 崔凯 王维波 薛媛 夏娟 李欣欣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为了探明致密油藏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催化岩石耗氧功能辅助空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针对注气开发致密油藏注氧安全问题,开展了对致密油藏化能自养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富集筛选,并探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规律以及其作用氧化矿物中亚铁... 为了探明致密油藏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催化岩石耗氧功能辅助空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针对注气开发致密油藏注氧安全问题,开展了对致密油藏化能自养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富集筛选,并探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规律以及其作用氧化矿物中亚铁、硫以及其生物活性等效能,结果表明:1)高生物量活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可生长代谢产生酸性环境(pH值小于2),从而加速了矿物中亚铁和硫的氧化还原;2)反应体系中亚铁氧化率达到91%,硫氧化率为57.8%;3)岩石矿物质亚铁和硫的氧化活性与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成正相关关系;4)油藏化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催化矿物中亚铁氧化耗氧,介导硫氧化还原产生SO_(4)^(2-),促使体系pH值下降,酸性环境利于矿物溶蚀分解,进而加速微生物催化岩石耗氧或矿化速率,达到耗氧增渗驱油目的。该研究成果,对化能自养微生物强化减氧空气复合驱技术现场应用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空气驱 化能自养微生物 氧化亚铁硫杆菌 催化岩石耗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延长油田长7页岩油产建有利区预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文强 康胜松 +4 位作者 孙晓 贾自力 石彬 王伟 张天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29-32,共4页
长7页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延长油田的热点。在已经探明储量的区域,产能建设次序关系着是否能高效开发。本文通过结合延长油田潜力区分级标准、类比甜点预测,采用层次分析法预测产建有利区,优化规模开发次序。对志丹油田小庄科区的产建有... 长7页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延长油田的热点。在已经探明储量的区域,产能建设次序关系着是否能高效开发。本文通过结合延长油田潜力区分级标准、类比甜点预测,采用层次分析法预测产建有利区,优化规模开发次序。对志丹油田小庄科区的产建有利区预测结果表明,应优先开发长711-1层Ⅰ类产建有利区,其他区域层位作为接替资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八参数”长7页岩油产建有利区预测方法,可快速识别产建有利区类别,制定产能建设次序,有较强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产能建设 层次分析法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评价研究分析
10
作者 吴琳 隋筱锐 +2 位作者 王娟 王宁 吴春燕 《石油化工建设》 2023年第8期166-168,共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钻录测数据分析了长7烃源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沉积期主要发育湖相,主要发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相,黑色页岩相及灰色粉砂岩相...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钻录测数据分析了长7烃源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沉积期主要发育湖相,主要发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相,黑色页岩相及灰色粉砂岩相;研究区长7烃源岩较低的成熟度说明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较低,生成油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延长组 长7烃源岩 评价
下载PDF
延长石油集团节能减排技术实践与挑战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瑞民 王宏 《低碳世界》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陕北煤化工产业现状 资源概况 陕北地区土地面积辽阔,总面积80,000多平方公里,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8种矿藏。其中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66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6%;石油地质储量129亿吨,
关键词 石油地质储量 技术实践 节能减排 探明储量 土地面积 陕北地区 产业现状 资源概况
下载PDF
基于控制水驱前缘速度的注采井组参数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刘芳娜 高涛 +5 位作者 王锰 凃兴平 李玮 施里宇 张亮 赵倩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与中高渗油藏不同,井组见效极其不均衡导致无效注水是造成水驱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形成1套以油井同步见水为目标的注采参数调整方法来指导现场注水调整。结合延长油田低渗致密且油水混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考... 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与中高渗油藏不同,井组见效极其不均衡导致无效注水是造成水驱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形成1套以油井同步见水为目标的注采参数调整方法来指导现场注水调整。结合延长油田低渗致密且油水混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力作用的平面分区径向流水驱前缘推进数学模型;通过优化注水强度与注采压差,形成了两端注采结构调整方法;定量研究了影响井组均衡水驱的3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注采井距和注采压差可有效解决渗透率级差导致的平面水驱不均衡的问题;当f w<60%时注采井距比对井组采出程度的影响较大,渗透率级差为20时对应的最佳注采井距比为1.5~2.0。对于注采井网固定的开发老区,主要通过控制各油井方向的生产压差来控制水驱前缘速度。基于两端注采参数调整方法,将D4430-8井组内注水井注水强度从1.87 m^(3)/(d·m)提高到2.50 m^(3)/(d·m),并通过调整3口油井的泵挂来改变注采压差。调整之后D4430-8井组综合含水由37.80%下降至25.29%,单井平均日产油量增加0.53 t,水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对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老区改善平面波及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参数 均衡水驱 非活塞两相水驱油 分区径向流数学模型 低渗致密油藏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水驱波及半径计算方法研究
13
作者 石立华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由于特低渗油藏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注水过程中注水波及参数难以预测,无法及时为注水调整提供指导。为了更好地表征注入水在地层中的波及距离和程度,开展了特低渗油藏水驱波及半径计算方法研究。该方法基于注采动态数据,对油... 由于特低渗油藏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注水过程中注水波及参数难以预测,无法及时为注水调整提供指导。为了更好地表征注入水在地层中的波及距离和程度,开展了特低渗油藏水驱波及半径计算方法研究。该方法基于注采动态数据,对油藏注采系统进行简化表征,将注水井与采油井间油藏离散成一系列由基质和裂缝参数组成的质量单元体,以质量单元体为目标建立油水井间物质平衡方程,追踪水驱前缘饱和度,通过非均质性注水劈分计算,得到某一时刻注入水流量,进而求得该时刻注入水的波及半径。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可定量表征水驱波及前缘动态突进,追踪水驱波及方向,实时反映油井见水见效程度。计算结果与水驱前缘动态监测结果吻合性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物质平衡 水驱波及半径 水驱前缘 应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研究
14
作者 高纪杨 高胜利 曹红霞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3期231-24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马家沟组上段地层受到风化剥蚀的影响,古沟槽发育,形成“台中有沟,沟前有河”的古风化壳分布格局。延长探区马家沟组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马六和马五1,马六地层局部存在,受剥蚀影...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马家沟组上段地层受到风化剥蚀的影响,古沟槽发育,形成“台中有沟,沟前有河”的古风化壳分布格局。延长探区马家沟组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马六和马五1,马六地层局部存在,受剥蚀影响,地层厚度变化较大;马五上段的地层发育受古沟槽发育的影响,使得在沟槽中,大多缺失马五1段地层。探区内以古岩溶台地、古岩溶斜坡和古岩溶盆地为主,局部存在岩溶残丘,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主要古沟槽和一条南西–北东向的次要古沟槽,探区东部主要发育岩溶盆地,古岩溶斜坡以北西–南东向展布。尽管受目前勘探范围所限,但周边古岩溶盆地内微隆起部位储层的发现,预示着本区岩溶盆地内部的微地貌特征也是今后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延长探区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 有利目标区
下载PDF
延长石油在延安地区储气库库址筛选和研究
15
作者 李阳 左金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9期98-101,共4页
现阶段储气库在延安地区并无相应研究及计划;国家要求企业拥有不低于天然气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目前延长石油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通过对延长集团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对其库址构造圈闭条件、库址封闭条件、库址储层条件、库址... 现阶段储气库在延安地区并无相应研究及计划;国家要求企业拥有不低于天然气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目前延长石油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通过对延长集团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对其库址构造圈闭条件、库址封闭条件、库址储层条件、库址流体条件、库址埋藏深度、老井封堵条件、地理条件、地面条件研究和地下储气库选址的所遵循的地质条件适用性原则、技术条件适用性原则、环保条件适用性原则、经济效益适用性原则,从整个延长油田的气井筛选出9个区块,并根据各项数据分析对比,确定2119井区为最适用的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 地下储气库 地质条件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盆演化及石油聚集规律 被引量:36
16
作者 国吉安 庞军刚 +3 位作者 王桂成 李文厚 陈全红 曹红霞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7-283,291,共8页
延长组湖岸线、深湖线及湖盆底形恢复显示,延长组湖盆具有向西南部迁移,再向东北部迁移的演化特点。长6期湖盆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盆地中心位于庙湾以北、正宁以东、甘泉以南地带,造成盆地东北部为缓坡型三... 延长组湖岸线、深湖线及湖盆底形恢复显示,延长组湖盆具有向西南部迁移,再向东北部迁移的演化特点。长6期湖盆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盆地中心位于庙湾以北、正宁以东、甘泉以南地带,造成盆地东北部为缓坡型三角洲体系,而西南部为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浊积扇。延长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控制了4套生储盖的分布。延长组湖盆演化与石油的聚集关系密切,湖岸线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深湖区的浊积砂体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和良好的成藏条件。东北部、西南部主要成藏组合及深湖浊积岩的特征表明,可以进一步向盆地腹地扩大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 深湖线 湖盆底形 石油聚集规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综合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浩 陈占军 +4 位作者 任战利 王力 林进 李云 何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天然气藏 储层特征 延长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2%,渗透率主要为0.1~1mD。压实作用使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空间损失;胶结作用不仅破坏了部分原生孔隙,而且使部分次生溶孔也遭到了破坏;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长7—长9油层组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长7油层组泥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与动态演化过程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璟 葛云锦 +4 位作者 贺永红 蒲仁海 刘林玉 段亮 杜克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307,共16页
全孔径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与动态演化研究是认识泥页岩储层成储机理和明确孔隙与烃-岩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_(2)和CO_(2)吸附实验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长7油层组不同成熟度的典型岩心,以... 全孔径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与动态演化研究是认识泥页岩储层成储机理和明确孔隙与烃-岩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_(2)和CO_(2)吸附实验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长7油层组不同成熟度的典型岩心,以及开展过生、排烃模拟实验的泥页岩样品进行了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排烃模拟和X射线衍射全岩/黏土矿物含量的测试结果,研究有机质生排烃、矿物成岩与孔隙结构演化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泥页岩储层的微孔、小孔和中孔对孔体积贡献较大,而孔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小孔提供。随着有机质生排烃、无机矿物溶蚀和矿物间转化的发生,总孔体积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中-大孔占比先降低后增加,且微-小孔的非均质性总体增强,而中-大孔的非均质性具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孔隙大小、矿物组成耦合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其中微-小孔的分形维数D_(1)与微孔占微-小孔的孔体积比例和黏土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而中-大孔的分形维数D_(2)与大孔占中-大孔的孔体积比例呈负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以长7油层组泥页岩为典型代表的中国陆相页岩油甜点区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动态演化 分形维数 气体吸附 定量表征 页岩油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