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理工学院重点学科介绍 中国史暨专门史重点学科
1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方兴未艾,为中国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我校的中国史学科暨专门史学科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历史学专业的创办而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方兴未艾,为中国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我校的中国史学科暨专门史学科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历史学专业的创办而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史学科现有研究人员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中国史学科负责人为梁中效教授,专门史学科负责人为蔡云辉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学科 中国史 专门史 陕西理工学院 学科介绍 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热” 历史学专业
下载PDF
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彩虹 《西部资源》 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
延川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但旅游资源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为了有效开发该县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该县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景点主题化、加强文化资源的外化表... 延川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但旅游资源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为了有效开发该县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该县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景点主题化、加强文化资源的外化表现、整合民俗文化资源等、加大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开发与保护并重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 对策 延川县
下载PDF
张骞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3
3
作者 蔡云辉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人文类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构成是一个资源系统。开发张骞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应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遵循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原则,依托资源特色和现有文化遗存、遗迹等。充...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人文类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构成是一个资源系统。开发张骞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应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遵循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原则,依托资源特色和现有文化遗存、遗迹等。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着力构建张骞文化旅游的品牌系统,科学打造张骞文化旅游吸引物系统,实现张骞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科学开发、可持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开发
下载PDF
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彩虹 《技术与市场》 2012年第1期149-150,共2页
为进一步促进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针对其旅游资源特色,提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议:着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纵深开发旅游产品,加强"黄河文化"的外化表现;改善交通条件,打造精品线路;旅游要素环环相扣... 为进一步促进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针对其旅游资源特色,提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议:着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纵深开发旅游产品,加强"黄河文化"的外化表现;改善交通条件,打造精品线路;旅游要素环环相扣,提高服务质量;多种手段并用,加大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产品 延川县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汉水流域文化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金文 邢海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18-22,共5页
采用空间分布密度法,借助GIS软件,与全国主要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密度对比阐明汉水流域文化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汉水流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对比,并结合历史的繁荣时期,研究汉水流域文化的区域分异及文化重心的空间... 采用空间分布密度法,借助GIS软件,与全国主要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密度对比阐明汉水流域文化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汉水流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对比,并结合历史的繁荣时期,研究汉水流域文化的区域分异及文化重心的空间变迁。结果表明:汉水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分布密度居于首位,在全国历史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流域内部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下游最多,上游最少,中游居中,反映出流域内部文化格局的空间分异,同时汉水流域文化中心则经历了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空间分布 汉水流域文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从《大雅·旱麓》看先秦时期汉中历史文化地位
6
作者 桂珍明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5-87,共3页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黄流"、"清酒"、"骍牡"、"柞棫"和祭祀周围所见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陕西汉中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旱麓》 先秦时期 汉中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毅 王宏鑫 党思铭 《价值工程》 2016年第21期180-182,共3页
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以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为依据,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现状,指出大学生信息行为模式,提出图书馆信息服务改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行为 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下载PDF
陕西省碳足迹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赵先贵 马彩虹 +1 位作者 肖玲 纪芙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7-1542,共6页
为了解近年来陕西省碳足迹的状况,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测算了陕西省及其各市的碳足迹。结论如下:1995~2009年,陕西省碳足迹从4129.38x10。t上升到22460.23X10。t,增... 为了解近年来陕西省碳足迹的状况,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测算了陕西省及其各市的碳足迹。结论如下:1995~2009年,陕西省碳足迹从4129.38x10。t上升到22460.23X10。t,增加了443.91%。从空间上全省碳足迹可分为3类:陕南始终为负值;陕北和渭南市较高;关中除渭南市以外的地区较低。14a间全省人均碳足迹由1.18t增加到5.95t;各市人均碳足迹,陕北较高,关中较低,陕南为负值。全省碳足迹密度从2.00t/hm。增高到10.90tfhrn2。陕西省的人均和单位面积的碳足迹远高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但空间上差异很大。以2009年为例,全省人均碳足迹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2.98倍,而陕北则超过10倍,高于美国;关中为1.29~4.57倍。全省2009年碳足迹密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4.89倍;渭南、咸阳、西安3市高达9.63~16.95倍;榆林、铜川I、延安和宝鸡4市为3.54~7.10倍;陕南植被的固碳作用消除了当地的碳排放外,还有剩余碳汇,但尚不能抵消陕北及关中的较高的碳足迹,因此总体看,对气候变化有负面影响,陕西的碳减排任务仍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陕西省
原文传递
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6
9
作者 何红 王淑新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74-79,共6页
旅游扶贫方式已经得到贫困地区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如何评价、衡量旅游扶贫对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绩效状况已成为研究焦点.国内外有关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对突出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的... 旅游扶贫方式已经得到贫困地区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如何评价、衡量旅游扶贫对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绩效状况已成为研究焦点.国内外有关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对突出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文章从旅游扶贫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入手,构建了基于农民受益、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关联的区域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规划制定、项目验收、战略选择及调整等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集中连片特困区域
下载PDF
尺度视角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淑新 何红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0,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发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尺度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微观尺度下的民众效应从旅游发展的收入增加效应、旅游收入差异与收敛效应两个方面展开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发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尺度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微观尺度下的民众效应从旅游发展的收入增加效应、旅游收入差异与收敛效应两个方面展开述评,中观尺度下的区域效应从区域旅游业增加值核算、区域旅游发展经济拉动效应两个方向进行述评,宏观尺度下的国家效应从国家旅游业增加值核算、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两个角度进行述评,最后从构建完善的旅游数据收集与统计体系、科学规范旅游经济效应研究过程、创新旅游经济效应研究方法、完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视角 旅游业 经济效应 研究述评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陕西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农村居民需求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静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9,共7页
通过对陕西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及农村信息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关联分析,发现信息机构在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基层信息服务最受农村居民青睐,但发展受限;由于农村居民缺乏阅读习惯,农家书屋普遍遇... 通过对陕西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及农村信息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关联分析,发现信息机构在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基层信息服务最受农村居民青睐,但发展受限;由于农村居民缺乏阅读习惯,农家书屋普遍遇冷。建议搭建综合信息平台,改变农技信息服务单一模式,完善基层信息服务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对农家书屋进行特色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需求 信息服务 农村居民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黄土台塬区土地生态风险时空差异性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彩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6-220,共5页
基于RS和GIS支持,采用土地转移流和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对陕西黄土台塬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其结构性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陕西各台塬区的建设用地均有所增长、耕地除宝鸡台塬区和西安台塬区增长外,其他台塬区... 基于RS和GIS支持,采用土地转移流和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对陕西黄土台塬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其结构性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陕西各台塬区的建设用地均有所增长、耕地除宝鸡台塬区和西安台塬区增长外,其他台塬区均减少,生态用地则刚性减少。(2)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指数表现出"高—低—高"的发展过程,1995年是一个拐点。(3)市域尺度上,宝鸡台塬区和西安台塬区土地利用的结构性风险自1995年以来有较大幅度的攀升,2005年后临近"高等"生态风险。(4)县域尺度上,除了白水县和永寿县的生态风险降低外,其他区县均有所增大,各区县生态风险的差异性也进一步扩大。1990年、2000年、2010年土地结构风险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43%,10.57%,1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转移流 土地生态风险 陕西黄土台塬区
下载PDF
陕西黄土台塬区土地系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彩虹 任志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41,共5页
基于GIS和RS支持,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系列指标对陕西黄土台塬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黄土台塬区耕地984 337.30hm2,草地143 030.47hm2,建设用地105 871.35hm2,分别占总面积77.89%,11.32%和8.38%;研究... 基于GIS和RS支持,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系列指标对陕西黄土台塬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黄土台塬区耕地984 337.30hm2,草地143 030.47hm2,建设用地105 871.35hm2,分别占总面积77.89%,11.32%和8.38%;研究时段内耕地、草地、林地、水域依次减少20 866.61,11 065.22,1 186.44和748.96hm2,分别比1985年减少了2.08%,7.18%,4.60%和11.64%;建设用地增加33 902.8hm2,为1985年的47.11%;建设占用耕地26 668.8hm2,占建设用地转入流的96.26%;草地转耕地18 923.9hm2,占草地转出流的93.24%;1985—1990年土地系统较为稳定,综合动态度为0.52;1990—1995土地利用变化活跃,综合动态度达到3.60,其后逐渐降低,到2005—2010降低为1.16,土地系统趋于稳定。空间上,耕地转建设用地在城镇周边幅度较大,草地和耕地互转主要在渭南台塬东部、咸阳塬北部以及宝鸡台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系统 时空变化特征 陕西黄土台塬区
下载PDF
汉代的秦岭文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汉代秦岭的范围主要是指以国都长安为圆心的关中盆地以南的山系,相当于今天狭义秦岭的范围。汉朝定都长安,依托秦岭的地脉和文脉,建立起了以秦岭为圆点的西汉文化核心圈层,成为大汉雄风的战略高地;汉代以秦岭为核心的一山﹙秦巴山地﹚... 汉代秦岭的范围主要是指以国都长安为圆心的关中盆地以南的山系,相当于今天狭义秦岭的范围。汉朝定都长安,依托秦岭的地脉和文脉,建立起了以秦岭为圆点的西汉文化核心圈层,成为大汉雄风的战略高地;汉代以秦岭为核心的一山﹙秦巴山地﹚两盆﹙关中盆地、四川盆地﹚,形成了华夏最早最富庶的"天府之国"和"帝王之州";这里是当时世界的文明高地,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大整合的核心地带,是华夏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前进基地,是汉赋文学吟咏歌唱的对象,是中国道教诞生的摇篮。总之,汉代秦岭奠定了二千余年秦岭文化的基础,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秦岭 文化 概念 内涵 地位
下载PDF
秦关中祭祀文化述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10,共7页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在不断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祭祀文化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在关中大地上日臻进步和完善。秦的祭祀文化体系贯通秦汉,在关中大地上绵延八百余年,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祭祀文化 上帝崇拜 天神崇拜
下载PDF
论唐宋黔中诗的历史地理意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12,共5页
黔中是我国西南与中南交汇过渡桥梁地带,具有独特喀斯特自然地貌与多民族文化混杂的人文地理特征。唐宋时期的诗人写有不少咏赞黔中地区的"黔中诗"。这些诗歌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唐宋黔中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艺术地... 黔中是我国西南与中南交汇过渡桥梁地带,具有独特喀斯特自然地貌与多民族文化混杂的人文地理特征。唐宋时期的诗人写有不少咏赞黔中地区的"黔中诗"。这些诗歌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唐宋黔中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艺术地记录唐宋人对黔中地区的地理感知、宋美趣味和华夷文化观念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黔中诗 历史地理意象 意义
下载PDF
基于教与学优化算法的智能旅游线路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红 孙根年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2-78,共7页
根据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及游客的需求特征,对教与学优化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的教与学优化算法的旅游线路优化方法。通过对汉中地区旅行线路优化测试表明,运用该算法设计的旅游线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对旅游交通规划、旅... 根据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及游客的需求特征,对教与学优化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的教与学优化算法的旅游线路优化方法。通过对汉中地区旅行线路优化测试表明,运用该算法设计的旅游线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对旅游交通规划、旅游线路设计,特别是对自驾游旅游者开展高效率的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与学优化算法 旅游线路 优化
下载PDF
颛顼诞生地若水的历史地理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名 桂珍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9-101,共3页
《吕氏春秋·仲夏纪》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古帝颛顼乃"五帝"中第二帝,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生高阳(帝颛顼)于若水,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上古部族发展及迁徙,因而关于"若水"所在地域有四川说、河南及... 《吕氏春秋·仲夏纪》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古帝颛顼乃"五帝"中第二帝,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生高阳(帝颛顼)于若水,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上古部族发展及迁徙,因而关于"若水"所在地域有四川说、河南及江淮说、东北及河北说等不同观点。上古时期,华夏族多活动在中原地区,后来随着民族融合而向四周迁徙扩散。文章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经过考证传世文献并与原始文化遗址相印证,得出若水在河南南阳境内的丹、析之间,即古之上鄀、今河南西峡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颛顼 诞生地 若水 蜀山氏
下载PDF
秦关中祭祀文化体系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中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秦关中是华夏祭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秦的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使郊祀文化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秦人关中祭祀文化体系是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首先,"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 秦关中是华夏祭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秦的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使郊祀文化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秦人关中祭祀文化体系是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首先,"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建立了"畤祭"文化体系;其次,保持关中"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的民间信仰发源地地位;最后,建立了"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的全国祭祀文化核心地带。总之,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祭祀文化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祭祀文化
下载PDF
晚唐五代宋初川陕甘之间的交通与文化交流——以敦煌文献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使臻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文从晚唐五代宋初四川、陕西、甘肃之间的交通路线着眼,用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敦煌文献里包含的历史、地理价值,探讨唐宋时期信息的传递的具体过程,以研究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的细节风貌。
关键词 唐宋 巴蜀 河陇 关中 交通 敦煌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