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miRNA-21、miRNA-26a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闫鲜鹏 韩伟 +2 位作者 王洁英 李婷 陈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75-78,82,共5页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微小RNA(miRNA)-21及miRNA-26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微小RNA(miRNA)-21及miRNA-26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使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以及miRNA-21、miRNA-26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和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感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s-CPR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NA-21和miRNA-26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糠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斯特钠片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肺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且联合治疗可能通过下调miRNA-21和miRNA-26a的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孟鲁司特钠片 糠酸氟替卡松 微小RNA-21 微小RNA-26a
下载PDF
传统教学法联合C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美娟 黄晓燕 +6 位作者 刘延梅 王淑霞 杨静 唐怀滨 王玉娟 刘富强 张国安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索传统教学法联合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教学法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目的:探索传统教学法联合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教学法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人;将传统的教学法应用于对照组,将传统教学法联合CBL教学法应用于试验组。出科前对所有学员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比较学员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及两种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员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传统教学法联合C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中可显著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亦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 C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临床教学实践 教育
下载PDF
西安地区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易患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艾莉 李宝侠 +6 位作者 赵岚 李帅 田文华 苗青 侯冰 李敏 吴宪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部分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易患因素,为人们提供避免危险因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选取西安地区干部人群3867例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填写个人健康信息调查表格,将其中资料填写完整、符合研究条件的2205例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部分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易患因素,为人们提供避免危险因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选取西安地区干部人群3867例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填写个人健康信息调查表格,将其中资料填写完整、符合研究条件的2205例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1120例和非MS组1085例(对照组),并从MS的易患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3867例中检出MS1413例,检出率达36.54%。MS患病率与从事职业、婚姻、收入、劳动强度、家族史、吸烟饮酒、运动、睡眠、膳食、有无早餐、进食油炸食物的次数、每日主食量、豆制品量、鱼肉量、鸡蛋量、奶制品量、新鲜水果量、花生瓜子量、咸菜量、鸡鸭肉量、在家吃饭次数、应酬餐次数、每周饱食次数及对自身体重的满意度等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主食偏好、每日新鲜蔬菜量、牛羊肉量、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自我心情感受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重视可变的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睡眼等MS的易患因素,将有效降低MS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病因学
下载PDF
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敏 袁丽洁 +1 位作者 杜文婷 唐怀滨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参加健康体检的男性厅级干部为研究对象,分为MS组和非MS组,于2016年底通过医保系统查阅研究对象10年住院信息资...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参加健康体检的男性厅级干部为研究对象,分为MS组和非MS组,于2016年底通过医保系统查阅研究对象10年住院信息资料,进行集中随访,研究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334人,其中MS组467人,非MS组867人,MS患病率35%。基线状态下两组各代谢指标除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内,共有179人发生终点事件,MS组和非MS组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10年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MS组分别为非MS组的1.95倍和1.75倍。随着MS组分增多,心脑血管发病相对危险度增大。结论 MS者发生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但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MS组分与终点事件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管理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代谢综合征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量化指导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艾莉 刘元琳 +7 位作者 赵岚 于勇 武敏 田文华 苗青 侯冰 李敏 吴宪红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通过干预MS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对156例MS患者进行量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后,监测MS相关的危险因素变化。结果量化干预MS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明显降低,腰围缩小。结论掌握预防MS的方法 ,可以降低心脑血... 目的通过干预MS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对156例MS患者进行量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后,监测MS相关的危险因素变化。结果量化干预MS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明显降低,腰围缩小。结论掌握预防MS的方法 ,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营养政策 运动疗法 病人教育
下载PDF
脂肪肝1229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梁彤 胡晓红 靳艳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参加体检3921例受检者资料,对脂肪肝和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31.3%,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水平与非脂肪肝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导致...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参加体检3921例受检者资料,对脂肪肝和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检出率31.3%,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水平与非脂肪肝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导致脂肪肝的因素多样化,控制体重、避免饮酒、纠正血脂异常和控制血糖是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病因学 数据收集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80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彤 王萍 牛建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58)和结直肠癌组(n=22);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感...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58)和结直肠癌组(n=22);另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感染情况的差异及Hp感染在结直肠肿瘤组中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另将结直肠腺瘤组按腺瘤部位、数目、最大径、蒂部分型和病理分型分亚组,比较各亚组间Hp感染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瘤组Hp感染阳率为70.7%(41/58);结直肠癌组Hp感染阳性率为72.7%(16/22);健康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为45.0%(36/80)。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H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97、5.308,P均<0.05)。H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结直肠肿瘤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p感染在不同部位、最大径、数目、蒂部分型、病理分型的结直肠腺瘤患者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Hp感染无明显差异,另外,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的大小、部位等参数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0
8
作者 梁彤 靳艳霞 +1 位作者 胡晓红 王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4例列为对照组,应用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其余24例列...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4例列为对照组,应用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其余24例列为观察组,应用叶酸+替普瑞酮+三联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17%,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活动性、炎性反应、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浓度为(1.22±0.21)nmol/L,与治疗前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叶酸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危险因素 叶酸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美沙拉嗪与丹参注射液联合用于UC治疗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彤 唐怀滨 陈慧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U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U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疗程均为30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凝血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8等3种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述3种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IB、PLT及MPV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IB和PLT水平下降显著,MPV水平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观察到不良反应,但程度轻微。[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能减轻UC患者炎性反应,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丹参注射液 炎性因子 凝血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