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应用中的伦理价值分析——以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红文 柳莎莎 +1 位作者 刘晓梅 王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中应用的伦理价值效果观察。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科学设立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基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护士岗位培训,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提高护理伦...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中应用的伦理价值效果观察。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科学设立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基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护士岗位培训,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提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准六方面,针对老年CCU病房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及护理管理方式改革。结果规范了护士行为准则,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15%,护理伦理道德水准提高了20%,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0%,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率下降了5%。结论实施护理岗位管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岗位管理 老年CCU病房 绩效考核 护理伦理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肌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干金文 金刚 +4 位作者 贾昭 魏伟 张建梅 郭涛 马美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1214-1217,12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以亚低温治疗对其心肌功能以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航天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心搏骤停后以心肺复苏成功救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以亚低温治疗对其心肌功能以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航天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心搏骤停后以心肺复苏成功救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心肺复苏,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10 d。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1、3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复苏前及复苏后6 h心肌功能,复苏前及复苏后30 min血气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苏后3 d两组患者NIHSS、SOFA评分低于复苏后1 d,GCS评分高于于复苏后1 d,且观察组复苏后3 d NIHSS、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羟丁酸脱氢酶水平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后30 min两组患者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复苏后30 min PaO_(2)、SaO_(2)、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4/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以亚低温进行治疗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恢复心肌功能,改善血气指标,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亚低温 心肌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特征及亚型分析
3
作者 冯云飞 宁莉莉 +6 位作者 王怀根 张瀚昭 邓峥荣 倪雅娟 叶玉兰 马爱群 王亭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亚型的分布情况,分析致密化不全程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18岁且符合Jenni标准和/或Petersen标准的患者,收集其基线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亚型的分布情况,分析致密化不全程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18岁且符合Jenni标准和/或Petersen标准的患者,收集其基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44例患者,患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48岁(35~59岁),其中70.6%为男性。中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6%(35%~64%),其中LVEF<50%的患者131例(53.7%)。在163例完成心脏磁共振的患者中,中位致密层厚度为3.60 mm(2.95~5.00 mm),中位非致密层厚度为12.50 mm(9.97~16.22 mm),中位NC/C值为2.80(2.40~3.60)。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共86例(35.2%)。最常见的LVNC亚型为扩张型,共118例(48.4%)。致密化不全累及部位与左室舒张末内径无明显相关(rs=-0.078,P=0.337),与LVEF无明显相关(rs=0.177,P=0.028);非致密层厚度/致密层厚度(NC/C)比值与左室舒末内径(LVEDD)无明显相关(rs=-0.04,P=0.645),与LVEF无明显相关(rs=-0.051,P=0.557)。结论成人LVNC确诊的中位年龄为48岁,多数为男性,超过半数的患者LVEF降低;扩张型LVNC是最常见的临床亚型;而致密化不全程度与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征 扩张型
下载PDF
miR-148a-3p通过抑制钙网蛋白表达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
4
作者 苟棋玲 赵宏谋 +1 位作者 酉鹏华 刁佳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评估miR-148a-3p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iR-148a-3p minic、inhibitor干预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检测CRT蛋白表达水平。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 目的评估miR-148a-3p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iR-148a-3p minic、inhibitor干预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检测CRT蛋白表达水平。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iR-148a-3p minic组、高糖+miR-148a-3p minic+TG(CRT激动剂)、高糖+miR-148a-3p inhibitor组、高糖+miR-148a-3p inhibitor+CRT-(CRT-siRNA)组,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与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与细胞凋亡水平。结果miR-148a-3p minic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内CRT蛋白表达,miR-148a-3p inhibitor使CRT表达水平升高。miR-148a-3p minic抑制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内的ATP生成减少、ROS生成增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减弱及细胞过度凋亡;而TG减弱了miR-148a-3p minic的上述作用。miR-148a-3p inhibitor加重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而miR-148a-3p inhibitor的上述作用则被CRT-siRNA部分阻断。结论miR-148a-3p可负向调节心肌细胞内CRT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RT保护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a-3p 钙网蛋白 高糖 心肌细胞 线粒体损伤 凋亡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何桂英 刘新宏 王亚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丹参滴丸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6
作者 邓争荣 杨贵琦 陈新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69,482,共3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的浓度。结果 ①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上分布均衡 ,无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病患者血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冠心病患者血Hcy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③年龄与Hcy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 .0 0 1)。④高血压病患者FA及VitB12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⑤Hcy与FA、VitB12 及血脂均无相关性。结论 Hcy与高血压病有关 ,它的升高可能参与某些人高血压的发生及造成血管病变。Hcy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冠心病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晓莉 程功 +5 位作者 李尚俭 弥鹏 郑箫 任健康 陈秀生 闫福堂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5-67,71,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他汀类药对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他汀类药治疗7天和4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Hcy,Lpa,总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他汀类药对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他汀类药治疗7天和4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Hcy,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对照组Lpa,Hcy检测结果(132.56±41.78 mg/L,11.02±4.78 μmol/L)与AMI患者PCI术前(329.37±65.28 mg/L,27.88±19.18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5.38,P均<0.05);PCI术前Lpa,Hcy与他汀类药治疗7天(312.15±48.4 g/L,23.70±10.1 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11,P均〉0.05).AMI患者PCI术前与他汀类药治疗7天的TC,TG,LDL-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 Lpa和Hcy是AMI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Lpa,Hcy指标有助于AMI的诊断及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亚丽 陈新义 官功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    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硝酸酯类药物 降压药 导管法
下载PDF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预防慢性压力超负荷左心室的电重构(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军奎 崔长琮 +3 位作者 张虹 姚青海 姚晓伟 陈新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研究长期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治疗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左心室电重构的影响。新西兰兔通过肾上腹主动脉次全结扎诱发慢性压力超负荷,10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腹主动脉结扎组(简称结扎组)、腹主动脉结扎+Ca... 研究长期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治疗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左心室电重构的影响。新西兰兔通过肾上腹主动脉次全结扎诱发慢性压力超负荷,10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腹主动脉结扎组(简称结扎组)、腹主动脉结扎+Carvedilol 干预组(简称Carvedilol组)及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动物左室肌中层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内向整流钾电流(inwar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i)、延迟整流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及Na+/Ca2+交换体电流。结果表明,结扎组的左室质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arvedilol组较结扎组明显降低(P<0.01)。在2 s的基础周长下,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以90%的复极时间表示,简称APD90)在对照组、结扎组及Carvedilol组分别为522.0±19.5 ms(n=6)、664.7± 46.2 ms(n=7)、567.8±14.3 ms(n=8),结扎组同对照组相比,P<0.01,Carvedilol组同结扎组相比,P<0.05。在测试电位为-100mV时,IKi电流密度(pA/pF)在对照组、结扎组及Carvedilol组分别为-11.8±0.50(n=8),-8.07±0.28 (n=8),-10.69±0.35(n=8),结扎组与对照组及Carvedilol组相比,P<0.01。在测试电位为+50 mV时,IK尾电流密度(pA/pF)在对照组、结扎组及Carvedilol组分别为0.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膜片钳技术 CARVEDILOL 心室重构 离子通道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晓莉 任健康 +6 位作者 苍金荣 党淑萍 李玲 苏保风 杨艳利 刘波 王军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40,共1页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生成氧化LDL(OX-LDL),是致动脉硬化的关键之一.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TBIL)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并提示低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生成氧化LDL(OX-LDL),是致动脉硬化的关键之一.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TBIL)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并提示低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负性危险因素[1,2].本文测定了28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旨在探明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心钠素的含量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尚俭 陈新义 +1 位作者 田文华 姜馨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54例CHF患者及16例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的血浆ANP、ALD和COR含量,并评估血浆ANP 和ALD、COR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血浆ANP和AL...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54例CHF患者及16例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的血浆ANP、ALD和COR含量,并评估血浆ANP 和ALD、COR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血浆ANP和AL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CHF程度有关, 而CHF患者血浆CO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HF患者血浆ANP含量与AL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474,P<0.001),而与COR含量无相关性(r=-0.071,P>0.05)。结论:血浆ANP和ALD含量有助于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血浆 肾上腺皮质激素 慢性心力衰竭(CHF) 醛固酮(ALD) 血浆心钠素 ANP CHF患者 显著性差异 COR 含量变化 心衰患者 严重程度 相关性 对照组 其意义 皮质醇 正相关 水平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高京华 李红文 +1 位作者 孙媛 张玉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评价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ing Test,6 MWT)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0月选取在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心内科治疗后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按出院次序奇、偶数分成实验组... 目的:评价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ing Test,6 MWT)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0月选取在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心内科治疗后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按出院次序奇、偶数分成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接受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出院时进行6MWT测试,3个月末再次进行6MWT测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6 MWT测试结果及3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3个月末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476.42±23.25)m,对照组(198.64±18.87)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实验组再住院率12.0%(6例),对照组再住院率40.0%(2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的院外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6分钟步行实验 再住院率
原文传递
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娜 潘硕 +4 位作者 张勇 刘小军 官功昌 王军奎 刘仲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观察TGF-β/Smad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苦参素灌胃法对其进行干预。分别建立对照组(Ctrl)、苦参素组(Mat)、糖尿病... 目的观察TGF-β/Smad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苦参素灌胃法对其进行干预。分别建立对照组(Ctrl)、苦参素组(Mat)、糖尿病心肌病组(Db CM)和糖尿病心肌病+苦参素组(Db CM+Mat)。对照组仅予以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苦参组先予以单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随后应用苦参素溶液灌胃;糖尿病心肌病组仅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心肌病+苦参素组先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随后应用苦参素溶液灌胃。应用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查每组大鼠左室收缩压力(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力(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以评估心脏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磷酸化的Smad2和Smad3蛋白水平以评估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心脏LVSP显著下降(P<0.05),LVEDP显著升高(P<0.05);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P<0.05);TGF-β1(P<0.05)及P-Smad2/3(P<0.05)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上调。与糖尿病心肌病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苦参素组大鼠LVSP显著升高(P<0.05),LVEDP显著下降(P<0.05);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少(P<0.05);TGF-β1及P-Smad2/3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转化生长因子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VEGF、SDF-1和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争荣 杨春 +2 位作者 马爱群 陈新义 耿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心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第1、3、7、10、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心梗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血VEGF和SDF-1的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梗患者第1、7、14天外周血CD34+细胞的水平。同时对心梗患者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结果(1)心梗后第7天外周血CD34+细胞(个/μl)明显增高(2.35±0.72vs1.48±0.49,P<0.05);(2)心梗后血VEGF(pg/ml)明显升高,于第14天达到高峰(197.56±39.87vs53.79±18.12,P<0.01);(3)心梗第1天血SDF-1(pg/ml)明显降低(1683.12±224.79vs2178.67±265.34,P<0.01),以后渐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水平;(4)心梗第7天VEGF水平与外周血CD34+细胞高峰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5)VEGF高峰值与CK-MB高峰值和肌钙蛋白I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本身即可动员干细胞至外周血;心梗后VEGF明显升高至少可持续2周以上,SDF-1短暂降低;两者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干细胞动员及促使更多干细胞归巢至损伤心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CD34
下载PDF
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军奎 于忠祥 崔长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及Tdp发生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100μmol/L的D-Sotalol呈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各层细胞APD,尤以中层细胞最为显著(P<0.05),因而增加TDR;D-Sotalol在中层细胞可诱发EAD,触发室性早博并形成跨壁折返导致Tdp。结论 D-Sotalol在中层细胞诱发EAD、R on T室性早博是其致Tdp的始动因子,在TDR增加的基础上形成跨室壁折返是Tdp得以维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壁复极离散度 早期后除极 尖端扭转型室速 D-Sotalol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亚丽 陈新义 王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 :了解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对 65例行左心导管术者 ,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及股动脉压 ;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上臂肱动脉压。结果 :从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到股动脉 ,收缩压逐渐升高 ,非高血压组 4... 目的 :了解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对 65例行左心导管术者 ,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及股动脉压 ;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上臂肱动脉压。结果 :从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到股动脉 ,收缩压逐渐升高 ,非高血压组 40岁以下者有显著性差异。升主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肱动脉压 ,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 40岁以上者有显著性差异 ;二者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管内股动脉收缩压高于升主动脉压 ;升主动脉收缩压高于袖套法测定的肱动脉压 ,二者差异与动脉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周围动脉压 心脏导管插入术 对比研究 血压测定 主动脉
下载PDF
圣地红景天胶囊治疗心绞痛30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新宏 何桂英 +4 位作者 姚晓伟 贾娟玲 王亚丽 寿锡凌 陈新义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采用圣地红景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O例,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心电图改善率61.54%;服此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3.16±14.64%、63.38±12.15%(P<0.01),和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 采用圣地红景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O例,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心电图改善率61.54%;服此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3.16±14.64%、63.38±12.15%(P<0.01),和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圣地红景天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圣地红景天 冠心病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靶剂量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舜明 张学军 +1 位作者 张荣怀 崔明亮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0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与靶剂量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与靶剂量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与靶剂量的比索洛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失眠、盗汗)、血管内皮功能[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比、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YHA功能分级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失眠、盗汗积分明显下降(P<0.05),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和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比明显增大(P<0.05),血清VEGF和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和NYHA功能分级减小,LVEF明显增大(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与靶剂量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利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指征改善,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生脉注射液 血管内皮 心功能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国志 姚晓伟 +2 位作者 王军奎 寿锡凌 陈新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经冠脉造影的住院者,分为AMI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28例。ELISA测定血浆Lp-PLA2。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MI患者Lp-PLA2水平高于非...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经冠脉造影的住院者,分为AMI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28例。ELISA测定血浆Lp-PLA2。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MI患者Lp-PLA2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者Lp-PLA2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Lp-PLA2水平高的四分位间距,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当Lp-PLA2≥276ng/ml对AMI预后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阳性预测值为81.6%、阴性预测值为62.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Lp-PLA2≥276ng/ml的生存率明显小于Lp-PLA2<276ng/ml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P=0.012)。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Lp-PLA2水平≥276 ng/ml为1年内AMI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水平Lp-PLA2对AMI患者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脂蛋白(A)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