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用一氧化氮控释光学功能材料及其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倪钧钧 郭亮 +3 位作者 王素音 朱娜 赵婧 靳国瑞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第6期523-533,共11页
皮肤是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保护屏障,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深度损伤和烧伤的情况下,皮肤愈合过程并不充分,从而导致慢性伤口最终可能导致截肢和死亡。从人口统计学角度看,慢性伤口和愈合障碍患者的数量逐渐达到流行病的比例,并将在人类... 皮肤是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保护屏障,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深度损伤和烧伤的情况下,皮肤愈合过程并不充分,从而导致慢性伤口最终可能导致截肢和死亡。从人口统计学角度看,慢性伤口和愈合障碍患者的数量逐渐达到流行病的比例,并将在人类健康和经济方面造成更大的负担[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一氧化氮 流行病 皮肤再生 皮肤愈合 生物医用 愈合障碍 人类健康
下载PDF
秸秆微生物降解及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晓轩 范代娣 +5 位作者 马沛 米钰 骆艳娥 朱晨辉 惠俊峰 薛文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提高微生物降解秸秆的产糖率及利用秸秆降解物发酵生产乙醇的产率。方法利用单一微生物纯培养和多种微生物混合培养降解秸秆产生可发酵糖,并对秸秆降解物采用非等温同时糖化发酵法(nonisothermal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目的研究提高微生物降解秸秆的产糖率及利用秸秆降解物发酵生产乙醇的产率。方法利用单一微生物纯培养和多种微生物混合培养降解秸秆产生可发酵糖,并对秸秆降解物采用非等温同时糖化发酵法(nonisothermal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NSSF)和同步糖化发酵法(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进行发酵生产乙醇。结果采用黑曲霉和康宁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秸秆时的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5种降解形式,CMC糖化力(CM-CA)可达到3676U,滤纸糖化力(FPA)可达到680U;采用NSSF法发酵的乙醇产率显著高于采用SSF法发酵的乙醇产率,其最高可达到0.14 g/gDS。结论采用黑曲霉和康宁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秸秆,并采用NSSF法进行发酵生产乙醇,与直接用酶降解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产率相当,但是成本低于采用商品化的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降解 混合培养 发酵 乙醇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蛋白质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盼 朱晨辉 +1 位作者 赵婧 范代娣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1期46-58,共13页
蛋白质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多功能性,在医药、军事和纺织等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然而,材料蛋白具有分子量大、高频氨基酸多和翻译后修饰特殊等独特性,导致其在人工细胞合成中存在表达率低、各功能元件与底盘细胞适... 蛋白质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多功能性,在医药、军事和纺织等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然而,材料蛋白具有分子量大、高频氨基酸多和翻译后修饰特殊等独特性,导致其在人工细胞合成中存在表达率低、各功能元件与底盘细胞适配性差、结构及功效不稳定等瓶颈,严重限制了这些蛋白的高效生产与应用。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以“基因调控,工程设计”为核心,可用于产品的精准化设计与高效合成,实现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工业模式的期待。本文介绍了蛋白质功能材料的应用及发展,以蛋白高效合成及功能需求为导向,从蛋白分子的定向设计、细胞工厂构建与适配调控以及蛋白材料加工应用等方面阐述蛋白质功能材料的合成策略,以实现其功能定向强化及工业化生产。目前以合成生物学的科学理念为指导,对生命体进行不断改造与优化,以实现细胞工厂定向合成蛋白,结合理性设计的材料模块,赋予蛋白质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可控以及性能的更新升级是研究的热点。展望未来,讨论了蛋白质功能材料在面向产业应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挑战,为性能优异的蛋白质功能材料广泛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蛋白质功能材料 高频氨基酸 适配调控 装配加工
下载PDF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曾丹 储建林 +1 位作者 陈燕茹 范代娣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4期528-542,共15页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来源广泛且功能多样,是一类理想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工程、医药、军事和纺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蛋白功能材料的微生物合成仍存在表达量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严...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来源广泛且功能多样,是一类理想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工程、医药、军事和纺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蛋白功能材料的微生物合成仍存在表达量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这些蛋白材料的高效生产与应用。合成生物学在工程化理念的指导下,为人造蛋白功能材料提供了“精准设计-系统构建-调控表达-工程应用”的研究策略。本文介绍了蛛丝蛋白、蚕丝蛋白、类人胶原蛋白和贻贝蛋白等主要蛋白功能材料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人造蛋白细胞工厂的构建、蛋白的调控表达和其在组织工程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具有动态响应特性的人造蛋白功能材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蛋白功能材料 合成生物学 细胞工厂 表达调控 工程应用
下载PDF
MXene基水凝胶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何蕊 李重一 +2 位作者 王瑞瑶 曾丹 范代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86-3493,共8页
背景:MXene基水凝胶是一类纳米复合的多功能性水凝胶材料,在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压疮、癌症及外伤性溃疡等)修复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MXene基水凝胶的优势及其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 背景:MXene基水凝胶是一类纳米复合的多功能性水凝胶材料,在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压疮、癌症及外伤性溃疡等)修复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MXene基水凝胶的优势及其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章,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文检索关键词为“MXene,水凝胶,组织工程应用,创面修复”,英文检索关键词为“MXene,Hydrogel,Wound repair”,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7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MXene基水凝胶在创面组织工程应用中具有优异的力学、导电和光热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等生物学功效,可以与其他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相结合,在水凝胶中产生更大的治疗作用。含有MXene的水凝胶可以结合创面监测、药物递送和缓释以及光热治疗等方式应用于皮肤创面。尽管MXene基水凝胶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已经取得一些良好进展,但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缺乏临床验证其功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功能材料 MXene 水凝胶 创面修复 生物相容性 创面监测 药物缓释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微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沛 惠俊峰 +4 位作者 张欢 张瑶 崔洪丽 牛芳芳 范代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四水硝酸钙和磷酸钠为原料,利用酵母细胞(YEAST)作为生物模板,合成了羟基磷灰石微孔材料(Y-HA),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对含Cd2+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考查了pH值、...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四水硝酸钙和磷酸钠为原料,利用酵母细胞(YEAST)作为生物模板,合成了羟基磷灰石微孔材料(Y-HA),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对含Cd2+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考查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该YEAST-HA材料对含Cd2+废水的去除效果明显,YEAST-HA去除水体中Cd2+的最佳吸附条件和吸附效果分别是:在pH值为7.0、反应时间35 min、HA用量0.06 g/L的条件下,其对Cd2+的去除率可达到9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微孔材料 酵母菌 生物模板 吸附
下载PDF
2种自拟胶囊改善黄褐斑的人体试食研究
7
作者 李文静 杨健峰 +4 位作者 王梓懿 何蕊 李信心 于洋 苏学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观察2种自拟胶囊改善黄褐斑的作用。方法将16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研究组1(n=54,后期2例脱失筛除)和研究组2(n=54),脱失率1.23%。对照组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予以治疗;研究组1以自拟组方1(桃仁、茯苓、当归)予以治... 目的观察2种自拟胶囊改善黄褐斑的作用。方法将16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研究组1(n=54,后期2例脱失筛除)和研究组2(n=54),脱失率1.23%。对照组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予以治疗;研究组1以自拟组方1(桃仁、茯苓、当归)予以治疗;研究组2以自拟组方2(红花、桃仁、茯苓、当归)予以治疗。结果对照组、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改善黄褐斑的有效率依次为35.19%、55.77%和66.67%,两个研究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研究组2的效果更好。结论两种自拟胶囊均有助于改善黄褐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桃仁 当归 茯苓 黄褐斑
下载PDF
人参皂苷的定向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婧 王盼 +3 位作者 刘彦楠 傅荣湛 段志广 范代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8-1247,共10页
稀有人参皂苷是人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但其含量极低或需经过肠道转化才能产生,工业生产中常通过去糖基、脱水等方法将常见人参皂苷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人参皂苷的构效关系及常用转化方法,总结了微生物、酶法定向转化人... 稀有人参皂苷是人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但其含量极低或需经过肠道转化才能产生,工业生产中常通过去糖基、脱水等方法将常见人参皂苷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人参皂苷的构效关系及常用转化方法,总结了微生物、酶法定向转化人参皂苷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益生菌、食药用真菌转化人参皂苷制备功能食品,以及糖苷酶筛选和组合在提高人参总皂苷转化效率及产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基因工程、溶剂工程、固定化酶等技术对人参皂苷转化效率、产率的影响,展望了蛋白质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在人参皂苷转化及合成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稀有人参皂苷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转化 微生物催化 酶催化 离子液体
下载PDF
自拟桃仁白芍三七粉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9
作者 张婉婷 姚天宇 +2 位作者 钟逸斌 吴艾玲 吴奕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25-27,I0012-I0013,共5页
目的 探讨自拟桃仁白芍三七粉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仁低、高剂量组,白芍低、高剂量组,三七低、高剂量组,桃仁白芍三七粉低、高剂量组,共10组,每组10只。采用黄体酮注射液... 目的 探讨自拟桃仁白芍三七粉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仁低、高剂量组,白芍低、高剂量组,三七低、高剂量组,桃仁白芍三七粉低、高剂量组,共10组,每组10只。采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中波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制备黄褐斑模型小鼠,测定皮肤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酪氨酸酶(TYR)水平,并进行皮肤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桃仁白芍三七粉低、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皮肤和肝脏组织中的SOD活性(P<0.05或P<0.01),可以显著降低MDA及TYR的含量(P<0.05或P<0.01)。皮肤病理学实验结果显示:小鼠皮肤中黑色素细胞沉着减轻、黑色素细胞个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与各单药组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桃仁白芍三七粉低、高剂量组可以改善小鼠表皮角质化以及上皮细胞的增生现象,真皮层的皮肤纤维结构、毛囊以及皮脂腺、皮下组织炎症浸润情况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自拟桃仁白芍三七粉有一定的治疗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改善机体的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白芍 三七 黄褐斑
原文传递
重组胶原蛋白的绿色生物制造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阳 朱晨辉 范代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2-1275,共14页
胶原蛋白存在于各个组织器官,与动物胶原蛋白相比,重组胶原蛋白组分单一、安全性高、生产过程可控。本篇综述简述了重组胶原蛋白不同表达体系的构建,包括动植物以及微生物表达体系,比较了不同体系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微生物体系中影响... 胶原蛋白存在于各个组织器官,与动物胶原蛋白相比,重组胶原蛋白组分单一、安全性高、生产过程可控。本篇综述简述了重组胶原蛋白不同表达体系的构建,包括动植物以及微生物表达体系,比较了不同体系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微生物体系中影响产物表达的不同发酵参数的调控,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以及重组胶原蛋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出微生物发酵体系较动植物体系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扩大生产;温度、pH、溶解氧、葡萄糖、乙酸浓度等影响大肠杆菌发酵中的蛋白表达量;酵母发酵中,甲醇添加量、温度、pH和溶解氧是主要影响参数;微生物发酵体系均需通过不同的粗纯及精纯技术获得纯度较高的产物。同时,重组胶原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胶原蛋白 大肠杆菌 酵母 发酵 纯化 应用
下载PDF
RHLCII仿生人工骨新型材料成型工艺的优化
11
作者 马晓轩 高琛 +2 位作者 米钰 范代娣 朱晨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目的:借助于MINITAB统计学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法对重组类人胶原蛋白II(RHLCII)仿生人工骨材料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材料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即纳米... 目的:借助于MINITAB统计学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法对重组类人胶原蛋白II(RHLCII)仿生人工骨材料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材料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即纳米羟基磷灰石(nHA)/RHLCⅡ、京尼平浓度和预冷温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找到后续试验的中心点。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优化后的三种主要影响成分为nHA/RHLCⅡ=1.54、京尼平浓度0.9%和预冷温度-75℃。结论:方程拟合良好,优化后的材料机械强度和孔隙率分别为81.56MPa、94.5%,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11MPa和0.9%;MTT测定结果表明材料细胞毒性试验合格,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重复性好,有望应用于商品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架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 仿生 成型工艺 响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厌氧发酵产氢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及产氢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晓轩 李珊珊 +4 位作者 范代娣 陈火晴 朱晨辉 骆艳娥 米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获得优良的产氢菌株,鉴定并研究其产氢特性,为提高其产氢能力提供基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葡萄糖梯度驯化处理后,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分离单菌落,进行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分批式厌氧发酵研究其... 获得优良的产氢菌株,鉴定并研究其产氢特性,为提高其产氢能力提供基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葡萄糖梯度驯化处理后,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分离单菌落,进行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分批式厌氧发酵研究其产氢特性。结果表明:其中产氢最优的菌株FML-C1为肠杆菌属细菌,葡萄糖为其产氢的最优碳源,氮源则以酵母粉和蛋白胨混合最佳,最适生长和产氢温度为35℃,最佳初始pH值为6.0,该条件下菌株的气相末端产物中氢体积分数达56.51%。菌株FML-C1为一株良好的厌氧发酵产氢菌,可进一步优化其产氢工艺,以提高其产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菌种筛选 分离鉴定 16S RDNA 厌氧发酵
下载PDF
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提取与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晨辉 范代娣 +3 位作者 薛文娇 马晓轩 俞园园 苗芸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9-813,共5页
目的获取胶原酶灌注法提取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探讨内皮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因子的添加浓度,并对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法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胶原酶浓度下提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同时采用MTT... 目的获取胶原酶灌注法提取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探讨内皮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因子的添加浓度,并对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法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胶原酶浓度下提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同时采用MTT法探讨了生长因子(Endothelia Cells Growth Supplement,ECGS)的浓度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并用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法观察了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态,Ⅷ因子免疫组化对获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当提取时间为10~30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提取数量增加;当胶原酶的浓度为0.1%~0.3%时,消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ECGS的浓度为30μg/mL时,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种植4天后细胞进入平台期。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形态为“铺路石”状。Ⅷ因子免疫组化鉴定为阳性。结论胶原酶灌注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 胶原酶灌注法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Ⅱ的离子交换吸附平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晓轩 范代娣 +4 位作者 薛文娇 朱晨辉 骆艳娥 米钰 俞园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69,74,共5页
研究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RHLCⅡ)在CM5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pH值、NaCl浓度及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4.0<pH≤5.0时,随着pH值增大,吸附容量减小,解离系数Kd增大;当3.0≤pH<4.0时,随着pH值增大,吸附容量增大,解离系... 研究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RHLCⅡ)在CM5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pH值、NaCl浓度及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4.0<pH≤5.0时,随着pH值增大,吸附容量减小,解离系数Kd增大;当3.0≤pH<4.0时,随着pH值增大,吸附容量增大,解离系数Kd减小;随着NaCl浓度增大,吸附容量减小,解离系数Kd增大;温度对Langmuir方程参数的影响较小,温度每升高10℃,吸附容量增加3%左右,解离系数Kd的变化不显著。RHLCⅡ在CM52树脂上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方程,为离子交换法规模制备RHLC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 离子交换 吸附 LANGMUIR方程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巫山淫羊藿中黄酮的HPLC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颖欣 张海荣 范代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共3页
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巫山淫羊藿中3种黄酮:淫羊藿次苷Ⅰ,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质量分数的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分析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A)水,(B)乙腈;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 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巫山淫羊藿中3种黄酮:淫羊藿次苷Ⅰ,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质量分数的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分析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A)水,(B)乙腈;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线性梯度洗脱条件:B∶15%(5 min),B∶30%(10 min),B∶50%(30 min)。本方法测定淫羊藿次苷Ⅰ,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线形范围在0.20—1.80μg,r=0.999 3,r=0.999 9和r=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3%,97.58%和97.91%,RSD(n=3)分别为2.16%,1.77%和1.90%。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淫羊藿次苷Ⅰ,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质量分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淫羊藿 淫羊藿次苷Ⅰ 朝藿定C 淫羊藿苷 RP-HPLC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与Ca(Ⅱ)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园园 刘学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共4页
为了制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应用于人体的类人胶原蛋白-钙螯合物,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下类人胶原蛋白(HLC)分子与无机金属Ca(Ⅱ)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其中Ca(Ⅱ)离子的浓度为1.0×10-5—1.0×10... 为了制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应用于人体的类人胶原蛋白-钙螯合物,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下类人胶原蛋白(HLC)分子与无机金属Ca(Ⅱ)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其中Ca(Ⅱ)离子的浓度为1.0×10-5—1.0×10-4mol/L。实验结果表明:无机Ca(Ⅱ)离子能够猝灭类人胶原蛋白分子的内源荧光,并形成HLC-Ca(Ⅱ)复合物;依据Stern-Volmer方程可知在类人胶原蛋白与Ca(Ⅱ)的结合过程中,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这2种猝灭机制同时存在;类人胶原蛋白分子与Ca(Ⅱ)离子以摩尔比1∶1形成蛋白-金属螯合物;根据273 K和298 K时Ca(Ⅱ)与HLC分子之间的结合常数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可确定二者间的结合是自发反应过程,其中疏水作用力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本研究为类人胶原蛋白-Ca(Ⅱ)复合物的大规模制备和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Ca(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铜螯合物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园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7期29-32,共4页
采用水体系合成法,以类人胶原蛋白为有机配体制备了类人胶原蛋白-铜螯合物,重点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和质量配位比对铜螯合率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铜螯合物进行分析检测。确定优化的合成条件为:体系pH值11.0... 采用水体系合成法,以类人胶原蛋白为有机配体制备了类人胶原蛋白-铜螯合物,重点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值和质量配位比对铜螯合率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铜螯合物进行分析检测。确定优化的合成条件为:体系pH值11.0,类人胶原蛋白与硫酸铜的质量比10∶1。分析结果表明:类人胶原蛋白和无机Cu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成的铜螯合物是一种不同于类人胶原蛋白的新化合物;羰基(C=O)和亚氨基(N-H)均与蛋白质-金属螯合物的形成有关,且该螯合物保持了类人胶原蛋白分子本身的α-螺旋结构。为类人胶原蛋白-铜螯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螯合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类人胶原蛋白与Zn(Ⅱ)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园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2,16,共5页
以最终制备对人体安全无毒且补锌效果良好的类人胶原蛋白-锌螯合物为目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类人胶原蛋白分子(HLC)与金属Zn(Ⅱ)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其中Zn(Ⅱ)离子浓度为1.0×10-5—1.0&#... 以最终制备对人体安全无毒且补锌效果良好的类人胶原蛋白-锌螯合物为目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类人胶原蛋白分子(HLC)与金属Zn(Ⅱ)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其中Zn(Ⅱ)离子浓度为1.0×10-5—1.0×10-4mol/L;并通过荧光猝灭法计算出不同温度下(298 K和273 K)HLC分子与Zn(Ⅱ)离子之间的结合常数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Zn(Ⅱ)离子对类人胶原蛋白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的求解结果可知猝灭机制属于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类人胶原蛋白分子和Zn(Ⅱ)离子以摩尔比1∶1形成胶原蛋白-锌螯合物;二者间的结合为自发反应,且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因此,文中的研究结果对类人胶原蛋白-Zn(Ⅱ)螯合物的工业化制备、理化性质探究以及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荧光光谱 Zn(Ⅱ)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锌螯合物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园园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8期46-49,共4页
为了获得生物利用率高且生物安全性良好的补锌制剂,本文采用水体系合成法制备类人胶原蛋白(human-like collagen,HLC)-锌螯合物,考察pH值和配位比对锌螯合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该锌螯合物。优化的最... 为了获得生物利用率高且生物安全性良好的补锌制剂,本文采用水体系合成法制备类人胶原蛋白(human-like collagen,HLC)-锌螯合物,考察pH值和配位比对锌螯合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该锌螯合物。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系pH值6.0且类人胶原蛋白与ZnSO4的质量比10∶4。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类人胶原蛋白和Zn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成的锌螯合物是一种不同于HLC的新化合物;羰基和亚氨基均参与HLC-Zn螯合物的形成过程,且该螯合物保持HLC分子原有的α-螺旋结构。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类人胶原蛋白—锌螯合物的大规模制备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螯合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园园 《河南科学》 2013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为了制备安全性高且补钙性能优良的补钙制剂,以水体系合成法制备类人胶原蛋白(human-like collagen,HLC)-钙螯合物,探究体系pH值和原料配位比对钙螯合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类人胶原蛋白-钙螯合物... 为了制备安全性高且补钙性能优良的补钙制剂,以水体系合成法制备类人胶原蛋白(human-like collagen,HLC)-钙螯合物,探究体系pH值和原料配位比对钙螯合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类人胶原蛋白-钙螯合物进行分析.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系pH值5.0,且HLC与CaCl2的质量比10∶1.光谱结果显示:类人胶原蛋白分子和Ca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制备的钙螯合物是一种异于HLC的新化合物;羰基和亚氨基参与HLC分子与Ca2+间的螯合反应,且钙螯合物保持类人胶原蛋白分子原有的α-螺旋结构.研究结果为类人胶原蛋白-钙螯合物的大规模制备和进一步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螯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