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适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敏 刘琳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中的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0例患者进行舒适的护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生活、心理、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着手,进行全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中的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0例患者进行舒适的护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生活、心理、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着手,进行全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好评率为100%。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经过舒适护理的患者比未经舒适护理的患者都能尽早恢复。结论:舒适护理能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和改善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苗苗 袁媛 张云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5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作用和通气的改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神经外科行重症气管切开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作用和通气的改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神经外科行重症气管切开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气管切开7 d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BE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下载PDF
神经外科ICU护理风险及预防
3
作者 张海霞 周海英 王敏 《医学信息》 2010年第3期741-741,共1页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由于神经外科ICU收治的病人大多是危、重症患者,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较易发生。
关键词 神经外科ICU 护理风险事件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变9例分析
4
作者 张永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924-924,共1页
我院自2009年01月至2012年02月共158例颅骨修补术者,9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不同于常见并发症,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骨 @骨缺损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媛 马苗苗 祁占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5例,多感官促醒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5例,多感官促醒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CS、CRS-R和脑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1、2、3、4周时,观察组的DF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苏醒,提高患者的意识水平和脑功能,改善其生理状态,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促醒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意识觉醒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床旁多脏器超声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刘学琳 张建蕾 +4 位作者 王婷 刘江云 杨蓉 王胜琦 高佳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多脏器超声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其中撤机成功组127例,撤机失败组73例,均行床旁多脏器超声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膈肌增厚率(DTF)、膈肌移动度(... 目的探讨床旁多脏器超声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其中撤机成功组127例,撤机失败组73例,均行床旁多脏器超声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膈肌增厚率(DTF)、膈肌移动度(DE)、肺超声评分(LUS),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床旁多脏器超声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诊断效能。结果撤机失败组LVEF、DTF、DE均低于撤机成功组,LUS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US为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08,P<0.05),LVEF、DTF、DE均为独立保护因素(OR=0.764、0.811、0.760,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US、LVEF、DTF、DE及其联合应用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767、0.814、0.777、0.900,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参数单独应用(Z=5.224、5.435、4.755、5.725,均P<0.05)。结论床旁多脏器超声在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风险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床旁 多脏器 机械通气 撤机
下载PDF
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小华 白丽 张海霞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431-2432,共2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效果。方法:在原有的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及护理中,对院内感染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基础的预防性措施,从根源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使ICU的...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效果。方法:在原有的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及护理中,对院内感染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基础的预防性措施,从根源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使ICU的院内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对ICU患者院内感染首先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结合正确的护理能够明显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ICU患者 原因 护理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收缩压 舒张压及血压变异关系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进 杨耀军 李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837-1839,共3页
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出血量过大时,就需要及时清除血肿,防止其进一步扩大[1]。血肿扩大(hemorrhage expansion,HE)是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被认为是引发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不良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当出血量过大时,就需要及时清除血肿,防止其进一步扩大[1]。血肿扩大(hemorrhage expansion,HE)是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被认为是引发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不良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血肿扩大的发生概率为38%[2],在治疗中,血肿扩大显著地影响到了患者的动态血压情况,本研究探讨血肿扩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压变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动态血压 神经功能缺损 NIHSS 大时 血压监测 微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小动脉硬化 乌拉地尔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I及MRS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寇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等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经CT检查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等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经CT检查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且入院一周内均实施头颅CT检查与MRI检查,实施序列扫描后以合适靶点行MRS检查,以明确损伤部位与性质。观察记录脑DAI的CT、MRI及MRS影像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对脑DAI的检出率为34.00%(17/50),联合MRI与MRS对脑DAI的检出率为86.00%(43/50),联合MRI与MRS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联合MRI与MRS检出损伤患者在Bartha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DRS(残疾分级量表)均值上和未检出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al指数〈40分和41~60分、DRS均值≤3分和4~30分之间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NAA/胆碱(Ch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CT检查而言,联合MRI与MRS更能提高脑DAI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影像特征
下载PDF
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永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70-71,共2页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HICH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骨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小骨窗开颅术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海英 张海霞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4585-458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方法,加强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其并发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例数多于股静脉置管,且并发症少,方便临床护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减少了药物性...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方法,加强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其并发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例数多于股静脉置管,且并发症少,方便临床护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减少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保证了常用脱水药物快速输注,从而保证手术的相对安全性,缩短了急诊手术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但应不断改进护理方法,把其并发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宏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自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106例为脑出血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自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106例为脑出血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出血后24 h内,3、7、14 d抽取静脉血,使用高速离心机分离上清液后用于检测CRP及IL-6水平。结果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 h内,3、7 d血清CRP与IL-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至14 d时血清CRP与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肿量间比较,发现血清CRP与IL-6水平在出血后24 h内,3、7 d均随着血肿量的增加而升高,在14 d时,不同血肿量间CRP与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及IL-6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且CRPIL-6水平对判定脑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CRP IL-6 出血量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的护理
13
作者 李静 张桃桃 张海霞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451-245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0例脑出血患者误吸的主要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28例脑出血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均在1-4周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0例脑出血患者误吸的主要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28例脑出血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均在1-4周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早期恢复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结论: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有效清理呼吸道,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误吸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微侵袭立体定向引导颅内小病灶手术治疗60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路丕周 张维涛 +8 位作者 张剑宁 杨海贵 白小飞 杜宏瑞 张永兵 李郭辉 王亚飞 寇欣 高永开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引导技术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ASA-602S型脑立体定向仪及ASA-620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对60例颅内小病灶进行精确定位,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的颅内病灶术前均达到精确定位,在直视或显微镜下...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引导技术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ASA-602S型脑立体定向仪及ASA-620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对60例颅内小病灶进行精确定位,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的颅内病灶术前均达到精确定位,在直视或显微镜下一次完整或分块切除,全组患者未发生颅内出血、感染,3例术后轻微面瘫,3月后恢复,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脑立体定向仪立体定向技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费用低、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外科学 神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立体定向技术
下载PDF
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郭辉 李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2 8例,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 目的综合分析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2 8例,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异常情况、颅内血管狭窄情况以及诊断一致性。结果灌注异常区的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4.26±0.54)ml/100g、(25.16±3.22)s、(39.6 6±15.23)ml/100g·min、(5.23±0.67)s,镜像区的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5.35±0.84)ml/100g、(24.91±3.23)s、(56.24±15.61)ml/100g·min、(4.01±0.68)s,脑血容量、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峰值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结果发现:28例患者存在责任血管情况为4例,阳性率为14.26%(4/28),28例患者不存在责任血管情况为20例,阳性率为71.43%(20/28),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价值信息,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CT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研究
下载PDF
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CT影像学评估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永开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16-18,34,共4页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评估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调查,且资料完整,分析CT影像学特...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评估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调查,且资料完整,分析CT影像学特点与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本组预后良好47例,预后不良29例;多因素分析证实:出血量≥30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10mm、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意识状态、术后再出血均为影响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前作CT筛查,明确影像学特点,对合并危险因素者早期作手术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手术 预后 CT
下载PDF
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32例临床体会
17
作者 路丕周 高永开 +4 位作者 杨海贵 杜宏瑞 张维涛 张永斌 白小飞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1期62-63,共2页
临床中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的颅脑损伤定义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其伤情危重、死亡率高。提高救治水平是神经外科的重点。我院于2002年3月~2006年12月对3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就其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特重型
下载PDF
情景式健康教育配合回授法对神经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小华 李婷 任娜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0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配合回授法对神经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配合回授法对神经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回授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于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康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四肢肌力情况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的Bratha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rathal得分为(82.84±12.73)分,高于对照组的(77.09±8.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式健康教育配合回授法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良好,通过引导患者自主运动,加快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式健康教育 回授法 神经胶质瘤 肢体运动障碍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娟 艾娜 董欣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8期990-994,共5页
目的 探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比较术前和术后24h、72h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疼痛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术后24h,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RR)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72h,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RR水平均低于术后24h;术后24h及72h,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R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h及72h,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h,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生理指标 自我护理能力 疼痛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任娜娜 刘小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7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及认知行为干预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术后常...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及认知行为干预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Herth希望评分量表(HH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问卷-核心30项和危机三维评估量表(TAF)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的自我效能、希望水平、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危机应对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的GSES和HH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HAMA、PSQI、生活质量、TA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增强肝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并缓解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肝肿瘤 术后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