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根际耐旱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妍 胡斯乐 +4 位作者 白晓雄 刘朝斌 张敏 王迎 余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为获得高效促生的核桃根际菌株,研制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升核桃品质奠定理论基础。以核桃根际土壤为材料,分离筛选具有固N、溶P、解K、分泌生长素和产胞外多糖能力的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菌属。按照功能... 为获得高效促生的核桃根际菌株,研制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升核桃品质奠定理论基础。以核桃根际土壤为材料,分离筛选具有固N、溶P、解K、分泌生长素和产胞外多糖能力的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菌属。按照功能叠加增效、功能互补的原则,人工构建合成菌群,采用盆栽试验验证菌群对核桃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共筛选出9株耐旱促生菌株,其中5株具有溶P能力,溶P量为2.28~61.63μg·mL^(-1),4株具有分泌IAA能力,分泌IAA量为2.32~9.44μg·mL^(-1),4株具有产胞外多糖的能力,产胞外多糖量为37.69~112.84μg·mL^(-1)。经鉴定分别属于节杆菌属、肠杆菌属、剑菌属、中华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盆栽试验表明,4种菌群均能显著促进核桃幼苗的生长,株高、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2.3%~64.2%、37.6%~52.6%和47.4%~68.5%。此外,复合菌群的施用还显著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P)活性,增加了速效P、硝态N及铵态N含量(P<0.05),其中以复合菌群T4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研制适合干旱半干旱区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根际细菌 固氮 溶磷 生长激素 耐旱
下载PDF
林龄对刺槐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晓雄 李妍 +4 位作者 胡斯乐 董立国 张敏 王迎 余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9-5268,共10页
探究刺槐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可为提升土壤质量与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8年生、18年生和30年生)和刚撂荒的农耕地(CK)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适湿度筛分法获得不同粒径团聚体,测... 探究刺槐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可为提升土壤质量与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8年生、18年生和30年生)和刚撂荒的农耕地(CK)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适湿度筛分法获得不同粒径团聚体,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各林龄土壤团聚体均以>0.25 mm粒径为主,含量为92.74%—95.78%。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着林龄的增加显著提高,以30年生林地最高,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较CK显著增加48.19%和91.38%(P<0.05)。(2)各林龄均以<0.25 mm粒径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2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3)团聚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组成。随着林龄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先降低后增加,18年生林地最低。酸杆菌门变化趋势与放线菌门相反。变形菌门无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pH、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团聚体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4)>2 mm和2—0.25 mm粒径团聚体中,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最大,既对团聚体稳定性产生直接正效应,又通过增加有机碳的含量间接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在<0.25 m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有机碳含量越高,团聚体稳定性越强。综上,营造刺槐人工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可作为该区域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人工林可通过改变土壤团聚体细菌群落和有机碳含量从而影响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团聚体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细菌群落 团聚体有机碳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麻栎不同群落类型乔木种群结构及演替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维伟 尹代皓 +3 位作者 雷雨婷 韩晓婷 彭潔莹 赵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72-2581,共10页
由于对黄土高原南部麻栎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稳定机制缺乏了解,以不同群落类型麻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监测及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中重要乔木的种群结构动态,并根据不同群落类型重要乔木种群的年龄结... 由于对黄土高原南部麻栎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稳定机制缺乏了解,以不同群落类型麻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监测及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中重要乔木的种群结构动态,并根据不同群落类型重要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20、30、40和50年的种群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类型中各重要乔木种群生存能力均较好,但松栎混交林中的槲栎种群及麻栎纯林中的茶条槭种群生存能力欠佳;(2)除麻栎纯林中杜梨种群及栎阔混交林中槲栎种群,其余乔木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3)不同麻栎群落类型中各个重要值较高的乔木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相对丰富,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30、40和50年中,不同群落类型中各重要乔木种群均可持续发育,并未出现衰退迹象。同时麻栎纯林具有向混交林演替的趋势,说明未来对不同类型麻栎林经营均应以顺应自然演替规律的近自然经营方式为主。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次生林持续经营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重要值 种群数量动态 时间序列预测 种群稳定性
下载PDF
鲜食枣新品种——冬枣820
4
作者 姚会武 李新岗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2期85-85,共1页
“冬枣820”是从冬枣芽变中选育出来的中晚熟鲜食枣新品种。2023年获得陕西省林木局颁发的林木良种证。该品种果实扁圆形,果形整齐,果面光滑,果个较大,成熟后赭红色,肉质细腻,口感脆甜,汁多无渣;果实平均纵径3.4 cm,横径4.0 cm,平均单果... “冬枣820”是从冬枣芽变中选育出来的中晚熟鲜食枣新品种。2023年获得陕西省林木局颁发的林木良种证。该品种果实扁圆形,果形整齐,果面光滑,果个较大,成熟后赭红色,肉质细腻,口感脆甜,汁多无渣;果实平均纵径3.4 cm,横径4.0 cm,平均单果重24.7 g,最大单果重56.0 g,可食率97.1%,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2%,维生素C含量3.78 mg/g,可溶性糖含量27.35%,总酸含量0.22%,也可加工成脆冬枣。核卵圆形,核纹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单果重 平均纵径 林木良种 鲜食枣 可食率 晚熟鲜食 果形 芽变
下载PDF
黄河沿岸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春梅 殷晓 +3 位作者 李新岗 黄建 王长柱 练春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112,119,共7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酸枣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酸枣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5对SSR引物对来自陕西黄河沿岸3个自然群体的50个不同酸枣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验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酸枣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酸枣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5对SSR引物对来自陕西黄河沿岸3个自然群体的50个不同酸枣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验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16,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8。供试酸枣群体观测杂合度(Ho)为0.580~0.940,期望杂合度(He)为0.670~0.884,平均Ho和He分别为0.812和0.805;群体内变异(97%)远大于群体间变异(3%);群体间基因流指数(Nm)较高,平均为9.125。在遗传相似系数为78%时,供试的50个酸枣样品聚为3个类群:树性为乔木,枝、叶及果实表型类似于栽培枣的过渡型;树性为乔木,枝、叶的一种或二者皆与栽培枣形态一致,果实是酸枣性状的半过渡型;普通灌木型酸枣。【结论】陕西境内黄河沿岸的酸枣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程度较高;亚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基因流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关系与表现型特征关系密切,而与地理区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陕北枣品种群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殷晓 张春梅 +3 位作者 李新岗 黄建 王长柱 练春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60,167,共10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陕北枣品种群遗传结构,揭示品种群分化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选取陕北4个区域(县)8个枣品种群的54份种质叶片为材料,采用7对SSR引物,研究品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基于4个地理区域的枣种质平均观测杂...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陕北枣品种群遗传结构,揭示品种群分化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选取陕北4个区域(县)8个枣品种群的54份种质叶片为材料,采用7对SSR引物,研究品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基于4个地理区域的枣种质平均观测杂合度(Ho,0.909)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He,0.634),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141,固定系数与近交系数均为负值;佳县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He和I均最小,延川最大;狗头枣品种群的Ne、He和I均最小。供试枣品种地理区域内变异(97%)和品种群内变异(91%)分别大于地理区域间(3%)和品种群间(9%)的分化;且品种群内变异(91%)小于地理区域内变异(97%)。品种群遗传分化系数(0.136)大于地理区域(0.042),而品种群平均基因流(1.584)小于地理区域(5.653)。在遗传距离为0.13处,地理区域UPGMA聚为2个类群:清涧-米脂-佳县类群和延川类群;在遗传距离0.99处,品种群UPGMA聚为2个类群:团枣-木枣类群和狗头枣类群。NJ聚类分析将54份枣种质分为2类,延川、清涧和米脂团枣聚在一起,佳县所有枣种质均聚在第Ⅰ类,且各品种群亲缘关系很近;狗头枣品种群与其他品种群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陕北枣属中度杂合,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程度较高,近交程度很低。供试枣品种交流频繁,地理区域间遗传分化低,品种群间分化程度高;枣品种遗传关系与地理区域无明显关系,与品种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群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麻栎橡子单宁脱除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文艳 张文辉 +1 位作者 杨斌 叶权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2-250,共9页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麻栎橡子单宁脱除工艺,实现其综合开发,以桥山林区麻栎橡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对影响单宁脱除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选择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并测定单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麻栎橡子单宁脱除工艺,实现其综合开发,以桥山林区麻栎橡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对影响单宁脱除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选择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并测定单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以探索麻栎橡子单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脱除温度、超声功率对单宁脱除率影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显著。最优脱除工艺为液料比42∶1(mL/g)、乙醇体积分数53%、脱除温度65℃、超声功率240 W,单宁脱除率为37.27%。麻栎橡子单宁抗氧化性与其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5.56%,对·OH的清除率可达62.74%,可作为新型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橡子 单宁脱除 BOX-BEHNKEN试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骏枣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胶和纤维素代谢及其基因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欢 张舒怡 +2 位作者 张钟 张春梅 李新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43,共10页
【目的】探究制干枣品种骏枣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和相关酶类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枣果实发育与成熟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制干枣骏枣白熟期至完熟期7个时期的果实样品,测定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 【目的】探究制干枣品种骏枣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和相关酶类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枣果实发育与成熟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制干枣骏枣白熟期至完熟期7个时期的果实样品,测定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色差、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E)、纤维素酶(Cx)活性;根据枣果实转录组测序的基因注释选择15个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在各个时期的表达量,并分析骏枣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骏枣果实的成熟,其硬度在完熟后期显著降低,果实含水量呈下降趋势,TSS含量线性上升,色差指标在完熟期趋于稳定。(2)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前期无显著变化,但完熟期有所增加,PG活性呈波动状态,PE和Cx活性有所增加。(3)3个PG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完熟期降至较低水平,3个PE相关基因表达量在脆熟期达到峰值,纤维素及其酶类7个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各个时期表现不同,其中β-Glu40在完熟期表达量比其他基因高。【结论】PG及其相关基因与骏枣果实成熟和软化的相关性小,PE相关基因对果实软化具有先导作用,Cx及其相关基因对果实成熟具有联合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成熟 软化 细胞壁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PGPR对红枣植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敏 王迎 +3 位作者 杨琳 郝汝倩 白晓雄 余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5,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T1(Pseudomonas koreensis)、T2(Bacillus filamentosus)和T3混合菌剂(T1∶T2=1∶1)对红枣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任何水分条件下,接种3种菌剂均能显著提...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T1(Pseudomonas koreensis)、T2(Bacillus filamentosus)和T3混合菌剂(T1∶T2=1∶1)对红枣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任何水分条件下,接种3种菌剂均能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干质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P<0.05);叶片中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不同程度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接种效应越明显;尤其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种T1、T2、T3菌剂后,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了25.2%、20.9%、43.1%,脱落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4.5%、12.2%、27.1%;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和吲哚乙酸(IAA)含量较未接种植株分别上升22.0%~39.4%、19.5%~30.5%、14.0%~17.7%、59.7%~104.8%(P<0.05)。由此可见,接种3种菌剂均能通过调节红枣植株光合作用、体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物的积累,从而提高红枣植株的耐旱性;混合菌剂的接种效应明显优于单菌剂;菌株P.koreensis和B.filamentosus在干旱地区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 抗氧化酶类 激素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俊雅 李孟楼 +2 位作者 王云果 贺虹 王宏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4-209,231,共7页
为了明确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18、22、26、28℃和30℃5个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头宽、体长、体重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杜仲梦尼... 为了明确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18、22、26、28℃和30℃5个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头宽、体长、体重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世代发育历期在30℃时最短,为17d;该虫完成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72℃和670.37日·度;随温度的变化,同龄幼虫的头宽、体长及体重的差异性不大,但随龄期的变化,这些参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和龄期对幼虫的取排量均存在显著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幼虫的取排量显著增多,末龄幼虫取排量达到最大,占整个取排量的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梦尼夜蛾 温度 历期 头宽 体长 体重 取食量 排粪量
下载PDF
损伤挥发物信号在枣树间的传递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艳玲 杨晓婷 +1 位作者 李新岗 高文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41,共8页
【目的】损伤挥发物信号能够诱导植物增强对害虫防御的反应,探究3种损伤挥发物信号(绿叶挥发物GLVs、茉莉酸甲酯诱导挥发物MeJA-VOCs和虫害植物挥发物HIPVs)是否对邻近枣树具有激发作用。【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3种损伤挥发物信号(G... 【目的】损伤挥发物信号能够诱导植物增强对害虫防御的反应,探究3种损伤挥发物信号(绿叶挥发物GLVs、茉莉酸甲酯诱导挥发物MeJA-VOCs和虫害植物挥发物HIPVs)是否对邻近枣树具有激发作用。【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3种损伤挥发物信号(GLVs、MeJA-VOCs和HIPVs)对枣树蛋白酶抑制剂(PI)、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健康枣树、剪叶枣树和虫害枣树挥发物的差异。【结果】3种损伤信号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同株)邻近枝或邻近株PI、PPO和LOX活性,表明损伤信号激起了临近枣树的防御反应,启动了枣树的十八烷信号途径。GLVs处理枣树的防御反应可持续48h,而MeJA-VOCs和HIPVs处理可持续5d以上。对枣树挥发物的研究发现,剪叶损伤和虫害枣树挥发物组分和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枞油烯、乙酸-4-己烯醇酯和3,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是枣树损伤后的特异组分,乙酸-4-己烯醇酯是虫害枣树的特异挥发物。【结论】枣树能够识别邻近枣树通过空中传递的损伤信号,提高枣树自身的防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挥发物 枣树 信号传递 防御反应 激发作用 枣镰翅小卷蛾
下载PDF
林窗大小对油松实生苗地上部分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忠利 张文辉 +2 位作者 黄财智 于世川 周建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8-585,共8页
以陕西黄龙山油松人工林间伐产生的不同大小林窗的油松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选择3个类型林窗,在各类林窗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林窗大小对油松实生苗枝系构型、叶片特征及其在主干上的垂直分布,探讨油松实生苗对不同大小林窗... 以陕西黄龙山油松人工林间伐产生的不同大小林窗的油松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选择3个类型林窗,在各类林窗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林窗大小对油松实生苗枝系构型、叶片特征及其在主干上的垂直分布,探讨油松实生苗对不同大小林窗的适应及其构型构建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小林窗下的实生幼苗地上部分构型和生长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林窗大小对实生苗的地径、苗高、冠长和树冠面积影响显著。(2)实生苗的逐步分枝率、枝间距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增大,总体分枝率随林窗增大而减小。(3)实生苗的叶长和叶宽随林窗的增大而减小,但其叶的长宽比、总叶面积和平均单株叶数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增大。(4)林下油松实生苗的针叶在中下部分布较多,而林窗实生苗的针叶在中上部分布较多。(5)在不同的林窗中,相同年份生长的轮生枝上针叶数量、相对总叶数均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认为,在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可采取适当强度的间伐来创造林窗,尤其是增加大林窗的数量,以促进油松实生苗的更新和为培育优质干材的油松林提供保障,改善人工油松林林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实生苗 构型 林窗大小
下载PDF
纹理步长对刺槐林叶面积指数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靖靖 刘金良 +4 位作者 郭睿妍 罗杰 周欢 梁杰 赵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以渭北地区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步长Quickbird影像的纹理参数,建立野外实测刺槐林叶面积指数(LAI)与纹理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比较纹理步长对刺槐林LAI估算精度的影响,遴选出估算刺槐林LAI的最佳纹理步长。结果表明:对于角二... 以渭北地区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步长Quickbird影像的纹理参数,建立野外实测刺槐林叶面积指数(LAI)与纹理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比较纹理步长对刺槐林LAI估算精度的影响,遴选出估算刺槐林LAI的最佳纹理步长。结果表明:对于角二阶矩阵(ASM)和熵(ENT),LAI估算精度随着步长的增加变化不大;对于对比度(CON)、非相似度(DIS)和同质性(HOM),LAI估算精度随着步长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步长为3时,r2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1、0.56和0.59);对于相关性(COR),在0°和135°角度下,LAI估算精度随着步长的增加而降低,在45°和90°角度下,步长对LAI估算精度无明显影响;对于变化量(VAR),步长对LAI精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长 纹理 叶面积指数 快鸟影像 刺槐林
下载PDF
桥山林区麻栎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47
14
作者 叶权平 张文辉 +1 位作者 于世川 薛文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65-3174,共10页
采用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点相关系数Ф,对桥山林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群落中重要值前17位的乔木种群进行种间联结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桥山林区麻栎群落17个主要乔... 采用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点相关系数Ф,对桥山林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群落中重要值前17位的乔木种群进行种间联结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桥山林区麻栎群落17个主要乔木种群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各物种趋于独立,群落整体不稳定;χ2检验结果显示17个主要种136个种对中,正联结占44.85%,负联结占55.15%,绝大多数呈不显著关联,说明群落种间关联较弱,群落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联结系数AC与共同出现百分率PC分析结果都表明17个主要种总体上对生境的需求不同,各种对同时出现几率小;点相关系数Ф测定结果显示正联结种对62个,占总对数45.59%,负联结种对74个,占总对数54.41%;根据种群的聚类分析和种间联结测定结果及生态习性,把17个主要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山林区 麻栎群落 种间联结 生态种组
下载PDF
日本弓背蚁肠道细菌群落的季节特征(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阳 南小宁 +1 位作者 魏琮 贺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2-640,共9页
【目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蚂蚁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联系,尤其肠道微生物对蚂蚁的食性进化和物种分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弓背蚁属Camponotus蚂蚁消化道内普遍存在内共生菌Blochmannia及其他肠道细菌,这些细菌在寄主蚂蚁营养补充... 【目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蚂蚁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联系,尤其肠道微生物对蚂蚁的食性进化和物种分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弓背蚁属Camponotus蚂蚁消化道内普遍存在内共生菌Blochmannia及其他肠道细菌,这些细菌在寄主蚂蚁营养补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肠道微生物对食物类型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调查寄主蚂蚁在不同季节的取食习性。本研究旨在揭示弓背蚁属蚂蚁肠道微生物是否存在季节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RFLP方法分析比较了了2个日本弓背蚁蚁巢(巢1和2)的工蚁在4个月份时间点(2012年6月12日,8月15日和10月10日,2013年4月15日)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果】在8个样品中共发现了17个属的细菌和1种未知细菌,弓背蚁属蚂蚁特有的内共生菌Blochmannia是优势细菌,出现在所有样品中,占67.1%~98.8%;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在大多数的样本中都检测到,其他属的细菌则零星分布在个别样品中,只占较低的比例。两个蚁巢工蚁肠道菌群在4个月份没有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都具有低的细菌多样性。在巢1中,4月和10月的肠道细菌多样性相对较高,在6月和8月较低;而在巢2中,8月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4,6和10月。两个蚁巢6月和10月的肠道菌群组成相似,但是8月和4月差异较大。【结论】日本弓背蚁两个蚁巢的工蚁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都随季节产生变化,但是没有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弓背蚁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RFLP 季节特征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PCR-DGGE技术的3种植食性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帅帅 南小宁 +2 位作者 王云果 朱兰芳 贺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0,共7页
肠道微生物在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3种植食性叶蜂(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和松阿扁叶蜂(Acantholy... 肠道微生物在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3种植食性叶蜂(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和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幼虫的肠道菌群,旨在比较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叶蜂幼虫的肠道菌群特征。结果表明,3种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取食阔叶树的河曲丝叶蜂幼虫肠道菌群明显不同于取食针叶的2种叶蜂,后两者的菌群比较相似。河曲丝叶蜂幼虫肠道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包括8个属,其中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为优势菌群;落叶松叶蜂幼虫肠道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包括6个属,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松阿扁叶蜂幼虫肠道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包括7个属,其中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因此,3种叶蜂的肠道菌群与其各自取食的寄主植物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在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丝叶蜂 落叶松叶蜂 松阿扁叶蜂 肠道细菌 PCR-DGGE
下载PDF
日本弓背蚁颊下囊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凯旋 魏琮 +2 位作者 南小宁 王云果 贺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6-697,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颊下囊中微生物(放线菌、细菌、真菌)组成、分布规律及细菌的多样性水平,以揭示其可能在蚂蚁食物利用、群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的潜在功能。【方法】综合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Hi...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颊下囊中微生物(放线菌、细菌、真菌)组成、分布规律及细菌的多样性水平,以揭示其可能在蚂蚁食物利用、群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的潜在功能。【方法】综合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在陕西杨凌采集获得的日本弓背蚁工蚁的颊下囊内含物、消化道、体表的微生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日本弓背蚁工蚁颊下囊内含物分离到10株放线菌,其中5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平均分离频率达到73.3%~96.7%;分离到7株细菌,其中4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菌株N-B1和N-B4分离频率均达70%以上;分离到3株真菌,其中菌株P-F1(拟威克酵母菌属Wickerhamiella)为优势类群,分离频率达96.7%。从嗉囊、中肠及体表中分离到的菌株均可在颊下囊中发现,从颊下囊中分离到的菌株种类和菌落数量明显高于体表、嗉囊和中肠。Hi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颊下囊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嗉囊和中肠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颊下囊和嗉囊样品中丰度较高的细菌类群明显高于中肠,中肠细菌组成相对较为简单;颊下囊中的优势属包括嗜果糖乳酸细菌属Fructobacillus、杆菌属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tomonas;颊下囊中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嗉囊和中肠。【结论】日本弓背蚁工蚁颊下囊中普遍存在放线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及其他优势菌群,且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嗉囊和中肠,这些微生物在蚂蚁食物利用、营养物质消化以及群体免疫中的潜在功能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弓背蚁 颊下囊 消化道 微生物分离培养 HiSeq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陕北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主要物性与营养指标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娟娟 康晨煊 +2 位作者 石倩倩 张钟 李新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138,145,共11页
[目的]探究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糖酸积累特点,为鲜食枣品质评价、良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陕北栽培的七月鲜、伏脆蜜、早脆王、蜂蜜罐、尜尜枣、襄汾圆枣、阎良脆枣、蛤蟆枣、灵武长枣、京6... [目的]探究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糖酸积累特点,为鲜食枣品质评价、良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陕北栽培的七月鲜、伏脆蜜、早脆王、蜂蜜罐、尜尜枣、襄汾圆枣、阎良脆枣、蛤蟆枣、灵武长枣、京60、大白铃、冷白玉和临猗梨枣1 3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选取白熟期、半红期和全红期果实,采用常规品质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和功能成分.[结果]13个鲜食枣品种单果质量为4.21~23.96 g,硬度为5.60~8.49 N,果形指数为1.05~1.93,其中七月鲜、早脆王、蛤蟆枣、京60和大白铃果实较大,而蜂蜜罐和襄汾圆枣果实较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增加;Vc含量在枣果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除襄汾圆枣、阎良脆枣和蛤蟆枣外,其余10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除临猗梨枣、七月鲜、伏脆蜜、尜尜枣和阎良脆枣外,其余8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增加.13个鲜食枣果实的总酚含量除冷白玉外,其余品种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成熟期相比,七月鲜的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显著增加,早脆王、蛤蟆枣和大白铃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增加,到全红期又显著下降,而尜尜枣和冷白玉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下降,而到全红期又显著增加,其余7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均不断下降;13个品种的原花青素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呈下降趋势.[结论]陕北鲜食枣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蛤蟆枣、京60、七月鲜、伏脆蜜、蜂蜜罐和襄汾圆枣.适宜全红期采收的品种有蛤蟆枣和灵武长枣,其他品种均适宜半红期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枣 营养成分 采收期 鲜枣品质评价
下载PDF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红枣根际促生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费诗萱 张敏 +2 位作者 王迎 杨苗 余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46,共7页
采用定向富集法从红枣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同时检测其产生长素(IAA)、固氮和解磷等促生特性。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验证3株高效产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株Pseudomonas flu... 采用定向富集法从红枣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同时检测其产生长素(IAA)、固氮和解磷等促生特性。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验证3株高效产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eudomonas putida和Serratia plymuthica对红枣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红枣根际共分离出10株产ACC脱氨酶的菌株,其ACC脱氨酶活性在14.23~433.05μmol/(mg·h)。这些菌株都具有产IAA、固氮和解无机磷能力。2)经鉴定,10株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3)接种Pseudomonas putida菌剂和Serratia plymuthica菌剂均可显著促进红枣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株高、生物量、叶片氮及磷含量。2种菌株的接种效应明显优于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剂,且复合菌株应用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脱氨酶 根际促生菌 红枣
下载PDF
桥山林区3种麻栎群落类型的种群动态与幼苗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维伟 赵忠 +1 位作者 刘金良 邓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纯林3种林分类型,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块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4 cm个体的胸径(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等特征;在每块样地采集幼苗或幼树标准株,测定各器官生物量。以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各径级麻栎种群存活量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3种林分类型中1~10年生麻栎实生幼苗的高度、基径、冠幅及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个体数减小趋势,低龄级个体具有绝对数量优势,桥山地区麻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麻栎种群存活量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龄级死亡最高,为生活史脆弱期;Ⅲ、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在Ⅲ~Ⅶ龄级,麻栎阔叶混交林和麻栎油松混交林中的麻栎种群死亡率远远低于麻栎纯林。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实生苗基径在1~5年表现为麻栎纯林>混交林,随着年龄增加,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基径略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但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实生苗冠幅在2~10年表现为混交林>纯林,且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冠幅差异在4年后开始显著(P<0.05);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高度在2~10年均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高度差异在5年后开始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麻栎实生苗叶、干、根、侧枝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叶生物量在1~6年差异不显著,干生物量在1~4年无显著性差异,侧枝生物量在1~2年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增加,3种林分类型间叶、干和侧枝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显著;根生物量则随年龄变化没有太大差异。【结论】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发育良好,均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麻栎纯林中大径级麻栎个体数较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阔叶混交林少,麻栎纯林虽然早期幼苗数量较多,但幼树期死亡率较高,且高年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各构件生物量均低于混交林,未来可将发展群落结构更稳定的混交林作为森林培育和经营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种群结构 生境 生长特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