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镁与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用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慧 刘俐 吴莹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7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用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硫酸镁和西地那...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用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硫酸镁和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频通气,观察组则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CO_2、PaO_2、OI、pH及SaO_2)及血压指标(SPAP和SBP);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氧疗、住院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著有效率分别为70.5%和52.5%,总有效率分别为93.4%和8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CO_2、PaO_2、OI、p H、SaO_2、SPAP和SBP分别为(44.39±5.12)mmHg、(62.93±8.95)mmHg、(18.12±2.31)、(7.39±0.09)、(96.28±3.26)%、(26.71±6.07)mmHg及(73.51±9.26)mmHg,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氧疗、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结论高频震荡通气,硫酸镁联合西地那非用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与血压指标,值得进行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硫酸镁 西地那非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慧 吴莹 刘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2期111-113,11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收集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新生儿科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收集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新生儿科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在生后第一天给予脂肪乳剂1g·kg-1·d-1,并按0.5g·kg-1·d-1速度增加,总量不超过3g·kg-1·d-1;在生后12~24小时内给予专用氨基酸,除氨基酸剂量不同外,每组其他对症治疗相同,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40例,第一天给予复方氨基酸1.0g·kg-1·d-1,以后每天增加0.5g·kg-1·d-1,持续增加至3.5g·kg-1·d-1;观察组40例,从2.0g·kg-1·d-1开始,第二天增加1.0g·kg-1·d-1,第三天时再次增加0.5g·kg-1·d-1,持续增加至4g·kg-1·d-1。监测两组患儿入院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住院时间、相关生化和血气分析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9,P<0.05)。两组患儿出生两周内体质量增长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1,P<0.05),体质量增长随氨基酸剂量增加而增快;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应用静脉营养前测得的血清生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生后第七天,再次复测血清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791,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输注大剂量氨基酸对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用大剂量氨基酸有一过性肌酐升高,这种升高在可耐受范围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氨基酸 早产儿 营养状态 影响
下载PDF
血液检验对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越 魏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81-1583,共3页
小儿贫血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机体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1],且低于正常值.一般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降低、肝脾肿大、皮肤黏膜苍白苍黄等临床表现[2].引起贫血的原因较多,大体分为饮食、生活、遗传等方面,常见... 小儿贫血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机体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1],且低于正常值.一般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降低、肝脾肿大、皮肤黏膜苍白苍黄等临床表现[2].引起贫血的原因较多,大体分为饮食、生活、遗传等方面,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性贫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常见疾病 全身乏力 肝脾肿大 小儿贫血 血液检验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数量 地中海性贫血
下载PDF
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吴莹 王英 秦亚妮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016-2016,F0003,共2页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双号...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双号设为对照组,单号设为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两组患儿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腹泻、呕吐、发热)改善时间及住院3 d后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遵医用药依从率级尊护率,比较两组患儿符合出院指征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观察期内遵医用药及尊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腹泻、呕吐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治疗3 d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家长患儿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遵医尊护率,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提升家长对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整体护理模式
下载PDF
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外周血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魏伟 张越 杜建慧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设为研究组。按照年龄、性别1:1匹配选取76名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学龄期儿童设为对照组。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设为研究组。按照年龄、性别1:1匹配选取76名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学龄期儿童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行常规治疗,抽取两组受试儿童入组时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并比较,对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IgA高于对照组(P<0.05),IgM、Ig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较治疗前上升,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IgA较治疗前下降(P<0.05),IgM、IgG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病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秦亚妮 王珍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989-990,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3 d后的大便成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腹部不适消失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儿稀水样便率、蛋花样便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成形便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大便正常,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 个性化护理 临床症状 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糜蛋白酶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郝婷婷 朱航 +1 位作者 杨慧 赵奇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糜蛋白酶局部注入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0)和... 目的 探讨糜蛋白酶局部注入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患儿肺部X线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肺部X线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21、2.423、1.86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干扰素(IFN)-γ、Th1/Th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11、2.125,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糜蛋白酶局部注入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促进患儿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蛋白酶 肺泡灌洗 炎性因子 儿童 重症肺炎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婷婷 朱航 +2 位作者 李怡帆 吴莹 杨慧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97-1598,共2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VE)患儿脑脊液与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罹患VE患儿60例为VE组,选择本院同期60例小儿血液科与神经外科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脑脊液与血清SP-D水平差异,比较VE...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VE)患儿脑脊液与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罹患VE患儿60例为VE组,选择本院同期60例小儿血液科与神经外科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脑脊液与血清SP-D水平差异,比较VE组治疗前后的脑脊液、血清SP-D、脑脊液蛋白浓度与细胞数。结果VE组治疗前的脑脊液与血清SP-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E组治疗前脑脊液与血清SP-D水平均低于治疗后(P<0.05);VE组治疗前的脑脊液蛋白浓度与脑脊液细胞数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在VE的疾病进展中可能伴随有SP-D的参与,通过检测SP-D在脑脊液与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疑似病例儿尽早地疾病确诊;同时在VE患儿的临床治疗阶段,SP-D检测能够有效反应患儿疗效获益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血清 脑脊液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下载PDF
miR-144靶向Bcl-2抑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伟 杜建慧 +2 位作者 朱航 李俊兰 吴莹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7-12,19,共7页
目的:观察miR-144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脊髓组织(Normal组)、ALL患儿脊髓组织(ALL组)、CEM/C1细胞(CEM/C1组)、ALL癌... 目的:观察miR-144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EM/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脊髓组织(Normal组)、ALL患儿脊髓组织(ALL组)、CEM/C1细胞(CEM/C1组)、ALL癌细胞珠MOLT-4(MOLT-4组)和CCRF-CEM(CCRF-CEM组)中miR-144、Bcl-2mRN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将不同质粒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EM/C1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144组(转染miR-144mimics)、inhibitor NC组(转染inhibitor NC)、miR-144inhibitor组(转染miR-144inhibitor)、si-NC组(转染si-NC)、si-Bcl-2组(转染si-Bcl-2)、miR-144+Vector组(miR-144mimics和pcDNA 3.1共转染)、miR-144+Bcl-2组(miR-144mimics和pcDNA 3.1-Bcl-2共转染),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Normal组相比,ALL组miR-144表达显著降低,Bcl-2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CEM/C1组比较,MOLT-4组和CCRF-CEM组miR-144表达显著升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miR-NC组相比,miR-144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Bcl-2(WT)细胞的荧光活性降低(P<0.01)。与si-NC组相比,si-Bcl-2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1)。与miR-144+Vector组相比,miR-144+Bcl-2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1)。结论:miR-144可抑制儿童ALL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与其能靶向Bcl-2有关,或可为儿童ALL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4 BCL-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浩亮 沈远望 +1 位作者 杨慧 李新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166-168,共3页
目的 分析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侵袭征象的疾病例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骨母细胞瘤... 目的 分析良性骨病变DR、CT侵袭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侵袭征象的疾病例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以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为主;骨样骨瘤,1例出现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1例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1例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出现骨皮质的中断及病理骨折为主;疲劳骨折以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多见。骨结核以出现类似瘤骨的软组织内钙化或残余骨为主。不典型骨髓炎以出现不连续骨膜反应为主。DR检查对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定性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和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但侵袭征象多种多样,临床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病变 DR检查 CT检查 侵袭征象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依晨 孙月宏 杨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和免疫功能提升,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慧 吴莹 朱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5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首次发作热性惊厥(FC)患儿258例进行随访,结合患儿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头颅影像学资料,研究其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51例(19...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首次发作热性惊厥(FC)患儿258例进行随访,结合患儿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头颅影像学资料,研究其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51例(19.7%),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首次FC发作年龄<12个月、有癫痫家族史、复杂型FC、惊厥前热程≤1 h、FC发作1周后EEG异常、围产期异常、头颅影像学异常、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脑瘫、脑积水)等相关,危险因素越多,转变成癫痫的风险越大。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绝大部分预后较好,对有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密切随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癫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iR-125a-3p靶向负调控PLK4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其机制探讨
13
作者 魏伟 李菊花 +3 位作者 朱航 杜建慧 杨慧 吴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3014-3019,共6页
目的:研究miR-125a-3p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法检测Hela、SH-SY-5Y、SHEP、SK-N-BE细胞中miR-125a-3p的表达;将miR-125a-3p组(转染miR-125a-3p mimics)、miR-NC组(未转染细胞)、inhibitor-NC... 目的:研究miR-125a-3p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法检测Hela、SH-SY-5Y、SHEP、SK-N-BE细胞中miR-125a-3p的表达;将miR-125a-3p组(转染miR-125a-3p mimics)、miR-NC组(未转染细胞)、inhibitor-NC组(转染空inhibitor)、miR-125a-3p inhibitor组(转染miR-125a-3p inhibitor)、siPLK4组(转染siPLK4)、miR-125a-3p+Vector组(miR-125a-3p mimics和pcDNA 3.1共转染)、miR-125a-3p+PLK4组(miR-125a-3p mimics和pcDNA 3.1-PLK4共转染)以脂质体法转染至SH-SY-5Y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LK4、PIK3CA、Akt、p-Akt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Hela细胞相比,SH-SY-5Y、SHEP、SK-N-BE细胞中miR-125a-3p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125a-3p组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PLK4、PIK3CA、p-Akt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LK4为miR-125a-3p的靶基因。过表达PLK4可逆转miR-125a-3p对SH-SY-5Y细胞增殖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25a-3p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靶向负调控PLK4有关,将可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miR-125a-3p PLK4 增殖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慧 周浩亮 +2 位作者 肖谧 吴莹 马晓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1期4120-412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婴幼儿的生长特点,并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至2015年我院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出生体重分成极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幼儿的差异性并采用lo... 目的: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婴幼儿的生长特点,并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至2015年我院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出生体重分成极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幼儿的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婴幼儿20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组118例,对照组82例,两组婴幼儿在胎龄、是否存在FGR或EUGR、首次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住院天数和出院时体重增长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极低出生体重组的婴幼儿的胎龄要小于对照组婴幼儿,且住院天数、首次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和出院时体重增长量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但对照组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和宫内生长受限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极低出生体重组(P<0.05)。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出生时伴有宫内生长受限或胎龄越小,则越有可能发生宫外生长迟缓(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其中婴幼儿本身的宫内生长受限和胎龄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宫外生长迟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胎盘早剥早产儿脐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慧 王芳会 +3 位作者 郝莉霞 朱航 李怡凡 赵奇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探究胎盘早剥(PA)早产儿脐血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20年7月诊治的PA早产儿125例进行研究,按患儿出生14d内有无心肌损伤将其分为心肌未损伤组(56例)和心肌损伤组(69例)。... 目的探究胎盘早剥(PA)早产儿脐血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20年7月诊治的PA早产儿125例进行研究,按患儿出生14d内有无心肌损伤将其分为心肌未损伤组(56例)和心肌损伤组(69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免疫抑制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脐血血清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Pearson法分析PA并发心肌损伤早产儿脐血血清H-FABP水平与CK-MB、cTnI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脐血血清H-FABP、CK-MB、cTnI水平对PA早产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PA早产儿发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肌损伤组早产儿超声心动图异常比例、心电图异常比例、心音减弱比例、心律失常比例、早产儿脐血血清H-FABP、CK-MB、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心肌未损伤组(P<0.05);PA并发心肌损伤早产儿脐血血清H-FABP水平与CK-MB、cTnI均呈正相关(P<0.05);脐血血清H-FABP诊断PA早产儿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截断值为23.44 ng/mL,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1.1%;血清H-FABP与CK-MB、cTnI联合诊断PA早产儿心肌损伤的AUC为0.926,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89.3%;H-FABP、CK-MB、cTnI均是影响PA早产儿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心肌损伤的PA早产儿脐血血清H-FAB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脐血H-FABP对PA早产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且H-FABP与CK-MB、cTnI联合可更好地筛查PA并发心肌损伤早产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脐血 心肌损伤 早产儿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慧 吴莹 朱航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用药...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用药,观察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TNF-α均显著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均明显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咪替丁可通过调节轮状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轮状病毒 肠炎 细胞因子 疗效
原文传递
小儿高热惊厥病因探讨及家庭预防护理措施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建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438-1439,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FC)的病因,从而为患儿家长预防及护理提供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87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如脑电图、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常数的测定等,分析发热原因。结果①87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有30例患有贫血;...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FC)的病因,从而为患儿家长预防及护理提供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87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如脑电图、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常数的测定等,分析发热原因。结果①87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有30例患有贫血;②3例脑电图异常,脑电图显示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③7例免疫功能异常;④6例有家族史;⑤6例有癫家族史;⑥11例出生时有窒息史;⑦余下的24例患儿是属于单纯性的感冒发热引起的热性惊厥。结论通过对87例热性惊厥患儿病因分析,为热性惊厥患儿家长预防及护理提供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家庭预防 家庭护理 免疫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原文传递
联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及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奇萍 朱航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2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为单纯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B组为单纯吸入布地奈德,及C组为联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分别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2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为单纯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B组为单纯吸入布地奈德,及C组为联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分别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76.3%,B组总有效率77.3%,C组总有效率98.7%,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效果肯定,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吸入 复方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水通道蛋白、TGF-β1、TNF-α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奇萍 杨慧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水通道蛋白、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水通道蛋白、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62例, 根据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 氨溴索组31例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 氨溴索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在氨溴索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氨溴索组(P值均<0.05)。2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氨溴索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氨溴索组(P值均<0.05)。2组治疗前TGF-β1、TNF-α、C反应蛋白、水通道蛋白水平相当(P值均>0.05)。治疗后同氨溴索组相比, 肺表面活性物质组TGF-β1、TNF-α、C反应蛋白、水通道蛋白水平显著更低(P值均<0.05)。氨溴索组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TGF-β1、TNF-α、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 缩短疾病的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水孔蛋白质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怡帆 倪仙玉 +2 位作者 沈鹏 李文骏 闫红霞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10期720-724,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对患儿脑损伤、发育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89例HIE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磷酸肌...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对患儿脑损伤、发育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89例HIE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脑损伤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含量,评估两组治疗1年后的心理发展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展指数(PDI),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得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4/44);(χ^(2)=4.60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40.52±7.37)分]、MDI(96.2±8.3)和PDI(97.1±7.5)均高于对照组[(35.63±6.14)分、(91.6±7.7)、(92.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SE[(26.77±3.67)μg/ml]、S100β[(1.20±0.12)μg/L]蛋白含量较基线时[(36.01±7.65)μg/ml、(1.79±0.25)μg/L]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29.10±4.72)μg/ml、(1.42±0.1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磷酸肌酸可提高常规方案治疗HI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功能 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