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葫芦巴碱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黄琦 翟海程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16-721,共6页
目的:探究葫芦巴碱通过PTEN诱导性激酶蛋白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下调Pink1或葫芦巴碱预处理后通过OGD/R诱导神经元损伤... 目的:探究葫芦巴碱通过PTEN诱导性激酶蛋白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下调Pink1或葫芦巴碱预处理后通过OGD/R诱导神经元损伤,实验分组包括对照组、OGD/R组、葫芦巴碱组、pLKO空载体组(转染pLKO空载体)、pLKO-Pink1组(转染连接Pink1 shRNA干扰质粒的pLKO载体)、葫芦巴碱+pLKO-Pink1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率;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Calcein-AM法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ink1、Park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神经元凋亡率、MPTP开放程度增加,MMP下降,自噬小体数量及LC3-Ⅱ、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OGD/R组相比,葫芦巴碱组神经元凋亡率、MPTP开放程度减少,MMP升高,自噬小体数量及LC3-Ⅱ、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加(P<0.05),pLKO-Pink1组与葫芦巴碱组趋势相反;与葫芦巴碱组相比,葫芦巴碱+pLKO-Pink1组神经元凋亡率、MPTP开放程度增加,MMP下降,自噬小体数量及LC3-Ⅱ、Pink1、Parkin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葫芦巴碱可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上调线粒体自噬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碱 氧-糖剥夺/复氧损伤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琪 李国强 李惊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673-2676,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基础治疗+神经节苷脂联...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基础治疗+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血清神经功能、出血转化、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参数CBF、CBV值高于对照组,MTT、TTP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相关因子MBP、GAP-43、TGF-β1含量低于对照组,BDNF、NGF、IGF-1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出血转化相关指标MMP-2、MMP-9、GFAP、FN含量低于对照组,PAI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抗凝系统相关因子vWF、TM、PC、β-TG、PF4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抑制脑出血及再次脑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长春西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五位一体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玲 马秀琴 +3 位作者 张芳钧 任爱红 闫君 王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3期3471-3474,共4页
目的研究五位一体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术后采用五位一体模式进行护理)和对照组(实施肺癌手术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生... 目的研究五位一体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术后采用五位一体模式进行护理)和对照组(实施肺癌手术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SCL-90)量表中各症状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30)功能维度和总体健康水平各指标评分明显升高(P<0.05),症状维度各指标评分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功能维度和总体健康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五位一体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护理 胸外科手术 并发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鼻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魏小兵 董宇为 +2 位作者 黄喆 李国强 谯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收录垂体瘤患者90例,均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49)和显微镜组(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 目的:探讨经鼻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收录垂体瘤患者90例,均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49)和显微镜组(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性,观察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嗅觉识别阈值)、视觉功能[视野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加权视野指数(VFI)]、激素水平[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P<0.05),肿瘤全切率高于显微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周,两组患者嗅觉识别阈值均较术前升高,且显微镜组高于神经内镜组(P<0.05),MD、PSD和血清PRL则较术前降低,VFI则较术前升高,且神经内镜组改善程度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周,两组患者血清GH、ACT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比较,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垂体瘤效果更佳,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更少见,且手术创伤小,节省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有利于嗅觉、视觉功能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神经内镜 垂体瘤切除术 嗅觉功能 视觉功能 对比研究
下载PDF
3D-Slicer结合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伟 郭凤 +4 位作者 冯波 唐智勇 李国强 孙立鹏 李荣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3D-Slicer结合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手术组(n=30)和神经内镜组(n=30)。显微手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3D-Slicer结合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手术组(n=30)和神经内镜组(n=30)。显微手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组在3D-Slicer软件及神经内镜辅助下行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残留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显微手术组,而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个6月随访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0.0%,显著高于显微手术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licer结合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原文传递
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伟 李荣伟 +5 位作者 郭凤 傅楚华 冯波 孙立鹏 柳亚岐 徐东宝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病人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和引流组,内镜组41例,采用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微创术,引流组41例,采用传统脑室外穿刺引流术...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病人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和引流组,内镜组41例,采用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微创术,引流组41例,采用传统脑室外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48小时后血肿清除率、并发症、死亡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引流组对比,内镜组术后48小时后血肿清除率更高[(91.24±4.94)%vs(81.21±4.73)%],引流管留置时间[(3.54±0.93)天vs(4.27±1.06)天]、住院时间[(10.34±1.97)天vs(15.49±2.28)天]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4.88%vs 1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脑室出血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医学本科生PBL教学: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彬 周灿 +1 位作者 李燕姿 屈丽娜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为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医学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PBL教学由于颠覆传统的L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与临床工作中的诊疗模式颇有相似,已成为备受国内外... 为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医学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PBL教学由于颠覆传统的L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与临床工作中的诊疗模式颇有相似,已成为备受国内外医学院校广泛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发现PBL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中,传统的LBL教学仍有许多PBL教学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医学院校针对本科生开展完全采用PBL教学存在的的弊端,提出应对措施,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医学人才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LBL教学 医学 本科生
下载PDF
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血清GFAP、S100B、NSE含量与伤后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冰锋 冯波 +1 位作者 李国强 张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4期1999-2001,2005,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伤后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脑外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伤后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脑外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GFAP、S100B、NSE的含量,氧化应激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水平,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血清GFAP、S100B、NSE含量与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FAP、S100B、NSE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容量(TAC)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糖(GLU)、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血清GFAP、S100B、NSE含量与伤后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程度直接相关(P<0.05)。结论: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血清GFAP、S100B、NSE含量增高,且其增高程度与机体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外伤 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113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波 王一超 +3 位作者 冯华 孟辉 李国强 李惊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216-1217,共2页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收治的11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13例均行手术,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14例,治愈92例,良好13例,有进步者2例,无明显变化者4例,失访2例,优良率92....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收治的11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13例均行手术,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14例,治愈92例,良好13例,有进步者2例,无明显变化者4例,失访2例,优良率92.9%,无死亡。结论提高对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恰当手术方法及显微外科可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 脊髓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RI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琪 李国强 李惊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大脑镰旁的患者分别有39例、23例、18例、10例、6例;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MRI对本组脑膜瘤肿瘤的检出率为91.7%;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半月形,直径在3-5cm之间,大小在1.2cm×1.0cm×1.3cm-6.2cm×4.6cm×6.1cm之间;在T1WI呈等信号58例,呈稍低信号29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9例;在T2WI呈稍高信号46例,呈等信号21例,呈低信号21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8例;增强扫面后,明显强化的有88例,强化不均匀有8例;67例可见明显的脑膜尾,38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63例肿瘤在T1WI上可见环状低信号,27例局部颅盖骨增厚。结论 MRI在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颅内脑膜瘤 影像学
下载PDF
外伤性癫痫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波 王建军 +2 位作者 魏社鹏 李惊涛 李国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颅脑外伤患者1612例资料,保守治疗颅脑外伤患者965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647例,共有136例并发外伤性癫痫。药物治疗癫痫82例,手术治疗癫痫15例。结果年龄、...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颅脑外伤患者1612例资料,保守治疗颅脑外伤患者965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647例,共有136例并发外伤性癫痫。药物治疗癫痫82例,手术治疗癫痫15例。结果年龄、病情、脑皮层挫裂伤、功能区脑损伤、脑出血、颅骨骨折、开放伤等因素均与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密切相关,清除脑内血肿有利于降低癫痫发生率,皮质瘢痕性癫痫灶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非皮质瘢痕性癫痫灶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早期癫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等因素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所引起,晚期癫痫主要是由于脑软化灶、瘢痕形成致痫灶引起,对于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颅脑外伤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早期癫痫发作,积极处理原发伤,合理治疗,可降低发病率,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晚期癫痫,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CT平扫在小儿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及术后短期复查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小兵 黄喆 董宇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CT平扫在小儿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及术后短期复查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51例,总结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CT平扫中的图像表现特征,计算CT平扫对硬膜... 目的旨在探讨CT平扫在小儿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及术后短期复查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51例,总结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CT平扫中的图像表现特征,计算CT平扫对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符合率。51例患儿病例在手术后30天内复查CT2次以上,分析手术前后CT平扫图像变化情况。结果51例患儿CT平扫图像中,血肿部位均呈现为不同密度的阴影,阴影主要为“双凸状”或“梭形”,少数患儿在高密度影内存在片状低密度区,呈现“egg征”血肿体积<30mL者21例,≥30mL者30例,43例患儿血肿区域边界较为清晰,9例患儿患儿血肿邻近脑皮质受压塌陷,中线结构偏移,脑室脑池变形,存在占位效应改变,颅压增高症状较明显,合并颅骨骨折者29例。对照手术结果,CT平扫对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符合率为96.07%。对比手术前CT图像,术后短期复查CT平扫图像可直观显示混杂密度影范围、密度、骨线变化情况。结论CT平扫对小儿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可有效显示血肿范围、密度及毗邻脑组织,可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以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颅脑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早期诊断 术后短期复查 临床运用价值
下载PDF
微侵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超 李传坤 李国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152-1153,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并同以往常规手术治疗的113例(包括锥颅12例,小骨窗开颅肉眼下血肿清除36例,常规骨瓣成形及去骨瓣减压65例)进行...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并同以往常规手术治疗的113例(包括锥颅12例,小骨窗开颅肉眼下血肿清除36例,常规骨瓣成形及去骨瓣减压65例)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2个月至1年。结果: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血肿清除率可达85%~98%,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50%~97%),病死率也由18.5%降至7.693%。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外科学 外科手术 最小入侵性
下载PDF
颅脑外伤颅内积气的机理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国强 杨宽宏 +2 位作者 李惊涛 张超 冯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37-237,共1页
颅内积气在颅脑外伤中不少见,能X线拍片或CT检查发现。我院1992年8月至1998年5月收治颅内积气88例,发现积气对颅内血肿的定位帮助,有积气需加强抗炎、穿刺抽吸等处理,兹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75例,女13例,年龄1.5~72岁,平均32.3岁... 颅内积气在颅脑外伤中不少见,能X线拍片或CT检查发现。我院1992年8月至1998年5月收治颅内积气88例,发现积气对颅内血肿的定位帮助,有积气需加强抗炎、穿刺抽吸等处理,兹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75例,女13例,年龄1.5~72岁,平均32.3岁,有昏迷50例,头痛68例,呕吐36例,颅神经损伤13例,精神症状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并发症 颅腔积气 病因学 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漏诊原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惊涛 李传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漏诊原因。方法对2000~2009年收治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的诊断标准,并按GCS评分对伤情进行评估。结果颌面部15例,脊柱...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漏诊原因。方法对2000~2009年收治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的诊断标准,并按GCS评分对伤情进行评估。结果颌面部15例,脊柱骨折9例,胸部损伤20例,四肢骨折17例,腹腔脏器损伤22例,复合伤37例,治愈65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整体全面分析病情,早期诊断早期处理,降低漏诊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合并伤 漏诊
下载PDF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急性硬膜下积液7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惊涛 李传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256-1257,共2页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诊断 硬膜下积液/外科学
下载PDF
fMRI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在语言区附近肿瘤切除中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黄伟 吴亮 +5 位作者 马辉 王晓东 陈学新 孙胜玉 孙涛 夏鹤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fMRI)联合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electrical corticalstimulation,ECS)技术在定位患者语言功能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利用fMRI技术,定位Broca或Wernicke区,术...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fMRI)联合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electrical corticalstimulation,ECS)技术在定位患者语言功能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利用fMRI技术,定位Broca或Wernicke区,术中唤醒麻醉下采用ECS定位语言功能区,与术前fMRI定位结果对比,语言功能区保护下显微切除肿瘤。结果:10例语言功能区附近肿瘤的患者中,在术中唤醒麻醉下采用ECS定位语言功能区成功8例,与术前fMRI结果对比,6例为重叠,2例为邻近关系。结论:fMRI可以作为语言功能区附近肿瘤术前无创伤性、个体化定位的一种有效方法,fMRI与术中ECS的联合应用能够实现可视化保护语言功能的同时最大化地切除肿瘤组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语言功能区 术中唤醒 皮层电刺激
下载PDF
消肿散瘀丸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肿的影响
18
作者 魏社鹏 张夔鸣 +7 位作者 冯波 赵继宗 张巍峰 王琦 魏亮 杨成 张燕飞 孙志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观察消肿散瘀丸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Rosenberg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0)、消肿散瘀丸大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40... 目的观察消肿散瘀丸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Rosenberg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0)、消肿散瘀丸大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40mg/kg灌胃,2次/d)和消肿散瘀丸小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20mg/kg灌胃,2次/d),后两组再随机分为术后12h及1、3、7、10d组(n=10)。比较3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术后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大剂量组术后1、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术后7、10d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术后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脑出血后早期给予消肿散瘀丸可使AQP4表达降低,从而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脑出血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峰 田冰锋 +3 位作者 魏小兵 冯波 张春满 肖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参数表达变化。方法共2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测定炎症反应标志物[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参数[包括...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和慢性期外周血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参数表达变化。方法共2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测定炎症反应标志物[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参数[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血浆抗氧化剂活性(TEAA)]水平,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和运动障碍评价量表(DRS)评价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颅脑创伤患者不同时期(后急性期、慢性期早期、慢性期)IL-6(F=105.982,P=0.000)、IFN-γ(F=19.873,P=0.000)、GSH-Px(F=162.090,P=0.000)、SOD(F=28.254,P=0.000)和CAT(F=4.782,P=0.01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L-6和GSH-Px水平慢性期早期(IL-6:t=11.753,P=0.000;GSH-Px:t=16.901,P=0.000)和慢性期(IL-6:t=14.533,P=0.000;GSH-Px:t=13.828,P=0.000)均低于后急性期,慢性期亦低于慢性期早期(IL-6:t=2.341,P=0.012;GSH-Px:t=3.073,P=0.003);SOD水平慢性期早期和慢性期高于后急性期(t=7.264,P=0.000;t=5.308,P=0.000);CAT水平仅慢性期早期高于后急性期(t=3.060,P=0.003)。与随访初期相比,随访结束时FIM评分升高(t=36.260,P=0.000)、DRS评分降低(t=49.010,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6(r=0.446,P=0.020)和GSH-Px(r=0.142,P=0.000)表达变化与全部认知功能指数呈正相关,IL-6与认知功能综合指数之注意力(r=0.431,P=0.026)和执行功能(r=0.522,P=0.005)呈正相关,IFN-γ(r=0.497,P=0.009)和TNF-α(r=0.479,P=0.009)仅与认知功能综合指数之执行功能呈正相关,GSH-Px与认知功能综合指数均呈正相关(r=0.220,P=0.000;r=0.344,P=0.000;r=0.011,P=0.000)。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期氧化应激平衡改变和炎症反应标志物过表达不利于功能恢复,测定炎症反应标志物和氧化应激参数表达变化,可以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功能评价和预后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恶性胶质瘤手术联合^(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胶质瘤
20
作者 魏小兵 李国强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全切或大部切除脑恶性胶质瘤后,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脑恶性胶质瘤肉眼全切或大部分切除,于残腔内放置OMMAYA管。术后半月~1月根据残瘤大小从OMMAYA管中注入32P胶体92~148 mBq进行内放疗。结果:... 目的:探讨手术全切或大部切除脑恶性胶质瘤后,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脑恶性胶质瘤肉眼全切或大部分切除,于残腔内放置OMMAYA管。术后半月~1月根据残瘤大小从OMMAYA管中注入32P胶体92~148 mBq进行内放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36个月,残存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辅以32P-胶体内放射治疗能有效防止肿瘤复发,提高病人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手术 内放疗 ^32 P-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