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毋崇岭 陈文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3067-3068,共2页
D-二聚体(D-D)作为一种反映患者体内是否形成血栓的标志物,是形成于凝血过程中的交联纤维蛋白的纤溶酶的降解产物[1].血液中D-D水平可反映纤溶活性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易导致出血,且出血... D-二聚体(D-D)作为一种反映患者体内是否形成血栓的标志物,是形成于凝血过程中的交联纤维蛋白的纤溶酶的降解产物[1].血液中D-D水平可反映纤溶活性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易导致出血,且出血量较大[2].分析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对脊柱骨折患者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100例脊柱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5d内血小板计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全项及D-D水平,从而分析得出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以期改善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柱骨折 凝血过程 交联纤维蛋白 患者凝血功能 脊柱骨折患者 危险因素 纤溶酶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毋崇岭 陈文华 王新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00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恢复率等...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00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恢复率等情况。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分析。结果骨水泥的注射量和治疗疗效没有显著相关性。病椎水平和PKP术前病椎压缩率是影响骨水泥注射量的重要因素;患者的病程和术前病椎压缩率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善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PKP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治疗疗效无明显关系,不能反映治疗疗效。因此骨水泥注射量应适当,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骨折 压缩性 骨水泥注射量
下载PDF
经皮微创内固定联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维 黄永超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联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联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胸椎及腰椎骨密度,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及不良反应和再次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2.20±0.46)和(1.34±0.27),对照组分别为(2.95±0.53)和(2.28±0.33),观察组ODI评分分别为(19.88±4.16)分和(16.14±2.49)分,对照组分别为(25.94±4.39)分和(23.21±3.67)分,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Cobb角变分别为(14.23±1.55)度和(8.41±0.98)度,对照组分别为(17.73±2.06)度和(13.06±1.63)度,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81.36±6.85)%和(85.93±5.17)%,对照组分别为(75.49±7.11)%和(79.60±5.56)%,观察组胸椎骨密度分别为(0.57±0.05)和(0.65±0.08),对照组分别为(0.51±0.04)和(0.60±0.05),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55±0.07)和(0.62±0.06),对照组分别为(0.50±0.06)和(0.57±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天,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60.42±3.18)%﹑CD4^+为(39.32±2.13)%及CD4^+/CD8^+为(1.28±0.15),对照组分别为(58.02±3.26)%、(36.87±3.07)%及(1.22±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联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有助于调节病人T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内固定 唑来膦酸 胸腰椎骨折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邱龙顺 黄永超 +2 位作者 李强 黄新 郝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5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后路径组29例与前路径组25例,其中后路径组行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前路径组行Ⅰ期前路病灶清...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5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后路径组29例与前路径组25例,其中后路径组行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前路径组行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指数(ODI);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路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前路径组(P<0.05).2组患者术后ESR及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后路径组ESR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前路径组(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后路径组VAS、ODI评分显著低于前路径组(P<0.05).后路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显著低于前路径组的32.00%(P<0.05).结论后路入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