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娟敏 杨联安 +1 位作者 高雪玲 姜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4,共4页
通过对研究区CBERS—2影像进行预处理、建立解译标志、人工判读、分类等过程得到了陕西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此为依据,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标准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最后得到该区2004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陕北黄土... 通过对研究区CBERS—2影像进行预处理、建立解译标志、人工判读、分类等过程得到了陕西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此为依据,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标准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最后得到该区2004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榆林地区环境较差;中南部地区环境质量良好,其中秦岭地区环境质量优。将计算结果与该区2000年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关中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也有少数地区环境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2数据 土地利用状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陕西省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乃喜 周文涛 孙纲 《陕西环境》 2003年第5期1-5,共5页
关键词 陕西 治理对策 自然生态环境 大陆性季风气候
下载PDF
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法对陕西段渭河水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巍 王素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为了全面了解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本文根据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选取COD、NH3-N、BOD5、DO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对该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 为了全面了解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本文根据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选取COD、NH3-N、BOD5、DO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对该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水质指数介于1.967~5之间,表明该段河流已受到污染。自常兴桥断面直至潼关吊桥断面,COD、NH3-N、BOD5、DO的监测浓度仍然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限值要求,污染严重。②自2003年以来,渭河干流陕西段河流水体水质总体呈现好转趋势,主要表现在宝鸡市境内河段,这可能与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变化相关。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以细化的数值反映了评价结果,可进一步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评价 灰色局势决策 综合指数法 渭河
下载PDF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淑芳 杜新黎 +1 位作者 李合义 汪新生 《陕西环境》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汉江 丹江 陕西段 环境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陕西省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娟 王陆军 +1 位作者 闫美荣 汪新生 《陕西环境》 1997年第3期6-10,共5页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陕西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风电场微地形选址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娟敏 高雪玲 +1 位作者 毛明策 雷杨娜 《陕西气象》 2014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陕西已建成的风电场区域为对象,通过对其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数字地形分析,了解其不同地形因子的数字分布阈值,确定满足风电场建设的地形因子条件;再结合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结果,形成风电场... 以陕西已建成的风电场区域为对象,通过对其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数字地形分析,了解其不同地形因子的数字分布阈值,确定满足风电场建设的地形因子条件;再结合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结果,形成风电场微地形选址的重要条件;通过该条件对全省1∶25万DEM进行网格式搜索,最终形成全省风电场选址建设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地形因子 风电场微地形选址
下载PDF
陕西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丹江口水库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乃喜 周文涛 孙纲 《陕西环境》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关键词 陕西 汉江流域 生态环境 丹江口水库 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 水源安全
下载PDF
西安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环境演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8
作者 段磊 王文科 +2 位作者 白小满 李琦 王才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0-83,共4页
以西安市灞河水源地和沣皂河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水源地20多年来的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经历了波动下降、缓慢下降、快速下降和逐渐上升(下降速率减缓)4个主要阶段;地下水质变化甚... 以西安市灞河水源地和沣皂河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水源地20多年来的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经历了波动下降、缓慢下降、快速下降和逐渐上升(下降速率减缓)4个主要阶段;地下水质变化甚微,有毒元素已有不同程度检出。大气降水、河流径流侧渗和开采量是地下水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正确评价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调整水源结构和实施分质供水、开展水源涵养和节水工作以及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饮用水源地 环境演化 驱动因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陕西汉江水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及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彩海 魏学东 +2 位作者 杜新黎 李合义 赵静 《陕西环境》 1999年第3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水资源 水污染控制 陕西 汉江
下载PDF
西安曲江新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妍珊 杨林 《陕西环境》 2003年第6期34-35,共2页
该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特性和影响因子,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和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曲江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值,并且提出了调整曲江新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措施,为曲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该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特性和影响因子,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和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曲江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值,并且提出了调整曲江新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措施,为曲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其他旅游区环境容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曲江新区 旅游环境 环境容量 环境因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环境模拟试验箱设计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利劳 李新 《陕西环境》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模拟试验箱设计与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 环境模拟试验箱 设计 原理 技术指标
下载PDF
果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果汁加工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锋 盛耘 《新东方》 2008年第2期49-51,共3页
陕西省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促使了果品业及其深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成为陕西省的特色产业。浓缩果汁生产行业的发展,促使果品的深加工和产品结构转化。这样,不仅能给国家创汇和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农业产业结构性... 陕西省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促使了果品业及其深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成为陕西省的特色产业。浓缩果汁生产行业的发展,促使果品的深加工和产品结构转化。这样,不仅能给国家创汇和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增加果农的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加工业 陕西省 可持续发展 加工制造业 结构性调整 资源优势 特色产业 生产行业
下载PDF
建立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监控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广路 杨丽娟 陈东辉 《陕西环境》 1999年第3期37-41,共5页
针对陕西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功能特点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监控指标体系,为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监控指标体系 陕西
下载PDF
乾陵古陵园旅游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洁 蔺安 赵紫娟 《陕西环境》 1996年第3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乾陵古陵园 旅游点 旅游环境容量
下载PDF
陕西省新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及评价
15
作者 杜新丽 《陕西环境》 1996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在分析近四年我省新生产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物中,CO、HC烟度三项测定值的基础上,对本省汽车尾气测定之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探讨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的测试水平,不断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的途径。
关键词 汽车尾气 排放标准 烟度 合格率
下载PDF
迎接知识经济合力创建陕西知识创新系统和环境经济产业
16
作者 冉新权 司全印 《陕西环境》 1999年第3期31-36,共6页
论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知识经济概念为出发点,以环境与发展、产业与发展、知识经济与陕西经济发展为主线,首先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始终一以贯之地强调知识(智力)、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才,及其对经济... 论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知识经济概念为出发点,以环境与发展、产业与发展、知识经济与陕西经济发展为主线,首先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始终一以贯之地强调知识(智力)、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才,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和决定作用。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的论断,有力地指导着和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历史潮流。论文引用1983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部分论述,阐述和论证了知识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鲜明的组成部分。第二,论文列举六个方面的事例,证明知识经济在陕西,恰似“小行才露尖尖角,早有精挺立上头”。证明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陕西”的活力所在,证明陕西无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陕西”,是科学技术、科技思想的富集区。第三,论文建立了工业经济的“山”字型环境一发展模型,深入揭示了工业经济发展过程,实质是环境与发展的一个两极分化的过程的本质,全面深入分析了知识经济产生的环境与发展背景。第四,论文建立了知识经济的正四面体模型和航天飞机模型,论证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本质,分析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陕西 知识创新系统 环境经济产业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60
17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3 位作者 李鹏 张霞 陈磊 贾莲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599,共7页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侵蚀产沙、径流、地表糙度和入渗规律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水沙调控作用大小依次为:植物根系,整个坡面植被,坡面下部植被和坡面上部植被。林草地具有蓄水减沙的水土保持措施功效,该机...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侵蚀产沙、径流、地表糙度和入渗规律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水沙调控作用大小依次为:植物根系,整个坡面植被,坡面下部植被和坡面上部植被。林草地具有蓄水减沙的水土保持措施功效,该机制通过植物根系对水沙的调控作用实现;草地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该机制通过地表植被对水沙的调控作用体现。累计产沙量随累计径流量呈幂函数递增趋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面径流产沙过程分为发育期、活跃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植被覆盖度越大,地表糙度变化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植被类型 模拟降雨 坡面径流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3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陈磊 贾莲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开展黄土区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可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研发奠定基础,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侵蚀产沙、径流、入渗规... 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开展黄土区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可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研发奠定基础,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侵蚀产沙、径流、入渗规律及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荒地的径流量为林草地的11倍,坡耕地和草地的1.5倍,产沙量为林草地的260倍,草地的9倍,坡耕地的2倍;林草地的入渗率为荒地的4倍,草地的3倍,坡耕地的2倍;累计产沙量随累计径流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侵蚀产沙量随含沙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面径流产沙过程分为发育期、活跃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草地对水沙的调控作用机制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而林草地则具有蓄水减沙的水土保持功效。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流域产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相关的模型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立地条件 水土保持功效 直接拦沙 蓄水减沙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3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邹兵华 赵洪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9-816,共8页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坡沟系统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侵蚀基准面抬升高度对坡沟稳定性及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坡沟系统逐渐稳定,最大位移、安...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坡沟系统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侵蚀基准面抬升高度对坡沟稳定性及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坡沟系统逐渐稳定,最大位移、安全系数及滑塌概率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分布规律。拟合方程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坡沟重力侵蚀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凹形边坡整体几何形态能够有效降低应力集中,减缓重力侵蚀的发生程度;坡沟系统上部位移是以"沉降"模式为主,梁峁顶和梁峁坡是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各方向位移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重力侵蚀 侵蚀基准面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的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琳 李占斌 +2 位作者 张霞 于国强 李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测。结果表明: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子,而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动态模型对蒸发量的灾变预测精度较高,完善模型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可为灌区管理和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惠渠灌区 地下水动态 灰色斜率关联度 敏感性因子 灰色动态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