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放射性诱导小鼠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 张琰君 +1 位作者 贾云峰 唐宗椿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抑制放射性诱导小鼠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总剂量为8 Gy外照射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放射损伤细胞模型,将处理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悬液以1×108/L的浓度接种于96孔...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抑制放射性诱导小鼠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总剂量为8 Gy外照射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放射损伤细胞模型,将处理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悬液以1×108/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细胞悬液200μl,然后分别加入bFGF 0(对照),25,50和100μg/L干预24 h处理。用4-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拟合生存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bFGF浓度增加,放射诱导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P<0.01),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r=0.628,P<0.01)。在一定放射剂量下,随着bFGF浓度增加C17.2神经干细胞生存曲线右移,表明bFGF能够提高神经干细胞的放射耐受性(r=0.569,P<0.01)。bFGF为100μg/L时,C17.2神经干细胞活性最强,且无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对照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FGF 25和50μg/L(P<0.01)处理组,并且凋亡率在bFGF 25,50和100μg/L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bFGF能显著抑制放射诱导的小鼠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诱导 C17 2神经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凋亡 小鼠
原文传递
脑静脉窦血栓MRI增强扫描及MRV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郝跃文 刘燕 +1 位作者 印弘 吕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5例CVST患者的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的直接征象,MRI增强扫描表现为静脉窦内低信号三角征(直接征像),磁共振轴位上,...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5例CVST患者的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的直接征象,MRI增强扫描表现为静脉窦内低信号三角征(直接征像),磁共振轴位上,静脉窦呈高信号明显强化,而与腔内血栓无强化,类似三角形,MRI平扫表现为T1为等信号、T2等低信号直接征像。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局限性信号缺失、中断。结果本组35例(81.2%)为中青年患者,均行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其中MRI增强扫描中有31例出现"三角征",29例患者MRV呈阳性,5例MRI平扫呈阳性;由此可见,MRI增强扫描"空三角征"的出现率极高,达到88.6%。结论头部MRI、MRV、增强扫描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本研究得出头颅MRI增强扫描+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且其联合扫描是CVST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也是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三种检查联合扫描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下载PDF
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9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琳 张军 +2 位作者 张琰君 聂书伟 唐宗椿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CNC患者9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9例CNC均于左侧脑室内,并与Monro孔紧密相连,其中4...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CNC患者9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9例CNC均于左侧脑室内,并与Monro孔紧密相连,其中4例位于左侧脑室中部脑室前的2/3,3例位于透明隔并向双侧脑室内生长,2例浸润于透明隔且和基底边侧粘连。CNC中,MRI信号不均,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周围可见多发囊变及等信号条索样结构与脑室壁及透明隔粘连。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性强化4例,中度和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分别3例和2例。HE染色见大小均匀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突触素阳性表达6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3例。术后3例失去随访,随访的6例中,生存3年2例,生存2年4例。结论青年患者MRI显示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及Monro孔附近占位性病变,则提示为CNC;CNC免疫组化染色后大多数突触素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有效性的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伟 聂书伟 +1 位作者 李陕区 许昌泰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期310-312,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体检中心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的1008例体检者,并对他们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008例体检者中,有224例肺部有≥3 mm结节,其中单发性结节180例,多...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体检中心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的1008例体检者,并对他们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008例体检者中,有224例肺部有≥3 mm结节,其中单发性结节180例,多发性结节44例;陈旧性钙化结节176例,非钙化结节48例;支气管病变64例中,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壁不规则24例,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闭塞16例,肺亚段支气管黏液栓16例;发现纵隔淋巴结168例,其中直径>10 mm者32例;肺部条索状影4例。组织学病理检查为:肺部炎性病变12例,小细胞肺癌8例,肺腺癌4例。结论 LDCT可提高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对肺癌早期诊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淋巴瘤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燕 周涛 +1 位作者 张军 郝跃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主因腰部疼痛,不适6月,右下肢无力6月,病情进行性加重1周。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病变处脊柱压痛、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眼眶内壁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伟 聂书伟 喻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9-140,143,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眼眶内壁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临床诊治的爆裂性眼眶内壁骨折患者114例的影像特征,其中男88例,女26例,年龄14~68岁;右侧64例,左侧42例,双侧8例。结果眼眶内壁骨折114例中,显示骨折线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眼眶内壁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临床诊治的爆裂性眼眶内壁骨折患者114例的影像特征,其中男88例,女26例,年龄14~68岁;右侧64例,左侧42例,双侧8例。结果眼眶内壁骨折114例中,显示骨折线22例,眶内壁部分内陷78例,成角错位14例,眶内壁骨折同时伴有内直肌增粗74例,眼睑或眼眶内积气48例,筛窦积液84例,眼肌或眶内脂肪疝入1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诊断眶内壁骨折类型和周围组织变化情况,对眶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眼眶内壁 骨折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伟 聂书伟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2期6758-6759,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以及增强后的CT征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伴分叶征50例,呈斑片状8例;毛刺征44例,血管集束征2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空泡征10例,空洞4例,钙化2例,胸膜凹陷征30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增强扫描48例中,42例强化CT值增幅40-60 Hu。结论: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肺癌 周围型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基于MRI-DTI的胼胝体微结构增龄性改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燕军 王静 +3 位作者 邬小平 马鸣岳 刘红生 杨军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弥散特性可能的变化特点,以期有助于脑老化机理的研究,为后续疾病状态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8名健康中老年人间隔5年进行两次头颅磁共振扫描,将胼胝体作为研究对象。间隔5年分别进行头颅... 目的探讨在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弥散特性可能的变化特点,以期有助于脑老化机理的研究,为后续疾病状态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8名健康中老年人间隔5年进行两次头颅磁共振扫描,将胼胝体作为研究对象。间隔5年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分别在胼胝体嘴部、膝部、前1/3处、后1/3处、压部设感兴趣区(ROI)提取各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λ1、λ2、λ3、线状各向异性(CL)、球形各向异性(CS)、面状各向异性(CP)、AR、VR值]。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各ROI诸扩散张量量化指标的纵向变化特点。结果胼胝体膝部部分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值(λ3、CS、VR值)在5年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4个ROI所有测量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ROI FA、ADC、λ1、λ2、CL、CP及AR值等在5年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有助于探究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微结构变化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