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GC-IMS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赤霞珠桃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1
作者 蒋娟 倪学理 +1 位作者 陈正峻 张予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定性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酯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瓶储时间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瓶储时间的延长,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甲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花果香特征逐渐减弱,而正己醇、二甲基硫醚、乙酸丁酯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生青味、芦笋味、苦杏仁味增加;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葡萄酒中异丁醛、异戊醛、乙偶姻、己酸乙酯等物质含量提高,而乙酸、乙醛、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正己醇等物质含量降低,增强了麦仁味、果香和脂肪奶油香味的同时降低了酸果香、生青味,并减少了由乙酸和乙醛带来的不良异味风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气的优雅度、浓郁度和风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桃红葡萄酒 瓶储时间 栽培方式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在不同来源橡木桶中陈酿特性差异分析
2
作者 卢冬晴 周雪健 +1 位作者 蒋庆玲 杨继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7-314,共8页
贺兰山东麓产区作为酿酒葡萄适宜栽培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提升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选择适宜其陈酿的橡木桶,该研究以经6款不同来源(纳达利、圣哥安、西南、希尔婉、勃特和哈杜)橡木桶中陈酿12个月后的‘... 贺兰山东麓产区作为酿酒葡萄适宜栽培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提升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选择适宜其陈酿的橡木桶,该研究以经6款不同来源(纳达利、圣哥安、西南、希尔婉、勃特和哈杜)橡木桶中陈酿12个月后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通过对基本理化指标、颜色相关指标、多酚相关指标和香气成分进行检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评对酒样的外观、香气、口感和平衡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纳达利橡木桶陈酿酒样颜色紫色调高,明亮度低,酒样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葡萄酒中起贡献的香气物质中辛酸乙酯含量较高,酒样呈丰富的果香与花香,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纳达利橡木桶陈酿葡萄酒品质较好,香气复杂浓郁,口感平衡,整体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木桶 陈酿 葡萄酒 马瑟兰
下载PDF
起泡葡萄酒陈酿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和起泡特性的变化及其关联分析
3
作者 孙娜 申家鑫 +3 位作者 刘爱国 苏龙 刘树文 石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0-308,共9页
葡萄酒酚类化合物与其在陈酿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相关,其组成和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葡萄酒品质。以白和桃红起泡葡萄酒为实验酒种,探究陈酿18个月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与感官品质的关联。分别采用HPLC-MS、CIElab法和泡沫分析仪来进行陈酿过... 葡萄酒酚类化合物与其在陈酿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相关,其组成和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葡萄酒品质。以白和桃红起泡葡萄酒为实验酒种,探究陈酿18个月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与感官品质的关联。分别采用HPLC-MS、CIElab法和泡沫分析仪来进行陈酿过程中单体酚、颜色参数和起泡参数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桃红起泡葡萄酒的单体酚整体含量是白起泡葡萄酒的1.71~1.97倍,而白起泡葡萄酒的起泡参数显著高于桃红起泡葡萄酒。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酒体颜色加深,黄色色调显著增多,起泡参数显著降低。酚类化合物整体与起泡特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其中龙胆酸与泡沫最大高度(r=-0.61,0.01<P<0.05)与泡沫稳定高度(r=-0.70,P<0.01)的相关性显著。在适当范围内抑制酚类化合物含量,使得总酚含量约为0.30 g/L,可能更有助于酿造颜色饱满、泡沫绵密稳定的起泡葡萄酒,从而为酿造优质起泡葡萄酒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葡萄酒 酚类化合物 颜色参数 起泡特性 相关性分析 陈酿
下载PDF
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及气候分区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华 孟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3,共6页
根据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对目前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筛选出适合该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指标,并研究了该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生长季干燥度(4-9月)作为二级指标,埋土... 根据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对目前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筛选出适合该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指标,并研究了该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生长季干燥度(4-9月)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成熟季干燥度(7-9月)作为四级指标,对陕西省进行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是适宜的。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将陕西省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对不同气候区的适栽度进行评价,其中最佳产区1个,优质产区1个,优良产区3个,一般产区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气候分区 区划指标
下载PDF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构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莉 魏冬梅 +1 位作者 梁艳英 王华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5年第3期88-89,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主要实验课体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特点和功能,提出建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它的建立将成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鞠延仑 刘敏 +3 位作者 赵现方 魏晓峰 闵卓 房玉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2-288,共7页
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等组学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等科学问题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应用范围,同时介绍了组... 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等组学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等科学问题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应用范围,同时介绍了组学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组学技术的应用会促进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葡萄 葡萄酒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GFAAS法测定葡萄酒中铜、铁元素含量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娟 刘宇航 +1 位作者 梁艳英 张予林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1,共7页
试验采用湿法消解法、干法消解法和直接稀释法对红白葡萄酒进行消解前处理,同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分析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Cu、Fe元素的准确性,以确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 试验采用湿法消解法、干法消解法和直接稀释法对红白葡萄酒进行消解前处理,同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分析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Cu、Fe元素的准确性,以确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葡萄酒中Cu和Fe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最佳灰化温度均是600℃,最佳原子化温度均是2300℃,检出限分别是0.58μg·L^(-1)和1.15μg·L^(-1),定量限分别是1.94μg·L^(-1)和3.85μg·L^(-1)。另外,湿法消解法操作快速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是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葡萄酒中Cu和Fe元素含量较为理想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湿法消解法 干法消解法 直接稀释法 葡萄酒
下载PDF
葡萄酒缩合单宁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振文 宁鹏飞 +4 位作者 张军贤 艾丽丽 王丽娜 张小转 惠竹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3-237,共5页
目的:对比葡萄酒中测定缩合单宁的甲基纤维素沉淀法(MCP法)和蛋白质沉淀法(A-H法),以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产地、品种葡萄酒的缩合单宁,考察其测定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 目的:对比葡萄酒中测定缩合单宁的甲基纤维素沉淀法(MCP法)和蛋白质沉淀法(A-H法),以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产地、品种葡萄酒的缩合单宁,考察其测定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法)测定缩合单宁含量,采用吸光度法(A280)测定总酚含量,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对照。结果:(1)MCP法和A-H法均只适用于红葡萄酒缩合单宁测定,MCP法精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2)MCP法测定值平均为A-H法的9.13倍,但二者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029)。MCP法与HPLC-MS法线性关系良好(R2=0.7733),A-H法较差(R2=0.4843)。(3)MCP法与总酚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95),A-H法与总酚无显著线性关系(R2=0.2872)。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反映红葡萄酒缩合单宁含量,但MCP法与HPLC-MS法、总酚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如采用A280测定总酚,应采用MCP法测定缩合单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缩合单宁 MCP法 A-H法 HPLC-MS 总酚
下载PDF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华 赵现华 +1 位作者 刘晶 付瑞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204-3213,共10页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态农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各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可持续发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葡萄酒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0
作者 刘丽媛 刘延琳 李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0-316,共7页
葡萄酒的整体香气主要取决于气味物质之间以及气味物质与非芳香基质成分的复杂反应。对葡萄与葡萄酒香气的化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风味起作用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葡萄品种、种植区和年份引起的变化。本文对葡萄酒中香气成... 葡萄酒的整体香气主要取决于气味物质之间以及气味物质与非芳香基质成分的复杂反应。对葡萄与葡萄酒香气的化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风味起作用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葡萄品种、种植区和年份引起的变化。本文对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香气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下载PDF
AB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华 李勇 +1 位作者 吴莹 王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0-96,共7页
【目的】确定AB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方法】应用福林肖卡比色法(FC)测定36种葡萄酒样品的总酚含量(Total phenol index,TPI),从中选出9种总酚含量具代表性的葡萄酒样品,并采用ABTS.+法... 【目的】确定AB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方法】应用福林肖卡比色法(FC)测定36种葡萄酒样品的总酚含量(Total phenol index,TPI),从中选出9种总酚含量具代表性的葡萄酒样品,并采用ABTS.+法测定反应不同时间和稀释不同倍数葡萄酒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AB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5min;红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0.2∶10~0.4∶10,桃红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10~4∶10,白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3∶10~7∶10。【结论】得到了ABTS.+法测定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葡萄酒的最佳稀释倍数,且无需事先测定总酚含量,简化了试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抗氧化活性 ABTS^·+法 反应时间 稀释倍数
下载PDF
葡萄及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2
作者 高学峰 杨继红 王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9-295,共7页
葡萄园整形修剪以及葡萄酒酿造中伴随产生大量废弃物,主要有枝条、皮渣和酒泥等。本文介绍近年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多种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开展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的研究,可化废为宝,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获... 葡萄园整形修剪以及葡萄酒酿造中伴随产生大量废弃物,主要有枝条、皮渣和酒泥等。本文介绍近年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多种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开展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的研究,可化废为宝,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副产物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感官分析及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糜川清 郭安鹊 王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1-355,共5页
香气是葡萄酒重要的感官特性,具有区域性特点,被认为是葡萄酒原产地保护的地理标志主要依据之一。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辨别葡萄酒是否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及精神满足还需靠人的嗅觉。感官分析是目前仪器分析... 香气是葡萄酒重要的感官特性,具有区域性特点,被认为是葡萄酒原产地保护的地理标志主要依据之一。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辨别葡萄酒是否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及精神满足还需靠人的嗅觉。感官分析是目前仪器分析所无法替代的。本文对影响葡萄酒感官评价的主要香气物质、感官分析及仪器分析单独和结合使用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分析 仪器分析 葡萄酒 香气
下载PDF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被引量:18
14
作者 袁春龙 张予林 +2 位作者 郭安鹊 梁艳英 魏冬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58,162,共6页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目前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现行的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介绍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创建、建设和发展概况,...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目前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现行的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介绍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创建、建设和发展概况,深入分析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主要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围绕着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开展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改革的必要性和总体思路,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实验课程体系 改革
下载PDF
葡萄酒及软木塞中TCA的检测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9
15
作者 房玉林 孟江飞 +1 位作者 张昂 张振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69-475,共7页
软木塞污染已经成为葡萄酒行业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导致软木塞和葡萄酒污染的最主要物质之一就是TCA。本文主要介绍葡萄酒和软木塞中TCA的检测方法和萃取浓缩方法,同时也对TCA检测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TCA 葡萄酒 软木塞 检测 萃取浓缩
下载PDF
DNS法监控葡萄酒发酵进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春晓 江璐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24-27,共4页
研究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以期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依据。以直接滴定法为对照,比较了DNS法对Triple M、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DNS能够准确指示葡... 研究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以期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依据。以直接滴定法为对照,比较了DNS法对Triple M、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DNS能够准确指示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消耗趋势,对发酵中后期还原糖的测定和发酵终点的判断与直接滴定法一致,同时检测过程快速简便,因此适用于实时监控批量红、白葡萄酒及模拟汁的发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硝基水杨酸(DNS) 葡萄酒 TripleM模拟发酵 还原糖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蛇龙珠果实及葡萄酒质量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宁鹏飞 贺艳楠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研究避雨栽培对酿酒葡萄果实采收期、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蛇龙珠(Vitis viniferaL cv.Cabernet Gernischt)为材料,采用简单避雨方式和露地栽培(对照),在果实转色期后监测果实糖酸... 研究避雨栽培对酿酒葡萄果实采收期、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为酿酒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蛇龙珠(Vitis viniferaL cv.Cabernet Gernischt)为材料,采用简单避雨方式和露地栽培(对照),在果实转色期后监测果实糖酸变化,并测定成熟果实还原糖、总酸、花色素、总酚和单宁等指标;采用小容器酿造工艺酿制蛇龙珠干红葡萄酒,测定葡萄酒的颜色、花色素、总酚和单宁等指标。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推迟了蛇龙珠果实的成熟期;(2)避雨栽培对蛇龙珠果实花色素、葡萄果皮中单宁含量影响极显著,对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3)避雨栽培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花色素含量及颜色影响极显著,对总酚和单宁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蛇龙珠 果实品质 葡萄酒质量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倩倩 王华 +1 位作者 徐春雅 谢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3-136,共4页
将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和高效液相色谱光检测法(HPLC-FLD)相结合,建立一种简便,成本低,灵敏准确的测定红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简称OTA)的方法。比较了HPLC-FLD法和荧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对加速溶剂萃取法的萃取... 将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和高效液相色谱光检测法(HPLC-FLD)相结合,建立一种简便,成本低,灵敏准确的测定红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简称OTA)的方法。比较了HPLC-FLD法和荧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对加速溶剂萃取法的萃取溶剂、温度、循环次数进行了选择。HPLC-FLD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但ASE法的回收率比较低,原因是不能除去葡萄酒中的大量杂质,对OTA的洗脱不完全,浓缩过程也有损失。因此HPLC-FLD法适于作为葡萄酒中OTA的定量检测方法,而ASE法不宜作为葡萄酒中OTA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加速溶剂萃取法(ASE)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 葡萄酒
下载PDF
基于RBV视角的我国葡萄酒产区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换梅 杨和财 王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资源基础论(RBV)把区域看作是资源的集合体,资源的优劣和结构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葡萄酒产业因其特殊的区域依赖性,产区竞争力更加制约于产区资源的状况。不同种类的资源、不同种类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对竞争力发展状况产生了... 资源基础论(RBV)把区域看作是资源的集合体,资源的优劣和结构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葡萄酒产业因其特殊的区域依赖性,产区竞争力更加制约于产区资源的状况。不同种类的资源、不同种类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对竞争力发展状况产生了影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葡萄酒产区在追求产区竞争力的时候,可能过度追求某一方面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带来的短视经济发展。该文以RBV为研究视角对葡萄酒产区资源进行分类,并基于此对我国葡萄酒产区竞争力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提高葡萄酒产区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资源论 二阶资源 高阶资源 葡萄酒产区 竞争力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园土壤、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慧珍 张齐 +4 位作者 高邦牢 缪成鹏 王群力 惠竹梅 王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一致,研究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酿酒葡萄的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O_(1)和C_(0.6)O_(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0.22%和70.65%、27.45%和31.37%、10.10%和20.11%、438.93%和491.60%。与C_(1)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O_(1)B、C_(0.6)O_(0.4B))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01.30%和104.78%、27.45%和47.06%、13.58%和23.12%、2.23%和15.81%。有机肥配施菌剂可显著提升葡萄园土壤肥力;与CK相比,C_(0.6)O_(0.4B)处理的葡萄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分别提高了4.93%、10.35%和49.78%;葡萄酒酒度提高了6.67%、总酸含量降低了7.93%;果皮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26.98%和19.56%,葡萄酒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1.13%和56.98%;冗余度分析和Spearman相关系数表明,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指标的变化与土壤环境因子(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及酿酒葡萄品质,进而提高葡萄酒口感和色泽品质,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_(0.6)O_(0.4B))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生物菌剂 土壤 赤霞珠 葡萄酒品质 单体花色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