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安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PA及HLA-Ⅰ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小芳 刘孟黎 +3 位作者 周党侠 齐珺 刘晟 王天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62-1465,共4页
为了研究中国西安地区人群HPA和HLA-Ⅰ分型的分布及多态性,采用PCR-SSP和PCR-SSO流式微磁珠技术检测西安地区375位血小板无偿捐献者HPA和HLA-Ⅰ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HPA-1-HPA-17中,HPA-7-HPA-14、HPA-16和HPA-17只有-aa型,... 为了研究中国西安地区人群HPA和HLA-Ⅰ分型的分布及多态性,采用PCR-SSP和PCR-SSO流式微磁珠技术检测西安地区375位血小板无偿捐献者HPA和HLA-Ⅰ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HPA-1-HPA-17中,HPA-7-HPA-14、HPA-16和HPA-17只有-aa型,不具多态性;仅在HPA-3、HPA-15中检出-bb型。在16个表现型为HPA-5ab中有9个样本同时表达HPA-15ab,另7个样本表达-15bb,未见-15aa表型。此次检出的表型有HPA-1aa-17aa、HPA-1ab、-2ab、-3ab、-3bb、-4ab、-5ab、-6ab、-15ab和-15bb。在375人中可观察到16种HLA-A特异性,占该座位可检出表型特异性的76%(16/21),其中大于1%的有11种;观察到36种HLA-B特异性,占该座位可检出表型特异性的84%(36/43),其中大于1%的有23种,均涵盖在中国北方地区HLA-Ⅰ特异性常见型里。在375人中观察到HLA-A-B单体型264种,频率大于1%的有30种。结论:西安地区人群HPA和HLA-Ⅰ基因多态性基本符合中国北方地区分布情况,但具有西安地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HPA HLA-Ⅰ 中国西安
下载PDF
西安地区HLA-B15、B40抗原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艳 刘孟黎 +1 位作者 刘晟 王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HLA B15及B4 0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PCR/SSP及DynalPCR/SSOP分型方法 ,对西安地区 36 0 1份血样进行分型。结果 :36 0 1份西安地区血样中 ,HLA B15和B4 0基因的频率最高 ,两者合计占HLA B基因位点总数的5 7.91%。B1...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HLA B15及B4 0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PCR/SSP及DynalPCR/SSOP分型方法 ,对西安地区 36 0 1份血样进行分型。结果 :36 0 1份西安地区血样中 ,HLA B15和B4 0基因的频率最高 ,两者合计占HLA B基因位点总数的5 7.91%。B15和B4 0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 .14 83和 0 .14 14。B15、B4 0基因各位点基因频率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西安地区人群中 ,HLA B15和B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 西安地区 人群 抗原 血样 基因 多态性 位点 分型方法 显著性差异
原文传递
急性肾衰患者血浆中D-D,t-PA和PAI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滕琰 薛武军 +2 位作者 张艳 蒋红利 项和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肾衰(ARF)时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7例临床确诊为ARF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 目的:研究急性肾衰(ARF)时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7例临床确诊为ARF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RF患者D-D含量及PAI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②肾前性、肾性与肾后性肾衰相比,单纯ARF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者相比上述三种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F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机能的紊乱,肾缺血和肾中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病情越重或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的改变也越显著.血浆D-D含量、t-PA及PAI活性可以早期敏感地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D-二聚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灭活剂
下载PDF
食管癌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波 张艳 +4 位作者 徐德忠 王安辉 张磊 孙长生 李良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西安和林州食管癌p53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西安和林州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14.3%(6/42)和18.6%(8/43),两地...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西安和林州食管癌p53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西安和林州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14.3%(6/42)和18.6%(8/43),两地突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西安不经常食用新鲜蔬菜者突变率(37.5%)显著高于经常食用新鲜蔬菜者(8.8%,P<0.05),P=6.20(0.97-39.7).林州食用酸菜者突变率(38.5%)显著高于不食用酸菜者(17.1%,P<0.05),P=5.63(1.10-28.84).其余因素与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西安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可减少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发生,在林州经常食用酸菜可增加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53基因 第5外显子突变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WHO HLA命名委员会命名的新等位基因HLA-A*24:327序列分析及确认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菊 陈利萍 +2 位作者 王小芳 王满妮 齐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8-22,共5页
目的:发现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新等位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及确认。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SSO)对2015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陕西分库入库数据进行 HLA常规检测,针对罕见结果进一步选... 目的:发现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新等位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及确认。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SSO)对2015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陕西分库入库数据进行 HLA常规检测,针对罕见结果进一步选择多聚酶链反应-测序(PCR-SBT)和组序列特异性引物(GSSP)进行确证试验,明确突变位点。结果 SSO分型结果显示为罕见等位基因,经PCR-SBT复核无完全匹配结果,提示疑似新等位基因,经 GSSP确证发现该基因与同源基因 HLA-B*24∶02∶01∶01相比,在第3外显子544位置发生碱基变异由 G>A,该突变造成氨基酸序列158位由丙氨酸(GCC)变成苏氨酸(ACC)。结论确认了一个新的 HLA-A等位基因,2015年12月3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 HLA-A*24∶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测序 组序列特异性引物 新等位基因
下载PDF
西安地区HLA-DR抗原分布特征及分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孟黎 张艳 +1 位作者 刘晟 王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HLA DR的分布特征 ,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分辨效果 .方法 :采用PCR/SSP及PCR/SSOP分型方法对西安地区 4 2 2 9份血样进行分型 ,并将结果加以比较 .结果 :西安地区HLA DR位点基因频率较高的是DRB1 1 5 ,DRB1 0 9和DRB1 ...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HLA DR的分布特征 ,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分辨效果 .方法 :采用PCR/SSP及PCR/SSOP分型方法对西安地区 4 2 2 9份血样进行分型 ,并将结果加以比较 .结果 :西安地区HLA DR位点基因频率较高的是DRB1 1 5 ,DRB1 0 9和DRB1 1 2 ,多数抗原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同一人群选择不同实验方法 ,其分辨率效果不同 .结论 :对于HLA DR位点抗原的检测 ,PCR SSP的方法似乎优于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多态现象(遗传学) 基因频率
下载PDF
西安市食管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波 张艳 +4 位作者 徐德忠 张磊 王安辉 孙长生 李良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52-1954,共3页
目的 :探讨西安市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食管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 5篇研究文献中 ,累计食管癌病例 84 0例 ,对照 10 84例 ;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为吸烟 (男性 ... 目的 :探讨西安市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食管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 5篇研究文献中 ,累计食管癌病例 84 0例 ,对照 10 84例 ;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为吸烟 (男性 )、饮酒、食用酸菜、吃新鲜蔬菜和食管癌家族史 ,OR合并 分别为 2 .6 3(2 .0 1~ 3.4 3) ,1.74 (1.2 1~ 2 .5 1) ,1.2 7(1.0 3~ 1.5 6 ) ,0 .4 6 (0 .35~ 0 .6 1)和 3.75 (2 .30~ 6 .11) ,各OR合并 显著性检验结果P <0 .0 5 .吸烟的剂量效应分析显示 ,吸烟量 <2 0支 日、≥ 2 0支 日的OR合并 分别为 2 .2 1和 2 .5 4 ,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未发现喜食热烫饮食、喝茶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 .结论 :吸烟 (男性 )、饮酒、食用酸菜和食管癌家族史是西安市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吃新鲜蔬菜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食管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