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研究
1
作者 石静涛 黄强 刘登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5期145-148,共4页
陕西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问题体现在4个方面:信息化系统机构分散;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水平低;数据库建设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成规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经费短缺。为解决这些问题试提出3步走战略:筛选人才,夯实基础;普及应用,统一管理... 陕西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问题体现在4个方面:信息化系统机构分散;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水平低;数据库建设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成规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经费短缺。为解决这些问题试提出3步走战略:筛选人才,夯实基础;普及应用,统一管理;创新技术,引领潮流。首先引进人才,制定规划,升级测站,然后建立信息化系统软件平台,最后将3S等技术引进系统。规划了一个全方位的前景,为早日全面实现陕西省水利信息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水利信息化系统平台 3S技术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静 王义民 刘登峰 《陕西水利》 2014年第3期53-55,共3页
陕西省水资源具有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供需失衡等问题。现阶段,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陕南、关中和陕北三个地区的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水资源南水北调、联网调度、实际水... 陕西省水资源具有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供需失衡等问题。现阶段,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陕南、关中和陕北三个地区的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水资源南水北调、联网调度、实际水利信息化等战略,旨在推进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针对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水问题,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等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以实现科学管理,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利用 探索
下载PDF
大型复杂跨流域调水工程电站水库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30
3
作者 孔波 付少杰 黄强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2,共6页
考虑调水量、发电最大和耗能最小3个目标,建立电站水库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参数调整策略、邻域变异和加速策略,提出了求解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综合改进布谷鸟新算法并求解模型,获得了发电、调水、泵站耗能多目标Pareto解集... 考虑调水量、发电最大和耗能最小3个目标,建立电站水库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参数调整策略、邻域变异和加速策略,提出了求解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综合改进布谷鸟新算法并求解模型,获得了发电、调水、泵站耗能多目标Pareto解集。以引汉济渭大型复杂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实例,将该模型与模拟调度模型和NSGA-Ⅱ算法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优化调度模型的发电、调水、耗能、弃水等各项指标合理,具有相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电站水库泵站群 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改进布谷鸟算法 Pareto曲线
下载PDF
禹门口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径流丰枯遭遇风险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民权 郝竹林 +1 位作者 张园园 薛鹏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3,共8页
应用Copula方法构建了禹门口调水工程黄河水源区与汾河受水区之间的二维径流联合分布模型,并对二者之间的丰枯遭遇频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贝叶斯网络丰枯遭遇风险管理模型,对禹门口调水工程未来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丰枯遭遇及其... 应用Copula方法构建了禹门口调水工程黄河水源区与汾河受水区之间的二维径流联合分布模型,并对二者之间的丰枯遭遇频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贝叶斯网络丰枯遭遇风险管理模型,对禹门口调水工程未来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丰枯遭遇及其风险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认为黄河水源区与汾河受水区同时出现枯水年为调水不利情况,其它丰枯组合为调水有利情况。经计算禹门口调水工程调水不利的概率为24.42%,调水有利的概率为75.58%;联合Copula函数和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的禹门口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径流丰枯遭遇风险分析模型,可对不同情景下的丰枯遭遇和调水风险进行仿真研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年径流量丰枯遭遇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 贝叶斯网络 丰枯遭遇 风险分析 禹门口调水工程
原文传递
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 肖瑜 +2 位作者 宋晗 解建仓 罗军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3,共6页
针对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基于云计算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JAVA EE平台技术架构,研发了基于云服务架构的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基于平台、组件、知识图及可视化工具灵活搭建的引汉济... 针对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基于云计算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JAVA EE平台技术架构,研发了基于云服务架构的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基于平台、组件、知识图及可视化工具灵活搭建的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业务应用系统构建模式,形成基于平台、基于组件、基于主题、基于可视化的应用模式,解决了传统的工程运行调度系统应用性差、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及应用模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平台提供工程运行调度业务服务,为工程联合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工程 运行调度 云计算 组件 综合服务平台
下载PDF
基于水库群调度的深圳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效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任远 黄强 金文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5-212,共8页
【目的】揭示公明水库的蓄水、供水、生态交换水量、损失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储备效益、供水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法】考虑深圳北线引水的不同选择,设置2种城市供水情景,其中情景1为近期北线引水固定不变,以供定需;情景2为远期... 【目的】揭示公明水库的蓄水、供水、生态交换水量、损失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储备效益、供水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法】考虑深圳北线引水的不同选择,设置2种城市供水情景,其中情景1为近期北线引水固定不变,以供定需;情景2为远期北线引水有丰枯变化,以需定供满足城市供水要求。通过建立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用45年长序列月径流资料采用决策动态优选的自适应算法求解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水量平衡中的等流量常规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种情景的优化调度结果表明,公明水库的多年平均蓄水量有很大的差异,由情景1的10 715万m3/年增加到情景2的12 545万m3/年,平均每年增加1 830万m3,情景2的蓄水量已经超过了12 141万m3的储备库容;城市供水保证率由情景1下的0.70%~6.70%提高到情景2下的98.00%,最大连续缺水破坏时间由情景1的45年锐减到情景2的0年,满足了该地区的城市供水要求。【结论】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深圳公明供水调蓄工程能够实现对深圳市中西部城区供水和储备水源等目标,并能发挥其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群 优化调度 储备效益 生态效益 供水效益 公明供水调蓄工程 深圳
下载PDF
水利电子沙盘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姜仁贵 于翔 +1 位作者 解建仓 梁骥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针对水利工程领域中存在的多源数据资源难以有效融合和应用系统可视化效果欠佳等问题,将沙盘引入到水利工程领域,构建水利电子沙盘(Hydro-EST),基于水利电子沙盘开发水利业务应用,为决策服务。首先,提出了水利电子沙盘的概念,设计了Hydr... 针对水利工程领域中存在的多源数据资源难以有效融合和应用系统可视化效果欠佳等问题,将沙盘引入到水利工程领域,构建水利电子沙盘(Hydro-EST),基于水利电子沙盘开发水利业务应用,为决策服务。首先,提出了水利电子沙盘的概念,设计了Hydro-EST的开发流程和5层体系结构。其次,基于Hydro-EST开发了防汛预警监视、水库移民可视化仿真、突发水污染事件模拟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水利主题服务。结果表明:Hydro-EST在保留传统沙盘较好可视化效果的同时,解决了水利业务应用中多源数据资源融合、业务应用开发复杂等问题,组件化开发避免了系统异构和重复开发的弊端,体现了绿色发展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管理信息化 电子沙盘 组件化开发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史文娟 张建丰 +1 位作者 沈冰 宋孝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5期35-37,共3页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素质的需求,我校充分利用水文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优势,构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搭建高水平实验平台,探索服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素质的需求,我校充分利用水文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优势,构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搭建高水平实验平台,探索服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教师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实验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2012年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评估,有效期6年。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能力体系 高水平实验平台 实验管理模式 改革与探索
下载PDF
流域生态水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登峰 田富强 +1 位作者 黄强 林木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5,376,共7页
流域的生态和水文等各种过程中进行着水、能量、碳等的流动和交换,构成了一个多过程耦合的动力学系统。建立概念性的流域水文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等主要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引入植被覆盖度演化的动力学方程,把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相耦合... 流域的生态和水文等各种过程中进行着水、能量、碳等的流动和交换,构成了一个多过程耦合的动力学系统。建立概念性的流域水文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等主要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引入植被覆盖度演化的动力学方程,把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相耦合,模拟流域内生态水文过程,分析了流域生态水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模拟结果显示,在不同年降雨量条件下,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会从相同初始值演化到不同的覆盖度水平稳定值,年降雨量越大,植被覆盖度趋向于越大的稳定值。在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初始值下,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度会演化到不同的覆盖度水平,系统存在多重定态。遇到连续枯水年后,高植被覆盖度的状态会退化到低植被覆盖度的状态。模拟得到的动力学系统性质决定于植被动力学方程。植被覆盖度动力学方程的完善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动力学 水文过程 生态过程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水库适应性调节主题服务研究
10
作者 刘斌 张刚 +2 位作者 解建仓 罗军刚 王竞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0,共7页
针对传统水库调节计算模式存在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问题,在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来水过程、水量平衡原理,划分水库调节周期为不同时段,运用图解法求解调节流量,提出了一种能适应不同调节周期、不同来水过程、不同... 针对传统水库调节计算模式存在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问题,在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来水过程、水量平衡原理,划分水库调节周期为不同时段,运用图解法求解调节流量,提出了一种能适应不同调节周期、不同来水过程、不同供需过程的等流量调节计算方法。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将该方法组件化,结合知识图和可视化工具,搭建了引汉济渭工程水库适应性调节计算系统。结果表明,适应性调节计算方法能够使得水库下泄水量在计算周期内最大限度平稳。该系统能将整个调节计算的过程与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同时当决策者对调节结果不满意时,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人工调整,以减轻对用水过程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调节 等流量调节计算 综合集成平台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调水清潩河水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航 冯民权 +1 位作者 王莉 聂文帅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研究生态调水对清潩河水质变化的影响并评估生态调水效果,建立适合清潩河的水动力水质模型。以1m3/s、2m3/s、3m3/s不同工况模拟清潩河水动力水质变化规律并分析排污口附近流场和浓度场变化。在分别采取未截污和截污措施,调水流量为3m... 为研究生态调水对清潩河水质变化的影响并评估生态调水效果,建立适合清潩河的水动力水质模型。以1m3/s、2m3/s、3m3/s不同工况模拟清潩河水动力水质变化规律并分析排污口附近流场和浓度场变化。在分别采取未截污和截污措施,调水流量为3m3/s时,各断面COD浓度和NH3-N浓度分别达到V类和Ⅳ类水质标准;生态调水对排污口附近水质改善效果显著;未考虑截污情况下一旦停止调水,污水排入将直接威胁到清潩河水质。通过研究,论证本文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该地区的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调控方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水 水动力 水质 清潩河
下载PDF
基于MIKE建模的城市生态公园行洪能力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伟超 宋策 +1 位作者 郭梦京 任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预测并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生态公园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提供研究技术方法。[方法]基于MIKE 21建立城市生态公园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渭河宝鸡段为例,选取1954型洪水过程验证模型合理性,模拟3种典... [目的]预测并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生态公园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提供研究技术方法。[方法]基于MIKE 21建立城市生态公园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渭河宝鸡段为例,选取1954型洪水过程验证模型合理性,模拟3种典型流量下河道流场和水位的变化特征,讨论城市生态公园修建后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安全影响。[结果]3种典型流量洪水下沿线水位均低于堤顶高程,对城市行洪安全不构成威胁,因此行洪安全可以保证。但由于河道行洪宽度变窄左岸流速增大,加剧了对岸堤的冲刷,采取岸堤加固措施是极为必要的。[结论]河道形状的改变会影响水的流态,水流速度过大会影响河堤结构稳定性,最终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模型 行洪能力 流场分析 城市生态公园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亚龙 罗军刚 +1 位作者 解建仓 肖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2,23,共6页
从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工程运行调度新模式并集成实现。基于Hadoop搭建工程运行调度大数据服务平台,基于数字地球构建了工程运行调度可视化仿真系统,基于云服务架构建立工程运行调度应用支撑平台,以主题、组件、... 从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工程运行调度新模式并集成实现。基于Hadoop搭建工程运行调度大数据服务平台,基于数字地球构建了工程运行调度可视化仿真系统,基于云服务架构建立工程运行调度应用支撑平台,以主题、组件、知识图为牵引建立了工程运行调度应用支撑库,基于数字地球和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了工程调配水一体化数字水网,基于平台、数字水网、组件、知识图搭建了工程运行调度主题业务应用,实现了运行调度业务主题化云服务。该模式技术理念先进,应用灵活方便,适用性强,可为工程运行调度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工程 运行调度 应用支撑平台 数字水网
下载PDF
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法分析白羊草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莹 李鹏 +3 位作者 沈冰 冯朝红 刘琦 张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55-3064,共10页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白羊草在3个水分处理(CK80%FC、MS60%FC和SS 40%FC)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部位(新叶、老叶、茎、...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白羊草在3个水分处理(CK80%FC、MS60%FC和SS 40%FC)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部位(新叶、老叶、茎、细根、粗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干旱胁迫下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植物整体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和细根生物量比例;2)随着干旱胁迫加剧,白羊草各器官的δ^(13)C均呈上升趋势,Δ^(13)C呈减小趋势,SS处理不同器官δ^(13)C和Δ^(13)C没有显著差异,CK和MS处理的各器官δ^(13)C均值表现分别为细根>粗根>老叶>新叶>茎、细根>新叶>老叶>粗根>茎,CK和MS处理Δ^(13)C的值总体呈根<叶<茎。3)新叶的δ^(13)CNL和Δ^(13)CNL与WUE的相关系数均最大,说明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测定白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可行性。4)不同水分处理的WUE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CK、MS、SS水分处理WUE分别受到叶面温度、大气水汽压亏缺和空气温度的影响最大。为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指示白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可行性及阐明植物的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 稳定碳同位素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
下载PDF
深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温立峰 柴军瑞 +2 位作者 王晓 许增光 覃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1,共8页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深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特性,覆盖层和坝体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邓肯-张E-B模型,在防渗墙和覆盖层之间设置接触摩擦单元以模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坝体分期筑坝、坝...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深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特性,覆盖层和坝体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邓肯-张E-B模型,在防渗墙和覆盖层之间设置接触摩擦单元以模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坝体分期筑坝、坝体填筑速度以及防渗墙施工顺序对墙体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同时探讨悬挂式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分期填筑对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影响较小;较快的施工速度将引起坝体竣工期防渗墙较大的应力变形,其中拉应力达到3 MPa,顺河向变形达到15 cm;防渗墙靠后的施工顺序可以使运行期防渗墙拉应力减小2.42 MPa,顺河向变形减小达85%;悬挂式防渗墙贯入深度越小,其应力变形特性越趋于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面板堆石坝 防渗墙 应力变形特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肖洁 罗军刚 +1 位作者 解建仓 陈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目的】研究洪水预报的多模型组合预报模式,丰富洪水预报的方式方法。【方法】将最优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的组合预测方法应用于洪水预报中,分别建立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和最优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组合预测模型,以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 【目的】研究洪水预报的多模型组合预报模式,丰富洪水预报的方式方法。【方法】将最优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的组合预测方法应用于洪水预报中,分别建立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和最优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组合预测模型,以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为例进行组合预报,并用东洋河1982年8月的一场洪水实测流量值对2种组合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和比较。【结果】最优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组合预测模型的3种误差指标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18.394 0,51.317 2和0.131 4,明显小于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的28.110 7,108.816 7和0.268 9,且前者的确定性系数(DC)为0.961 3,明显大于后者的0.909 5,表明应用最优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定权重的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结论】考虑变权重的最优组合预测能进一步提高洪水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多模型 组合预测 东洋河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北洛河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樊晶晶 黄强 +1 位作者 刘登峰 王义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7,234,共8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北洛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共56年的降水量以及实测、还原径流深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北洛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共56年的降水量以及实测、还原径流深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法、径流系数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进行变异点诊断,量化分析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异的贡献率。【结果】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还原径流深呈现出不显著增加趋势,变异点出现在1964和2001年。以变异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阶段(1956-1963年)作为下垫面Ⅰ,第二阶段(1964-2000年)作为下垫面Ⅱ建立降水-径流关系式,模拟在下垫面Ⅰ和下垫面Ⅱ情景下第三阶段(2001-2011年)的径流序列,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降水-径流关系式能够很好地反映不同下垫面径流的变化情况。下垫面Ⅱ与下垫面Ⅰ情况下模拟径流的变化量为-7.00mm,表明径流下垫面Ⅱ情况下的产流比下垫面Ⅰ大。定量分析下垫面变化、其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异的贡献,发现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40%;人类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总贡献率为60%,其中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占19%,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占41%。【结论】人类活动是北洛河流域径流变异的关键驱动因子,下垫面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洛河流域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垫面
下载PDF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高峰 冯民权 滕素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河流水质,结合汾河监测数据,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进行水质预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输入变量,利用PSO算法修正BP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全局收敛性。采用该模型对...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河流水质,结合汾河监测数据,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进行水质预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输入变量,利用PSO算法修正BP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全局收敛性。采用该模型对汾河主要污染物指标COD、BOD5、氨氮、挥发酚等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PSO-BP模型使最大相对误差从15.43%减小到1.46%,其平均误差由4.00%减小到1.01%,预测均方根误差从5.956×10-3减小到1.605×10-4。因此,基于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更加精确,可用于水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粒子群算法 水质 灰色关联度 预测
原文传递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决策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杰 江德军 +2 位作者 郑成成 乔蓓 王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3-219,共7页
【目的】针对当前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优选理论方法的缺失和不足,提出基于区间数GRA决策与AHP-Entropy主客观综合赋权的除险加固方案决策方法。【方法】考虑决策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采用区间数表达决策信息,结合GRA决策方法,求解... 【目的】针对当前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优选理论方法的缺失和不足,提出基于区间数GRA决策与AHP-Entropy主客观综合赋权的除险加固方案决策方法。【方法】考虑决策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采用区间数表达决策信息,结合GRA决策方法,求解各备选方案对理想最优方案与临界最优方案的灰色关联系数,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得出考虑理想最优与临界最优方案的综合关联系数;综合AHP主观赋权与Entropy客观赋权方法对各属性指标进行赋权,对主客观权重建立相对熵最小化优化模型,得出主客观综合权重,进而求解各指标的加权综合关联度,以此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决策,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决策方法的合理性。【结果】建立了基于区间数GRA决策和AHP-Entropy主客观综合赋权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的灰色关联度优选决策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优选中属性值为区间数的灰色多属性决策及AHP-Entropy主客观综合赋权问题。【结论】所构建的基于区间数GRA与AHP-Entropy主客观综合赋权的除险加固方案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决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 方案优选 区间数GRA AHP-Entropy综合权重
下载PDF
黄河龙门至三门峡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汪亮 张海欧 +2 位作者 解建仓 罗军刚 闫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为揭示不同水文条件及污染源的动态变化对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龙门至三门峡河段为研究对象,对河流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枯水年为代表水文年,根据黄河龙门至三门峡区间各河段的实测资料,用基于Matlab... 为揭示不同水文条件及污染源的动态变化对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龙门至三门峡河段为研究对象,对河流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枯水年为代表水文年,根据黄河龙门至三门峡区间各河段的实测资料,用基于Matlab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方法反算出各河段不同水文条件下的CODcr和NH3-N的综合降解系数,通过实例模拟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更符合河流污染物降解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降解系数 动态变化 枯水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