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价值
1
作者 方长琳 刘奇 +2 位作者 赵颖倩 王强 王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1,共4页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历史悠久,医学家们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的针灸临床中,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更加深刻,针灸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此外,针灸界对治疗此病的疗效规律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其中,以循证医学...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历史悠久,医学家们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的针灸临床中,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更加深刻,针灸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此外,针灸界对治疗此病的疗效规律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其中,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研究报告为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同时,现代生物学机理的研究也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明确针灸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价值,对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评估及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阿尔茨海默病 价值
原文传递
嗅三针对帕金森病痴呆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和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郭婕 赵颖倩 +3 位作者 李华 王渊 马雪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D认知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电针组(AE),每组10只;采用单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tract,MFB)注射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筛选PDD小鼠。建模筛选成功后,电针组选取嗅三针进行电针治疗,各组小鼠干预14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α-syn、Aβ、Apo E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海马CA1区Apo E与GFAP的共定位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穿梭箱主动回避次数增加(P<0.05),电击刺激平均时间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变性坏死,细胞核体积变小、浓染、结构不清,呈核固缩表现;而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有明显改善,大部分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圆而大,染色浅,形态清晰。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α-syn、Aβ、Apo E蛋白以及Apo E与GFAP共定位率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P<0.01,P<0.01,P<0.05)。结论:嗅三针可提高PDD小鼠认知能力并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po E表达从而减少海马CA1区α-syn、Aβ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嗅三针 载脂蛋白E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Α-突触核蛋白 淀粉样蛋白-β
下载PDF
2003-2023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李泐 王强 +3 位作者 王渊 李慧 刘隽阳 李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目的分析2003-2023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2003年1月-2023年9月收录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 目的分析2003-2023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2003年1月-2023年9月收录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文献,应用NoteExpress3.7.0和CiteSpace5.7.R5软件分析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纳入934篇文献,发文量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纳入653位作者,发文较多的作者包括赖新生、刘智斌、牛文民等;纳入449个机构,发文较多的机构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涉及635个关键词,形成23个聚类;高频关键词有“认知功能”“大鼠”“海马”等。结论针刺对神经的保护与修复、认知功能的改善、综合治疗模式、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可能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针刺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对药“远志-酸枣仁”中CaMKⅡ调控成分的虚拟筛选及抗癫痫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赵泽丰 年梦 +4 位作者 王咏琪 陈靖轩 乔海法 杨晓航 钱明成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目的对“远志-酸枣仁”中潜在作用于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靶点的活性物质进行筛选,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以药效团为基础的虚拟筛选手段,通过收集已出版文献中报... 目的对“远志-酸枣仁”中潜在作用于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靶点的活性物质进行筛选,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以药效团为基础的虚拟筛选手段,通过收集已出版文献中报道的具有调控CaMKⅡ作用的化合物信息,建立基于CaMKⅡ配体的HipHop药效团模型,收集文献中报道的“远志-酸枣仁”中的成分并建立化合物库,对“远志-酸枣仁”中的成分与药效团进行匹配,随后使用分子模拟对接手段对匹配到的小分子化合物与CaMKⅡ靶点(PDB ID:2V7O)进行对接,研究潜在活性单体与CaMKⅡ的作用。用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模型对活性单体细叶远志苷A(39)的抗癫痫作用进行测定,并对CaMKⅡ水平的调控作用进行评价。结论通过文献检索建立包含“远志-酸枣仁”中109种化学成分的化合物库,通过测试集验证确定将药效团03用于对“远志-酸枣仁”化合物库的虚拟筛选,对匹配度排前6位的单体通过分子模拟对接分析其与CaMKⅡ的作用情况,并用抗癫痫动物模型对单体的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9能够在中高剂量下延长PTZ致癫痫发作的潜伏时间,改善PTZ所致的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善PTZ诱导的癫痫发作后脑内尼氏体丢失,提升PTZ所致的CaMKⅡ表达水平降低,提升海马CA1、CA3区及颞叶皮层内CaMKⅡ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并进一步对nAChR4受体水平进行调控。表明基于虚拟筛选与活性评价手段探讨“远志-酸枣仁”中CaMKⅡ调控作用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酸枣仁 CaMKⅡ 虚拟筛选 活性评价
下载PDF
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损伤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杰 王强 +5 位作者 王渊 刘隽阳 郭婕 李华 牛文民 张安仁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形态、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VD模型。嗅三针给予带电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Nrf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NQ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寻找目标平台游泳的距离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空间探索试验结果中,假手术组、嗅三针组穿越平台区次数、平台区游泳距离明显多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病理形态中细胞排列紊乱,坏死数量多于假手术组。嗅三针组海马区病理形态的细胞形态清晰、排列整齐,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海马区细胞排列不齐,数目少于嗅三针组;嗅三针组Nrf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嗅三针组大鼠海马组织HO-1、NQO1表达高于模型组、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减少海马损伤,通过激活Nrf2,调节HO-1、NQO1蛋白表达,发挥对抗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嗅三针 抗氧化kelch样ECH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下载PDF
循经取穴针刺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压痛阈值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亚楠 李欢 +5 位作者 范琳 张敏 陈文英 王渊 王强 乔海法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观察循经取穴针刺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压痛阈值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点与患侧列缺或尺泽穴电针治疗,未电针刺激的列缺或尺泽... 目的 观察循经取穴针刺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压痛阈值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点与患侧列缺或尺泽穴电针治疗,未电针刺激的列缺或尺泽穴采用手法行针;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点与患侧灵道或少海穴电针治疗,未电针刺激的灵道或少海采用手法行针。观察治疗前后基础治疗点的压痛阈值及治疗前后、第1次随访(治疗后第4周)、第2次随访(治疗后第12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 CMS)和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基础治疗点的压痛阈值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CMS和SF-36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 针刺肺经穴和心经穴均能有效改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疼痛、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针刺肺经穴优于心经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肺经 心经 取穴 腱鞘炎 肩痛
下载PDF
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机械痛阈及TRPV1和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晨曦 胡瑞斌 +2 位作者 高昕妍 乔海法 袁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及敏化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关元穴、敏化点机械痛阈值及T13-L2节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及敏化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关元穴、敏化点机械痛阈值及T13-L2节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PCOS小鼠模型体表敏化的部分机制。方法:32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敏化点组,每组8只。采用双酚A灌胃的方式制备PCOS模型,对照组用玉米油灌胃;电针关元及敏化点,每日20 min,连续5天,共4周。电针结束后第3天,用von Frey测量小鼠体表敏化点及关元穴机械痛阈值;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DRG中TRPV1及CGR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组织囊性扩张、闭锁卵泡增加,关元穴、敏化点痛阈值下降,脊髓及DRG中TRPV1、CGRP蛋白表达上升,脊髓中TRPV1/CGRP共表达光密度升高、DRG中TRPV1/CGRP共表达细胞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关元组及电针敏化点组卵泡及黄体发育良好,关元穴及敏化点痛阈值升高,脊髓、DRG中TRPV1及CGRP蛋白表达降低、脊髓中TRPV1/CGRP共表达光密度降低、DRG中TRPV1/CGRP共表达细胞减少。结论:电针敏化点与关元可提高PCOS小鼠关元穴及敏化点机械痛阈值,调节PCOS小鼠体表敏化现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RPV1、CGRP的异常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穴位敏化 机械痛阈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针刺改善慢性疼痛经历小鼠社会认知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伶伶 李宁娆 +1 位作者 任维 李永丰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77-8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慢性疼痛经历小鼠社会认知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选用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针刺组(模型组+电针治疗)。3组分别进行旷场、社会认知行为实验,分析小鼠行为学结果;采用分子...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慢性疼痛经历小鼠社会认知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选用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针刺组(模型组+电针治疗)。3组分别进行旷场、社会认知行为实验,分析小鼠行为学结果;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变化及树突棘数量、密度改变。结果: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和针刺组在中心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社会认知行为中Trial 1实验: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针刺组小鼠围绕在两个空圆柱的探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ial 2实验:3组小鼠在陌生鼠1(Stranger 1)周围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大于围绕空玻璃圆柱的时间(P<0.01);Trail 3实验:假手术组和针刺组与熟悉鼠(Familiar)相比对陌生鼠2(Stranger 2)探索时间更长(P<0.01),模型组未对陌生鼠2(Stranger 2)表现出更强的探索欲(P>0.05)。蛋白免疫印迹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针刺组(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针刺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数量、密度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树突棘变化从而改善慢性痛经历小鼠的社会认知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社会交互 针刺 海马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基于“既病防变”思想探讨针刺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智智 王强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4-58,共5页
帕金森病(PD)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中提早的干预治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PD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针刺治疗结合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认识PD的发病机制,把握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从临床与... 帕金森病(PD)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中提早的干预治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PD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针刺治疗结合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认识PD的发病机制,把握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探索“既病防变”结合针刺治疗与PD发病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针刺疗法在PD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还对PD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基于“既病防变”的思想提早的介入针刺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传变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对于PD早期的治疗意义重大,同时对研究治疗PD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既病防变 针刺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尹伶伶 任维 +2 位作者 易招弟 李宁娆 李永丰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前额叶、前扣带回、岛叶、丘脑、海马、伏隔核与杏仁核等功能活动;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单胺类、胆碱类与炎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改善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就近5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认知障碍 针刺 FMRI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电针调节CD8^(+)T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7-1184,共8页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电针组选取“足三里”“悬钟”进行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转棒、旷场测试,并观察黑质区TH表达及CD8^(+)T细胞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干扰素γ(IFNγ)蛋白及颗粒酶B(GzmB)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淡无光,精神萧瑟,活动减少,肌肉颤动,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掉棒潜伏时间延长(P<0.01),运动总距离延长且经过区域中心的速度改善(P<0.01),黑质区TH阳性表达增加(P<0.01),CD8^(+)CD103^(+)T细胞共定位表达率降低(P<0.01),IFNγ含量下调(P<0.05,P<0.01),GzmB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以提高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增加黑质区TH表达并改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电针减少黑质区CD8^(+)CD103^(+)T细胞浸润,进一步抑制IFNγ、GzmB分泌,最终降低细胞毒性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CD8^(+)T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 干扰素γ 颗粒酶B
下载PDF
电针调控Wnt信号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变性的研究
12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vesicular GABA transpor... 目的:观察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突触后标志物桥尾蛋白(Gephyrin)以及树突棘密度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5a,Wnt5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D运动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MPTP腹腔注射复刻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一天对电针组小鼠开始针刺“合谷”“太冲”穴,同日左旋多巴组小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注射液,各组小鼠干预2个疗程后采用爬杆及悬挂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标记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vGAT和突触后标志物Gephyr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Wnt5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爬杆耗时缩短(P<0.05),悬挂评分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神经元细胞稀疏,残留的多巴胺神经元萎缩,胞核皱缩偏移,水肿空泡变性增多;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形态圆润,水肿变性细胞减少,形态清晰。各组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vGA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纹状体突触后标志物Gephyrin的阳性表达升高(P<0.05),Wnt5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早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进行电针干预可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治疗机制可能是电针激活Wnt5a信号进而调控抑制性突触,改善纹状体GABA能神经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抑制性突触 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 桥尾蛋白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刺治疗胃脘痛选穴规律
13
作者 代表 王渊 +4 位作者 刘奇 王强 刘鹏 许磊 乔海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9-36,共8页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刺治疗胃脘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刺治疗胃脘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2年11月30日收录的针刺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筛选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针刺处方。利用Excel2021建立针刺治疗胃脘痛处方数据库,并统计腧穴频次、归经、特定穴及中医证型;运用Gephi0.9.6完成复杂网络建模,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核心腧穴分析及社团分析。结果共纳入105篇文献,包含175首针刺处方,涉及83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1058次。高频腧穴前5位分别为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脾俞,高频组穴前3位为足三里-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内关,通过k-core层次分析法筛选出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脾俞、公孙、太冲、天枢、气海及梁丘等24个核心腧穴,采用社团分析法得到4类证-穴社团。结论针刺治疗胃脘痛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尤以五输穴居多,多运用上下配穴法和俞募配穴法,临证注重辨证论治,可为临床针刺治疗胃脘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针刺 胃脘痛 选穴规律
下载PDF
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泽丰 年梦 +3 位作者 吕红 岳江鑫 杨晓航 乔海法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 总结药物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病理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治疗PTSD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药物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病理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治疗PTSD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根据神经递质的类型对研究结果进行分类。结果 本研究回顾了药物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治疗PTSD的病理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机制,对上市药物通过调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大麻素及催产素等神经递质治疗PTS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结论 本文为通过药物手段治疗PTSD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神经递质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琥珀酰亚胺衍生物抗癫痫活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咏琪 赵泽丰 +3 位作者 年梦 陈靖轩 乔海法 杨晓航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1-227,共7页
目的对琥珀酰亚胺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进行总结。方法通过收集已发表文献中报道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的相关信息,对琥珀酰亚胺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综述。结果按照时间顺序,对文献报道的25种琥珀酰亚胺类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进... 目的对琥珀酰亚胺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进行总结。方法通过收集已发表文献中报道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的相关信息,对琥珀酰亚胺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综述。结果按照时间顺序,对文献报道的25种琥珀酰亚胺类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结论通过对琥珀酰亚胺衍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发以琥珀酰亚胺为母核的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亚胺衍生物 抗癫痫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嗅三针”对帕金森病小鼠TH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强 郭阳 +5 位作者 刘智斌 牛文民 王渊 李杰 鲁刚 刘瑶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7期937-94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嗅三针"干预对长期低剂量鼻饲脂多糖(LPS)帕金森(PD)模型小鼠行为学、嗅黏膜及黑质TH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嗅三针"调节PD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 目的通过观察"嗅三针"干预对长期低剂量鼻饲脂多糖(LPS)帕金森(PD)模型小鼠行为学、嗅黏膜及黑质TH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嗅三针"调节PD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帕金森模型组(Model),嗅三针干预组(XSZ),西药左旋多巴组(L-DOPA),10只/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PD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干预10 d,观察嗅黏膜病理变化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结果 PD模型组中嗅黏膜病理改变明显,TH在黑质的表达减少(P<0.05),经"嗅三针"干预后可以增加黑质TH表达,西药左旋多巴组对嗅觉改善无明显效应,但对可以增加PD模型小鼠黑质TH的表达(P<0.05)。结论针刺"嗅三针"可以改善PD早期小鼠的行为学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嗅黏膜及增加TH在黑质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三针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黑质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玲 郭婷 +7 位作者 祝斌野 李雪 任博 李慧 许磊 王强 王渊 王文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01-204,共4页
文章旨在从针刺治疗由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血管性痴呆,探讨其机制研究。通过梳理关于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回顾和整理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发现针刺主要通过作用靶点海马发挥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应,即针刺可通... 文章旨在从针刺治疗由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血管性痴呆,探讨其机制研究。通过梳理关于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回顾和整理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发现针刺主要通过作用靶点海马发挥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应,即针刺可通过对海马形态功能、神经及血管因素等方面的调节对本病达到治疗作用,并提出当前阶段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机制
原文传递
针刺“新胃俞”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镜检查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杰 刘智斌 +3 位作者 牛文民 杨晓航 王渊 袁敏惠 《河北中医》 2016年第12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新胃俞"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镜检查积分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针刺"新胃俞"治疗,对照组45例予针刺胃俞穴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 目的观察针刺"新胃俞"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镜检查积分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针刺"新胃俞"治疗,对照组45例予针刺胃俞穴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新胃俞"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针刺胃俞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胃炎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基于记忆信息加工理论和治未病思想的相关性探讨痴呆的防治思路
19
作者 赵普 许磊 +5 位作者 刘奇 王强 赵颖倩 马雪 刘娜 王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记忆衰退是痴呆发生、发展、传变的关键原因。从记忆信息加工角度去探析痴呆的发病机制,将痴呆传变进程总结为早期健忘—记忆衰退—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发现其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有相似之处。本... 记忆衰退是痴呆发生、发展、传变的关键原因。从记忆信息加工角度去探析痴呆的发病机制,将痴呆传变进程总结为早期健忘—记忆衰退—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发现其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有相似之处。本文拟从记忆衰退对痴呆发展的重要性出发,交叉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分析记忆信息加工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在延缓记忆衰退思路中的内在联系,并提出防治思路。即在痴呆的防治过程中,通过把握记忆的动态变化,关注既病防变这一关键时期,着重对早期健忘到记忆衰退这一过程进行控制,以增强患者的记忆训练,延缓记忆衰退,改善认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记忆衰退 信息加工 治未病 防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胃溃疡模型小鼠穴位敏化中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杨雪 郑璇 +4 位作者 袁伟 吴宇蔚 刁志君 薛思梦 乔海法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慢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穴位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将冰乙酸溶液于胃小弯近幽门处注射到胃壁肌层近...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慢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穴位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将冰乙酸溶液于胃小弯近幽门处注射到胃壁肌层近黏膜下层构建慢性胃溃疡模型,随后在小鼠尾静脉上注射伊文思蓝,观察穴位敏化点的体表分布规律;HE染色法观察胃部组织在造模前后的病理形态变化;通过体表痛敏行为学实验,观察小鼠痛觉阈值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穴位敏化后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皮肤中的CGRP表达。结果通过向小鼠胃部注射冰乙酸可诱导其形成符合胃溃疡典型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照组EB渗出点较少,模型组EB渗出点分散于脊髓T_(1)~T_(13)节段支配区域,其中以T_(9)~_(T11)区域最为集中,且其伊文思蓝渗出点压痛阈较造模前显著降低(P<0.01)。穴位敏化后模型组的脊髓、DRG和皮肤中的CGRP蛋白和荧光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冰乙酸诱导小鼠形成胃溃疡后,其胃部组织病变所对应的体表敏化区、相应的脊髓T9~T11节段和DRG神经元中CGRP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外周和中枢痛觉敏化,使体表局部出现神经源性炎性反应,介导穴位敏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穴位敏化 痛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