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O_(2)/碳气凝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夏傲 陈军 +2 位作者 李佳萌 于博涛 谈国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可溶性淀粉制备碳气凝胶基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将MnO_(2)纳米结构在碳气凝胶(CA)表面原位生长,制得了MnO_(2)/CA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O_(2)/CA复合材料相...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可溶性淀粉制备碳气凝胶基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将MnO_(2)纳米结构在碳气凝胶(CA)表面原位生长,制得了MnO_(2)/CA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O_(2)/CA复合材料相比于纯相的MnO_(2)有着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样品M15CA(原料中KMnO 4与CA以15∶1的质量比复合得到的样品)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202 F/g,电流密度从1 A/g增加至10 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77.4%,在10 A/g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88.6%.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CA高的导电性,其与MnO_(2)复合后电极的转移电阻显著降低.另外,CA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有效防止了MnO_(2)的团聚,使得电极材料与电解液更加充分接触、反应活性位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MnO_(2) 碳气凝胶 电极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g-C_(3)N_(4)复合Ge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殷立雄 李书航 +3 位作者 宋佳琪 黄剑锋 赵津 白培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3,137,共6页
锗由于有较高的质量容量(1600 mAh/g)、良好的电子传导率和锂离子扩散性等优点,在电极材料领域广受关注.然而锗基材料充电时巨大的体积膨胀极其影响电池寿命.以三聚氰胺为碳源,利用简单工艺制备出氮化碳(g-C_(3)N_(4))复合锗(Ge)材料(Ge... 锗由于有较高的质量容量(1600 mAh/g)、良好的电子传导率和锂离子扩散性等优点,在电极材料领域广受关注.然而锗基材料充电时巨大的体积膨胀极其影响电池寿命.以三聚氰胺为碳源,利用简单工艺制备出氮化碳(g-C_(3)N_(4))复合锗(Ge)材料(Ge/CN).研究了不同水热温度对Ge/CN复合电极形貌及储锂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当水热温度为180℃时,Ge/CN-2电极形貌为孔隙丰富的层级结构且储锂性能最好.于0.1 A/g的电流密度下第一圈放电比容量高达1275.7 mAh/g,经100圈循环后容量仍有684.2 mAh/g,电化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N掺杂MnO_(2)/碳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傲 韩曰朋 +2 位作者 曾啸雄 赵晨鹏 谈国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75-2184,共10页
采用碳布(CC)为柔性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nO_(2)/CC及N掺杂MnO_(2)/CC无黏结剂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掺杂... 采用碳布(CC)为柔性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nO_(2)/CC及N掺杂MnO_(2)/CC无黏结剂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掺杂MnO_(2)/CC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948.8 mAh·g^(-1),经过不同倍率测试后电流密度恢复至0.1 A·g^(-1)时仍然保持有907.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95.7%。在1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640.3 mAh·g^(-1),循环100次后仍然保持有529.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2.8%,可逆比容量远高于商用Mn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MnO_(2) N掺杂 水热法
下载PDF
多孔碳包覆纳米锗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殷立雄 赵津 +2 位作者 黄剑锋 李书航 宋佳琪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采用高温辅助溶胶凝胶法,改变煅烧温度(750、800和850℃)制备多孔碳骨架包覆纳米锗颗粒的蜂窝状锗碳(Ge/C)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XRD)、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仪以及电化... 采用高温辅助溶胶凝胶法,改变煅烧温度(750、800和850℃)制备多孔碳骨架包覆纳米锗颗粒的蜂窝状锗碳(Ge/C)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XRD)、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仪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不同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并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800℃煅烧制得的Ge/C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1 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55.6 mA·h/g,经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稳定在625.4 mA·h/g,电化学性能良好。多孔结构避免了Ge的团聚,同时提供空间缓冲弱化了Ge的体积膨胀,保证了材料结构的完整性。此外,多孔结构成为离子传输的高速通道,减小了离子的扩散距离。三维碳骨架提供了电子导电路径,提高了材料整体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多孔碳骨架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oTi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醇敏醛敏双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靖 张颖 +1 位作者 王亚军 付子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在临床医学诊断领域,基于半导体敏感的呼出气体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无创伤、可重复且快速等优势,其技术关键是半导体敏感材料对病程发展直接相关的典型标记物高度敏感.选用三聚氰胺、六水合硝酸钴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及热聚合法... 在临床医学诊断领域,基于半导体敏感的呼出气体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无创伤、可重复且快速等优势,其技术关键是半导体敏感材料对病程发展直接相关的典型标记物高度敏感.选用三聚氰胺、六水合硝酸钴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及热聚合法制得不同g-C_(3)N_(4)含量的CoTiO_(3)/g-C_(3)N_(4)气敏复合材料,采用XRD、SEM、XPS等对所得气体敏感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oTiO_(3)/g-C_(3)N_(4)复合材料中,g-C_(3)N_(4)质量百分比为12%时,材料呈多孔球形结构,在不同工作温度下分别对乙醇和丙烯醛敏感,并可实现温控敏感性的转换.材料对50 ppm乙醇和丙烯醛的响应值分别可以达到32和23,展示了CoTiO_(3)/g-C_(3)N_(4)复合材料在临床呼出气检测当中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钴 石墨相氮化碳 气体敏感 乙醇 丙烯醛
下载PDF
Sm^3+掺杂TiO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6
作者 殷立雄 白培杰 +2 位作者 霍京浩 韩浪 李书航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以六水合硝酸钐(Sm(NO 3)3·6H 2O)和钛酸四正丁酯(C16H36O4Ti)为原料,无水乙醇和乙酰丙酮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Sm3+掺杂TiO 2(TiO 2:Sm3+)纳米晶.与TiO2相比,Sm3+掺杂可以减小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结构稳定性.... 以六水合硝酸钐(Sm(NO 3)3·6H 2O)和钛酸四正丁酯(C16H36O4Ti)为原料,无水乙醇和乙酰丙酮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Sm3+掺杂TiO 2(TiO 2:Sm3+)纳米晶.与TiO2相比,Sm3+掺杂可以减小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TiO 2∶Sm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1 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529.3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为92.8 mAh/g,从第二圈循环后库伦效率保持在8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m^3+ 溶剂热法 负极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基于离子交联橡胶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何选盟 李蓓君 +1 位作者 韦晗丹 邵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2,共8页
以四硫-丙烯酸锌(SZDA)和碳纳米管(CNTs)制备了离子交联碳纳米管/丁苯橡胶复合材料,采用溶液共混和机械共混法解决了碳纳米管在橡胶基体中因团聚而造成电导率降低的可能,获得了具有电磁屏蔽性和可回收性的双功能复合材料,加入20 wt%CNT... 以四硫-丙烯酸锌(SZDA)和碳纳米管(CNTs)制备了离子交联碳纳米管/丁苯橡胶复合材料,采用溶液共混和机械共混法解决了碳纳米管在橡胶基体中因团聚而造成电导率降低的可能,获得了具有电磁屏蔽性和可回收性的双功能复合材料,加入20 wt%CNTs时材料的屏蔽效能达27.29 dB.还探究了厚度对屏蔽性能的影响,当厚度由1 mm增至3 mm时,10 wt%CNTs/SBR材料的屏蔽性能从21.01 dB增至33.42 dB.此外,通过溶剂回收法对交联橡胶进行回收,再以ZnO作为交联剂对回收橡胶重新加工,虽然再加工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不超过10 dB,仍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硫-丙烯酸锌 离子交联 可再加工 电磁屏蔽
下载PDF
真空抽滤制备CNF/CNT/碳纤维增强体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白换换 武清 +3 位作者 叶紫怡 徐小建 邓昊 朱建锋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3-428,共6页
界面是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然而由于碳纤维表面呈化学惰性,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因此通过对碳纤维表面改性以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成为重要突破口。创新性地采用真空抽滤技术将碳纳米... 界面是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然而由于碳纤维表面呈化学惰性,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因此通过对碳纤维表面改性以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成为重要突破口。创新性地采用真空抽滤技术将碳纳米纤维素(carbon nanocellulose fibers,CNFs)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引入圆周型碳纤维表面,制备CNF/CNT/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以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研究表明,采用改性后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提高了24.1%,主要来自于增强的纤维/树脂间机械咬合和提升的纤维表面能。采用的真空抽滤技术克服了现有改性方法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效率低及降低纤维拉伸性能等缺点,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表面改性和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提高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 界面 表面改性 真空抽滤法
下载PDF
聚吡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江 习绍华 +5 位作者 Abdul Wariz 李帅 陈卓然 李旭 王芬 朱建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2,共7页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以氧化模板法制备的纤维聚吡咯为掺杂材料,成功制备了纤维聚吡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聚吡咯填料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纤维聚吡...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以氧化模板法制备的纤维聚吡咯为掺杂材料,成功制备了纤维聚吡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聚吡咯填料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纤维聚吡咯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纤维PPy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 wt%PPy/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80.1 MPa;随着PPy填料含量的增加,PPy/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显著降低;3 wt%PPy/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展示了优异的吸波性能,在16.1 GHz下的最小反射损耗RL达到-33.50 dB.为处理电磁波污染的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聚吡咯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吸波性能
下载PDF
MoS2@CoFe2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宗翰文 杨海波 +4 位作者 董镜镜 邱云 百晓宇 文博 林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oS2@CoFe2O4复合材料,探究了CoFe2O4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率下的电磁参数,模拟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当CoFe2O4添加量为0.4 g时,所制得...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oS2@CoFe2O4复合材料,探究了CoFe2O4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率下的电磁参数,模拟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当CoFe2O4添加量为0.4 g时,所制得的复合材料吸波性能最佳,最大吸收位于11 GHz,为-59.9 dB,相应的匹配厚度为2.7 mm,并且当匹配厚度为2 mm时,其有效吸收频带宽度(-10 dB以下)为4.63 GHz(12.58~17.21 GHz)。表明MoS2@CoFe2O4复合材料在微波吸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钴 二硫化钼 吸波性能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脱硫石膏常压盐溶液法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虎林 王静 +3 位作者 伍媛婷 海鸥 薛云龙 张新孟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4,共15页
脱硫石膏是对含硫燃料燃烧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后得到的工业副产品。以其为原料制备硫酸钙晶须是实现脱硫石膏高附加值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围绕近年来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成果,在分析脱硫石膏和硫酸钙晶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常压盐... 脱硫石膏是对含硫燃料燃烧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后得到的工业副产品。以其为原料制备硫酸钙晶须是实现脱硫石膏高附加值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围绕近年来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成果,在分析脱硫石膏和硫酸钙晶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常压盐溶液法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反应机理和工艺条件,讨论了以脱硫石膏为原料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表明,常压盐溶液法中硫酸钙晶须的生长包括二水硫酸钙溶解、半水硫酸钙析出与晶须生长三个过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增大盐溶液浓度和料浆浓度、降低pH值均有利于硫酸钙晶须的生长。脱硫石膏中存在的多种杂质会影响硫酸钙晶须制品的纯度和形貌,需要通过物理手段和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选择含Na^(+)或Mg^(2+)的氯盐或者硝酸盐可增大二水硫酸钙溶解度、降低溶液水活度和调控脱水速率进而促进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生长,而通过转晶剂离子在硫酸钙晶须不同晶面的选择吸附可控制晶须形貌。一般金属阳离子可促进晶须生长,增大长径比;有机阴离子会抑制晶须生长,形成短柱状硫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硫酸钙晶须 常压盐溶液法 生长机理
下载PDF
多尺度Ag/CuO复合光热材料的制备及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政通 王成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7-1464,共8页
采用原位化学反应和热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在泡沫铜表面形成丝线状与花瓣状的立体无机物阵列,然后在其表面蒸镀Ag纳米颗粒(NPs),成功制备了基于泡沫铜的Ag/CuO复合光热材料。该复合材料因表面三维立体阵列结构以及Ag NPs而具备较高的太阳... 采用原位化学反应和热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在泡沫铜表面形成丝线状与花瓣状的立体无机物阵列,然后在其表面蒸镀Ag纳米颗粒(NPs),成功制备了基于泡沫铜的Ag/CuO复合光热材料。该复合材料因表面三维立体阵列结构以及Ag NPs而具备较高的太阳光吸收率。故而,Ag/CuO复合光热材料结合三聚氰胺泡沫组成的蒸发器件实现了高效的海水淡化。本研究除了探索光陷阱深度和金属掺杂对吸收体光热转换效率增强之外,还搭建了太阳能驱动界面蒸汽生成测试系统,测试了样品的光热蒸发性能。在1倍太阳(1 kW·m-2)辐照下,该器件整体蒸发速率高达1.097 6 kg·m-2·h-1,即其蒸发效率可达7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等离激元金属 光热转换 Ag/CuO 泡沫铜
下载PDF
MoS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13
作者 任一杰 霍京浩 +1 位作者 原晓艳 郭守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5,129,共7页
过渡金属硫化物中MoS_(2)因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微波吸收潜力.本文以钼酸钠(Na_(2)MoO_(4)·2H_(2)O)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花球状MoS_(2),之后通过自组装法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合成了不同质... 过渡金属硫化物中MoS_(2)因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微波吸收潜力.本文以钼酸钠(Na_(2)MoO_(4)·2H_(2)O)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花球状MoS_(2),之后通过自组装法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合成了不同质量比的MoS_(2)/rGO二元复合材料.随着rGO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电导损耗随之增加,而介电常数较小的MoS_(2)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因此,MoS_(2)/rGO复合材料集二者的优势于一身,实现了理想的宽频电磁波吸收.当MoS_(2)与rGO的复合质量比达到4∶1时,材料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当匹配厚度为2.2 mm,频率为13.04 GHz时,最低反射损耗值为-40.23 dB,其有效吸收带宽在厚度为2.0 mm时,可达4.8 GHz(10.4~15.2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球状MoS_(2) 自组装法 MoS_(2)/rGO 吸波性能
下载PDF
SiC/Al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宇鸿 朱建锋 王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159,共13页
界面润湿性和界面反应极大地限制了SiC/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提升。虽然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计算等研究揭示了Al-SiC的高温润湿行为和界面反应机理,得到了界面润湿和界面反应的理论模型,但调控润湿性的因素多且复杂,一些因素相互影... 界面润湿性和界面反应极大地限制了SiC/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提升。虽然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计算等研究揭示了Al-SiC的高温润湿行为和界面反应机理,得到了界面润湿和界面反应的理论模型,但调控润湿性的因素多且复杂,一些因素相互影响,尚未系统地提出SiC/Al基复合材料界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调控界面润湿性和界面反应的关键因素仍不明确,SiC/Al基复合材界面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争议。为了探索控制界面润湿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归纳了影响界面润湿性的实验因素:(1)SiC基体(纯度、表面粗糙度、气孔率、游离Si含量等)及表面极性(C端、Si端);(2)合金和基体的氧化层及其厚度(氧分压);(3)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4)接触温度和时间;(5)界面反应;(6)测试方法(座滴、挤出等);(7)液滴重量或尺寸及蒸发速率等。其中,除了(6)和(7)外,其他因素对调控SiC/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润湿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提升和应用有重要指导价值。纯Al和SiC在650℃就能发生界面反应,其产物Al_(4)C_(3)在室温下与H_(2)O发生反应,该反应会破坏界面结合,使得复合材料性能急剧降低。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和热力学计算建立了界面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模型,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和显微结构分析,阐明了温度、反应时间、合金元素、SiC表面极性等因素对界面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抑制或消除有害界面反应的边界条件。与润湿性相比,界面反应严重制约了SiC/Al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及使用寿命的延长。但可通过简单工艺调控,通过向熔体中引入合金元素、改性SiC及过渡层和特殊制备工艺等能有效抑制界面反应,实现与润湿性协同调控。本文分析了界面反应和界面润湿性的研究进展,归纳了SiC/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的三个途径。一是添加合金元素进行有限的调控,在特定工艺中,添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能够提高润湿性,减弱或消除界面反应;二是设计界面反应和界面过渡层,获得预期的界面组成和结构,提高润湿性的同时消除有害界面反应;三是采用新制备工艺,利用现有的界面研究成果和模型,调控界面反应温度和时间直接获得性能优异的体材料,如累积辊压、喷射沉积、原位自生等。虽然上述途径能够调控SiC/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但仍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所得复合材料的性能和预期性能还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对SiC/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和调控仍然需要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其界面反应、组成和结构,减小接触角,缩短达到平衡接触角的时间,从而降低制备工艺难度,提升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l基复合材料 界面润湿性 界面反应 界面调控因素
下载PDF
构筑TiO2/碳纤维多级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费杰 李盟 郑欣慧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5-111,145,共8页
为了改善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在碳纤维与树脂之间引入了TiO 2薄膜层、纳米线层,来实现多级增强.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厚度的薄膜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胶-凝胶法涂... 为了改善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在碳纤维与树脂之间引入了TiO 2薄膜层、纳米线层,来实现多级增强.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厚度的薄膜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胶-凝胶法涂覆3次并水热生长纳米线时,薄膜层的厚度为0.1μm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弯曲强度,较原始样品增加了32.8%.而且,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17,磨损率最小且相较于原始样品降低了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TiO 2薄膜层 弯曲强度 摩擦系数 磨损率
下载PDF
PPy对Al掺杂MnO_(2)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夏傲 李佳萌 +2 位作者 曾啸雄 陈军 谈国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Al 3+掺杂MnO_(2),再通过低温原位聚合法将其与聚吡咯(PPy)进行复合,制得了Al掺杂MnO_(2)/PPy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掺杂MnO_(2)/PPy复合材料相比于Al掺杂MnO_... 利用水热法制备Al 3+掺杂MnO_(2),再通过低温原位聚合法将其与聚吡咯(PPy)进行复合,制得了Al掺杂MnO_(2)/PPy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掺杂MnO_(2)/PPy复合材料相比于Al掺杂MnO_(2)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Al掺杂的MnO_(2)与PPy质量复合比为6∶1的电极(A0.45M6P1)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273.56 F/g,电流密度从1 A/g增加至10 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77.89%,在10 A/g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3.2%.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功于PPy为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子提供了快速传输的路径,在MnO_(2)的纳米片上复合上一层PPy有利于缓解MnO_(2)在充放电过程中离子嵌入/脱出带来的体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MnO_(2)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乐山大佛发髻修复材料失效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鹏 王芬 +3 位作者 朱建锋 王秀峰 王金华 彭学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8-1873,共6页
现今乐山大佛头部发髻修复材料是2001年启用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侵蚀,修复材料发生了大面积的脱落和裂隙。为了揭示修复材料的结构组成,研究其失效过程,利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修... 现今乐山大佛头部发髻修复材料是2001年启用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侵蚀,修复材料发生了大面积的脱落和裂隙。为了揭示修复材料的结构组成,研究其失效过程,利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修复材料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修复材料失效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污染问题(酸雨、CO2)、渗水和修复材料与砂岩的结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修复材料的失效机理,为开发新的修复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材料 环境污染 渗水 失效机理
下载PDF
二氧化锰形貌对Ti3C2Tx@MnO2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学林 朱建锋 +2 位作者 焦宇鸿 黄家璇 赵倩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以聚多巴胺(PDA)修饰的Ti3C2Tx为基体,高锰酸钾(KMnO4)为锰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及水热法,制备出四种不同形貌的Ti3C2Tx@MnO2复合材料。通过FE-SEM、XRD、Raman、FT-IR、BET及电... 以聚多巴胺(PDA)修饰的Ti3C2Tx为基体,高锰酸钾(KMnO4)为锰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及水热法,制备出四种不同形貌的Ti3C2Tx@MnO2复合材料。通过FE-SEM、XRD、Raman、FT-IR、BET及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纳米碎片状(δ-MnO2)、米粒状(α-MnO2)、纳米花球状(α-MnO2)以及纳米线状二氧化锰(α-MnO2)对Ti3C2Tx物相结构、电化学活性和电荷存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线状MnO2复合改性的Ti3C2Tx比表面积最大、电荷转移阻抗最小且循环稳定性最优,在扫描速率为2 mV·s^-1时的比容量达340.9 F·g^-1,比使用CTAB时高出近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聚多巴胺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锰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砂岩石质文物灌浆材料的成分设计及多场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飞 魏小红 +4 位作者 朱建锋 罗宏杰 王芬 施佩 张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3-520,共8页
为了制备出性能可调且满足多场景应用的砂岩石质文物灌浆材料,采用四角配料法,以水硬性石灰(NHL2)、硫铝酸盐水泥(SAC)、偏高岭土(MK)和水性环氧树脂(WER)为原料,制备出不同配方的灌浆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凝结时间、流动性、粘接强度... 为了制备出性能可调且满足多场景应用的砂岩石质文物灌浆材料,采用四角配料法,以水硬性石灰(NHL2)、硫铝酸盐水泥(SAC)、偏高岭土(MK)和水性环氧树脂(WER)为原料,制备出不同配方的灌浆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凝结时间、流动性、粘接强度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NHL2和MK含量较高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和粘接强度较低,适用于修复壁画或镶嵌图案。SAC和WER含量较高的灌浆材料,抗压强度和粘接强度较高,适用于修复断崖、悬岩型砂岩石质文物。WER和MK含量较高的灌浆材料,韧性和变形能力良好,适用于修复易受外界应力的砂岩石质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石质文物 灌浆材料 四角配料法 性能调控 多场景应用
下载PDF
食品新鲜度标签材料时间-温度偶合作用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倩倩 王秀峰 +1 位作者 岳桂贞 江红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53-60,共8页
食品新鲜度是食品质量最重要的品质特征.实验制备出了指示短期预包装食品新鲜度的变色标签材料,它可通过标签颜色的变化来显示食品新鲜度.该标签可于预包装食品外部指定位置粘贴使用,并可与新鲜度比色条对照观察,从而方便消费者直观判... 食品新鲜度是食品质量最重要的品质特征.实验制备出了指示短期预包装食品新鲜度的变色标签材料,它可通过标签颜色的变化来显示食品新鲜度.该标签可于预包装食品外部指定位置粘贴使用,并可与新鲜度比色条对照观察,从而方便消费者直观判断、掌握食品动态质量.实验基于淀粉遇碘显色的变色标签材料体系,研究了标签材料制备的工艺与条件,测定了标签材料颜色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对标签颜色的影响,讨论了不同贮藏条件下标签材料显色反应速度的关联性以及低温贮藏的意义.整个反应阶段标签材料颜色从浅青色变为棕红色.研究结果表明,该食品新鲜度变色标签是一种时间变量标签;常温、冷藏、冷冻等不同贮藏条件下标签色度值ΔE均呈现出由快速到缓慢的对数型变化趋势;标签色度值与时间-温度的关系可用关联方程组清晰表达.碘-淀粉系统标签在室温下颜色变化明显,可用于短期预包装食品室温下10天的新鲜度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贮藏温度 颜色 食品新鲜度 变色标签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