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搅拌聚合制备聚吡咯功能化密胺海绵用于油水分离研究
1
作者 王哲 亓亮 李彦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聚吡咯(Polypyrrole,PPy)功能化整体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非搅拌的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PPy功能化密胺海绵(PPy-functionalized melamine sponge,PPy-Ms).首先,在搅拌和非搅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PPy和PPy-Ms... 聚吡咯(Polypyrrole,PPy)功能化整体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非搅拌的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PPy功能化密胺海绵(PPy-functionalized melamine sponge,PPy-Ms).首先,在搅拌和非搅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PPy和PPy-Ms,结果表明,非搅拌条件制备的PPy纳米颗粒更分散,PPy-Ms更容易清洗,其吸附性能也更优;为达到PPy-Ms的最大吸油效率,基于非搅拌条件进一步优化了聚合时间、酸度和摩尔比等参数.PPy-Ms水接触角约为140°,对各种油类和有机溶剂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油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119倍.PPy-Ms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高达99.8%,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重复利用性.本研究报道的PPy-Ms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廉,是油水分离的理想候选材料,具有广阔的工业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密胺海绵 非搅拌聚合 油水分离
下载PDF
PDK1抑制剂GSK2334470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刘伟 张秀秀 +6 位作者 韩研春 石俊义 姜婉藤 何志强 代彬 李雅楠 王胜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8,86,共8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白念珠菌是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之一.耐药性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抗耐药菌和生物被膜的新型药物.课题组通过药敏筛选实验发现化合物GSK2... 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白念珠菌是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之一.耐药性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抗耐药菌和生物被膜的新型药物.课题组通过药敏筛选实验发现化合物GSK2334470(J1)单用时对耐药白念珠菌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范围为32~>128μg/mL),且在较高浓度时(64~256μg/mL)能明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损伤成熟生物被膜.进一步,通过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生长实验、存活实验、纸片扩散实验、生物被膜实验等证实J1与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表现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它们能协同抑制耐药白念珠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初步的机制研究发现J1能增加耐药白念珠菌的细胞壁厚度,并且还能抑制其药物的外排.因此,进一步对化合物J1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新型抗耐药真菌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抑制剂 抗真菌活性 耐药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协同
下载PDF
耐酸、抗氧化型槲皮素高效肠道靶向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越 沈文 +1 位作者 罗广文 徐静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制备了可自主清除胃肠道活性氧(ROS)的耐胃酸、肠道黏附型微凝胶,即钙离子交联硒化魔芋葡甘聚糖-巯基海藻酸钠微凝胶(SeKGM-TSA/Ca^(2+)),再负载槲皮素(Q)后形成SeKGM-TSA/Ca^(2+)@Q微凝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确证微凝胶成功形成,通过... 制备了可自主清除胃肠道活性氧(ROS)的耐胃酸、肠道黏附型微凝胶,即钙离子交联硒化魔芋葡甘聚糖-巯基海藻酸钠微凝胶(SeKGM-TSA/Ca^(2+)),再负载槲皮素(Q)后形成SeKGM-TSA/Ca^(2+)@Q微凝胶.采用红外光谱(FT-IR)确证微凝胶成功形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确定其微观形貌;并研究了微凝胶对·OH的清除效果和肠道黏附性能.TEM结果表明该SeKGM-TSA/Ca^(2+)@Q凝胶为大小均匀的球形,粒径为88.8±13.56 nm;抗氧化结果表明SeKGM-TSA/Ca^(2+)@Q微凝胶对·OH的清除率为50.2%±1.12%,SeKGM-TSA/Ca^(2+)@Q微凝胶对黏蛋白的黏附量为141.0±0.46 mg,槲皮素最终在肠道中靶向释放.因此,采用耐胃酸、肠黏附、ROS自主清除型微凝胶可实现槲皮素的高效肠靶向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清除 微凝胶 槲皮素 肠靶向递送
下载PDF
2-芳基-4-取代喹啉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过忠杰 张蓉 +5 位作者 赵玫 张邵华 刘伟 李穆琼 姜茹 王胜正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64-1169,1176,共7页
目的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以解决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抗真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抗真菌药敏实验对内部化合物库进行活性筛选,进一步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阳性化合物的抗真菌谱;通过生长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 目的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以解决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抗真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抗真菌药敏实验对内部化合物库进行活性筛选,进一步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阳性化合物的抗真菌谱;通过生长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验评价阳性化合物对真菌存活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化合物对真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对真菌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生物膜通透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2芳基4取代喹啉类化合物J6抗真菌活性最优,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8.9、18.9、37.8、37.8 mg/L。J6能明显抑制这4种真菌的生长,甚至对新生隐球菌表现杀菌作用。此外,J6还能抑制真菌菌丝的形成。作用机制研究显示,J6可增加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真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2芳基4取代喹啉类化合物J6表现出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对其进一步结构优化和机制研究,有望发现新型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活性 细胞内活性氧 杀真菌活性
下载PDF
甜瓜蒂抗氧化、降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菡 张光财 +1 位作者 赵艳霞 张欣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9,共8页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 MS)分析甜瓜蒂化学成分,推测主要色谱峰的结构.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甜瓜蒂75%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 MS)分析甜瓜蒂化学成分,推测主要色谱峰的结构.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甜瓜蒂75%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OH)、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试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试验、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考察甜瓜蒂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糖活性.经UHPLC-Q-Exactive MS检测,所得MS以及MS/MS数据结合质谱裂解规律分析,初步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氨基酸、有机酸和萜类化合物.甜瓜蒂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正丁醇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其对DPPH、·OH、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 50值分别为0.2348±0.053 mg/mL、0.1485±0.027 mg/mL、0.037±0.007 mg/mL,总还原力也明显优于其他五个组分.随着浓度增加,5种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不断增加,石油醚萃取物表现出较强的体外降糖活性,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能力的IC 50值分别为12.17 mg/mL、1.452 mg/mL.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甜瓜蒂中各类成分,并进行了提取物及其萃取物成分抗氧化和降糖活性测定,其中正丁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优,石油醚部位体外降糖活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蒂 UHPLC-Q-Exactive MS 乙醇提取物 萃取物 抗氧化 降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