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用加固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铁 容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S1期68-72,共5页
彩绘加固是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的国际性难题,其加固剂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研究,以克服选择材料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本工作对目前国内陶质彩绘文物常用加固剂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分析了我国陶质彩绘文物加固剂使用现状,介绍了... 彩绘加固是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的国际性难题,其加固剂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研究,以克服选择材料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本工作对目前国内陶质彩绘文物常用加固剂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分析了我国陶质彩绘文物加固剂使用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用加固剂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彩绘层 研究
下载PDF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容波 周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6-21,56,共7页
陶质彩绘文物是指用硅酸盐制作的表面有彩绘颜料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但目前整体保存的现状堪忧。由于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工作的缺乏,使大多数陶质彩绘文物出现表面彩绘起翘、脱落等现象。系统回顾了国内外陶质彩绘文... 陶质彩绘文物是指用硅酸盐制作的表面有彩绘颜料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但目前整体保存的现状堪忧。由于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工作的缺乏,使大多数陶质彩绘文物出现表面彩绘起翘、脱落等现象。系统回顾了国内外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有机类文物加固材料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盲用非常普遍,而对其使用的界定与利弊未进行综合评估,尤其是针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脆弱性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还未深入持续开展,导致现有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未能满足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工程的需要,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评估研究仍需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彩绘文物 保护材料 文物加固
下载PDF
彩绘陶质文物修复保护操作流程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江卫 惠娜 +1 位作者 赵昆 王东峰 《文博》 2009年第6期318-324,共7页
彩绘陶器文物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我国出土彩绘陶质类文物较为丰富,但保护修复操作基本不够完备。本文通过对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研究,目的建立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使得文物得到切实的... 彩绘陶器文物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我国出土彩绘陶质类文物较为丰富,但保护修复操作基本不够完备。本文通过对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研究,目的建立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使得文物得到切实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减缓或降低文物的衰变速度,延长其寿命,保护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操作流程 彩绘陶质文物
下载PDF
陶质彩绘文物科学化保护发展成功经验探析
4
作者 李斌 《文物世界》 2019年第4期27-30,11,共5页
陶质彩绘文物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技价值,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众多,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大。目前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难题,一大批陶质彩... 陶质彩绘文物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技价值,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众多,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大。目前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难题,一大批陶质彩绘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科学化保护的理念也逐渐树立起来。本文旨在梳理多年来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脉络,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寻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迹,探究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发展的规律,并找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 彩绘文物 科学保护 标准 理念
下载PDF
胶结材料在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案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兰德省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我国的彩绘类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已成为各个时代文化的重要标识符号。每年都有大量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彩绘类文物需要被保护修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类彩绘文物经历了环境的侵蚀与自然灾害的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褪色、起... 我国的彩绘类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已成为各个时代文化的重要标识符号。每年都有大量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彩绘类文物需要被保护修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类彩绘文物经历了环境的侵蚀与自然灾害的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褪色、起甲脱落、酥粉、空鼓、滋生霉菌、脱落、剥落、断裂等病害,保护修复难度大。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弥足珍贵的彩绘类文物,便于科学研究和陈列展示,胶结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关键。文章从胶结材料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丙烯酸酯类、硅酸乙酯类、动植物胶等胶结材料,给出了其于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中成功应用的实例,为今后的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文物 胶结材料 应用案例
下载PDF
山东香山汉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材质及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尚欣 付倩丽 +5 位作者 王伟锋 夏寅 刘江卫 兰德省 黄建华 毛晓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偏光显微镜(PI.M)、体式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等分析方法,对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批陶质彩绘文物制作工艺是就地取土,与水混合塑型,在900-1000%烧制陶胎。其彩绘所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白色为方解石(CaCO3)、红色为赭石(Fe203)和朱砂(HgS)、黑色为炭黑(C)、紫色为人造汉紫(BaCuSi2O6),采用胶料调和颜料调涂刷绘制而成。这批文物的制作工艺属于典型的秦汉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汉墓 陶质彩绘文物 材质 制作工艺
下载PDF
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7
作者 容波 周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了提升陶质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本研究从陶质文物病害认知、制陶工艺研究、保护机理研究、保护修复案例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目前陶质文物科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陶质文物本体形成的物理... 为了提升陶质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本研究从陶质文物病害认知、制陶工艺研究、保护机理研究、保护修复案例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目前陶质文物科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陶质文物本体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尚不深入,预防性保护缺乏预测陶质文物病害方面的研究,缺乏科学规范的保护修复效果评价体系,未来应深入地研究陶质文物保护技术基础理论,开发出考古发掘现场成熟的系统的综合保护应用技术,并将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研究、保护修复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方面深入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文物 保护修复 回顾 研究
下载PDF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方法和材料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斌 吴晨 容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安全、科学提取,可以最大限度地揭示并保存出土文物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性。为科学保护、完整复原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就近些年来出现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提取中的"揭取法"、"套箱法"、"...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安全、科学提取,可以最大限度地揭示并保存出土文物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性。为科学保护、完整复原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就近些年来出现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提取中的"揭取法"、"套箱法"、"绷带法"、"冻结法"等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用于现场文物提取的"石膏"、"聚氨酯泡沫"、"环十二烷"、"薄荷醇及其衍生物"等新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期促进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古 现场保护 保护性提取 考古发掘现场 文物保护 整体提取
下载PDF
中国文物保护材料专利综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江丽 李斌 《客家文博》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由涉及文物保护材料的中国专利为切入点,基于《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计量统计文物保护材料的中国专利项,分类化提炼研究成果,以期了解我国文物保护材料研发的动态与趋势,为文物保护材料研究人员提供情报检索资料,对文物保护材... 由涉及文物保护材料的中国专利为切入点,基于《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计量统计文物保护材料的中国专利项,分类化提炼研究成果,以期了解我国文物保护材料研发的动态与趋势,为文物保护材料研究人员提供情报检索资料,对文物保护材料专利申请、相关期刊组织优秀稿源提供方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材料 中国专利 计量统计
下载PDF
无损光谱技术在彩绘陶质文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魏璐 王丽琴 +2 位作者 周铁 容波 夏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1-485,共5页
彩绘陶质文物拥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商贸、科学技术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彩绘陶质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破坏性,普通分析技术难以满足其测试要求,近年来无损光谱技术被引入文物分析检测领域并逐渐... 彩绘陶质文物拥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商贸、科学技术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彩绘陶质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破坏性,普通分析技术难以满足其测试要求,近年来无损光谱技术被引入文物分析检测领域并逐渐得到应用。本工作从彩绘颜料分析、陶胎分析以及器物信息提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激光拉曼显微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无损光谱技术应用的现状、方法原理、特点及局限性,并对无损光谱技术在彩绘陶质文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分析 光谱技术 彩绘陶质文物 进展
下载PDF
彩绘文物颜料胶结材料分析与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闫宏涛 安晶晶 +2 位作者 周铁 容波 夏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8-714,共7页
本文系统综述了包括微量化学实验法、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分析方法和技术在古代彩绘文物颜料胶结材料分析表征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进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彩绘文物 胶结材料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文物彩绘常用胶料的氨基酸组成及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璐 黄建华 +3 位作者 王丽琴 马涛 曹雪筠 李晓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为了探索鉴定古代文物彩绘胶料的综合分析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对中国古代五种常用文物彩绘胶料的红外吸收光谱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样品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判别、分析,得出了1653cm-1及1545cm-1处的吸收峰为... 为了探索鉴定古代文物彩绘胶料的综合分析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对中国古代五种常用文物彩绘胶料的红外吸收光谱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样品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判别、分析,得出了1653cm-1及1545cm-1处的吸收峰为蛋白类胶料的特征,1076cm-1及1043cm-1处的吸收峰为桃胶的特征,以及奶类同时具有蛋白类胶料及桃胶特征的结果。通过对样品氨基酸组成的分析,得出了动物胶特有羟脯氨酸及较多的甘氨酸,鸡蛋含有较高的天冬氨酸和较低的脯氨酸,奶类的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比较高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氨基酸分析结合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可以基本区分、判定古代文物彩绘常用胶料归属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彩绘 胶料 红外吸收光谱 氨基酸 文物保护
下载PDF
中国文物彩绘常用胶料的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建华 杨璐 余珊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690,共4页
为了鉴定文物彩绘中常用胶料的种类,文章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猪皮胶、猪骨胶、蛋清、蛋黄、桃胶等中国古代文物彩绘常用胶料。通过对五种标准胶料的拉曼光谱分析,发现蛋白类胶料和桃胶的拉曼光谱存在明显差别,桃胶在1 463... 为了鉴定文物彩绘中常用胶料的种类,文章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猪皮胶、猪骨胶、蛋清、蛋黄、桃胶等中国古代文物彩绘常用胶料。通过对五种标准胶料的拉曼光谱分析,发现蛋白类胶料和桃胶的拉曼光谱存在明显差别,桃胶在1 463及1 088cm-1处存在两个糖类化合物的特征振动峰。虽然蛋白类胶料间的拉曼光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各有其特点。猪皮胶在1 737cm-1附近存在一个羰基的特征振动峰;猪骨胶在962cm-1处存在一个磷酸盐的特征振动峰;蛋清在1 535~1 555及759cm-1附近分别存在色氨酸残基及蛋氨酸残基的振动峰;蛋黄除了具备蛋清的特点外,在1 749cm-1附近还存在一个羰基的特征振动峰。通过各种胶料光谱特征的分析,证明使用拉曼光谱法可实现文物彩绘常用胶料种类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彩绘 胶料 拉曼光谱 文物保护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在彩绘文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惠娜 王亮 +3 位作者 王春燕 夏寅 容波 毛晓芬 《文博》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应用于文物保护研究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正确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并且能够充分的发挥仪器使用价值,是文物研究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工作中的实例,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在... 本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应用于文物保护研究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正确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并且能够充分的发挥仪器使用价值,是文物研究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工作中的实例,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在彩绘类文物分析研究中的相关应用,以期在文物分析工作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彩绘类文物 分析
下载PDF
汉阳陵文物彩绘的结构观察及颜料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益 张志军 +1 位作者 容波 党焕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2,共5页
汉阳陵彩绘文物多种多样,出土时有些保存状态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些则相反。为了弄清其内部结构原因,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X-衍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4类彩绘文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著衣式... 汉阳陵彩绘文物多种多样,出土时有些保存状态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些则相反。为了弄清其内部结构原因,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X-衍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4类彩绘文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著衣式陶俑彩绘只有一层颜料层;陶器和木马彩绘由三层构成:灰腻层、生漆有机层、颜料层;(2)漆器彩绘由2~3层漆灰-亚麻布+2层以上生漆+2~3层色漆构成;(3)陶俑和木马上的红色颜料为铁红;漆器的红色颜料是朱砂。研究建议出土时对具有生漆有机底层的彩绘即刻采取保湿措施,并采用防绉缩和加固并用的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 彩绘文物 彩绘结构 颜料成分
下载PDF
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无损分析彩绘文物颜料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璐 黄建华 +3 位作者 陈欣楠 吕竑树 王丽琴 苏伯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4-850,共7页
为了对彩绘文物颜料进行无损判别分析,该文采集了12种彩绘常用颜料参考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根据光谱曲线外形将参考样品分为红黄色系及蓝绿色系两类。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分别对两个色系参考样品的光谱数据集进行降维,抽提出最有代表性的... 为了对彩绘文物颜料进行无损判别分析,该文采集了12种彩绘常用颜料参考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根据光谱曲线外形将参考样品分为红黄色系及蓝绿色系两类。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分别对两个色系参考样品的光谱数据集进行降维,抽提出最有代表性的3个主成分,利用成分得分散点图确认了颜料间的类间差异,并通过成分矩阵探讨了对该差异贡献率最高的光谱波长区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对PCA的分析结果进行建模,拟合判别函数并将其应用于2件颐和园仁寿殿上架彩画文物样品颜料的分析。基于样品判别得分散点图与各类别参考样品间的距离,判定文物使用的颜料分别为铁红和群青。研究表明,该文构建的判别函数能够准确区分颜料的种类,可用于彩绘文物样品的无损分析鉴别。文物样品的污染或老化可能会影响分析,需事先进行表面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光谱 彩绘文物颜料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无损分析
下载PDF
盐分在文物本体中的迁移及毁损机理 被引量:21
17
作者 靳治良 刘端端 +6 位作者 张永科 陈港泉 夏寅 苏伯民 周铁 吕功煊 罗宏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16,共15页
本文以盐分对文物本体的破坏机理为主题,分别评述了国内和国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提出今后文化遗产盐害机理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文物本体盐害的发生、发展与遗址本体中盐分的种类、含量、文物本体微结构以及环境变化密... 本文以盐分对文物本体的破坏机理为主题,分别评述了国内和国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提出今后文化遗产盐害机理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文物本体盐害的发生、发展与遗址本体中盐分的种类、含量、文物本体微结构以及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其盐害发生发展机理及盐分活动规律的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当然要求,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重点。以土遗址和陶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共性问题,研究文物本体环境现状、材料组成、病害调查、盐分组成、迁移、毛细吸附、结晶破坏及可溶盐沉淀分布等,归纳出了若干盐害毁损的机理和规律。鉴于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盐害分布极其广泛、赋存环境条件千差万别、盐害成因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治理难度极其困难、盐害文物修复后的复发几率又比较频繁,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还很难解释所有复杂的、千变万化的盐害现象。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符合文物盐害特点的研究方法,使得在该方法下获取的研究结果更加符合实际,也是很迫切的一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本体 盐分迁移 盐害 毁损机理
下载PDF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 被引量:17
18
作者 靳治良 陈港泉 +7 位作者 夏寅 胡红岩 容波 夏娅娜 张尚欣 苏伯民 周铁 吕功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2,共9页
土遗址和壁画遗址可溶盐主要为NaCl和Na_2SO_4,其中Na_2SO_4是破坏程度最严重的盐。一般认为,硫酸钠只有在温度、湿度变化时才不稳定,才发生得失结晶水引起的晶型及体积变化。为研究土质文物盐害的形成机制及内在原因,调研了全国几处典... 土遗址和壁画遗址可溶盐主要为NaCl和Na_2SO_4,其中Na_2SO_4是破坏程度最严重的盐。一般认为,硫酸钠只有在温度、湿度变化时才不稳定,才发生得失结晶水引起的晶型及体积变化。为研究土质文物盐害的形成机制及内在原因,调研了全国几处典型土遗址和壁画遗址的盐害状况并取样分析。分析发现:1)土遗址和壁画遗址中硫酸钠的形貌、结构是动态变化的(无论在任何极端干燥环境甚至真空条件下);2)环境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只是加剧上述变化进程。硫酸钠结晶析出时,其体积膨胀约4倍。这一系列的过程,深刻影响着硫酸钠的相变复杂性和对依存土质文物本体的破坏性。本工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这些发现,并通过不同盐分(不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钠)侵蚀破坏模拟试验、不同温度条件下模拟试验、不同相对湿度下模拟试验,从宏观层面印证了上述微观机制在土遗址和壁画遗址本体的外在表现。本研究发现土遗址中硫酸钠的形貌、结构是动态变化的,该工作弥补了以往研究和认识上的局限。本研究将对阻止、延缓及预测土质文物盐害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文物 盐害 硫酸钠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文物胶料鱼鳔胶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璐 王丽琴 +2 位作者 黄建华 余珊珊 李英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鉴定彩绘文物常用胶料——鱼鳔胶。方法使用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及氨基酸分析法采集鱼鳔胶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组成比。结果鱼鳔胶的氨基酸组成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及丝氨酸含量较陆生哺乳动物胶高,而... 目的分析鉴定彩绘文物常用胶料——鱼鳔胶。方法使用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及氨基酸分析法采集鱼鳔胶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组成比。结果鱼鳔胶的氨基酸组成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及丝氨酸含量较陆生哺乳动物胶高,而羟脯氨酸含量较低;鱼鳔胶的特征红外光谱吸收峰分别位于3 294 cm-1,1 630 cm-1,1 547 cm-1及1 078 cm-1处,其中1 078 cm-1处是区别鱼鳔胶与陆生哺乳动物胶的特征峰;拉曼光谱特征峰分别位于856 cm-1,920 cm-1,976cm-11,003 cm-11,033 cm-11,245 cm-11,452 cm-1和1 668 cm-1处,具备一般胶原蛋白的所有特征。结论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分析可以实现对鱼鳔胶的有效鉴别,为彩绘文物中胶料的分析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鳔胶 红外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氨基酸分析
下载PDF
应用于土遗址文物脱盐的高分子材料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玲 夏寅 +3 位作者 胡红岩 张尚欣 吕功煊 周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9-1845,共7页
运用吸附脱盐法除去土遗址中的可溶盐,所用的吸附材料是脱盐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用于土遗址脱盐的吸附材料发展历程及其现状,重点介绍了耐盐性高分子吸水材料用于土遗址基体中盐类脱除的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文中还对高... 运用吸附脱盐法除去土遗址中的可溶盐,所用的吸附材料是脱盐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用于土遗址脱盐的吸附材料发展历程及其现状,重点介绍了耐盐性高分子吸水材料用于土遗址基体中盐类脱除的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文中还对高分子吸水材料可能取得的进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脱盐 高分子 吸水树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