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硫化后的钨酸钠溶液中吸附除钼 被引量:8
1
作者 霍广生 彭超 +2 位作者 陈星宇 廖春华 陈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3-1628,共6页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伯胺型)可从钨酸盐溶液中优先吸附MoO_xS_(4-x)^(2-),且负载树脂易于用NaOH解吸,但当钨酸钠溶液中钼含量较低时其对钼的吸附容量很小。为提高其对钼的吸附容量,研究钨酸钠溶液成分及硫化剂种类对钼吸附行为的影响...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伯胺型)可从钨酸盐溶液中优先吸附MoO_xS_(4-x)^(2-),且负载树脂易于用NaOH解吸,但当钨酸钠溶液中钼含量较低时其对钼的吸附容量很小。为提高其对钼的吸附容量,研究钨酸钠溶液成分及硫化剂种类对钼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93g/LWO_3的钨酸钠溶液,钼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随料液中钼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于Na_2S,以NaHS作为硫化剂可明显降低溶液的平衡pH值,显著改善钼的硫化效果,从而更有利于钼的吸附;对于含85 g/L WO_3、7.6 g/L Mo、100 g/L Na_2CO_3的钨酸钠溶液,以NaHS作为硫化剂硫化后,经动态吸附得到的钨酸钠溶液中,WO_3与Mo的质量比达到1970:1,除铝率达99.4%,钨损失率仅为1.5%,钼的吸附容量(单位体积的湿树脂吸附的钼的质量)达31 mg/mL。经1.0 mol/L NaOH溶液解吸后,钼的解吸率达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硫化 吸附
下载PDF
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钨的回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超 肖连生 +1 位作者 刘前明 龚柏凡 《中国钨业》 CAS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采用氧化焙烧-常压(高压)碱浸和苏打焙烧-常压水浸工艺,对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WC的焙烧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XRD分析氧化焙砂,发现生成了难以分解破坏其结构的Fe(Al,Cu,Ti,Co)O.xSiO.2yWO3的多组分复杂固溶体物相,即使采用高温高压碱浸工... 采用氧化焙烧-常压(高压)碱浸和苏打焙烧-常压水浸工艺,对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WC的焙烧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XRD分析氧化焙砂,发现生成了难以分解破坏其结构的Fe(Al,Cu,Ti,Co)O.xSiO.2yWO3的多组分复杂固溶体物相,即使采用高温高压碱浸工艺,钨的浸出率也只有33%左右。苏打焙烧,增加碳酸钠量,提高焙烧温度,均可提高WO3浸出率(最高可达99.35%),降低其渣中含量(最低可至0.2%)。XRD分析可知,苏打焙烧可以抑制Fe(Al,Cu,Ti,Co)O.xSiO.2yWO3固溶体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 苏打焙烧 常压浸出 硬质合金磨削废料
下载PDF
电子特气六氯乙硅烷产品金属杂质检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万烨 肖劲 +3 位作者 严大洲 张园园 仲奇凡 刘芳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41-3348,共8页
六氯乙硅烷作为高品质氮化硅和氧化硅薄膜的硅源前驱体,主要用于DRAM和NAND Flash存储器的制造以及特征尺寸28 nm以下逻辑芯片的制备,在半导体制造中已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采用六氯乙硅烷生产技术已制备集成电路,但其十亿分之一量级的... 六氯乙硅烷作为高品质氮化硅和氧化硅薄膜的硅源前驱体,主要用于DRAM和NAND Flash存储器的制造以及特征尺寸28 nm以下逻辑芯片的制备,在半导体制造中已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采用六氯乙硅烷生产技术已制备集成电路,但其十亿分之一量级的超痕量金属杂质检测是国内的检测技术瓶颈,也是国外技术封锁的项目之一。为此,研究六氯乙硅烷的水解过程产生的微颗粒吸附固化金属杂质的机理,采用氢氟酸消解产生的SiF4的强挥发性,以消除硅基效应导致的基体干扰。在此基础上,建立六氯乙硅烷中Li,Na,Mg,Al,K,Ca,Ti,V,Cr,Mn,Fe,Co,Ni,Cu,Zn,Ga,As和Pb共18种金属杂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并确定质谱激发模式和最优仪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消解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各元素检出限低于0.10 ng/g,加标回收率为80%~110%,方法精密度小于10%。对比酸雾消解法和直接消解法对硅基体的消解效果,发现酸雾消解法作为样品前处理方式更加安全、洁净、准确和高效。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超痕量杂质检测方法的规定,再现性满足用户要求,适用于六氯乙硅烷中金属杂质的检测,其他高纯度氯硅烷的杂质测试亦可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乙硅烷 ICP-MS 金属杂质 酸雾消解
下载PDF
铝电解PFCs生成过程:F在炭阳极上吸附实验与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珂娜 张红亮 王景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21-3330,共10页
通过对氟化物熔盐的电解,利用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第一性原理对阳极表面反应层进行表征和计算,研究铝电解熔盐中的F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行为,并指出F在不同石墨烯表面的最可能吸附位点,初步揭示阳极表面全氟化碳气体(PFCs)的微观形成... 通过对氟化物熔盐的电解,利用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第一性原理对阳极表面反应层进行表征和计算,研究铝电解熔盐中的F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行为,并指出F在不同石墨烯表面的最可能吸附位点,初步揭示阳极表面全氟化碳气体(PFCs)的微观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解后的阳极表面存在不同结构形式的C—F键,证明C和F在放电期间形成了中间产物CFx。F在本征石墨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为顶位,而覆盖度的不同并不影响稳定吸附位置。当F吸附在单空位缺陷石墨表面时,最稳定吸附位集中在距离单空位缺陷中心最近的3个C原子周围,包括3个顶位、6个桥位和空穴位。F在本征石墨烯和单空位缺陷石墨烯的吸附均属于化学吸附,并且缺陷可以促进F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吸附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Cu_(2+)−Ni_(2+)−NH_(3)−NH_(4)+−C_(2)O_(4)^(2-)−H_(2)O 体系金属离子沉淀行为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苗泽林 湛菁 徐子伟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75-1483,共9页
针对反应体系Cu_(2+)−Ni_(2+)−NH_(3)−NH_(4)+−C_(2)O_(4)^(2-)−H_(2)O中Cu^(2+)和Ni^(2+)的反应行为,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中金属离子的沉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在高pH条件下,Cu^(2+)和... 针对反应体系Cu_(2+)−Ni_(2+)−NH_(3)−NH_(4)+−C_(2)O_(4)^(2-)−H_(2)O中Cu^(2+)和Ni^(2+)的反应行为,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中金属离子的沉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在高pH条件下,Cu^(2+)和Ni^(2+)与NH3配合分别形成[Cu(NH3)n]^(2+)(n=3−5)和[Ni(NH3)m]^(2+)(m=3−6)的反应占主导地位。当[C_(2)O_(4)^(2-)]T=0.6 mol/L时,Cu^(2+)和Ni^(2+)的共沉淀pH范围在[NH3]T为0.6 mol/L和4.2 mol/L时分别为2.0−6.5和2.0−5.5。在pH>7.0的纯水体系中,由于Cu^(2+)和Ni^(2+)的分步沉淀,Cu−Ni草酸复盐热分解后得到的产物为Cu−Ni复合物。改变沉淀介质为混合溶剂(水/乙醇)可最终制备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结晶度的棒状Cu−Ni合金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沉淀平衡 热力学数学模型 Cu−Ni草酸复盐 Cu−Ni合金
下载PDF
拜耳法高温溶出条件下黄铁矿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小斌 李重洋 +3 位作者 齐天贵 周秋生 刘桂华 彭志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9-835,共7页
在对黄铁矿与铝酸钠溶液反应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接触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溶出温度和铝酸钠溶液组成对黄铁矿反应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黄铁矿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黄铁矿的反应速度随溶液温度及游离碱浓... 在对黄铁矿与铝酸钠溶液反应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接触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溶出温度和铝酸钠溶液组成对黄铁矿反应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黄铁矿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黄铁矿的反应速度随溶液温度及游离碱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最终产物主要为Fe2O3、S2-和SO42-;拜耳法溶出条件下,反应1 h黄铁矿中硫溶出率高达90%;反应初始阶段黄铁矿表面的Fe2+优先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铁羟基化合物从表面脱落,导致富硫层的形成,随着反应的进行,硫最终以S2-和SO42-形式进入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铝酸钠 拜耳法 反应行为 机理 溶出
下载PDF
高铁三水铝石矿拜耳法溶出过程中铝针铁矿的行为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小斌 孔莲莲 +3 位作者 齐天贵 周秋生 彭志宏 刘桂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3-548,共6页
为了查明铝针铁矿含量高的红土型铝土矿拜耳法溶出过程中氧化铝溶出率低的原因,研究针铁矿在溶出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及其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出温度为110~240℃时,该类型铝土矿中的铝针铁矿基本不发生转化,其中的氧化铝... 为了查明铝针铁矿含量高的红土型铝土矿拜耳法溶出过程中氧化铝溶出率低的原因,研究针铁矿在溶出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及其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出温度为110~240℃时,该类型铝土矿中的铝针铁矿基本不发生转化,其中的氧化铝难以溶出;提高溶出温度到260℃或在240℃左右溶出时,添加干矿石量3%的石灰可促使铝针铁矿转化为赤铁矿,且氧化铝的溶出率随着针铁矿转化程度的增加而提高。加入非钙质添加剂也可以促使铝针铁矿在溶出过程发生结构转变,且氧化铝几乎完全参与反应,从而说明此类铝土矿中铝针铁矿在溶出过程中难以转变是红土型铝土矿中氧化铝溶出率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铝石矿 高铁 溶出 铝针铁矿
下载PDF
赤泥主要物相的表面性质对其沉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小斌 赵东峰 +3 位作者 章宣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1-286,共6页
测定甘油、苯及二碘甲烷与氧化铝生产中赤泥主要物相之间的接触角,采用Owens二液法估算各物相的表面自由能,分析了赤泥主要物相的表面性质与其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针铁矿在高压处理后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甘油-苯和甘油... 测定甘油、苯及二碘甲烷与氧化铝生产中赤泥主要物相之间的接触角,采用Owens二液法估算各物相的表面自由能,分析了赤泥主要物相的表面性质与其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针铁矿在高压处理后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甘油-苯和甘油-二碘甲烷测定数据估算的溶剂化趋势按水化石榴石、硅酸二钙、水合铝硅酸钠、钛酸钙、针铁矿、赤铁矿、石灰石的顺序递减,而其沉降性能与之相反,即溶剂化趋势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赤泥主要物相中,针铁矿高压处理后转变为赤铁矿,固相粒径变小,溶剂化趋势增加,从而导致其沉降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表面自由能 Owens二液法 沉降性能 针铁矿
下载PDF
铬酸钠碱性液中加石灰除钒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东峰 田侣 +4 位作者 丁瑞锋 刘桂华 周秋生 李小斌 彭志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62-3168,共7页
通过计算反应Gibbs自由能和平衡溶解度对铬酸钠碱性液添加石灰除钒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红外光谱研究了含钒溶液的结构变化,研究添加石灰除钒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98~373K的范围内,体系中各离子与氧化钙生成相应钙盐... 通过计算反应Gibbs自由能和平衡溶解度对铬酸钠碱性液添加石灰除钒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红外光谱研究了含钒溶液的结构变化,研究添加石灰除钒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98~373K的范围内,体系中各离子与氧化钙生成相应钙盐的反应自由能绝对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VO3-、C032-、SO42-、VO43-、Cr042-;同时,各钙盐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溶液中CO32-能分解CaCrO4和Ca3(vO4)2等钙盐,VO43-能分解CaCrO4。除钒过程中除生成Ca3(vO4)2和Ca2V2O7外,还能生成CaCO3、CaCrO4、CaSO4·nH2O等化合物,这是由于石灰加入量过多所致。溶液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从13降到9左右,钒酸根由V043-转化成V043-和V2074-共存的结构。除钒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值、增大n(CaO)/n(V205)或加入高活性石灰乳均可提高除钒率,而溶液中C032-的存在明显降低除钒率;加入理论用量3倍的石灰,溶液pH值降至10左右时,除钒率可达到85%,相对于工业除钒过程钒渣量减少8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钠溶液 石灰 除钒 Gibbs自由能 平衡溶解度
下载PDF
镁盐沉淀法从钨酸盐溶液除磷的热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贵香 何利华 +3 位作者 赵中伟 陈星宇 高利利 刘旭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3440-3447,共8页
通过计算,绘制了25℃时Mg2+-3-4PO -+4NH -H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图,并对钨酸盐溶液除磷过程进行系统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磷酸镁盐法除磷时,溶液中游离总镁浓度从0.01 mol/L增加到1.0 mol/L,对应的最佳理论除磷pH值从9.... 通过计算,绘制了25℃时Mg2+-3-4PO -+4NH -H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图,并对钨酸盐溶液除磷过程进行系统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磷酸镁盐法除磷时,溶液中游离总镁浓度从0.01 mol/L增加到1.0 mol/L,对应的最佳理论除磷pH值从9.8降到8.8,而溶液中残留的总磷含量基本维持在4.0×10^-6 mol/L;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体系中稳定存在的沉淀组分依次为 MgHPO4、Mg3(PO4)2和 Mg3(PO4)2+Mg(OH)2。当采用磷酸铵镁法除磷时,增大溶液游离总氨浓度有利于除磷,而增大游离总镁量对除磷深度基本无影响。计算所得除磷的最佳 pH值为9-10;当游离总氨浓度为5.0 mol/L时,溶液中残留的总磷为1.4×10^-7 mol/L。以自制的钨酸铵溶液(WO350 g/L,P 13 g/L)为原料,采用磷酸铵镁盐法除磷以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氯化镁的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1时,除磷的最佳pH值为9.5,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盐 除磷 热力学 磷酸铵镁 沉淀法
下载PDF
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小斌 余顺文 +5 位作者 董文波 陈永坤 齐天贵 周秋生 刘桂华 彭志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64-2871,共8页
研究不同拜耳法溶出条件下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条件下经水热处理的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苛性碱浓度的增加,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经水热... 研究不同拜耳法溶出条件下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条件下经水热处理的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苛性碱浓度的增加,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经水热处理的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与水热处理的条件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铝酸钠溶液苛性碱浓度越高,其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越小。经水热处理的锐钛矿的溶解性能实验和XR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经水热处理的锐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的根源在于其溶解性能和结晶度存在差别。随着水热处理锐钛矿条件的不断强化,钛酸钠的结晶度逐渐提高,其在铝酸钠溶液中溶解形成钛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也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矿物 氧化铝 溶出性能 溶解性能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中硫和铁组元间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斌 李重洋 +3 位作者 彭志宏 刘桂华 周秋生 齐天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08-614,共7页
对铝酸钠溶液中铁化合物与含硫组元间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铁化合物能显著脱除溶液中的S2-,对S2O32-、SO32-和SO42-等硫化合物则没有脱除效果。当Fe(Ⅲ)和Fe(Ⅱ)化合物加入量达到铁硫摩尔比为2:1时,100°C下S2... 对铝酸钠溶液中铁化合物与含硫组元间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铁化合物能显著脱除溶液中的S2-,对S2O32-、SO32-和SO42-等硫化合物则没有脱除效果。当Fe(Ⅲ)和Fe(Ⅱ)化合物加入量达到铁硫摩尔比为2:1时,100°C下S2-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6.10%和92.70%。在Fe(Ⅲ)和Fe(Ⅱ)化合物的除硫过程中,均有水合硫代铁酸钠、赤铁矿、无定型硫化亚铁、聚合硫铁化合物和硫酸铁等物质生成,主要区别在于Fe(Ⅱ)化合物反应初期生成的水合硫代铁酸钠会继续转化为不含钠的二硫化亚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铝酸钠 铁化合物 脱硫 机理
下载PDF
硫酸型季铵盐从石煤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钒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小舟 曹佐英 +3 位作者 肖连生 张魁芳 张贵清 李青刚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1,75,共5页
采用自制硫酸型季铵盐作萃取剂,直接从石煤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钒,主要考察了有机相组成、浸出液p H值、相比O/A、萃取温度、振荡混合时间对钒萃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反萃剂对钒反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机相组成为8%硫酸型季铵盐... 采用自制硫酸型季铵盐作萃取剂,直接从石煤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钒,主要考察了有机相组成、浸出液p H值、相比O/A、萃取温度、振荡混合时间对钒萃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反萃剂对钒反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机相组成为8%硫酸型季铵盐+5%仲辛醇+87%磺化煤油,料液p H=9.5,相比O/A=1/1,萃取温度为25℃,振荡混合时间为3 min时,钒单级萃取率可达98%以上;用0.5 mol/L Na OH+1.5 mol/L Na2CO3作反萃剂,钒反萃率为94.14%,用6 mol/L NH3·H2O+3 mol/L(NH4)2SO4作反萃剂,钒反萃率为5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型季铵盐 液液萃取 石煤碱浸液
下载PDF
罐式炉内石油焦煅烧过程的二维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劲 黄金堤 +1 位作者 张红亮 李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0-2448,共9页
建立24罐8层火道顺流式罐式炉温度场、残余挥发分浓度场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固相活塞流模型、异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等效热流密度边界模型4个部分,并通过该模型研究罐式炉中石油焦热解传质传热过程。结... 建立24罐8层火道顺流式罐式炉温度场、残余挥发分浓度场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固相活塞流模型、异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等效热流密度边界模型4个部分,并通过该模型研究罐式炉中石油焦热解传质传热过程。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石油焦挥发分热解反应主要在二至五层火道高度对应的料罐内进行;在六至八层火道高度对应的料罐内,形成长度约为2.0 m的高温煅烧带(T>1423 K),满足石油焦进一步聚合并实现碳结构重排的煅烧温度要求。经生产数据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炉内温度的分布情况,可为罐式炉的温度自动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式炉 温度场 二维 高温煅烧带
下载PDF
Ag和RE含量对Pb-Ag-RE合金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桂俊峰 蒋良兴 +4 位作者 钟晓聪 于枭影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采用恒流极化、计时电位、塔菲尔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比研究不同Ag和RE含量Pb-Ag-RE合金阳极的析氧行为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减少Ag含量将导致阳极析氧过电位升高,阳极的腐蚀速率增大。RE的加入有利于促进高... 采用恒流极化、计时电位、塔菲尔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比研究不同Ag和RE含量Pb-Ag-RE合金阳极的析氧行为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减少Ag含量将导致阳极析氧过电位升高,阳极的腐蚀速率增大。RE的加入有利于促进高阻抗成分Pb SO4、Pb O向α-Pb O2和β-Pb O2转化,进而提高阳极的析氧活性,降低阳极电位。此外,RE可以提高氧化膜的致密度,细化Pb-Ag合金的晶界和枝晶界,减轻合金基底的晶间腐蚀。因此,RE可以有效改善Pb-Ag合金阳极的析氧活性和耐腐蚀性能,微量的RE可以部分取代Pb-Ag阳极中的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阳极 稀土 电沉积 腐蚀 析氧
下载PDF
多孔Pb合金阳极在电积制备铜粉中的应用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枭影 李艳红 +3 位作者 蒋良兴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3-1330,共8页
为了降低电积法生产铜粉的能耗,减小阳极腐蚀率,提高阴极铜粉品质,采用反重力渗流技术制备不同合金成分、不同孔径的多孔Pb合金阳极,并与平板阳极在阳极电位、阳极腐蚀率、阳极氧化膜的形貌与组成、阴极铜粉的纯度和形貌等方面进行对比... 为了降低电积法生产铜粉的能耗,减小阳极腐蚀率,提高阴极铜粉品质,采用反重力渗流技术制备不同合金成分、不同孔径的多孔Pb合金阳极,并与平板阳极在阳极电位、阳极腐蚀率、阳极氧化膜的形貌与组成、阴极铜粉的纯度和形貌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孔阳极可以降低阳极真实电流密度,从而降低析氧过电位,如孔径1.0-1.25 mm的Pb-Ag多孔阳极的析氧过电位比同样合金成分平板阳极的降低了131 mV,可以显著降低铜粉电积过程的能耗。另外,多孔阳极表面氧化膜由疏松的粉末状变为致密、平整的片状,提高了阳极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降低阴极铜粉中的Pb含量,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积铜粉 多孔阳极 PB合金 阳极电位 腐蚀率
下载PDF
铁盐沉淀法分离宏量钨钼(英文)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中伟 曹才放 陈星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758-2763,共6页
为了开发宏量钨钼分离的低成本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硫酸亚铁沉淀分离钨钼的影响。结果表明:钨钼分离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0℃,在此温度下反应时间大于7h后钨钼的分离系数不再增加;沉淀剂溶液的慢速加入可提高分离效果;当溶液中n(H+)/n... 为了开发宏量钨钼分离的低成本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硫酸亚铁沉淀分离钨钼的影响。结果表明:钨钼分离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0℃,在此温度下反应时间大于7h后钨钼的分离系数不再增加;沉淀剂溶液的慢速加入可提高分离效果;当溶液中n(H+)/n(W)低于1/1时,往中性溶液中添加酸对分离过程有利;当溶液中铵浓度不高于3mol/L时,钨的沉淀率高,分离系数也较大。本方法可有效处理含一定杂质的工业溶液。这些结果表明铁盐在工业上用于钨钼分离的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沉淀 铁盐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溶解度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斌 徐旺 +1 位作者 张玉通 齐天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2-2657,共6页
应用Bromley方程,结合草酸钠溶解热力学理论及其在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得出草酸钠的Bromley参数为-0.045,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的溶解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纯铝酸钠溶液体系中草酸钠的溶解度,结果... 应用Bromley方程,结合草酸钠溶解热力学理论及其在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得出草酸钠的Bromley参数为-0.045,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的溶解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纯铝酸钠溶液体系中草酸钠的溶解度,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草酸钠平衡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碱浓度越高、温度越低、苛性比越高,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平衡浓度越低;铝酸钠溶液体系中,碳酸钠、硫酸钠对草酸钠溶解度的影响很小。这些结果可以解释草酸钠在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积累和析出规律,有助于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中草酸钠含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钠 溶解度 计算模型 铝酸钠溶液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中超细氢氧化铝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孔莲莲 刘桂华 田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51,共5页
简要介绍了各种以铝盐为原料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粉方法的优缺点。以铝酸钠溶液为原料,结合拜耳法和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阐述了碳分法、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的机理以及晶种制备方法、溶液制备方法、溶液组成和分解制度等对超细氢氧化铝... 简要介绍了各种以铝盐为原料制备超细氢氧化铝粉方法的优缺点。以铝酸钠溶液为原料,结合拜耳法和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阐述了碳分法、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的机理以及晶种制备方法、溶液制备方法、溶液组成和分解制度等对超细氢氧化铝纯度、白度和粒度分布等的影响规律。烧结法溶液产品白度高,但碳分产品结晶差、粒度分布宽,生产成本高,而以拜耳法溶液为原料种分的氢氧化铝结晶好、粒度分布易控制,但产品白度低。国外拜耳法溶液浓度较低,相比之下我国高浓度溶液仍需在溶液净化、种分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更多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氢氧化铝 种分 碳分 超细
下载PDF
浮选法脱除铝酸钠溶液中可溶性铁化合物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斌 李重洋 +3 位作者 齐天贵 周秋生 彭志宏 刘桂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1027,共7页
采用吸附胶体浮选法(ACF)直接脱除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中的可溶性铁化合物,探讨浮选过程中各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并对浮选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之前,当活化剂硫酸铜用量为85 mg/L,作用时间为3 min,浮... 采用吸附胶体浮选法(ACF)直接脱除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中的可溶性铁化合物,探讨浮选过程中各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并对浮选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之前,当活化剂硫酸铜用量为85 mg/L,作用时间为3 min,浮选温度为90℃,空气流量为200 L/h,捕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为200 mg/L时,浮选5 min后溶液中Fe2O3质量浓度由138 mg/L降低至21 mg/L;溶液中S2-质量浓度对浮选没有影响,而SO42-和CO32-质量浓度对浮选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浮选过程中,硫酸铜与铁化合物的作用机理为共沉淀/吸附作用,捕收剂与杂质沉淀物的作用机理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 铁化合物 吸附胶体浮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