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树理文学时代的反思——在厦门大学林兴宅主持的研究班上的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波光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10-12,26,共4页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 :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 ;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 ;歌颂基调。
关键词 赵树理 文学现代化 文学创作 中国 当代文学 政治文化机制
下载PDF
古代家书发展史略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人恩 《社科纵横》 2000年第6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家书 黑夫 尺牍 尺犊
下载PDF
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与调和——论《三里湾》中的两个赵树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关德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41-43,59,共4页
文章对《三里湾》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进行了逐一分析 ,从而反映了赵树理思想中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 。
关键词 《三里湾》 赵树理 民本立场 官本立场 人物塑造 小说结构 长篇小说
下载PDF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匡误一则
4
作者 罗争鸣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6期F004-F004,共1页
关键词 《花间集》 总集 汤显祖 后蜀 集部 版本 书目
下载PDF
《三名城》:实证向梦想的挪移
5
作者 朱宝荣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三名城》是证伪三部曲,同时也展示了疗救社会的药方。它一方面承继了家族史小说时期的自然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直接指向了《四福音》的社会梦想。
关键词 三名城 证伪 梦想
下载PDF
文学写作与“一”
6
作者 罗关德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1年第7期39-40,共2页
在中国文化中,“一”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许慎《说文解字》把“一”列为汉字之始,并以创世神话观念解释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并非仅仅只是数字之始,它还蕴含整体的、未分化的意味。中国哲学... 在中国文化中,“一”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许慎《说文解字》把“一”列为汉字之始,并以创世神话观念解释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并非仅仅只是数字之始,它还蕴含整体的、未分化的意味。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即把“一”做为整体的哲学范畴。广义上说,中国文化即是注重整体的、直觉的,注重取象类比、注重和谐的“一”的文化。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以道和“一”互为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重 中国文化 整体 观念 数字 类比 直觉 取象 许慎 《说文解字》
下载PDF
评王梦阮、沈瓶庵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人恩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9-394,共16页
在红学史上,王梦阮、沈瓶庵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红楼梦索隐》中提出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虽然影响甚大,但之后的三十年间附和者寥寥,而1947年谌卢发表的《红楼梦发微》则是一篇精心结撰的,重新论证和巩固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 在红学史上,王梦阮、沈瓶庵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红楼梦索隐》中提出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虽然影响甚大,但之后的三十年间附和者寥寥,而1947年谌卢发表的《红楼梦发微》则是一篇精心结撰的,重新论证和巩固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的力作。本文具体分析了谌卢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从红学发展史的角度揭示了其迷惑性和非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梦阮 沈瓶庵 董小宛 爱情故事 顺治皇帝 《红楼梦索隐》
原文传递
评谌卢的《红楼梦发微》——对红学史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人恩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71,共15页
关键词 谌卢 《红楼梦发微》 红学史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离骚》未尽灵均恨更有情痴抱恨长——试论《红楼梦》与屈原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人恩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4-168,共15页
关键词 《红楼梦》 屈原 辞赋 曹雪芹 《离骚》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 大师 作家 时代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