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洋 孙运彩 王秀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42-145,共4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培养卓越农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针对我国农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普遍匮乏的现状,分析农业院校开展科技竞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行业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培养卓越农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针对我国农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普遍匮乏的现状,分析农业院校开展科技竞赛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行业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融入育人全过程弥补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的解决思路。笔者总结了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经验,构建"双平台服务、项目化驱动、五段式推进"科技创新竞赛人才培养体系和"14555"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模式,使得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竞赛 应用型本科 校企合作 动物医学
原文传递
兽医临床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甫 朱连勤 +1 位作者 张伟 邱慧玲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5-168,共4页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农业院校中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型名校建设中的校级精品建设课程。青岛农业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组历经5年,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农业院校中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型名校建设中的校级精品建设课程。青岛农业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组历经5年,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和培养学生诊断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显提高了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临床诊断学 精品课程建设 名校工程 教学方法 诊断思维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董记红 侯乐乐 +1 位作者 高善颂 陈甫 《家禽科学》 2023年第5期45-49,共5页
兽医实验室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与服务工作。随着现代兽医实验室功能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极为重要。本文从兽医实... 兽医实验室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与服务工作。随着现代兽医实验室功能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极为重要。本文从兽医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危化品安全、废弃物处理、特种设备安全和安全意识薄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探索安全责任体系、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网格模式、安全检查考核机制、安全教育管理、有毒有害危险品和实验动物管理与处置等建设,保障了兽医实验室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学 实验室 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
下载PDF
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现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潘俊慧 毛铭显 +5 位作者 周凯钰太 刘睿慧 王素春 魏世萌 祁倩 王楷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后,其基因组会发生变异甚至出现再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本文对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主要症状、遗传变异机制、动物模型、诊断、疫苗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动物 病原变异 防控
下载PDF
分层次设计,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水平
5
作者 张传美 孙健 +2 位作者 单虎 张启迪 杨海燕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文在总结分析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提出了强化基础型实验教学和考核,制作实验微课、做好预习,实验中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实验素养,实验后严格... 本文在总结分析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提出了强化基础型实验教学和考核,制作实验微课、做好预习,实验中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实验素养,实验后严格实验课考核;推进综合型实验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采用实验室轮转学习制和导师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型实验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 实验教学 高校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基于技能大赛模式的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6
作者 齐亚男 孙雨 +3 位作者 刘金蓉 王传兴 杨海燕 张传美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了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重要目的和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要求,采用基于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现状... 为了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重要目的和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要求,采用基于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说明,从学生、教师、社会多个方面验证了本模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技能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载PDF
2022年青岛地区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流行情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崔云昊 刘志诚 +7 位作者 张启迪 刘德俊 宋士凯 衣云鹏 李秋 刘志海 张亚茹 李道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了分析青岛地区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并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于山东省青岛市屠宰场采集鸡源和鸭源粪便样本,通过多黏菌素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接合试验和全基因组测... 为了分析青岛地区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并为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于山东省青岛市屠宰场采集鸡源和鸭源粪便样本,通过多黏菌素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接合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流行特征、系统发育群、mcr-1基因可转移性和遗传环境。结果显示,本试验从133份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2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总分离率为19.55%(26/133),其中鸭源菌株分离率(24.24%,16/66)高于鸡源菌株(14.93%,10/67)。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其余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42.31%~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鸡源菌株多重耐药较为分散,而鸭源菌株多重耐药集中于6和9重。26株分离菌株均携带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其余耐药基因携带率介于7.69%~96.15%,tet(B)基因仅在鸡源菌株中携带(20.00%),qnrS基因在鸡源菌株中携带率(30.00%)显著低于鸭源(100%)。毒力因子检测发现,tarT、aer、pap和neuC基因在鸡源菌株中的携带率(90.00%、70.00%、50.00%和30.00%)高于鸭源(62.50%、12.50%、0%和0%)。系统发育群结果显示,青岛地区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主要系统发育群为A组,占比为76.92%。接合试验证实了部分mcr-1具有可转移性。mcr-1遗传环境结果显示,mcr-1上、下游并未发现插入序列。结果表明,mcr-1仍旧是导致禽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流行的主要“元凶”,但鸡源和鸭源多黏菌素耐药菌株在耐药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检出率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因此,mcr-1在食品动物源细菌中的流行研究和监控仍旧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毒力因子 大肠杆菌 mcr-1
下载PDF
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有为 程亚倬 +2 位作者 商继勇 张廷龙 孙铭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1182,共12页
体外成熟是哺乳动物胚胎工程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妊娠的建立及维持,胎儿的发育等。哺乳动物卵巢表面数量众多的小卵泡可以作为胚胎工程卵母细胞的来源,但从哺乳动物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差... 体外成熟是哺乳动物胚胎工程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妊娠的建立及维持,胎儿的发育等。哺乳动物卵巢表面数量众多的小卵泡可以作为胚胎工程卵母细胞的来源,但从哺乳动物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差异较大,存在处于发育各个时期的卵母细胞,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发育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发育能力以充分挖掘优良母畜的遗传资源,提高胚胎工程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文章概述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比较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物质积累差异、卵泡的卵泡液成分及含量差异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的差异,分析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的原因,分析总结提高哺乳动物小卵泡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措施,包括抑制核成熟、成熟前培养、颗粒细胞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期望能够为小卵泡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发育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小卵泡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下载PDF
热应激对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9
作者 郭月 张璇 +2 位作者 王雨 王小伟 付开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热应激不仅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温会使哺乳动物出现热应激现象,造成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紊乱和精子生成障碍,严重降低动物的精液品质,导致母畜的受孕率、胚胎成活率、家畜繁殖能力降低。文章论述了热... 热应激不仅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温会使哺乳动物出现热应激现象,造成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紊乱和精子生成障碍,严重降低动物的精液品质,导致母畜的受孕率、胚胎成活率、家畜繁殖能力降低。文章论述了热应激对睾丸组织、生殖激素调节、精液品质的影响,总结动物养殖过程中针对热应激的防控对策,为缓解家畜由高温导致的负面影响,提高家畜繁殖能力,降低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精子发生 生殖激素 精液品质
下载PDF
5-氨基乙酰丙酸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王凯月 姜丹丹 +7 位作者 郑宇航 李均同 吴香菊 胡悦 齐静 丛晓燕 孙英峰 杜以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5-ALA抗PRRSV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5-ALA抗PRRSV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5-ALA对永生化猪肺泡巨噬细胞(PAM-KNU)的细胞毒性,通过预防、直接杀灭和治疗3种给药方式来判定5-ALA抑制PRRSV增殖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最佳作用浓度。结果:当药物浓度为1 mmol/L时,病毒滴度及其cDNA拷贝数水平显著下调,同时,5-ALA对PRRSV的预防作用和直接杀灭作用优于其治疗作用;从吸附、内化、早期胞内复制3个环节检测5-ALA对PRRSV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ALA在感染细胞的内化环节和早期胞内复制环节起作用。本研究证实了5-ALA可以抑制PRRSV复制,为预防和治疗PRRSV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5-氨基乙酰丙酸 抗病毒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肉鸡不同生产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传播
11
作者 刘芳琴 崔明全 +3 位作者 张璐 陈玉 王鹤佳 张纯萍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2,共11页
【背景】沙门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和食源性病原菌,目前已发现2600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对动物和人的致病性不同。肉鸡是沙门菌流行传播的重要宿主之一,其污染状况直接关系着肉鸡的健康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肉鸡生产链是肉... 【背景】沙门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和食源性病原菌,目前已发现2600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对动物和人的致病性不同。肉鸡是沙门菌流行传播的重要宿主之一,其污染状况直接关系着肉鸡的健康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肉鸡生产链是肉鸡感染沙门菌的主要来源,主要涵盖了种鸡养殖、肉鸡孵化和肉鸡养殖等环节,研究沙门菌在肉鸡不同生产环节中的流行和传播情况对肉鸡沙门菌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以京津冀地区肉种鸡养殖场、肉鸡孵化场和商品化肉鸡养殖场为切入点,系统研究肉鸡不同生产环节沙门菌的流行性、血清型分布和分子分型情况,为肉鸡生产中沙门菌流行和传播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肉鸡不同生产环节(包括同一养殖集团内部)的28个养殖场共采集样品2572份,其中肉种鸡养殖场、肉鸡孵化场和商品化肉鸡养殖场分别采集324份、747份和1501份样品。首先对采集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增菌培养,然后用显色培养基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其次应用丹麦血清对已鉴定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最后对不同生产环节养殖场肉鸡的带菌状况、血清型分布和分子分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肉鸡不同生产环节共分离沙门菌335株,总体分离率为13.0%,其中肉种鸡养殖场、肉鸡孵化场和商品化肉鸡养殖场沙门菌的分离率分别为3.4%、30.3%和6.5%。同一养殖集团内部不同生产环节共分离沙门菌32株,分离率为8.6%,其中肉种鸡养殖场、肉鸡孵化场和商品化肉鸡养殖场的沙门菌分离率分别为2.0%、14.0%和9.2%。沙门菌分离株共有11种血清型分布,优势血清型为肠炎,其次为田纳西、鸡白痢和爪哇纳。肉鸡不同生产环节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存在差异,其中肉种鸡养殖场为肠炎和尼特拉;肉鸡孵化场为肠炎、田纳西和鸡白痢;商品化肉鸡养殖场为肠炎、爪哇纳和鸡白痢。除从饲料中分离出5株埃施魏勒沙门菌外,同一养殖集团内部不同生产环节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均为肠炎。肉鸡不同生产环节沙门菌分离株的PFGE分型结果显示,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同源性较低,而同一血清型的同源性相对较高;多数肠炎沙门菌的PFGE条带谱型属于聚类I群,相似度93.1%;同一养殖集团内部不同生产环节分离的肠炎沙门菌存在完全相同的PFGE谱型。【结论】京津冀地区肉鸡各生产环节沙门菌的分离率差异较大,主要以肠炎沙门菌流行传播为主,肉鸡不同生产环节之间存在肠炎沙门菌的垂直克隆传播,种鸡是肉鸡沙门菌的重要感染来源,养殖场环境和饲料也是肉鸡沙门菌感染的来源之一,因此,必须加强种鸡沙门菌的净化,同时做好其他生产环节沙门菌的防控,以保障肉鸡的健康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沙门菌 生产环节 血清型 PFGE
下载PDF
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王正东 刘玮 +6 位作者 韩海霞 孙艳 刘杰 雷秋霞 刘伟 陈甫 李福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汶上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450、750 g/t复合微量元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汶上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450、750 g/t复合微量元素。预试期2周,饲喂基础日粮,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添加1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P<0.05);添加450 g/t和7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平均蛋重、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P<0.05)。2)各复合微量元素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壳比例(P<0.05)。3)添加150 g/t复合微量元素有提高血清钙含量的趋势(P=0.065),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钙结合蛋白(S100B)、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促黄体生成素(LH)和降钙素(CT)浓度(P<0.05);添加4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T-AOC、GSH-Px活性、SOD活性及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S100B、PTH、LH、雌二醇(E2)和CT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750 g/t复合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T-AOC、GSH-Px活性、SOD活性、IgG、IgM、S100B、LH、E2、CT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复合微量元素能显著改善汶上芦花鸡的产蛋性能、蛋壳质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水平为450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复合微量元素 生产性能 血清指标 蛋壳质量
下载PDF
猪去分化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钟基因的表达规律研究
13
作者 栾可轩 李方正 +3 位作者 黄玉风 郇延军 孙铭菊 蒋南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为了探究钟基因在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试验对猪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进行体外成脂诱导培养,分别于诱导第0,7,15天时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同时用油红O染色剂染色并进行观察;采用实时荧... 为了探究钟基因在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试验对猪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进行体外成脂诱导培养,分别于诱导第0,7,15天时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同时用油红O染色剂染色并进行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培养第0,7,15天的细胞中钟基因(Bmal1、Clock、Per2、Cry1和Rev-erbα)、成脂关键因子(PPARγ)和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瘦素和脂联素含量,分析成脂分化过程中瘦素和脂联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脂诱导前猪DFAT细胞呈长梭形,胞质均匀且无脂滴分布;诱导第7天猪DFAT细胞逐渐变为椭圆形,胞质内有许多较小脂滴分布;诱导第15天其形态逐渐变为圆形,胞质中脂滴明显增多并融合为较大脂滴。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被染为红色。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Bmal1和Cry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Clock和Rev-erb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er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PPARγ、瘦素和脂联素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体外培养的猪DFAT细胞均能够分泌瘦素和脂联素且二者的分泌量均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猪DFAT细胞在体外有良好的成脂分化能力;在细胞成脂诱导过程中,5种钟基因(Bmal1、Clock、Cry1、Per2和Rev-erbα)表达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Bmal1、Cry1与PPARγ、瘦素和脂联素表达趋势相同,推测PPARγ可能是联系生物钟与脂肪形成和代谢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去分化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钟基因 成脂关键因子 脂肪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动物源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抗药性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小玲 杜加法 +4 位作者 蔡亚娜 胡明 白华 齐静 刘玉庆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6期40-42,共3页
利用本室自主研制的新型96点阵药敏检测盒检测山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率达98%以上,禽源大肠杆菌的抗药率高于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大肠杆菌的抗药谱广于禽源... 利用本室自主研制的新型96点阵药敏检测盒检测山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率达98%以上,禽源大肠杆菌的抗药率高于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大肠杆菌的抗药谱广于禽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抗药率略低于大肠杆菌,但同样呈现多重抗药,主要集中在5抗-7抗和13抗-14抗两个范围。96点阵抗生素药敏检测盒是适合于试验室进行大规模抗药性监测的新工具,具有简易、准确、快速、大通量、节约的优点,为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病的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达到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抗药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点阵药敏检测盒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喹诺酮类 多重抗药性
下载PDF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15
作者 吴莹 邵长军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 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μ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被膜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条件优化
16
作者 黄夏美 柴国霞 +3 位作者 高健强 秦志华 秦晓冰 吕晓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兽用给药因其苦味而影响动物采食。益生菌发酵是我国中草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具有增效减毒、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改善风味等功能。为了改善板蓝根口味、丰富板蓝根药效,本实验选用地衣芽孢杆菌发...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兽用给药因其苦味而影响动物采食。益生菌发酵是我国中草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具有增效减毒、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改善风味等功能。为了改善板蓝根口味、丰富板蓝根药效,本实验选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以期获得一款口味佳、安全且具有良好效果的兽用潜力制剂。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多糖含量定时检测等方法,明确了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的培养条件:基础LB为培养基,3%的地衣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长3.5 d、发酵温度为37℃、发酵摇床转速为180 r/min。本研究确定了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板蓝根最适条件,为板蓝根规范且成本低廉的发酵生产提供了发酵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发酵 板蓝根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守振 李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满足兽用生物制品免疫攻毒试验需求,参照实验动物设施建设相关国家标准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设计和建设了一个双走廊模式、屏障环境、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ABSL-2),可满足使用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 为满足兽用生物制品免疫攻毒试验需求,参照实验动物设施建设相关国家标准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设计和建设了一个双走廊模式、屏障环境、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ABSL-2),可满足使用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进行的感染性试验的需求。本文针对ABSL-2的设施设计要点、生物安全控制等相关理念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强调建设过程应高度关注生物安全防护问题,以期为建设相关单位建设实验室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屏障 实验动物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标准建设
下载PDF
动物传染病学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晓冰 单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257-258,共2页
为适应国内外社会对动物传染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未来兽医人才队伍中的职业素质,基于动物传染病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传染病新规律、新技术、临床实践经验等问题,从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案例模板、试验基地... 为适应国内外社会对动物传染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未来兽医人才队伍中的职业素质,基于动物传染病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传染病新规律、新技术、临床实践经验等问题,从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案例模板、试验基地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动物传染病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型创新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学 实践教学 质量 对策
下载PDF
一株牛肠病毒F型的全基因组分析及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刘健 于泽海 +5 位作者 张玫瑜 李丹 王君 刘芳琴 张群 徐守振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825,共12页
本研究从牛肠病毒(BEV)阳性粪便中通过接种BHK细胞进行蚀斑纯化分离得到一株F型肠道病毒,经过RT-PCR鉴定正确后送生物公司进行全基因测序以及进行TCID_(50)的测定,以MEGA1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EV全基因进行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以... 本研究从牛肠病毒(BEV)阳性粪便中通过接种BHK细胞进行蚀斑纯化分离得到一株F型肠道病毒,经过RT-PCR鉴定正确后送生物公司进行全基因测序以及进行TCID_(50)的测定,以MEGA1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EV全基因进行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以原核表达方式得到含BEV分离株VP3基因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建立的ELISA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测定与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BEV分离株的TCID 50为10-6.26·mL^(-1),病毒分离株全长为7439 nt,ORF大小为6504 bp,编码2168个氨基酸,与F型肠道病毒BEV4遗传关系最近且核苷酸相似性最高,故分离到的病毒为F型肠道病毒,暂命名为BEV-QD,与其他F型毒株相比,BEV-QD株存在氨基酸的突变以及缺失并且大多集中在P2、P3区。本次建立的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重复性良好;阳性血清稀释1600倍后结果仍呈现阳性,灵敏性良好;与BVDV等阳性血清不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良好;检测40份临床样品中,13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2.5%。本研究分离到一株F型牛肠病毒突变株,建立了一种抗体间接ELISA方法。为牛肠病毒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肠道病毒 分离鉴定 TCID_(50) 全基因组分析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