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校园堆肥实践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校园堆肥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霞 刘丽红 +5 位作者 张小梅 孙青 程斐 张衍雷 于梦瑶 予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本文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开头难、经费少、教学资源有限,参与学生数量庞大等问题,论证了校园堆肥项目作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循环起始点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适应性,分析了校园堆肥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生态文明、综合素养教育意义。在青岛农... 本文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开头难、经费少、教学资源有限,参与学生数量庞大等问题,论证了校园堆肥项目作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循环起始点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适应性,分析了校园堆肥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生态文明、综合素养教育意义。在青岛农业大学校园堆肥实例表明在高校依托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校园堆肥切实可行,并提倡校园堆肥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堆肥 劳动教育 耕读教育 课程思政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土壤肥料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彦军 熊王丹 +4 位作者 王波 丁兰兰 刘洪庆 孙娟 王增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21-2727,共7页
双语教学是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土壤肥料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土壤肥料学双... 双语教学是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土壤肥料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土壤肥料学双语教学为案例,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低,课程学习难度大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专业词汇)、课堂讨论(知识难点)、课后作业(总结知识要点);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特点,提出教学内容的版块化、授课方式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双语教学措施。从教学内容设置、教材选用、授课方式、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方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草业科学 土壤肥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草坪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3
作者 张昆 丛丽丽 +1 位作者 熊王丹 杨国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8期143-146,共4页
“草坪学”是培养草学、园林、园艺等草坪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理论课程,被众多高校和院所广泛开设。经过教学实践,对草业科学专业中“草坪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兴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精简优化教学... “草坪学”是培养草学、园林、园艺等草坪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理论课程,被众多高校和院所广泛开设。经过教学实践,对草业科学专业中“草坪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兴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精简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环节及改革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帮助学生协同提升课程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为其将来参与生产实践提供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草业科学专业教学的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4
作者 宋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6-2481,共6页
生物学家亟需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决生命科学的问题。目前,草业科学专业尚未普及生物信息学课程。但是,部分草类植物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需精通生物信息学知识的人才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基于以上考虑,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开设了生... 生物学家亟需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决生命科学的问题。目前,草业科学专业尚未普及生物信息学课程。但是,部分草类植物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需精通生物信息学知识的人才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基于以上考虑,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通过对教学过程遇到问题的思考,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已收到良好教学反馈。通过对草业科学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探索发现,在授课过程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软件工具的操作,具有良好的教学反馈;尤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掌握生物信息学软件的操作,能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本文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生物信息学授课的探索,为其他院校草业科学专业开设该门课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考核 混合教学 教学改革 主动学习 基因组 系统发生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业学科数字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5
作者 赵艳华 杨超 +6 位作者 苗福泓 贾文科 张振超 李长忠 陶奇波 王增裕 孙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74-278,共5页
我国基层数字草业复合型科技人才匮乏,已成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现代草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学科与行业发展趋势,青岛农业大学以草业科学专业为试点,进行了数字草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我国基层数字草业复合型科技人才匮乏,已成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现代草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学科与行业发展趋势,青岛农业大学以草业科学专业为试点,进行了数字草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建立适用于地方高校农科生的“156”育人机制,将草学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更新培养方案,创建数字草业创新教学体系,建立数字草业大数据平台、数字草业综合创新实验室,加强校企合作,将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机械化引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中;充分发挥专业现有5个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为学生开拓多渠道的创新实训机会,构建校园-企业-基地的“三位一体”培养机制;进行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数字化复合型高素质草业人才,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特色人才培养 草业 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
下载PDF
草业科学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及新时期的使命任务
6
作者 贺金生 韩国栋 +10 位作者 张英俊 呼天明 师尚礼 谢应忠 段廷玉 董世魁 林克剑 王德利 王增裕 郭振飞 南志标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8-646,共9页
草业科学,是研究草类植物与草地属性、功能及其合理利用的学科。草业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整合了国际上草原学、饲草学、草地农业科学的学科特点,在任继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草业... 草业科学,是研究草类植物与草地属性、功能及其合理利用的学科。草业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整合了国际上草原学、饲草学、草地农业科学的学科特点,在任继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草业科学学科体系,根据学科的内涵和发展,目前设置了草原学、饲草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和草业经营学5个二级学科。本文在简要总结草业科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本世纪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多服务性、以及多功能管理方面的新进展,建议增列草地农业系统学二级学科。新时期草业面临重大的国家需求:确保饲草安全,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树立大食物观,大力发展草地农业,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发挥作用;立足国家生态屏障建设,在草地保护和修复事业中发挥支撑作用。本文进一步总结了这些需求背后的科技难题。国家的重大需求,对草业科学和草业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学 学科体系 草地农业系统学 多功能性 草地多功能管理
原文传递
“高级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岛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
7
作者 杨超 刘梦鸽 +1 位作者 熊王丹 孙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6期153-156,共4页
“高级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是草学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在当前新农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教学,同时还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鼓励和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强和锻炼研究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相... “高级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是草学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在当前新农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教学,同时还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鼓励和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强和锻炼研究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情操和扎实学识的应用型人才。经过教学实践,总结课程在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为提高草学研究生教学质量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植物生理与生态学 草学 研究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构建“思专产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培育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
8
作者 翟崑 渠非 王存鹏 《产业创新研究》 202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探索“思专产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完善并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思政赋能、专创融合、产创...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探索“思专产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完善并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思政赋能、专创融合、产创协同的育人特色,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赋能 专创融合 产创协同 创新创业
下载PDF
藜麦AQ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曹萌 张侠 +6 位作者 胡成浩 高爱红 安珂欣 赵波 张平 郭善利 尹海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6,共10页
植物水通道蛋白位于生物膜上,是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参与植物的多种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为了研究藜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CqAQP的相关功能,基于藜麦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藜麦CqAQP基因家族成员。藜麦CqAQP家族共... 植物水通道蛋白位于生物膜上,是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参与植物的多种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为了研究藜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CqAQP的相关功能,基于藜麦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藜麦CqAQP基因家族成员。藜麦CqAQP家族共有55个成员,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分为4个亚家族:NIP、PIP、SIP和TIP。CqAQP散布在除了8、9、12号的其他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家族成员主要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CqAQP基因含有2~6个外显子,1~5个内含子。片段重复和串联重复是CqAQP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增途径。CqAQP基因启动子区包括非生物胁迫响应、激素响应以及与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于转录组水平的组织和非生物胁迫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藜麦CqAQP基因组织差异性表达明显,且大部分CqAQP基因对盐、干旱、热和低磷胁迫有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水通道蛋白 基因家族分析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外源酚酸对马唐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10
作者 盖晓涵 徐凡入 +5 位作者 程世蒲 郄西虎 林克剑 李元恒 孙娟 徐玉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以紫花苜蓿田危害严重的禾本科杂草马唐、阔叶杂草反枝苋为目标杂草,测定了6种酚酸对其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生长(株高和鲜重)的化感作用,旨在为开发苜蓿田生物源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酚酸对马唐... 以紫花苜蓿田危害严重的禾本科杂草马唐、阔叶杂草反枝苋为目标杂草,测定了6种酚酸对其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生长(株高和鲜重)的化感作用,旨在为开发苜蓿田生物源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酚酸对马唐和反枝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高浓度酚酸对杂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部分低浓度酚酸对马唐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在溶液浓度为500 mg/L时,6种酚酸对马唐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排序为:香豆素=水杨酸>咖啡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对反枝苋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豆素=水杨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除咖啡酸外,绿原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和水杨酸在相同浓度处理下对反枝苋的抑制作用均强于马唐。同种酚酸对同种杂草不同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的影响具有差异,即高浓度酚酸对幼苗抑制作用效果强于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马唐 反枝苋 化感作用 紫花苜蓿 生物源除草剂
下载PDF
不同修复方式在内蒙古退化温性草原植被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11
作者 侯慧扬 运向军 +6 位作者 周建伟 刘慧娟 李元恒 郭彦君 张语珍 刘雪骄 高韶勃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草原生态修复是退化草原可持续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草原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可为判断生态修复措施优劣和制定后续生态修复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单一指标或几项指标(如生物量、植被盖度等)修复前后... 草原生态修复是退化草原可持续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草原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可为判断生态修复措施优劣和制定后续生态修复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单一指标或几项指标(如生物量、植被盖度等)修复前后效果的比较,综合评价草原生态修复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退化草原的8种修复方式和9个草原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群落评价指标和适宜的修复方式。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物种丰富度3个指标可作为评价修复效果的代表性指标,围栏+切根+施肥+管护是该区域的最佳生态修复方式。本研究使用的综合定量评估方法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内蒙古退化草原及类似条件下的退化草原修复效果评估和修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陈巴尔虎旗 退化草原 草原生态修复
下载PDF
草原植物挥发油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海聪 张晓庆 +4 位作者 渠晖 潘强 张千 塔娜 张继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14,共9页
草原植物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生产力之外,由于其挥发油组成的生物学及药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草原植物挥发油所含组分具有的化感、抗氧化、抗炎症反应、抗微生物等作用,着重从农业领域的作物和动物生产方面进行综述,... 草原植物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生产力之外,由于其挥发油组成的生物学及药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草原植物挥发油所含组分具有的化感、抗氧化、抗炎症反应、抗微生物等作用,着重从农业领域的作物和动物生产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草原植物挥发油的影响因素加以总结,以期为我国草原植物挥发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物挥发油 农业 农作物 动物养殖
下载PDF
尖叶胡枝子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3
作者 代继云 吴洪新 +7 位作者 刘宇宁 张燕东 安静 李坤娜 盈盈 李润航 赵艳华 王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8,共6页
本试验旨在寻求分离纯化尖叶胡枝子总黄酮的最优大孔树脂,并优化其工艺参数,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期提高黄酮产量。其中D-101型大孔树脂能较好地分离尖叶胡枝子总黄酮,且以总黄酮得量考察了上样流速、洗脱液(乙醇)浓度及流速对D-101... 本试验旨在寻求分离纯化尖叶胡枝子总黄酮的最优大孔树脂,并优化其工艺参数,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期提高黄酮产量。其中D-101型大孔树脂能较好地分离尖叶胡枝子总黄酮,且以总黄酮得量考察了上样流速、洗脱液(乙醇)浓度及流速对D-101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洗脱液80%乙醇、进样速度1 mL/min、洗脱速度1.5 mL/min。经D-101大孔树脂精制后,尖叶胡枝子总黄酮纯度为52.21%,是原液(20.45%)纯度的2.55倍。尖叶胡枝子黄酮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98.5%和100%。本试验可为尖叶胡枝子作为植物源抗氧化剂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胡枝子 黄酮 纯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少花蒺藜草异型种子形态差异及其萌发对温度的响应
14
作者 刘桐宇 宋琳倩 +1 位作者 曹婧 戎郁萍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56,共6页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是我国主要入侵植物之一,其中种子异型性是少花蒺藜草在生境中迅速扩展的重要性状。本文基于少花蒺藜草异型种子(M型和P型)的形态特征及其萌发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异型种子在少花蒺藜草生态适应性...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是我国主要入侵植物之一,其中种子异型性是少花蒺藜草在生境中迅速扩展的重要性状。本文基于少花蒺藜草异型种子(M型和P型)的形态特征及其萌发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异型种子在少花蒺藜草生态适应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M型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曲线周长和曲线宽度都显著大于P型种子(P<0.05),且萌发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等也显著高于P型种子(P<0.05)。种子萌发时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受萌发温度的影响(P<0.05),随着温度升高,可溶性糖总体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类种子均在35℃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除30℃外,P型种子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高于M型种子(P<0.05),表明P型种子更易受到胁迫,生长发育表现劣于M型种子。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其中M型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25℃,P型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是25~30℃。因此,M型种子是环境适宜时少花蒺藜草种群主要适应策略,P型种子在干热环境下的萌发能力增强了少花蒺藜草对不良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蒺藜草 种子异型性 温度 萌发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草地保护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15
作者 徐玉芳 唐伟 +3 位作者 陶奇波 杨超 苗福泓 孙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52-255,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常被当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元素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在深入阐述中华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常被当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元素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在深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草地保护学课程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托5个教学案例探索了其融合途径,以期为草地保护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草地保护 课程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秋播和磷酸二铵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旗旗 解继红 +5 位作者 孙震 蔡婷 苑峰 刘亚玲 李杰 王运涛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2021年设置3个秋播时期(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和5个磷酸二铵施量(0、40、70、100、130 kg/hm2)处理,比较不... 为探究不同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2021年设置3个秋播时期(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和5个磷酸二铵施量(0、40、70、100、130 kg/hm2)处理,比较不同播期和施肥量下紫花苜蓿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相对饲喂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紫花苜蓿草产量逐渐降低,品质逐渐提高,但在延迟秋播播期的同时施加一定量的磷酸二铵可以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改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其中,8月8日播种并配施100 kg/hm2磷酸二铵在呼和浩特地区能得到品质较好且产量较高的苜蓿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播 磷酸二铵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王丹 马利超 +6 位作者 张昆 吴雪莉 杨超 唐伟 赵怡然 杨国锋 孙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草业科学专业是面向草食动物饲草料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及运动场绿化等行业产业,集生物学基础研究、植物生产应用和草地工程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性专业。国家已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草业科学专业是面向草食动物饲草料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及运动场绿化等行业产业,集生物学基础研究、植物生产应用和草地工程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性专业。国家已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充分显示“草”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从课程整体设计的角度,着眼于课程思政在草业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将课程思政教育与草业科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草业科学 课程设计 融合 探索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研究生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8
作者 熊王丹 马利超 +4 位作者 丛丽丽 王爱华 李硕 王增裕 杨国锋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5期56-57,63,共3页
草业科学作为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饲草畜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草种质资源和育成品种是草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推进剂。植物育种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之一,讲授时应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特点,优化课... 草业科学作为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饲草畜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草种质资源和育成品种是草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推进剂。植物育种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之一,讲授时应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实践课程,完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内外牧草育种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动向,培养其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该文结合草种质资源和品种创制的重要性,分析草业科学专业中育种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改善育种学教学现状,更好地为种质搜集和品种创制工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牧草育种 课程设置 研究生
下载PDF
寓教于行——信息技术背景下植物野外分类识别实习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海霞 王霞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147-150,共4页
针对当前植物学教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衔接不紧密、野外实习时间有限、植物分类识别片面和难以学以致用等问题,该文探讨如何高效利用学生碎片时间将短期性的实习长期化,集中化的实习分散化,提升传统植物学教学中户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强化... 针对当前植物学教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衔接不紧密、野外实习时间有限、植物分类识别片面和难以学以致用等问题,该文探讨如何高效利用学生碎片时间将短期性的实习长期化,集中化的实习分散化,提升传统植物学教学中户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强化植物学实习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克服外界因素对实习教学的限制,还能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管理碎片时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模式 植物识别鉴定 信息化
下载PDF
紫花苜蓿SAUR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昊 李显炀 +6 位作者 何飞 王雪 李明娜 龙瑞才 康俊梅 杨青川 陈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53,共19页
SAUR(small auxin-up RNA)是植物早期响应生长素的一类基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等一系列生物过程。在拟南芥、水稻、棉花等物种中已经对SAUR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与分析,但是,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中关于S... SAUR(small auxin-up RNA)是植物早期响应生长素的一类基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等一系列生物过程。在拟南芥、水稻、棉花等物种中已经对SAUR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与分析,但是,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中关于SAUR基因家族的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紫花苜蓿参考基因组共鉴定到433个MsSAUR成员,并对其基因组位置、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紫花苜蓿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发现有5、11、19以及12个MsSAUR成员分别响应干旱、盐、冷以及碱胁迫,MsSAUR14/94/254可以同时响应干旱和盐胁迫,MsSAUR297可以同时响应干旱、盐以及碱胁迫,MsSAUR306可以同时响应干旱、盐以及冷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制高产抗逆新种质提供重要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SAUR基因 全基因组鉴定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