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沿海地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牛庆慧 江月萍 +3 位作者 张翠萍 张琪 鞠辉 董萍 《胃肠病学》 201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但目前我国沿海地区IBS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评价青岛沿海地区IB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其病因。方法:纳入2007年1~12月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但目前我国沿海地区IBS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评价青岛沿海地区IB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其病因。方法:纳入2007年1~12月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IBS患者,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饮食习惯等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IBS患者6360例,占总体门诊患者的19.6%。IBS患者男女之比为1:1.12,以中青年、教育水平较高者、低收入人群和城市居民为主,多数患者生活环境一般,春季是发病高峰。IBS亚型以腹泻型(IBS.D)最常见(49.3%),且最易出现肠道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的饮食习惯具有一定倾向性,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结论:青岛沿海地区IBS发生率不低,以女性患者和IBS-D亚型多见,并受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流行病学 问卷调查 饮食习惯
下载PDF
消化道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与单纯肠外营养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英俊 孔心涓 +1 位作者 田字彬 王培戈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月~2004年3月择期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二组EN-PN组(35例)和TPN组(30例),于术...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月~2004年3月择期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二组EN-PN组(35例)和TPN组(30例),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评价肠黏膜通透性,测定血清IgA、IgG、IgM、CD4、CD8及CD4/CD8评价免疫功能,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7天,EN-PN组的尿L/M、血清内毒素、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而EN-PN组的IgG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P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
下载PDF
中等医院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丁红玲 田字彬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调查部分科室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和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病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中等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和胸外科新住院病人1 000例。病人入院后首先评... 目的调查部分科室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和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病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中等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和胸外科新住院病人1 000例。病人入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营养风险筛查评定条件,符合者第2天清晨进行评定;对不符合条件病人检测血清清蛋白(sALB),sALB<30 g/L判定为营养不良。人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判定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结果1 000例新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的完全适用率为77.8%,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3%。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为37.4%,不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为13.3%。各科室之间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79、35.95,P<0.01)。结论住院病人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不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营养风险筛查可评估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人体质量指数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
下载PDF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戴素美 王光兰 杨洪芝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疾病 医学心理学
下载PDF
消化道疾病内镜诊疗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萍 胡海云 +3 位作者 赵丽华 余云云 刘晓燕 张凌云 《齐鲁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内镜检查 治疗学 护理
下载PDF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与循证医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燕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图书馆 医学 循证医学 医院管理
下载PDF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7
作者 刘思良 刘希双 +1 位作者 赵清喜 田字彬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大肠息肉的发生与青岛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亚男 张琪 +4 位作者 田字彬 赵清喜 孔心涓 张翠萍 魏良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大肠息肉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08/2010-04青岛地区三甲医院大肠息肉患者共1331例,采用统一设计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对1164例获取完整资料者进行...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大肠息肉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08/2010-04青岛地区三甲医院大肠息肉患者共1331例,采用统一设计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对1164例获取完整资料者进行多项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总检出率26.67%,男多于女,年龄集中在50-69岁.72.17%患者超重,20.53%患者达到肥胖标准.男性吸烟、饮酒者息肉(腺瘤)多发(均P<0.01).饮食中营养欠均衡、多食高动物蛋白、缺乏蔬菜水果及海带紫菜类者均占有很高比例.肥胖及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大肠息肉(腺瘤)多发(均P<0.01).结论:吸烟、饮酒、肥胖、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大肠息肉及腺瘤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吸烟 酒精 肥胖 高动物蛋白饮食
下载PDF
青岛地区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冬 娄渊贵 田字彬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11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BD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青岛地区三甲医院所有确诊住院IBD患者,按照统一标准复习其临床资料,并按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近1...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BD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青岛地区三甲医院所有确诊住院IBD患者,按照统一标准复习其临床资料,并按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近10年来住院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UC与CD患者在一般资料如性别、烟酒史、诱因或加重因素、过敏史以及城乡分布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CD的平均诊断年龄要比UC年轻(P<0.05),CD的肠外表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UC患者(P<0.05)。UC病变以左半结肠以远受累为主占72.43%,临床表现以轻中型为主,占81.48%,CD病人以回肠和结肠为主占71.43%。结论青岛地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上病情严重程度较轻,UC的发病远多于CD,所得IBD临床资料与其他亚洲和欧美国家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复方消化酶并双歧三联活菌对围手术期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异常影响
10
作者 徐晓莉 田字彬 邓哲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25-226,229,共3页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双歧三联活菌对术后胃肠功能异常的预防及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病人400例,根据围手术期用药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双歧三联活菌)、活菌组(仅应用双歧三联活菌)、消化酶组...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双歧三联活菌对术后胃肠功能异常的预防及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病人400例,根据围手术期用药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双歧三联活菌)、活菌组(仅应用双歧三联活菌)、消化酶组(仅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对照组(不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双歧三联活菌),各100例,分别对4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出现恶心、纳差、腹胀、腹痛的程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27~66.00,P〈0.05)。联合用药组除腹痛评分与消化酶组和活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评分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5.32~58.50,P〈0.05)。结论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复方消化酶和双歧三联活菌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异常 复方消化酶 双歧三联活菌 治疗结果
下载PDF
ENBD预防胆管多发结石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65例 被引量:58
11
作者 宋丽亚 赵清喜 +2 位作者 孔心涓 田字彬 张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24-172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141例(ENBD组65例,常规治疗组77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ENB...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141例(ENBD组65例,常规治疗组77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ENBD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术后2h及术后24h的血淀粉酶、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67.3U/L±9.1U/Lvs98.3U/L±11.2U/L,89.5U/L±13.0U/Lvs126.2U/L±14.2U/L,均P<0.01).结论:ENBD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多发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结肠良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发病规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希双 刘思良 +3 位作者 王光兰 戴素美 张民生 张翠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良恶性肿瘤的发生规律及二者间的关系, 以提高结肠镜的使用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 方法:对4943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结肠肿瘤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男... 目的:探讨结肠良恶性肿瘤的发生规律及二者间的关系, 以提高结肠镜的使用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 方法:对4943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结肠肿瘤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男性结肠息肉和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16.0%, 均较女性的21.6%和11.8%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结肠息肉检出高峰均在60岁年龄组,男性结肠癌的检出高峰位于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则在50岁年龄组, 且在40和50岁年龄组中检出率和检出人数均高于男性.结肠癌和腺瘤癌变均好发于直肠;息肉多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腺瘤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15.9%,男性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在各肠段分布相近;而女性主要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腺瘤癌变在女性主要发生于含绒毛结构的腺瘤,在男性则以管状腺瘤为主.26.6%患者的结肠息肉为单发,10.8%局限多发于某一肠段,62.6%为多肠段同时存在;结肠癌与息肉共存者占结肠癌患者的34.6%,占结肠息肉的17.5%;3.2%为同时性多原发性结肠癌;直径<0.5 cm的息肉状病变可以是类癌或腺瘤性息肉(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 结论:结肠息肉和结肠癌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其发生存在着年龄、性别、部位、发病机制的差异;对息肉状病变应重视其病理学检查,逐个取活检,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对40岁以上有肠道症状的人群最好行全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肿瘤 发病规律 结肠息肉 不典型增生 腺瘤性息肉 消化系统症状 全结肠镜检查 腺瘤癌变 乙状结肠 70岁以上 结肠癌 相关性疾病 息肉状病变 病理学检查 40岁以上 年龄组 检出率 结肠肿瘤 使用效益 年龄增长 右半结肠
下载PDF
结肠息肉病理分析及电切后复发情况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俊 刘希双 +2 位作者 王光兰 戴素美 张黎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的内镜特征及癌变情况,比较息肉电切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了解息肉切除后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指导内镜治疗及随访。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2月13日~2010年12月12日该院接受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内镜特征,分析影响息...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的内镜特征及癌变情况,比较息肉电切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了解息肉切除后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指导内镜治疗及随访。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2月13日~2010年12月12日该院接受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内镜特征,分析影响息肉恶变的因素;对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电切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统计电切后息肉再发率,分析影响再发的因素。结果息肉患者共1401例,检出息肉3955颗,年龄>50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1.0cm、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容易癌变(P<0.05);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不符合的概率为33.7%;电切后息肉再发率为56.7%,38.1%于1年内再发,78.2%于2年内再发;多发性息肉、年龄大于50岁、息肉直径>1.0cm及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再发(P<0.01)。结论结肠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活检可能漏诊癌变息肉;息肉电切后再发率高,应定期进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结肠镜 病理 切除术 复发
下载PDF
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与发病规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希双 林萍 +4 位作者 刘思良 王光兰 戴素美 张民生 张翠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其发病规律,以提高结肠镜的使用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对4943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人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结肠良性肿瘤,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 目的探讨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其发病规律,以提高结肠镜的使用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对4943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人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结肠良性肿瘤,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结肠息肉1359例,占27.5%;男性为33.3%,高于女性的21.6%;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检出高峰在60岁年龄组;其发病规律和病理特征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结肠息肉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其发病规律和病理特征与性别有关;对息肉状病变应重视其病理学检查,逐个取活检,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良性肿瘤 结肠镜 病理学 不典型增生 癌变
下载PDF
术前合理营养支持对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姜英俊 孔心涓 +1 位作者 程广 田字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28-193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合理的营养支持对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69例,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肠内肠外营养结合组(EN-PN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NN组,22例),PN组和EN-PN组均于术... 目的:探讨术前合理的营养支持对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69例,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肠内肠外营养结合组(EN-PN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NN组,22例),PN组和EN-PN组均于术前7d开始营养治疗,3组患者均于术后24 h开始肠内和肠外相结合的营养方式.分别于术前7d和术后7d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清内毒素水平及细胞因子IL-6、TNFα,测定血清IgA,IgG,IgM,NK细胞活性及CD4/CD8值评价免疫功能,比较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EN-PN组在术后7 d血清内毒素水平(4.23±2.01 ng/L)、IL-6(40.22±7.43 ng/L)及TNF-α(33.04±4.56 ng/L)均明显低于PN(分别为8.23±3.65,55.21±9.32,47.22±8.45 ng/L,P<0.01)和NN组(10.66±5.23,67.01±10.21,56.43±9.67,ng/L P<0.01).而EN-PN组在术后7 d PA(0.27±0.06 g/L),TFN(2.81±0.65 g/L),IgG(10.43±0.86 g/L),NK细胞活性(18.04%±4.56%)及CD4/CD8值(4.98±1.21)明显高于PN组(分别为0.19±0.04,2.01±0.32,8.76±0.65 g/L,11.01%±3.01%,2.11±0.65,P<0.05)和NN组(分别为0.15±0.03,1.32±0.27,9.05±0.79 g/L,6.45%±2.23%,1.22±0.79,P<0.05).与PN和NN组相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3% vs 16.4%,21.6%)和住院时间(7.0±1.4d vs 11.0±2.4,13.0±2.8 d)EN-PN组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存在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消化道肿瘤 术前
下载PDF
肠道黏膜肥大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 被引量:20
16
作者 牛庆慧 张翠萍 +3 位作者 鞠辉 刘希双 赵洁 董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病机制的影响,为今后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分析研究IBS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兔抗人降钙素...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病机制的影响,为今后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分析研究IBS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兔抗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多克隆抗体,测定染色阳性的CGRP,用特殊染色的方法测定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结果:四型IBS与对照组肠黏膜肥大细胞的数目相比在回盲部的分布不同(t=11.8,6.8,2.5,12.2,P<0.05或0.01);在乙状结肠部位只有腹泻型不同(t=2.1,0.01<P<0.05).IBS腹泻型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部肠黏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肽纤维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强(11.13±1.3vs7.9±1.5,9±2.1vs7.5±1.2,P<0.05或0.01).IBS回盲部黏膜中肥大细胞数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肽纤维强度的表达呈正相关(r=0.7,P<0.01).结论:肥大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IBS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GLP-1受体表达及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丰香 魏良洲 +3 位作者 田字彬 王利华 孔心涓 尹继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和中枢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GLP-1(GLP-1)干预组。DM组和GLP-1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目的探讨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和中枢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GLP-1(GLP-1)干预组。DM组和GLP-1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三组大鼠中枢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区)埋置套管,注射STZ 4周后,GLP-1组经套管注射的GLP-1,NC组和DM组大鼠DVC区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STZ 4周后,DM组大鼠胃排空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GLP-1受体mRNA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GLP-1组大鼠胃排空率较DM组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及DM组(P<0.05),胃排空率与下丘脑GLP-1受体mRNA表达量成负相关。结论迷走神经复合体注射GLP-1可抑制DM大鼠早期胃排空加速,中枢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下丘脑GLP-1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迷走神经复合体 胃排空 GLP-1 GLP-1受体
下载PDF
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思良 田字彬 +2 位作者 刘希双 武军 孔心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90-792,共3页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5例,口服瑞巴派特,0.1g/次,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硫糖铝,1.0g/次,3次/d。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对患者上腹痛、上腹胀...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5例,口服瑞巴派特,0.1g/次,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硫糖铝,1.0g/次,3次/d。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对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进行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胃镜下疗效评分和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炎症活动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总积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评分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黏膜糜烂区慢性炎症程度及炎症活动程度评分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可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瑞巴派特 药物疗法
下载PDF
Nesfatin-1对肥胖大鼠胃排空及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娜 田字彬 +6 位作者 孙桂荣 魏良洲 徐珞 王百惠 孔心涓 丁雪丽 崔铭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1-637,共7页
目的:观察Nesfatin-1对正常及单纯性肥胖大鼠胃排空及离体胃平滑肌条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wk,制作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及肥胖大鼠实验组中枢注入不同浓度Nesfatin-1(0.5μmol/L、5μmol/L、50μmol/L)后测胃排空... 目的:观察Nesfatin-1对正常及单纯性肥胖大鼠胃排空及离体胃平滑肌条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wk,制作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及肥胖大鼠实验组中枢注入不同浓度Nesfatin-1(0.5μmol/L、5μmol/L、50μmol/L)后测胃排空率;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胃底、胃体平滑肌条自发收缩及不同浓度Nesfatin-1(0.026μmol/L、0.26μmol/L、2.6μmol/L)作用下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肌条收缩的影响.结果:Nesfatin-1可抑制正常及肥胖大鼠胃平滑肌条收缩,低、中、高浓度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93-15.72,P<0.05-0.01).随Nesfatin-1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q=3.45-5.69,P<0.05-0.01).低浓度Nesfatin-1抑制正常大鼠、肥胖大鼠胃底平滑肌条收缩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浓度对正常大鼠胃底平滑肌条抑制作用强于肥胖大鼠(t=2.14,P<0.05;t=2.63,P<0.05).低、中浓度Nesfatin-1抑制正常大鼠、肥胖大鼠离体胃体平滑肌条收缩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浓度抑制正常大鼠离体胃体平滑肌条收缩作用显著强于肥胖大鼠(t=2.53,P<0.05).结论:Nesfatin-1可抑制正常及肥胖大鼠胃排空,胃排空率随Nesfatin-1浓度增加而降低.Nesfatin-1可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单纯性肥胖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其抑制作用随Nesfatin-1浓度增高而增强;相同Nesfatin-1浓度抑制正常大鼠离体平滑肌条收缩作用强于肥胖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FATIN-1 肥胖 平滑肌 胃排空 收缩
下载PDF
改良式Hp感染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唐旭东 张翠萍 +3 位作者 张琪 赵坤 孙向红 田字彬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47-249,252,共4页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Hp感染及水杨酸钠乙醇灌胃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Hp感染组(B组)、单纯水杨酸钠乙醇灌胃组(C组)。采用灌胃接种Hp菌株(SS1...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Hp感染及水杨酸钠乙醇灌胃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Hp感染组(B组)、单纯水杨酸钠乙醇灌胃组(C组)。采用灌胃接种Hp菌株(SS1)及20g/L水杨酸钠与体积分数0.60的乙醇混合溶液方法建立Hp感染CAG模型,共14周。检测各组Hp定植情况,并对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各项指标进行评分。结果模型组及B组胃窦黏膜均有Hp定植。模型组胃窦黏膜变薄,固有层腺体中度减少伴有中度慢性活动性炎症。模型组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及固有腺减少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χ2=47.632~48.276,q=6.514~11.191,P<0.01),而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Hp感染大鼠及水杨酸钠与乙醇混合溶液灌胃的方法建立Hp感染CAG大鼠模型,其病因、病理变化与人类CAG病变相似,可作为研究Hp感染CAG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CAG较合适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 胃炎 萎缩性 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