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咏春 高丽丽 周喜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治疗组接受黛立新和r TMS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治疗组接受黛立新和r TMS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血清VEGF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90%;对照组总有效率5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经r TMS治疗后减分明显,VEGF水平在r TMS治疗后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较单用西药治疗有较好疗效且对VEGF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重复经颅脑磁刺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彩霞 赵岩 +1 位作者 陈卫 杨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病机制,以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7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同期来本院健康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病机制,以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7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同期来本院健康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85、4.135,P<0.05),观察组LDL、TC同MMSE及Mo CA评分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血脂异常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相关性
下载PDF
血小板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春清 姜红 许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右颈总动脉,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离右颈总动脉结扎,低氧2h制备新生大鼠HIB...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右颈总动脉,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离右颈总动脉结扎,低氧2h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治疗组在成模后即刻给予PDGF50n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成模后即刻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于术后12、24、72h处死,取脑组织制备脑细胞悬液,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24、72h对照组和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均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130.35、78.83,q=5.07~19.46,P<0.01);各时间点对照组和治疗组较假手术组脑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脑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F=39.01~194.20,q=3.08~16.51,P<0.01)。结论 PDGF可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对新生鼠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大鼠 流式细胞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肠舒汤保留灌肠对旷置性结肠炎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峰 赵婷 +2 位作者 牛兆建 王野 张圣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肠舒汤保留灌肠对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科因梗阻性结肠癌或直肠癌保肛手术,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肠舒汤保留灌肠对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科因梗阻性结肠癌或直肠癌保肛手术,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温生理盐水经肛门插管逆行灌肠治疗,观察组以同法给予肠舒汤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2周,每天1次,在灌肠治疗前及灌肠治疗2周后各行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整个旷置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结果:灌肠2周后,对照组患者旷置结肠的黏膜红斑肿胀有效率为26.67%,观察组为70.00%;对照组炎性滤泡增生的有效率为20.00%,观察组为47.82%;对照组溃疡糜烂的有效率为5.56%,观察组为45.00%。观察组红斑肿胀、滤泡增生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糜烂及炎性息肉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舒汤保留灌肠可以较好地修复旷置性结肠肠黏膜的损伤,促进肠黏膜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肠舒汤 灌肠疗法 旷置性结肠炎
下载PDF
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残留和复发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孔守芳 戴淑真 +1 位作者 孙选 姚勤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部分切除术和再次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残留和复发的效果。方法因宫颈CINⅡ~Ⅲ期行宫颈锥切后复发病人55例,其中30例给予宫颈部分切除术(宫颈切除组),25例行二次宫颈锥切术(宫颈锥切组)。术后随访,检测... 目的探讨宫颈部分切除术和再次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残留和复发的效果。方法因宫颈CINⅡ~Ⅲ期行宫颈锥切后复发病人55例,其中30例给予宫颈部分切除术(宫颈切除组),25例行二次宫颈锥切术(宫颈锥切组)。术后随访,检测病人人乳头瘤病毒(HPV)、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随访半年,宫颈切除组无病人细胞学异常;宫颈锥切组病人4例细胞学异常(16%),阴道镜活组织学检查无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随访1年,宫颈切除组无细胞学异常病人;宫颈锥切组8例(3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组织学证实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宫颈切除组半年内30例(100%)HPV感染转阴,宫颈锥切组15例(60%)转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P〈0.05)。宫颈切除组与宫颈锥切组相比较,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部分切除术较再次宫颈锥切术能更好地预防CIN残留或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复发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病人影像学分析及发病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彩霞 李彬 郭瑞友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36-337,340,共3页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 96例脑卒中病人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抑郁评定,依据卒中24 h后首次颅脑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6%。病灶多发、体积...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 96例脑卒中病人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抑郁评定,依据卒中24 h后首次颅脑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6%。病灶多发、体积大、位于脑前部、有脑萎缩者易发生抑郁(χ2=5.56~14.11,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影像学特点突出。病灶数量、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彩霞 王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6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自我院2006年~2012年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共1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致病相关因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发病相关因素有:... 目的探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自我院2006年~2012年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共1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致病相关因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发病相关因素有:高血压脑病、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癌术后化疗以及肾移植后接受环孢素治疗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抽搐、视觉障碍、意识及精神异常;头颅MRI显示所有患者以脑后部白质为主的T1加权像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多发性病灶,大部分患者双侧半球病变对称。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对此类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相关因素 症状 MRI
下载PDF
TUBB3基因对NSCLC病人术后辅助化疗预后评价
8
作者 郑志强 唐怀好 +1 位作者 张文峰 王勇杰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3型β微管蛋白(TUBB3)基因表达及其与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相关性。方法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88例,均进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化疗,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 目的探讨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3型β微管蛋白(TUBB3)基因表达及其与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相关性。方法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88例,均进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化疗,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TUBB3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TUBB3基因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TUBB3mRNA低表达者无瘤生存期与高表达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205,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UBB3mRNA高表达(RR=0.453,95%CI:0.267~0.768,P〈0.05)、肿瘤分期(RR=1.629,95%CI:1.158~2.293,P〈0.05)为病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UBB3mRNA可能是预测Ⅱ~ⅢA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检测TUBB3mRNA表达有助于NSCLC病人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微管蛋白质类 预后
下载PDF
肺外科手术;麻醉;血液动力学过程;参附注射液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晓征 李界平 +3 位作者 王世端 张芸 江岩 于海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病人,年龄50~8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法分为参附组及对照组各30例。参附组在麻醉诱导前给...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病人,年龄50~8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法分为参附组及对照组各30例。参附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5mL/kg加入生理盐水至250mL输注;对照组同速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指标:①诱导前(T0)、诱导后5min(T1)、手术探查时(T2)、单肺通气30min(T3)、单肺通气60min(T4)、关胸前冲洗胸腔时(rrs)及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②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液体人量、出血量、尿量及手术时间;③麻醉期间罗哌卡因、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MAP、HR在T1、T2、T3、T4、T5时升高(t=2.089-2.678,P〈O.05),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量及输液总量减少(t=2.818-3.525,P〈0.01),其他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科手术 麻醉 血液动力学过程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黄芩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雯 李玲 +5 位作者 于向民 刘爱红 王斌 钱冬萌 杨瑞 张志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ous,HCMV)感染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研究通过观察黄芩素(baicalein,BAI)抑制HCMV体外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IE、pp65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芩素抗HCMV感染的机制。运用MTT法... 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ous,HCMV)感染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研究通过观察黄芩素(baicalein,BAI)抑制HCMV体外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IE、pp65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芩素抗HCMV感染的机制。运用MTT法检测BAI组、HCMV组、HCMV+BAI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活性,观察BAI对HCMV感染致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异常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组之间IE、pp65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E、pp65蛋白表达的变化。MTT结果显示,20μmol/L BAI+HCMV组的吸光值在24、48、72 h均高于HCMV组(P<0.05);形态学观察病毒感染48 h时,HCMV组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而20μmol/L BAI+HCMV组细胞状态较好,CPE不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感染48和72 h时20μmol/L BAI+HCMV组IE、pp65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HCMV组(P<0.05);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μmol/L BAI+HCMV组细胞的IE、p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CMV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黄芩素能抑制HCMV感染所致的细胞增殖异常,同时降低IE及p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人巨细胞病毒 人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波 孟繁军 乌庆超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效果。方法 6例接受Allo-HSCT的SAA病人均为血缘供者,其中SAA-Ⅰ型4例,SAA-Ⅱ型2例。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效果。方法 6例接受Allo-HSCT的SAA病人均为血缘供者,其中SAA-Ⅰ型4例,SAA-Ⅱ型2例。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短程甲氨蝶呤+骁悉方案。结果 6例病人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其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1、7.5 d。经微卫星技术检测造血干细胞植入率为100%。移植后1例出现Ⅱ度肠道急性GVHD,1例出现Ⅰ度皮肤急性GVHD,1例出现皮肤广泛型慢性GVHD。随访4~82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5例SAA病人存活,1例皮肤慢性广泛型GVHD并发肺部混合感染死亡。结论 Allo-HSCT是治疗SAA的可靠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四维满意度调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云红 王莉 李捷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一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 目的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一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的护理质控成绩,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四维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满意度调查 手术室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两种椎管内麻醉方式对BIS引导异丙酚镇静效果影响
13
作者 李晓征 王世端 +3 位作者 王强 陈作雷 江岩 于海芳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内麻醉方式对BIS引导异丙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镇静组(A组)与硬膜外麻醉镇静组(B组)。两组病人均控制无痛阻滞平面T6~T8水平,阻滞平面固定后,异丙酚靶控输注镇...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内麻醉方式对BIS引导异丙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镇静组(A组)与硬膜外麻醉镇静组(B组)。两组病人均控制无痛阻滞平面T6~T8水平,阻滞平面固定后,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血浆靶控起始浓度为1.2mg/L,达到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s上调血浆靶浓度0.2mg/L,使BIS值达到70,术中维持BIS值在65~75范围内。比较两组切皮(T0)、腹腔探查牵拉子宫(T1)、冲洗腹腔(T2)及术毕(T3)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两组异丙酚镇静初始用量、异丙酚总用量、手术时间、镇静时间;比较两组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与输液量、出血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各时间点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均明显降低(t=2.201~2.920,P<0.05);异丙酚镇静初始用量、异丙酚总用量减少(t=2.473、2.639,P<0.05);麻黄碱使用率增高(χ2=9.130,P<0.05);两组手术时间、镇静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及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可降低BIS引导异丙酚镇静的效应室浓度及用量,具有更明显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脑电双频指数 二异丙酚
下载PDF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高峰玉 刘群英 +2 位作者 郑艳 张玲 宣世英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87,共2页
H.pylori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随着H.pylori耐药率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三联疗法的疗程从7d延长到10d或14d,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1]。本研究观察了酪酸梭菌活菌片不同疗程联合三... H.pylori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随着H.pylori耐药率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三联疗法的疗程从7d延长到10d或14d,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1]。本研究观察了酪酸梭菌活菌片不同疗程联合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 酪酸梭菌活菌片 三联疗法 临床研究 H PYLORI 上消化道疾病 根除率 致病菌
原文传递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高峰玉 张启顺 +1 位作者 纪瑞霞 田字彬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上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如何提高根除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上遇到的重要问题。益生菌不但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能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不良反应,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益生菌 胃炎 胃溃疡
原文传递
Stathmin-1和p53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守芳 戴淑真 +2 位作者 姚勤 吕腾 孙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Stathmin-1(STMN-1)和p53蛋白在预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01-01—2013-01-3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病例30例为复发组,随机抽取同期因该疾病行宫... 目的探讨Stathmin-1(STMN-1)和p53蛋白在预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01-01—2013-01-3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病例30例为复发组,随机抽取同期因该疾病行宫颈锥切术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30例作对照组,调取两组患者初治时宫颈锥切组织蜡块,利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法对两组组织中STMN-1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复发组p53蛋白阳性表达(7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7%),STMN-1阳性表达(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STMN-1与p53蛋白阳性率(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MN-1与p53蛋白过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预后判断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Stathmin-1 P53蛋白 宫颈锥切 复发
原文传递
Stathmin-1、P27及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与残留、复发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孔守芳 戴淑真 +2 位作者 孙选 姚勤 吕腾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stathmin-1(STMN-1)、P27及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级别CIN残留/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CIN2~CIN3行宫颈锥形切除患者进行随访,将残留/复发病例36例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未复发病... 目的研究stathmin-1(STMN-1)、P27及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级别CIN残留/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CIN2~CIN3行宫颈锥形切除患者进行随访,将残留/复发病例36例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未复发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病例首次宫颈锥切组织中stathmin-1、P27及ki-67的表达。结果 STMN-1实验组30例(83.3%)阳性,对照组16例(40%)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实验组27例(75%)阳性,且表达于胞浆,对照组19例(47.5%)阳性,多表达于胞浆,部分核浆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实验组35例(97.2%)阳性,对照组35例(87.5%)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CIN 2中阳性表达率为78.5%,在CIN3中10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MN-1与P27高表达与高级别宫颈CIN残留、复发有关,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残留、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ki-67与宫颈病变组织学级别有关,但与疾病残留、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stathmin-1 P27 KI-67 残留 复发
原文传递
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肌CX43和C-JUN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泳 杨彦华 +3 位作者 于建宪 罗楠 席鑫 罗晴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0期5841-5844,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者心肌细胞中连接蛋白(connexin CX)CX43和原癌基因蛋白(C-JU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2008-2011年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现有的蜡块中选取心性猝死者40例。其中冠心病22例,肺动脉栓塞10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扩张性心肌...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者心肌细胞中连接蛋白(connexin CX)CX43和原癌基因蛋白(C-JU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2008-2011年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现有的蜡块中选取心性猝死者40例。其中冠心病22例,肺动脉栓塞10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选取因交通事故、外伤等死亡的病例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病例中心室肌细胞中C-JUN和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心源性猝死(SCD)组中心肌细胞中C-JU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性猝死组中CX43的表达却低于对照组。SCD组中心肌细胞中C-JUN与CX43的表达正相关(r=0.315,P=0.022)。结论:SCD患者心肌细胞中CX43表达和分布异常,结构的重塑导致了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反生,SCD患者心肌中C-JUN高表达,且与CX4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SCD的发生发展,不仅可以用于临床相应药物的研发,还可能称为法医学上对SCD的鉴别提供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CX43 C-JUN 法医学
原文传递
慢病毒介导Stathmin-1基因沉默对宫颈Hela细胞p53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守芳 戴淑真 +3 位作者 吕腾 袁汇 孙选 钟金妍 《中国肿瘤》 CAS 201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Hela细胞中Stathmin-1表达对p53蛋白的影响及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Stathmin-1 siRNA慢病毒载体,包装重组慢病毒,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株,沉默Stathmin-1表达为干扰组,采用导入阴性片段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作为... [目的]研究宫颈癌Hela细胞中Stathmin-1表达对p53蛋白的影响及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Stathmin-1 siRNA慢病毒载体,包装重组慢病毒,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株,沉默Stathmin-1表达为干扰组,采用导入阴性片段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感染重组慢病毒及阴性病毒后,Stathmin-1基因干扰组Hela细胞增殖24h后较对照组抑制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中p5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中Stathmin-1影响p53蛋白表达,沉默Stathmin-1可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hmin-1 P53蛋白 HELA细胞 慢病毒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选 韩韬 +3 位作者 林峰 孔守芳 李旭日 刘爱红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