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徐亚楠 孔琰 王宁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2985-2994,共10页
卵巢Brenner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其占所有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不到5%。目前,卵巢Brenner瘤的起源仍不清楚,最近研究提示BT通过输卵管浆膜间皮和输卵管上皮交界处起源于输卵管,并具有雄激素刺激的额外作用。卵巢Brenner瘤多为良性肿瘤,... 卵巢Brenner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其占所有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不到5%。目前,卵巢Brenner瘤的起源仍不清楚,最近研究提示BT通过输卵管浆膜间皮和输卵管上皮交界处起源于输卵管,并具有雄激素刺激的额外作用。卵巢Brenner瘤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不到2%。大多良性Brenner瘤为术前体检偶然发现,其临床表现亦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恶性患者术后可辅以化疗。紫杉醇 + 铂类是首选方案。晚期恶性患者复发较常见。对于恶性Brenner瘤的转化通路,目前已提出的有FGFR3和MDM2/TP53。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NNER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后路单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赵永华 罗昊 西永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在后路单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青岛大学脊柱外科收治并实施后路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 目的:探讨在后路单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青岛大学脊柱外科收治并实施后路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171例,根据手术24小时后是否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81例,术前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均无血栓形成;实验组均自手术24小时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 IU皮下注射,1次/日,进行抗凝治疗,至下地活动后停用。所有病人均于术后下地活动时复查血凝及部分进行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估有无DVT形成。观察两组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伤口血肿情况及D-二聚体等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中术后未发生DVT,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2.5% (2/81);实验组病人术后未发生DVT。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切口引流量分别为358.56 mL和354.32 mL,实验组的术后引流略多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并不明显增加术后引流量,实验组的D-二聚体的增长幅度为224.44,对照组的D-二聚体的增长幅度为38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的D-二聚体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均未见椎管内及切口血肿及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往往手术后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可常规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未出现切口引流量增多及血肿形成等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下载PDF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胃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王春燕 兰雅文 +7 位作者 唐明 高召凯 张增 刘欢欢 孔晓璇 李雯雯 潘岳峰 安朋朋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胃损伤的干预作用,并从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信号通路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雄性10周龄大鼠进行实验。取部分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胃损伤的干预作用,并从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信号通路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雄性10周龄大鼠进行实验。取部分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黄连解毒汤组,每组24只;另取24只大鼠仅进针不注入自体血,作为假手术组;另取24只常规饲养大鼠作为正常组。黄连解毒汤组大鼠予黄连解毒汤颗粒剂悬浊液54 mg/d灌胃,莫沙必利组大鼠予莫沙必利悬浊液0.27 mg/d灌胃,其余各组均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24 h、4 d、7 d后,随机取每组8只大鼠,处死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各时期大鼠胃组织损伤情况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各时期大鼠胃组织SCF、C-kit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各时期大鼠胃组织SCF、C-ki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与同期假手术组大鼠胃黏膜病理评分、胃组织SCF、C-kit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上述指标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各观察时点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胃组织SCF、C-kit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大鼠各观察时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1),给药7 d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给药24 h、4 d时(P<0.05,P<0.01);黄连解毒汤组大鼠各观察时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莫沙必利组(P<0.01)。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大鼠各观察时点胃组织SCF、C-kit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给药7 d时上述指标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组给药24 h、4 d时(P<0.05,P<0.01);黄连解毒汤组大鼠各观察时点上述指标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期莫沙必利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常继发急性胃黏膜损伤,黄连解毒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SCF/C-kit信号通路保护胃黏膜,有效减轻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胃损伤 黄连解毒汤 SCF/C-kit信号通路 胃黏膜病理评分 莫沙必利
下载PDF
助力健康中国 创精品《精准医学杂志》
4
作者 董蒨 《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2,共1页
2018年大寒已过,立春在前。在这希望与生机梢然孕育的时节,《精准医学杂志》和广大的读者见面了!在这前所未有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标志着医学现今和近未来时代或许属于精准医学。那么,以服务于精准医学发展为己任的《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大寒已过,立春在前。在这希望与生机梢然孕育的时节,《精准医学杂志》和广大的读者见面了!在这前所未有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标志着医学现今和近未来时代或许属于精准医学。那么,以服务于精准医学发展为己任的《精准医学杂志》,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呱呱坠地,她发出的每个音符都在昭示前景与未来。一般认为狭义的精准医学的概念,由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在2011年共同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杂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中国 健康 生物医学 医学发展 科学院 工程院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肌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雪纯 荆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肌少症是指骨骼肌力量和质量的损失和体能的下降。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高代谢性疾病,肌少症的发病率为30%~70%。“肝-肌轴”的提出表明了肝脏和肌肉之间能够通过一些介质和代谢通路连接起来,相互影响。本文总结肝硬化合并肌少症发病机制... 肌少症是指骨骼肌力量和质量的损失和体能的下降。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高代谢性疾病,肌少症的发病率为30%~70%。“肝-肌轴”的提出表明了肝脏和肌肉之间能够通过一些介质和代谢通路连接起来,相互影响。本文总结肝硬化合并肌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研究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代谢组学差异,给临床提供营养补充的思路,对减少肌少症的发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肌少症 代谢 氨基酸 肌抑素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皮肤脂膜炎文献回顾
6
作者 石长青 刘菁 +4 位作者 陆晓鸥 张嘉莉 王达 孙瑜 陈宏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269-7273,共5页
脂膜炎是原发于脂肪层的炎症,包括一组疾病,临床皮损表现为皮下结节或斑块。脂膜炎病因复杂,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中检索有组织病理证实伴随皮肤脂膜炎表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通过病例分析,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皮肤脂膜... 脂膜炎是原发于脂肪层的炎症,包括一组疾病,临床皮损表现为皮下结节或斑块。脂膜炎病因复杂,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中检索有组织病理证实伴随皮肤脂膜炎表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通过病例分析,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皮肤脂膜炎表现与病情发展相关,提高皮肤科临床医师对脂膜炎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敏感性,注意对于缺乏病因诊断的脂膜炎患者的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脂膜炎 急性髓系白血病 皮肤白血病
下载PDF
集合不足型外隐斜对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影响
7
作者 李长菲 刘桂香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118-11124,共7页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关联。方法: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6~16岁近视儿童152例参与调查,其中集合不足型外隐斜82例,眼位正位70例。基线时行眼部检查、眼轴测量,1年...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关联。方法: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6~16岁近视儿童152例参与调查,其中集合不足型外隐斜82例,眼位正位70例。基线时行眼部检查、眼轴测量,1年后复测眼轴并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关联。结果: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父母近视人数、年龄、性别、每天课外近距离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后,眼位(β = 0.054, 95%CI: 0.021~0.087)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存在显著关联。集合不足型外隐斜近视儿童眼轴增长量M (QR)为0.37 (0.26) mm,显著高于眼位正位组的0.29 (0.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9)。结论: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存在关联,更容易导致近视儿童眼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外隐斜 眼轴增长 近视 儿童
下载PDF
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头前倾与圆肩的治疗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挪亚 王强 +1 位作者 王昊岩 谭万婷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996-13004,共9页
目的: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头前倾与圆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头前倾与圆肩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我牵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我牵伸疗法结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治疗手法进行... 目的: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头前倾与圆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头前倾与圆肩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我牵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我牵伸疗法结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2周后、治疗四周后进行头前倾角、肩前倾角与仰卧位肩峰到床的距离的测量与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前倾角、肩前倾角及仰卧位肩峰到床的距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对照组患者在首次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头前倾角、肩前倾角与仰卧位肩峰到床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二周后、治疗四周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 0.05)。结论:自我牵伸疗法结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头前倾与圆肩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与单纯自我牵伸疗法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的优势,因此,姿势解密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头前倾与圆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前倾与圆肩 手法治疗 姿势解密技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使用呋塞米的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及死亡风险的个性化预测价值
9
作者 崔连顺 徐翎钰 +5 位作者 李天阳 管陈 杨成宇 张凝馨 宋卓 徐岩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75-480,共6页
图提示使用呋塞米后患者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及联合使用肝素是影响AKI发生的5个最主要因素;使用呋塞米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浆血小板计数、联合应用肾上... 图提示使用呋塞米后患者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及联合使用肝素是影响AKI发生的5个最主要因素;使用呋塞米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浆血小板计数、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及住院期间发生AKI是导致患者死亡的5个最主要因素。结论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使用呋塞米的住院患者发生AKI以及死亡风险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患者AKI发生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急性肾损伤 死亡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危险性评估 预测
下载PDF
三级综合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琳 张宁 王岩青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12-613,616,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三级综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目前许多三级综合医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结果经两个季度调控后,全院医用耗材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三级综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目前许多三级综合医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结果经两个季度调控后,全院医用耗材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百分比下降12.14%;通过实施末位淘汰制,提高了医用耗材供应商和医院医用耗材的整体质量。结论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对于促进医用耗材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耗材 信息系统 器材管理 医院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TIM-3、LAG-3、TIGIT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玉英 赵丽 +2 位作者 王蕾 焦今文 袁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基抑制模体(TIGI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鳞...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基抑制模体(TIGI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鳞癌组织、2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Ⅱ~Ⅲ级)患者的宫颈组织、30例HPV感染阴性健康体检者的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TIM-3、LAG-3和TIGIT,分析TIM-3、LAG-3和TIGIT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中TIM-3、LAG-3、TIGIT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CIN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TIM-3、LAG-3、TIGIT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TIM-3、TIGIT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相关(χ^(2)=3.879,5.871;P均<0.05)。TIM-3、LAG-3阳性表达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TIM-3阳性表达、LAG-3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IM-3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4.553,3.979,0.285;95%CI分别为0.994~20.843,1.051~15.064,0.109~0.750;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TIM-3、LAG-3、TIGIT表达升高。TIM-3、TIGIT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及患者预后有关。TIM-3、LAG-3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基抑制模体 宫颈鳞癌
下载PDF
长期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轻度哮喘患儿身高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聪聪 金蓉 +1 位作者 管仁政 林荣军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轻度哮喘患儿身高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轻度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哮喘组患儿入组后均规范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儿童入组时及入组后6个...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轻度哮喘患儿身高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轻度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哮喘组患儿入组后均规范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儿童入组时及入组后6个月、1年、2年的身高以及1年、2年身高增长速率。观察两组儿童入组时治疗前肺功能差异,以及哮喘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2年的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儿童的身高均有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P<0.05),但两组的身高、1年和2年身高增长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治疗前的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FEV_1/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长期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轻度哮喘患儿的身高增长无显著影响,且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哮喘 儿童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低剂量 长期治疗 身高 肺功能
下载PDF
棘阿米巴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莉娟 贾艳妮 +3 位作者 李凤洁 董春晓 史伟云 王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9-625,共7页
目的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AK)角膜移植术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对山东省眼科医院因AK行角膜移植术的AK患者28例28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因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明... 目的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AK)角膜移植术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对山东省眼科医院因AK行角膜移植术的AK患者28例28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因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而接受角膜移植术,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者13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LKP)者15眼。术中用环钻钻取病变角膜,环钻直径均大于病变范围0.5 mm,总结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病变复发部位、时间、体征,对术后AK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复发患者给予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采用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上述治疗无效者则再次接受LKP或PKP,观察AK复发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8眼AK者中角膜移植术后复发者7眼,占25%,其中13眼行PKP者中术后复发2眼、15眼行LKP者中术后复发5眼,2种术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6)。术前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者术后复发率为57.14%(4/7),明显高于术前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的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前角膜溃疡直径≥8.2 mm者术后复发率为50.00%(5/10),明显高于溃疡直径<8.2 mm者的1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K术后复发始于植床边缘者占85.71%(6/7),复发病灶位于植片下方植床区者占14.29%(1/7)。AK复发者7眼中治愈6眼,其中LKP术后复发者中2眼长期药物应用后治愈,2眼经扩大范围的LKP治愈;PKP术后复发者中1眼经结膜瓣遮盖术后治愈,1眼行扩大直径范围的PKP后治愈。结论AK手术治疗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包括术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感染病灶过大,AK复发后根据患眼不同临床特征选择个体化治疗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角膜炎/治疗 感染 角膜移植术 复发 危险因素 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分析
14
作者 陈林嵩 曹倩倩 李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0182-0184,共3页
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基本资料,将其中的72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分组予以麻醉,对比麻醉相关数据。结果:经过麻醉两组生命体征均发生变化,其中研... 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基本资料,将其中的72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分组予以麻醉,对比麻醉相关数据。结果:经过麻醉两组生命体征均发生变化,其中研究组拔除喉罩时HR以及MAP指标均更低,变化幅度更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丙泊酚用量更少(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16.67%(χ2=3.956,P=0.047)。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喉罩全身麻醉基础上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取得更加理想效果,用药量更少、安全性更强,可在老年患者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患者 下肢骨折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及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邓钰 赵萍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4-877,共4页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以持续的心情低落、精力减退、思维迟缓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PSD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减慢,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并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及再发风险。PSD临床...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以持续的心情低落、精力减退、思维迟缓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PSD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减慢,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并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及再发风险。PSD临床进展较为缓慢,但仍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PSD非常重要,应引起临床工作者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发病机制 非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区BDNF和Trk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钰 王强 +2 位作者 马健 孙丹乔 王欣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程度及海马区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可能的机制。 方法 取48只雄性成年Wiste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程度及海马区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可能的机制。 方法 取48只雄性成年Wiste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CUMS)以此来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模型),而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不作插线处理,也不给予CUMS。造模成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运动训练及氟西汀治疗,共为期28d,模型组不给予任何训练及药物治疗。四组大鼠将分别于PSD模型成功后1d、14d及28d进行行为学实验(蔗糖偏好试验、强迫游泳试验、体质量检测),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的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左侧海马区BDNF及TrkB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天和第28天,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而蔗糖偏好试验的蔗糖偏好度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区BDNF及TrkB表达亦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较氟西汀组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减少,且蔗糖偏好度和体重显著增加,海马区BDNF、TrkB表达亦显著高于氟西汀组(P〈0.05)。 结论 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可较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氟西汀 运动训练 行为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