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宗花 郭新美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6-1223,共8页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的内容。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催化等性能,加之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呈现出体积更小...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的内容。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催化等性能,加之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呈现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检测灵敏度更高和可靠性更好等优异性能。该文按照纳米结构的分类,综述了近几年基于以下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零维纳米材料——纳米微粒;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二维纳米材料——纳米超薄膜。引用参考文献7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零维 一维 二维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宗花 于海容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基于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复合超滤膜,基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O3、TiO2、Fe3O4、SiO2)的复合超滤膜,基于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复合超滤膜。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合超滤膜 纳米碳材料 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聚合物纳米纤维
下载PDF
牛奶蛋白接枝改性对兔毛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同华 陈程 +2 位作者 郭敏 张光先 张元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提高兔毛纤维的表面摩擦因数和拉伸强度,分别以H2SO4和H2O2为处理剂对兔毛纤维进行预处理,蔗糖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醚(SFEGE)为交联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牛奶蛋白质对兔毛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分析研究了接枝改性前后兔毛纤维的表... 为提高兔毛纤维的表面摩擦因数和拉伸强度,分别以H2SO4和H2O2为处理剂对兔毛纤维进行预处理,蔗糖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醚(SFEGE)为交联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牛奶蛋白质对兔毛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分析研究了接枝改性前后兔毛纤维的表面形貌、摩擦因数、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过H2SO4预处理后,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5%时纤维表面接枝效果最佳,摩擦因数提高40.97%,强度提高4.96%;经过H2 O2预处理后的兔毛纤维,其接枝交联的效果相对较差,虽然在蛋白质为10%,交联剂为1.5%的条件下,其摩擦因数增大32.33%,但是整体而言其强度下降较大,纤维损伤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毛纤维 接枝改性 表面形貌 摩擦因数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燕 韩光亭 +2 位作者 宫英 张元明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6,共4页
为研究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以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烧瓶振荡法对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抗菌机制进行... 为研究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以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烧瓶振荡法对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抗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藻酸铜纤维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细菌与纤维接触后由于铜离子破坏细菌细胞壁使其渗透压改变,进而使其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影响了细菌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裂解死亡;海藻酸铜纤维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铜纤维 抗菌性 抑菌性 抗菌机制
下载PDF
一种制备稳定高效光致发光氧化多孔硅的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洪亮 翟江 +3 位作者 万勇 郭培志 于建强 赵修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884,共6页
对比研究了经20%的硝酸、浓硫酸,以及半导体工业中用于氧化清洗单晶硅表面的SC-1(1:1:5,体积比,NH4OH/H2O2/H2O,也称RCA-1)和SC-2(1:1:6的HCl/H2O2/H2O,也称RCA-2)氧化液氧化的多孔硅表面组成以及光致发光性质的差异。发现SC-1氧化液能... 对比研究了经20%的硝酸、浓硫酸,以及半导体工业中用于氧化清洗单晶硅表面的SC-1(1:1:5,体积比,NH4OH/H2O2/H2O,也称RCA-1)和SC-2(1:1:6的HCl/H2O2/H2O,也称RCA-2)氧化液氧化的多孔硅表面组成以及光致发光性质的差异。发现SC-1氧化液能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将多孔硅表面的Si-Hx(x=1~3)氧化掉,形成稳定的氧化层,得到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能的氧化多孔硅。而硝酸、浓硫酸和SC-2液在相同温度下处理10min的多孔硅表面的(O)xSi-Hy振动峰仍很明显,前两者处理后的多孔硅发光强度很弱,SC-1处理后的样品虽然发光较强,但不稳定。结合SC-1的组成和多孔硅表面Si-Hx的性质,对反应结果进行了解释。将SC-1和SC-2结合使用,所得的氧化多孔硅具有强的且稳定的光致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光致发光 SC-1溶液 化学氧化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在仪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宗花 官杰 +2 位作者 张菲菲 李延辉 夏延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85,共5页
着重介绍了碳纳米管近期在仪器分析如色谱、质谱、分子光谱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由于碳纳米管独特的物理、化学、力学、电学和光学性能,使其在不同仪器分析方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仪器分离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展望了碳纳... 着重介绍了碳纳米管近期在仪器分析如色谱、质谱、分子光谱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由于碳纳米管独特的物理、化学、力学、电学和光学性能,使其在不同仪器分析方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仪器分离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展望了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前景,指出其对生命科学和药物科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仪器分析 应用进展 评述
下载PDF
新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甲民 徐可 +1 位作者 黄海兰 王宗花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作引发剂,在经聚乙二醇改性过的Fe3O4表面合成了芦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作引发剂,在经聚乙二醇改性过的Fe3O4表面合成了芦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为3.342 4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证明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的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蛋白磷酸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宗花 孙娜 +4 位作者 刘洋 夏建飞 张菲菲 夏霖 夏延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3-970,共8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蛋白质的正常磷酸化调节发生异常时,会导致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蛋白磷酸化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治疗等...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蛋白质的正常磷酸化调节发生异常时,会导致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蛋白磷酸化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动态的,并且磷酸化肽段或蛋白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较低,因此高灵敏的蛋白磷酸化分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依据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识别或捕获磷酸化的肽段或蛋白的主要机理,综述了近几年纳米材料对磷酸化肽段的富集和信号放大作用在蛋白磷酸化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蛋白磷酸化 肽段富集 信号放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沙尘暴对青岛雨水中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吕娜娜 王宗花 +4 位作者 张菲菲 夏建飞 夏延致 李延辉 侯倩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7,共2页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当沙尘暴来袭,遇到冷空气随降水落到地面,从而影响雨水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近年来,离子...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当沙尘暴来袭,遇到冷空气随降水落到地面,从而影响雨水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近年来,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快速分析微痕量离子(特别是阴离子)且[1][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沙尘暴 雨水 阴离子 青岛
原文传递
聚吡咯/碳纳米管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槲皮素的选择性测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玲艳 王宗花 +3 位作者 陈小印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可对槲皮素分子进行选择性测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在碳纳米管(CNT)独特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作用下,以吡咯(Py)为功能单体,槲皮素为模板分子,电聚合方法制备了槲皮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PPy/CNT... 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可对槲皮素分子进行选择性测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在碳纳米管(CNT)独特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作用下,以吡咯(Py)为功能单体,槲皮素为模板分子,电聚合方法制备了槲皮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修饰电极(PPy/CNT/GCEMIP)。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界面性质,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位,并可在与其结构相似的桑色素等黄酮类物质的存在下,实现对槲皮素的选择性测定。在磷酸盐缓冲液(pH7.0)中,槲皮素的浓度在1.0×10^-7-1.0×10^-3mol/L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5×10^-8mol/L。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含槲皮素成分药物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分子印迹聚合物 槲皮素 桑色素 选择性
下载PDF
量子点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宗花 高艳丽 +2 位作者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量子点是一类粒径在纳米尺度的荧光材料,因其独特而优良的光学性质已在化学、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量子点在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的定量分析、药物分析以及生命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量子点 定量分析 药物分析 生命分析
下载PDF
多巴胺在聚亚甲基蓝/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新美 王宗花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利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石墨烯修饰电极(PMB/GH/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6.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A和AA... 利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石墨烯修饰电极(PMB/GH/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6.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A和AA分别在0.208 V和-0.108 V处产生灵敏的氧化峰,与其在聚亚甲基蓝和石墨烯单层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两者的峰电流明显增加,峰电位差达316 mV。研究表明,电聚合方法使亚甲基蓝牢固地非共价修饰到石墨烯上,并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较好地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和分子识别性能,有利于在大量AA存在下实现对DA的选择性测定。在1.00×10-3mol/L AA的存在下,DA的差分脉冲伏安法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0×10-7~5.0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0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甲基蓝 石墨烯 修饰电极 多巴胺 抗坏血酸
下载PDF
聚茜素红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宗花 张旭麟 +2 位作者 张菲菲 范雯雯 陈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20,共4页
采用电聚合方法将茜素红非共价修饰到碳纳米管上,制备了聚茜素红/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以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研究该修饰电极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电聚合法使茜素红牢固地修饰到碳纳米管上,能显著提高电极的灵敏度... 采用电聚合方法将茜素红非共价修饰到碳纳米管上,制备了聚茜素红/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以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研究该修饰电极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电聚合法使茜素红牢固地修饰到碳纳米管上,能显著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分子识别性能。DA和AA的氧化峰位分离达240 mV。在AA的存在下,DA的差分脉冲伏安法峰电流在1×10-7~1×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抗坏血酸 聚茜素红 碳纳米管
下载PDF
聚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尿酸与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小印 王宗花 +3 位作者 张菲菲 朱玲艳 李延辉 夏延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1,共6页
通过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PABSA/CNT/GC),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 通过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PABSA/CNT/GC),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PBS中,UA和AA分别在0.312、-0.025 V处产生灵敏氧化峰,与其在聚氨基苯磺酸和碳纳米管单层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两者的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峰电位差(ΔEpa)达到337 mV,表明碳纳米管和聚合物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UA和AA的方法,UA、A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7~5.0×10-4、8.0×10-6~4.0×10-3mol/L,检出限分别为7.5×10-8、5.0×10-6mol/L。该方法用于尿样中UA和A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磺酸 碳纳米管 尿酸 抗坏血酸
下载PDF
聚对氨基苯磺酸/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对尿酸的选择性灵敏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娜 王宗花 +4 位作者 夏建飞 郭新美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3-857,共5页
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纳米片(GN)的表面聚合一层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石墨烯复合修饰玻碳电极(PABSA/GN/GCE)。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PABSA/GCE... 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纳米片(GN)的表面聚合一层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石墨烯复合修饰玻碳电极(PABSA/GN/GCE)。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PABSA/GCE)及石墨烯单层膜修饰电极(GN/GCE)相比,复合修饰电极PABSA/GN/GCE显著提高了对UA和AA的检测灵敏度和分离度。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UA和AA的峰电位差达344 mV,表明PABSA/GN/GCE能实现对UA的选择性测定。UA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10-7~8.0×10-4mol/L,检出限为4.5×10-8mol/L。该复合修饰电极用于尿样中尿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磺酸 石墨烯 修饰电极 选择性测定 尿酸 抗坏血酸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对氨基苯酚异构体的识别及选择性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宗花 陈相康 +2 位作者 张菲菲 田玲 夏延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研究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CNT/GE)对3种氨基苯酚异构体的识别及电催化作用。在裸石墨电极上三者的峰电位分别为:V邻^裸=0.083V、V对^裸=0.032V、V间^裸=-0.167V,在CNT/GE上三者的峰电位分别为:V邻^NT=0.084V、V对^CNT=-0.028... 研究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CNT/GE)对3种氨基苯酚异构体的识别及电催化作用。在裸石墨电极上三者的峰电位分别为:V邻^裸=0.083V、V对^裸=0.032V、V间^裸=-0.167V,在CNT/GE上三者的峰电位分别为:V邻^NT=0.084V、V对^CNT=-0.028V、V间^CNT=-0.180V。实验表明,电极经CNT修饰后,3种异构体得到了有效分离,对氨基苯酚的峰电流显著提高该峰饰电极成功用于对氨基苯酚的选择性测定,线性范围为0.4~50μmoL/L,检出限为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体 识别 对氨基苯酚 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下载PDF
聚亚甲基蓝/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锡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玲 王宗花 +1 位作者 张旭麟 张菲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研究了聚亚甲基蓝/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Sn^2+的电分析方法。Sn^2+通过与电极表面的亚甲基蓝吩噻嗪环上S和N原子发生螫合作用而富集在电极表面,同时在-1.20V(vs.SCE)还原成Sn^0,当电极电势从-1.20V向-0... 研究了聚亚甲基蓝/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Sn^2+的电分析方法。Sn^2+通过与电极表面的亚甲基蓝吩噻嗪环上S和N原子发生螫合作用而富集在电极表面,同时在-1.20V(vs.SCE)还原成Sn^0,当电极电势从-1.20V向-0.30V扫描时,被还原的Sn^0从电极表面溶出。碳纳米管与亚甲基蓝的协同作用,使得Sn^2+在该修饰电极上有良好的响应。Sn^2+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2×10^-3~0.1m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10^-3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碳纳米管 阳极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CdSe量子点荧光增敏法测定甘草酸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艳丽 王宗花 +3 位作者 张菲菲 夏建飞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1-1245,共5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相法一步合成了CdSe量子点,并以此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甘草酸(GL)对量子点的荧光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测定GL的分析方法,同时对GL与CdSe量子点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考察了多种因素对GL测定...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相法一步合成了CdSe量子点,并以此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甘草酸(GL)对量子点的荧光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测定GL的分析方法,同时对GL与CdSe量子点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考察了多种因素对GL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7.4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当量子点的浓度为2.4×10-4 mol/L、反应时间为10 min时,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GL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线性范围为5.0×10-9~1.0×10-7 g/L,r=0.998 0,检出限为4.8×10-9 g/L。该方法对实际样品中甘草酸的测定结果与标准药典方法相吻合。该研究结果预示量子点修饰的甘草酸靶向药物运载系统具有较好的示踪效果,对进一步研究甘草酸靶向运载体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量子点 甘草酸 荧光增敏法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填料对芳香化合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丁明玉 王宗花 郑睿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对芳香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吸附作用的本质。采用MWNT分别萃取了不同结构的物质,实验结果表明,MWNT对芳香有机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MWNT表面的离域大π键和...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对芳香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吸附作用的本质。采用MWNT分别萃取了不同结构的物质,实验结果表明,MWNT对芳香有机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MWNT表面的离域大π键和芳香环的共轭π键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产生的物理吸附作用相对要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萃取 芳香化合物 吸附机理
下载PDF
霞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海兰 王海媛 +4 位作者 王宗花 宋山华 李伟华 王静 李凌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6,121,共4页
采用1:1(V/V)的氯仿:甲醇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霞草成分,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DPPH法、Marklund、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及磷钼络合物法测定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1:1(V/V)的氯仿:甲醇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霞草成分,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DPPH法、Marklund、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及磷钼络合物法测定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的能力(p<0.05)。实验所测浓度下,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同浓度的BHT强,其还原能力与BHT相当;石油醚萃取物具有最强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能力(p<0.05),实验所测浓度下,均比同浓度的BHT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霞草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