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状况、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30例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支抗治疗(n=6...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状况、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30例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支抗治疗(n=65);研究组:接受微种植体支抗治疗(n=65)。对比两组正畸结束后牙根吸收状况、正畸相关指标(磨牙移动等)、美观程度,治疗前、治疗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上下颌骨测量结果(SNA、ANB、SNB、U1-SN、L1-MP)、生活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分及牙周健康指标(GI、PLI、SBI)的差异,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根吸收量、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美观程度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而磨牙移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OHR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NA、ANB、U1-SN均较治疗前降低,SNB、L1-M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I、PLI、S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美观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牙根吸收量较大而需做好预防措施。展开更多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牙齿牙周膜为对照组,患有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标本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20例,对各组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p-JAK2)、STAT3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JAK2、p-JAK2、STAT3、p-STAT3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在根尖周囊肿及肉芽肿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JAK2及p-JAK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p-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尖周炎标本中的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JAK2、p-JAK2、STAT3及p-STAT3在慢性根尖周炎中表达量增加,推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的炎症过程有关,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E选择素(E-selectins)、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B、C组均建立牙周炎模型,其余1...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E选择素(E-selectins)、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B、C组均建立牙周炎模型,其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A、B、C组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后4、8、12周处死并取第一、二磨牙间牙周组织进行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和蛋白表达检测。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牙周附着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牙周组织中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CL21、E-selectins、Hsp90mRNA在牙周炎组织中表达上调,随着牙周局部治疗,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状况、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30例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支抗治疗(n=65);研究组:接受微种植体支抗治疗(n=65)。对比两组正畸结束后牙根吸收状况、正畸相关指标(磨牙移动等)、美观程度,治疗前、治疗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上下颌骨测量结果(SNA、ANB、SNB、U1-SN、L1-MP)、生活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分及牙周健康指标(GI、PLI、SBI)的差异,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根吸收量、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美观程度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而磨牙移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OHR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NA、ANB、U1-SN均较治疗前降低,SNB、L1-M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I、PLI、S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美观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牙根吸收量较大而需做好预防措施。
文摘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牙齿牙周膜为对照组,患有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标本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20例,对各组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p-JAK2)、STAT3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JAK2、p-JAK2、STAT3、p-STAT3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在根尖周囊肿及肉芽肿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JAK2及p-JAK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p-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尖周炎标本中的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JAK2、p-JAK2、STAT3及p-STAT3在慢性根尖周炎中表达量增加,推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的炎症过程有关,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