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效能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衍亮 张作记 陈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建立合理的临床心理干预模式。方法选择13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号入干预组(自我效能心理行为干预组),偶数号入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正畸知识教育,干预组增加自我效能...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建立合理的临床心理干预模式。方法选择13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号入干预组(自我效能心理行为干预组),偶数号入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正畸知识教育,干预组增加自我效能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量感表(GSES)、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第二个月复诊后1周,干预组疼痛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SAS、SDS和GSES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SAS、SDS和GSES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1年后进行正畸治疗满意度评定,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畸治疗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理卫生问题发生,提高正畸的疗效,增强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口腔正畸 心理干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岛市崂山区8~9岁儿童错畸形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晶 李亚祯 +2 位作者 刘颖 张强 袁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调查青岛市崂山区替牙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及其与龋病的关系,为早期矫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WHO推荐的《口腔健康检查基本方法》中的方法与标准,并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3名小学生中,错[牙... 目的:调查青岛市崂山区替牙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及其与龋病的关系,为早期矫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WHO推荐的《口腔健康检查基本方法》中的方法与标准,并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3名小学生中,错[牙合]畸形1322例,总发病率为73.32%。安氏Ⅰ类错畸形519例(39.26%),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374例(28.29%),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357例(27.00%),不对称畸形72例(5.45%)。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深覆[牙合]、深覆盖、轻度拥挤、反[牙合],分别占错[牙合]畸形人数的37.67%、29.19%、16.94%和16.03%,总发病率为73.32%。患龋病1158例,总患病率为64.23%。其中,男625例(34.66%),女532例(29.51%)。结论:青岛市崂山区8~9岁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偏高,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和龋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错[牙合]畸形 龋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青岛地区汉族正常成人X线头影测量HOLDAWAY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鑫 陈杰 +2 位作者 刘莹 梁珊珊 王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建立青岛汉族18~25岁与26~40岁两个年龄段正常成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侧貌的HOLDAWAY分析法参考值,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特点差异。方法选取青岛汉族正常且侧貌良好的样本91例,每个样本拍摄X线头颅定... 目的建立青岛汉族18~25岁与26~40岁两个年龄段正常成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侧貌的HOLDAWAY分析法参考值,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特点差异。方法选取青岛汉族正常且侧貌良好的样本91例,每个样本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在计算机上用Winceph 8.0软件进行定点测量,所得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得出了青岛汉族人18~25岁与26~40岁两个年龄段的HOLDAWAY软组织分析法的各项参考值。18~25男女性之间Ss-Pn、上唇基部厚度、上唇紧张度、Si-H差异有显著性(t=2.52~5.50,P〈0.05)。26~40岁男女性之间Ss-Ls、上唇紧张度、上唇基部厚度、Sn-H线距、H角以及Pg-Pg′差异有显著性(t=3.48~6.85,P〈0.05)。18~25男性与26~40岁男性比较,Sn-H线距和H角差异有显著性(t=6.22、8.61,P〈0.05)。18~25女性与26~40女性比较,Ss-Ls和上唇紧张度差异有显著性(t=2.83、5.12,P〈0.01)。青岛汉族人大多数测量项目在HOLDAWAY标准值之内。青岛汉族人与广西壮族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岛地区男性的整体侧貌立体感强于女性。软组织侧貌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性别差异。青岛汉族人侧貌突度介于白种人和广西壮族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DAWAY软组织分析法 正常[牙合] 放射摄影术 汉族 青岛
下载PDF
定期牙周洁治对固定正畸病人龈下菌斑中具核梭杆菌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夏青 白雪雁 +3 位作者 于新波 申勇 金娜 范存晖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定期牙周洁治对固定正畸病人龈下菌斑中具核梭杆菌(Fn)的影响。方法选取固定正畸病人48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16例,牙周洁治周期分别为1、3、6个月,分别于矫治前及矫治1、3、6、9个月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龈下... 目的探讨定期牙周洁治对固定正畸病人龈下菌斑中具核梭杆菌(Fn)的影响。方法选取固定正畸病人48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16例,牙周洁治周期分别为1、3、6个月,分别于矫治前及矫治1、3、6、9个月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龈下菌斑中Fn的百分含量。结果 A组和B组矫治1、3、6、9个月时龈下菌斑中Fn的百分含量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在矫治6个月时龈下菌斑中Fn的百分含量较矫治前显著升高(t=2.81,P<0.05)。矫治6个月时,C组龈下菌斑中Fn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A组(F=6.62,q=5.14,P<0.05),而其他各组间各时间点龈下菌斑中Fn的百分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牙周洁治对控制固定正畸病人龈下菌斑中Fn的含量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洁治 正畸学 矫正 具核梭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数字化头影测量在正畸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涛 姜春苗 +1 位作者 刘佳琳 徐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71-773,共3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头影测量方法和传统头影测量方法的教学效果,初探数字化头影测量软件应用于口腔本科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法将青岛大学口腔临床专业40名学生随机分为数字化组及传统组,每组20人。数字化组及传统组分别采用Uceph数字化头... 目的比较数字化头影测量方法和传统头影测量方法的教学效果,初探数字化头影测量软件应用于口腔本科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法将青岛大学口腔临床专业40名学生随机分为数字化组及传统组,每组20人。数字化组及传统组分别采用Uceph数字化头影测量软件及传统硫酸纸描绘对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示教及练习。授课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数字化组与传统组的测量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数字化头影测量授课的评分高于传统方法授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4,P<0.05)。结论在本科口腔正畸头影测量实验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方法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本科 口腔医学 正畸学 牙测量学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及美观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玉丽 郝学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状况、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30例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支抗治疗(n=6... 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状况、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30例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支抗治疗(n=65);研究组:接受微种植体支抗治疗(n=65)。对比两组正畸结束后牙根吸收状况、正畸相关指标(磨牙移动等)、美观程度,治疗前、治疗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上下颌骨测量结果(SNA、ANB、SNB、U1-SN、L1-MP)、生活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分及牙周健康指标(GI、PLI、SBI)的差异,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根吸收量、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美观程度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而磨牙移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OHR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NA、ANB、U1-SN均较治疗前降低,SNB、L1-M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I、PLI、S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美观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牙根吸收量较大而需做好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种植体支抗 牙根吸收 咀嚼功能 美观程度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成肌细胞应力敏感基因及其潜在功能
7
作者 郑瑶 于少洋 +3 位作者 阎潇 李建平 张强 袁晓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筛选成肌细胞内应力敏感基因,揭示功能矫形力诱导面颌部肌肉改建的潜在靶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成肌细胞内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 目的:筛选成肌细胞内应力敏感基因,揭示功能矫形力诱导面颌部肌肉改建的潜在靶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成肌细胞内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DEGs。采用蛋白免疫印迹、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应力对成肌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成肌细胞内DEGs 1410个,其中,上调788个,下调622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信号转导、生物聚合物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过程。KEGG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通路、MAPK信号通路、黏着斑激酶和溶酶体等信号通路。TEM和CLSM均观察到应力促进自噬小体的形成。蛋白免疫印迹显示,应力可促进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和LC-3II的表达。以上过程均可被雷帕霉素促进或被3-MA抑制。结论:自噬可能在周期性张应力诱导成肌细胞命运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张应力 成肌细胞 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分析OSCE在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考核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茜 范存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6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OSCE在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考核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9年12月的270名医学生,按照OSCE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考核模式的评价,分析本次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结... 目的分析OSCE在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考核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9年12月的270名医学生,按照OSCE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考核模式的评价,分析本次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结果2019年毕业生与2017年毕业生相比总成绩、及格率明显升高(P<0.05),调查问卷的满意度逐年上升。结论 OSCE是通过综合性实训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进行结合的考核模式,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在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考核中能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估学生技能的掌握水平,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E 口腔医学 临床 技能考核 应用价值 全面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沈秋瑾 杨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032-3032,共1页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位置变化的三维评估
10
作者 郑瑶 于少洋 +3 位作者 黄文莉 董丽蓉 张强 袁晓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90-59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位置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对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后3个月(T1)和手术后2年(T2)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位置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对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后3个月(T1)和手术后2年(T2)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创建三维图像以评估术后变化,并分析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30例接受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患者(男13例和女17例)进行了评估,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1岁(17~30岁)。T1和T2后,腭咽段、舌咽段和总上气道的体积明显缩小。下颌骨位置的变化与上气道体积的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NSL/OPT和NSL/CVT在T1和T2后增大。NSL/CVT的变化与腭咽段和舌咽段体积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颌手术可能导致上气道体积减小、颅颈角增大、舌骨向下和向后移动。颅颈角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上气道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骨性Ⅲ类 双颌手术 锥形束CT
下载PDF
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上颌复合体对称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晓琳 范存晖 +3 位作者 韩欣颖 陈秀娟 房晓旭 田忠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UCLP)患者鼻上颌复合体在三维方向上的对称性。方法:选择20例替牙期UCLP患者颅面部锥形束CT(CBCT)图像,运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描记... 目的:探讨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UCLP)患者鼻上颌复合体在三维方向上的对称性。方法:选择20例替牙期UCLP患者颅面部锥形束CT(CBCT)图像,运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描记鼻根点及鼻上颌复合体健、患侧32个同名标记点,建立三维参考平面、分别测量32个点到三维平面的距离。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水平方向上,与非裂隙侧相比,裂隙侧点INM、SPC处上颌骨的宽度小,点LPA、SPr处上颌骨宽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方向上,与非裂隙侧相比,裂隙侧点LPA、Maz、SPr处深度大,点SPM、SPC处深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方向上,裂隙侧点LPA、INM、Maz低于非裂隙侧,点SPC、SPr高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牙期UCLP患者鼻上颌复合体在三维方向上均不对称,不对称部位集中在鼻腔和牙槽骨处。眶部及远离裂隙的上颌骨区域未发现明显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鼻上颌复合体 对称性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晨 刘珺 +1 位作者 赵涵 刘玲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牙齿牙周膜为对照组,患有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标本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20例,对各组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p-JAK2)、STAT3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JAK2、p-JAK2、STAT3、p-STAT3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在根尖周囊肿及肉芽肿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JAK2及p-JAK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p-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尖周炎标本中的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JAK2、p-JAK2、STAT3及p-STAT3在慢性根尖周炎中表达量增加,推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的炎症过程有关,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肉芽肿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21、E-selectins、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婷 付静 +1 位作者 刘新强 张倩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E选择素(E-selectins)、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B、C组均建立牙周炎模型,其余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E选择素(E-selectins)、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B、C组均建立牙周炎模型,其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A、B、C组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后4、8、12周处死并取第一、二磨牙间牙周组织进行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和蛋白表达检测。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牙周附着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牙周组织中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CL21、E-selectins、Hsp90mRNA在牙周炎组织中表达上调,随着牙周局部治疗,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21 E-selectins HSP90 牙周炎
原文传递
恒牙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髁突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常忠福 陈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AngleⅢ类错和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畸形及TMD的... 目的 :通过对正常、AngleⅢ类错和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畸形及TM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实验组)、单纯AngleⅢ类错(对照1组)、正常者(对照2组)各30例,采用计算机化髁突轴图描记仪(CADIAXⅢ)记录下颌功能运动时的髁突运动情况,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并做定性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髁突各项运动最大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1组相比,开、闭口,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各项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尤其在垂直向上,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各项运动在Y轴上变异最大。除左、右侧方运动工作侧大于正常组外,其他各个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尤其在开、闭口运动水平向上和上、右侧方向运动最大空间位移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较AngleⅢ类错和正常在三维方向有较典型的髁突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AngleⅢ类错 正常 恒牙 髁突运动
原文传递
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双侧髁突的形态特点(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增才 刘新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818-3823,共6页
背景: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应首先了解其髁突形态的特点。目的:探索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双侧髁突形态的特点。方法:收集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各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全颌曲面断层片,... 背景: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应首先了解其髁突形态的特点。目的:探索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双侧髁突形态的特点。方法:收集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各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髁突上部高度、升支高度、髁突高度、髁突颈部宽度,并计算髁突上部高度/升支高度和髁突高度/髁突颈部宽度。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健侧和缺损侧髁突上部高度、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髁突上部高度/升支高度减小(P<0.05),且髁突形态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但升支高度和髁突高度/髁突颈部宽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健侧和缺损侧髁突上部高度、升支高度、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髁突上部高度/升支高度、髁突高度/髁突颈部宽度以及髁突形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呈现髁突短而颈部窄,髁突相对下颌升支短小的特点,这为临床上矫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唇腭裂 髁突 全颌曲面断层片 下颌 正畸治疗 先天性发育缺陷
下载PDF
沉默HIF-1α基因对大鼠BMMSCs在牵张力作用下表达BSP和Osterix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颖 杨晶 +6 位作者 李亚祯 阎潇 张强 任大鹏 杨芳 袁晓 郭庆圆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5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作用下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对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为利用BMMSCs...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作用下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对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为利用BMMSCs修复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大鼠HIF-1α基因设计shRNA序列,PCR扩增后克隆入p GMLV-SC1RNAi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后,由293T细胞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BM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筛选稳定沉默HIF-1α的细胞株。RNA干扰回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IF-1αshRNA基因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回复组4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HIF-1α蛋白表达情况,以验证靶基因的回复效果,排除脱靶效应;使用FlexcellFX-5000T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进行机械牵张力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HIF-1αshRNA基因沉默组、阴性对照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SP和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IF-1α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构建成功,RNA干扰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回复组与空白细胞组HIF-1α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慢病毒能有效沉默BMMSCs中HIF-1α。机械牵张力作用BMMSCs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IF-1αshRNA基因沉默组成骨相关因子BSP和Osterix的mRNA、蛋白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BSP和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牵张力作用下沉默BMMSCs中的HIF-1α可促进BSP和Osterix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慢病毒载体 基因沉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机械牵张力 骨涎蛋白 OSTERIX
下载PDF
生长发育期唇腭裂患者的序列正畸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存晖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唇腭裂是口腔颜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这类患者常伴随严重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唇腭裂患者生长发育期的各个阶段。婴儿期鼻齿槽塑形术可重塑鼻、齿槽形态,为手术创造条件;替牙期是唇腭裂... 唇腭裂是口腔颜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这类患者常伴随严重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唇腭裂患者生长发育期的各个阶段。婴儿期鼻齿槽塑形术可重塑鼻、齿槽形态,为手术创造条件;替牙期是唇腭裂正畸治疗的关键时期,通过适时的植骨术前正畸治疗、扩弓和前方牵引等治疗,可以为尖牙的萌出创造条件,有效改善咬合及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生长发育期 序列治疗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病人髁突形态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增才 刘新强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89-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CLP)病人双侧髁突形态的特点。方法收集正畸科临床UCCLP病例和非UCCLP病人各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并进行描记,测量髁突上部高度(CH)、升支高度(RH)、髁突高度... 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CLP)病人双侧髁突形态的特点。方法收集正畸科临床UCCLP病例和非UCCLP病人各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并进行描记,测量髁突上部高度(CH)、升支高度(RH)、髁突高度(H)、髁突颈部宽度(W),计算CH/RH和H/W。对两组以上指标及髁突形态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健患两侧髁突的CH、RH、W、H、CH/RH、H/W以及髁突形态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患两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H、W、H、CH/RH以及髁突形态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7~8.026,χ^2=4.265、9.295,P〈0.05),RH和H/W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UCCLP与非UCCLP病人相比髁突短而颈部窄,髁突相对下颌升支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下颌骨髁状突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非唇腭裂患者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张琦 范存晖 +5 位作者 杨茜 李然 徐晓琳 丁玮 王文惠 杨彩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目的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小于非裂隙侧(P<0.01),骨性Ⅲ类组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小于骨性Ⅲ类组,2组均小于正常组(P<0.05);上颌非裂隙侧牙弓长度小于骨性Ⅲ类,2组均小于正常组;上颌非裂隙侧牙弓宽度除尖牙区外,其余各段(前磨牙和磨牙区)与骨性Ⅲ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CLP组骨性Ⅲ类组下颌牙弓的宽度及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牙弓较骨性Ⅲ类患者更窄、更短,且不对称;下颌牙弓在该期与骨性Ⅲ类患者尚无明显差异。对于UCLP反及牙弓缩窄患者的治疗应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扩弓矫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骨性Ⅲ类 牙弓形态
下载PDF
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Ⅱ类患者(牙合)平面倾斜度的锥形束CT转化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天禛 郑新宇 +4 位作者 张伟 贺紫荆 王灵芝 任大鹏 袁晓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转化侧位片探究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后牙及上颌(牙合)平面倾斜度特点,比较其与正常(牙合)患者的差异,为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提供治疗思路和策略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转化侧位片探究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后牙及上颌(牙合)平面倾斜度特点,比较其与正常(牙合)患者的差异,为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提供治疗思路和策略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123例正畸患者CBCT头颅造影(CCB)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成年安氏Ⅱ类患者作为实验组,34例为对照组,利用CBCT三维影像转化得到矫正前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测量,根据FH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FH-MP)及SN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SN-MP),将患者分为3个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实验组。选取34例安氏Ⅰ类均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测量指标的数据差异。结果Ⅱ类高角组前牙(牙合)平面倾斜度为(14.73±3.76)°,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为(21.42±5.77)°,两者均较Ⅱ类均角组及低角组更大(P<0.05),与对照组前牙及后牙(牙合)平面之间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上颌第二磨牙的高度从低角组到高角组依次减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具有不同的平面倾斜度特征。Ⅱ类高角组前牙及后牙(牙合)平面较均角组、低角组及对照组陡。其中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的差异主要由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不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头影测量 安氏Ⅱ类错(牙合) (牙合)平面倾斜度 前后(牙合)平面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