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血管外翻改良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短期疗效
1
作者 冯祥祯 王国庆 +4 位作者 孙建超 赵载豪 张校铭 谭金广 刘高利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2129-2135,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外翻改良Bentall手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外科接受Bentall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外翻改良Bentall手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外科接受Bentall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人工血管外翻改良Bentall手术,21例行纽扣法Bentall手术。统计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术后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均未发生术中死亡。人工血管外翻改良Bentall手术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费用均少于纽扣法Bentall手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P > 0.05)。结论:人工血管外翻改良Bentall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近端吻合口出血、渗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urgical outcomes of the modified Bentall procedure with an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artificial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valve disease complicated by 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like dil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4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entall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20 and January 2024 at the cardiovascular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West Coast Branch. Among them, 23 patients underwent the modified Bentall procedure with an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artificial graft, and 21 patients underwent the button-type Bentall procedure. Preoperative clinical data, intraoperative parameters,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No intraoperative deaths occurred in either group. The modified Bentall procedur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lower postoperative 24-hour drainage volume, earlier removal of drainage tubes,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costs for platelet and coagulation factor transfusion compared to the button-type Bentall procedure group (P P > 0.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Bentall procedure with an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artificial graf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roximal anastomotic bleeding and oozing, making it a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ALL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根部置换 手术改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实践研究
2
作者 刘翠 魏丽丽 +6 位作者 李琪 张丛丛 张艳 朱福香 韩晓婕 宓龙 崔晓岭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方法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选取2023年10月—12月在... 目的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方法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选取2023年10月—12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应用并评价应用效果。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后,患者发热率、低体温率、疼痛评分、气管插管时间较应用前显著降低(均P<0.05);热舒适度、脑氧饱和度较应用前均有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对患者体温实施精准化管理,有利于综合评估与精准干预,有效加强医护协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体温 信息化管理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浅谈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苏民 王清江 于霄霖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27-330,共4页
随着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医学领域,不开胸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主流,达芬奇手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耳鼻喉外科、甲状腺外科、口腔科、头颈外科等领域,并几乎涵盖了以上学科的所有基本手... 随着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医学领域,不开胸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主流,达芬奇手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耳鼻喉外科、甲状腺外科、口腔科、头颈外科等领域,并几乎涵盖了以上学科的所有基本手术[1],并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心脏外科,二尖瓣修补/置换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心脏肿物清除术、心包肿物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手术均可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 机器人 二尖瓣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
原文传递
达芬奇心脏手术后体外循环置管血管近中期恢复效果
4
作者 范睿心 王伟 +2 位作者 张宏 蒋玉洁 杨苏民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的达芬奇心脏手术病人术后置管血管的近中期并发症。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首次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的病人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 目的观察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的达芬奇心脏手术病人术后置管血管的近中期并发症。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首次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的病人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股动、静脉情况,术中采用Seldinger法穿刺置管建立体外循环。术后1周内及1、3、6个月复查下肢血管超声并观察腹股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1.54%)病人术后出现腹股沟切口感染,2例(1.54%)病人出现腹股沟皮下血肿;术后下肢血管超声未观察到股动脉狭窄,但2例(1.54%)病人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血栓再通。结论达芬奇心脏手术后股动、静脉体外循环置管处血管的并发症较少且轻微,Seldinger法经股血管穿刺置管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血管置管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体外循环 心血管外科手术 血管通路装置 手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达芬奇心脏手术后体外循环置管血管静脉血栓预防研究
5
作者 范睿心 张宏 杨苏民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7期2926-2934,共9页
目的:通过对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分组抗凝治疗,评估抗凝治疗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比较阿司匹林、华法林以及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进而为改善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血栓并发症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 目的:通过对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分组抗凝治疗,评估抗凝治疗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比较阿司匹林、华法林以及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进而为改善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血栓并发症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对达芬奇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进行研究,为对比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将患者分为无抗凝组、物理抗凝组、华法林 + 物理抗凝组、阿司匹林 + 物理抗凝组共4组,进行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收集并记录各组治疗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各组抗凝方案的疗效。结果: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8月,共有311例患者接受了达芬奇心脏手术,其中227例患者纳入术后抗凝研究,包括:无抗凝组97例,物理抗凝组患者34例,华法林 + 物理抗凝组患者65例,阿司匹林 + 物理抗凝组患者31例。无抗凝组出现术后下肢静脉血栓7例(7.2%),物理抗凝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例(8.8%)、腹股沟切口感染患者1列(2.9%),华法林 + 物理抗凝组无股动静脉血栓患者,但发现腹股沟皮下血肿患者2例(3.1%)、腹股沟切口愈合不良3例(4.6%),阿司匹林 + 物理抗凝组出现皮下血肿患者1例(3.2%)。结论:达芬奇心脏手术外周体外循环置管后需要常规抗凝治疗,较单纯物理治疗,采取药物加物理预防性治疗,能更有效的预防靶血管血栓形成(P 【0.05);预防药物方面,采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心脏手术 股动静脉置管 下肢静脉血栓 华法林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心外膜支气管源囊肿左前胸小切口切除一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王锐 陈晓东 +2 位作者 李昊彦 刘芃鑫 杨苏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632-1636,共5页
60岁男性患者,因发现心脏占位病变1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心尖部占位病变,且与心包界限不清。2021年8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脏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随访2年,患者心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60岁男性患者,因发现心脏占位病变1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心尖部占位病变,且与心包界限不清。2021年8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脏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随访2年,患者心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我们对该罕见病例进行报道,并作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囊肿 支气管源性囊肿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彬 李亚琦 +2 位作者 国鹏飞 朱丰正 杨苏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360-1367,共8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HVR)后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49例,其中男性229例,女性220例,年龄16~92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HVR)后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49例,其中男性229例,女性220例,年龄16~92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48小时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组(n = 184)和对照组(n = 26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多因素预警模型。结果:449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者184例,单因素回归分析是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术中胶体量、术中输液量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有关,术前白蛋白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是心脏瓣膜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蛋白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8
作者 宓龙 刘翠 +3 位作者 张丽 周莹皓 张来东 赵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5-50,共6页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内容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内容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进行证据的提取与整合。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RCT 2篇。围绕学习设备管理相关知识、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功能康复训练、营养与体质量管理、并发症预防、心理社会支持及出院随访7个主题,总结出51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便于护理人员规范、科学性地指导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自我管理 营养 并发症 运动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穿刺房间隔行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治疗二尖瓣生物瓣膜衰败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政 刘伟丽 +2 位作者 屈占军 赵庆哲 江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88-290,共3页
近年来二尖瓣生物瓣膜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发生瓣膜衰败的患者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而再次开胸手术的高风险令许多二尖瓣衰败的患者失去再次手术的机会。随着介入手术在我国快速发展,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逐渐被广大瓣膜... 近年来二尖瓣生物瓣膜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发生瓣膜衰败的患者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而再次开胸手术的高风险令许多二尖瓣衰败的患者失去再次手术的机会。随着介入手术在我国快速发展,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逐渐被广大瓣膜衰败患者所接受。本文介绍1例经导管穿刺房间隔路径的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通过术前CT详细评估制定手术计划,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对于二尖瓣生物瓣膜衰败的高危患者来说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 瓣中瓣 二尖瓣生物瓣衰败 经导管 经房间隔
下载PDF
达芬奇辅助下二尖瓣修复术后突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10
作者 梁仁东 王士忠 +2 位作者 胡昊宇 张丛丛 杨苏民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6-376,共1页
患者,男,52岁,曾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右上肢抬举、持物不能,右下肢活动障碍,伴后枕部疼痛,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示脑出血破入脑室,以脑出血收入我院神经内科,行心超检查示二尖瓣脱垂(前叶A1区及后叶P3区),二尖... 患者,男,52岁,曾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右上肢抬举、持物不能,右下肢活动障碍,伴后枕部疼痛,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示脑出血破入脑室,以脑出血收入我院神经内科,行心超检查示二尖瓣脱垂(前叶A1区及后叶P3区),二尖瓣反流(中-重度)。患者经心血管外科会诊建议3个月后手术,于2016年12月16日收入我科,神经内科会诊: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右侧Chaddock征(+),余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静脉超声示双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并小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二尖瓣成形术 机器人手术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闭锁不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学习曲线临界值的确定及意义
11
作者 栾同晓 聂卫红 +3 位作者 王荣梅 张宏 吴玉辉 杨苏民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5-438,443,共5页
目的明确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学习曲线的临界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37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排序,计算手术时间、转机时间及阻... 目的明确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学习曲线的临界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37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排序,计算手术时间、转机时间及阻断时间的累积和(CUSUM)值,绘制曲线并拟合,以手术时间的最高CUSUM值为分界点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转机时间、阻断时间、手术前3 d的总引流量(心包胸骨后及胸腔引流量之和)、住院时间、围术期药物及血制品使用情况、是否行二次开胸手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跨越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的最低例数为9例,跨越转机时间、阻断时间的最低例数分别为12、11例。以第9例为界进行分组,两组在术后第2、3天总引流量及术后红细胞、血浆用量的差异有显著性(Z=2.21~2.55,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从学习阶段进入熟练阶段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为9例,学习阶段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积极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二尖瓣成形术 学习曲线 时间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中差异表达铁死亡相关基因的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邹志毅 彭垒 +1 位作者 王昆 王士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514-1528,共15页
目的: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筛选鉴定与动脉粥样硬化中铁死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材料方法:首先,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00927从基因表达综合数... 目的: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筛选鉴定与动脉粥样硬化中铁死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材料方法:首先,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00927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筛选,并使用R软件(4.0.0版)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铁死亡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随后,对选定的候选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等研究,最终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来预测其功能。结果:我们通过差异性分析确定了23个可能的与动脉粥样硬化铁死亡相关的潜在靶点。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候选基因的功能可能主要与氧化应激有关。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展示出绝大多数候选靶点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最终我们再次从23个候选的潜在靶点中筛选了2个基因作为关键基因,即HMOX1和NOX4。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23个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铁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而HMOX1和NOX4这2个基因可能作为关键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铁死亡 NOX4 生物信息学分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大鼠心肌细胞H9C2多元复合支架的制备及优选
13
作者 刘婕 刘旭 朱小奕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制备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聚己内酯(PCL)/壳聚糖(CS)多元复合支架,并优选有利于H9C2细胞生长的支架。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CL/CS支架(支架A)、PCL/CS/氧化锌(ZnO)支架(支架B)、PCL/CS/ZnO/碳纳米管(CNTs)支架(支架C)三种多元复合支... 目的制备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聚己内酯(PCL)/壳聚糖(CS)多元复合支架,并优选有利于H9C2细胞生长的支架。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CL/CS支架(支架A)、PCL/CS/氧化锌(ZnO)支架(支架B)、PCL/CS/ZnO/碳纳米管(CNTs)支架(支架C)三种多元复合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测试等方法验证支架制备是否成功,采用电镜观察及拉伸应力、水接触角、电导率、膨胀率检测等方法评估三种支架的理化特性,采用DAPI染色、电镜观察、CCK-8实验等方法评估三种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XRD、FTIR、TG、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三种支架制备成功。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支架C的纤维直径显著长于支架A、B(F=73.050,t=8.724、9.747,P<0.05);拉伸应力测试结果显示支架B的拉伸应力显著高于支架A、C(F=13.833,t=3.641、3.802,P<0.05);水接触角检测结果显示三种支架皆亲水;电导率测试结果显示支架B、C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支架A(F=798.780,t=32.155、30.048,P<0.05);膨胀率测试结果显示,在PBS缓冲液中浸泡后,支架A第5小时膨胀率显著高于第0.5小时(F组内=53.103,P<0.05),支架C在第2~5小时中各时间点膨胀率显著高于第0.5小时(F组内=103.748,P<0.05);在第0.5~4小时中各时间点,支架A膨胀率显著高于支架B、C,在第0.5~2小时中各时间点,支架B膨胀率显著高于支架C(F组间=35.226~162.448,P<0.05)。DAPI染色及电镜图像结果显示,在三种支架上培养96 h以后,支架B、C表面H9C2细胞数量较支架A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支架A、B、C表面H9C2细胞在第18小时~第5天中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第12小时(F组内=37.159~67.083,P<0.05);在第12小时~第5天各时间点,支架C表面H9C2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支架A、B(F组间=26.039~80.994,P<0.05)。结论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多元复合支架符合细胞外基质特征,能够支持心肌细胞生长,其中PCL/CS/ZnO/CNTs支架显示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比纯PCL/CS支架在心脏组织工程中更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壳聚糖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组织支架 肌细胞 心脏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高政 屈占军 +3 位作者 国鹏飞 刘伟丽 赵庆哲 江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099-110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经导管主... 目的: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术前用药、术前和术后NLR、PLR化验检查、术中相关资料、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再入院、死亡等数据并使用ROC曲线、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Cox回归、生存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根据不同时间NLR、PLR等对1年预后的预测作用使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通过Cox回归模型和生存曲线继续进行预后分析,以风险比(Hazard Ratio, HR)表示死亡风险及再入院风险大小;以Log-Rank p表示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差异,p < 0.05时考虑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研究中共入选103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年永久起搏器植入率21.4%,1年再入院率14.6%,1年死亡率5.8%。ROC曲线:1年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NLR (AUC:0.755,最佳截断值:2.98,p < 0.0001)、术后NLR (AUC:0.732,最佳截断值:6.82,p = 0.001)。术前PLR (AUC:0.650,最佳截断值:112.45,p = 0.031)、术后PLR (AUC:0.663,最佳截断值:179.66,p = 0.020)。1年再入院术前NLR (AUC:0.759,最佳截断值:2.35,p = 0.001)、术后NLR (AUC:0.594,最佳截断值:10.37,p = 0.246)。术前PLR (AUC:0.663,最佳截断值:116.97,p = 0.044)、术后PLR (AUC:0.479,最佳截断值:495.52,p = 0.793)。术前NLR (AUC: 0.848, p < 0.0001)。1年死亡:术前NLR (AUC:0.790,最佳截断值:2.75,p = 0.017)、术后NLR (AUC:0.840,最佳截断值:9.22,p = 0.005)。术前PLR (AUC:0.675,最佳截断值:181.27,p = 0.151)、术后PLR (AUC:0.409,最佳截断值:659.25,p = 0.456)。Cox回归: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风险增加(HR: 9.56, p = 0.003),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率29.3%,低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率3.6% (Log-Rank p = 0.0003)。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死亡风险增加(HR: 11.68, p = 0.025),高术前NLR组1年生存率84.4%,低术前NLR组1年生存率98.6% (Log-Rank p = 0.0044)。结论:在本研究中术前NLR可以较好的预测TAVR术后1年植入起搏器、再入院及死亡,术后NLR预测能力次之,术前PLR和术后PLR的预测能力较差。高术前NLR显著增加1年再入院的风险以及死亡的风险,高NLR组具有更高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佟岩 王国庆 +3 位作者 孙建超 冯祥祯 孙连杰 刘高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159-1166,共8页
目的: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术后易并发心房颤动(AF),心房颤动的发生显著增加死亡、卒中的风险,并且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本研究通过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房颤的危险因素,并随访出现房颤患者远期预后,从... 目的: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术后易并发心房颤动(AF),心房颤动的发生显著增加死亡、卒中的风险,并且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本研究通过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房颤的危险因素,并随访出现房颤患者远期预后,从而为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组,采用对照原则,手术后出现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患者被指定为病例组,而没有出现POAF的患者被指定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这些变量。使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分析,筛选出与AF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心功能水平、术前合并瓣膜病史、同期接受瓣膜手术、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运转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搭桥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心功能水平、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运转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程聪 刘术臻 +2 位作者 吕翠 董永 张少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建立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工作效率。方法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将输血申请与审核、血清学相容性试验... 目的建立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工作效率。方法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将输血申请与审核、血清学相容性试验、血液发放、输注及输注后评价、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等完整输血管理过程中的所有要素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防止过程或要素遗漏,减少人为干预,使临床输血管理做到自动化、程序化、完整化。结果输血科工作效率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大幅提高,规范了输血过程,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杜绝了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的输血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闭环式 输血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8
17
作者 史然利 王艳丽 +1 位作者 王涛 徐鹏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期74-78,83,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关节镜组(31例)和传统手术组(33例)两组,其中关节镜组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处理胫骨平台骨折;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进行处理。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左右侧、致伤原因和Schatzker分型及术前、术后1天、术后1月和术后3月的VAS评分,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H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左右侧、致伤原因和Schatzker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膝关节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组长(P<0.05)。术后1天VAS评分比较,膝关节镜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HSS评分比较中,膝关节镜组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位丢失发生率、关节粘连发生率和腓总神经损伤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与下肢深静脉(DVT)发生率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利用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处理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快,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切开复位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Miller能力金字塔模型的中等长度导管置管培训方案实施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刚 潘月帅 +6 位作者 高祀龙 程华伟 张业玲 徐静 吕伯瀚 钟政 魏丽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9-92,共4页
目的培养院级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护士,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方法基于Miller能力金字塔模型构建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护士培训方案,进行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结果共培训48名护士,通过认证考核的护士31名,认证通过率为64.58%。中等... 目的培养院级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护士,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方法基于Miller能力金字塔模型构建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护士培训方案,进行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结果共培训48名护士,通过认证考核的护士31名,认证通过率为64.58%。中等长度导管置管1736例次,成功率为96.34%,带管患者均无置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基于Miller能力金字塔模型的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护士培训可规范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操作技术,提高静脉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Miller能力金字塔模型 培训方案 静脉治疗 资格认证
下载PDF
不同剂量他汀对冠心病CABG围术期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宇毅 刘松 +1 位作者 程华伟 张萌萌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不同剂量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非停搏CABG冠心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于CABG术前12h及术后30d内每天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不同剂量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非停搏CABG冠心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于CABG术前12h及术后30d内每天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0d内每天均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2h与术后6、12h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术后1、7、14、30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cTnI、CK-MB、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331~0.590,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病人的cTnI、CK-MB、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5~8.120,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cTnI、CK-MB、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t=1.852~22.944,P〈0.05)。结论 CABG围术期给予大剂量他汀治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杓状软骨复位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敏 王琳 +3 位作者 刘杰 许贞菊 李薇 王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特性以及杓状软骨复位的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7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杓状软骨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治疗手法、诊治时机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中2例1次复位成功,3... 目的探讨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特性以及杓状软骨复位的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7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杓状软骨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治疗手法、诊治时机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中2例1次复位成功,3例2次复位成功,其余12例均行3~4次复位治疗,其中6例关节活动未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所有患者发音质量GRB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杓状软骨复位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病程越短相对复位效果越满意,但较长病程患者进行复位治疗仍有助于嗓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杓状软骨 环杓关节脱位 复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