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79例临床病理及分子表型分析
1
作者 张钰 付伟伟 +7 位作者 陈余朋 李宏 时维平 周剑锋 庄梦艺 范欣欣 张声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7,232,共8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79例PX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ATRX、Rb、Olig-2、H3K27M、H3K27me3、IDH1 R132H、BRAF VE1和Ki6...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79例PX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ATRX、Rb、Olig-2、H3K27M、H3K27me3、IDH1 R132H、BRAF VE1和Ki67的表达;Sanger测序法检测H3F3A和IDH1/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AF V600E、TERT基因启动子区;FISH技术检测CDKN2A、EGFR,并分析两者与PXA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79例PXA患者年龄9~69岁,平均年龄36.4岁,肿瘤大多位于幕上,以颞叶、额叶、顶叶最常见,其中2级PXA 42例,3级PXA 37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血管周围淋巴结套和嗜酸性小体常见,3级PXA核分裂象多见(平均11.8个/10 HPF)且多数伴坏死、边缘局灶浸润及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上,PXA常见CD34阳性,BRAF V600E突变(68.1%)、CDKN2A纯合性缺失(36.8%),部分病例存在TERT基因突变和Rb免疫组化的缺失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坏死、边缘局灶浸润、CNS WHO分级与总生存期相关;而局灶浸润和CNS WHO分级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NS WHO 3级的PXA预后比2级PXA差,免疫组化联合多项分子检测有利于PXA的精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TERT启动子 BRAF V600E CDKN2A
下载PDF
非肝硬化背景下肝脏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表现、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天娇 户燕姣 +2 位作者 王家臣 刘华秀 李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非肝硬化背景下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HAML)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型病灶的认识。方法选取19例经病理证实的fpHAM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结果19例患者中16例(84.21%)无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非肝硬化背景下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HAML)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型病灶的认识。方法选取19例经病理证实的fpHAM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结果19例患者中16例(84.21%)无临床症状,3例(15.79%)仅有腹痛。患者均无肝炎、肝硬化和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史。19例患者中共20个病灶,所有病灶影像学表现均未见脂肪、钙化、出血、坏死及假包膜。所有病灶在动脉期显示出均匀/不均匀的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的肝实质。8例门静脉期增强程度高于动脉期。病灶中可见多发的肿瘤血管,且直径大于3.0 cm的病灶更为常见。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可见18个(90.00%)病灶的增强程度略高于或等于周围的正常肝实质。6个病灶(7.50%)显示存在早期引流静脉。10个(50.00%)病灶有强化范围逐渐增大的趋势。11个(55.00%)病灶显示血管样走行的延迟轻度强化区域。结论fpHAM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fpHAML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BHD综合征相关性杂合性嗜酸性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
3
作者 刘燕 王彦 +4 位作者 李云霞 于文娟 蒋艳霞 李玉军 张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讨BHD综合征相关性杂合性嗜酸性肾肿瘤(BHD-HO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该类肾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发生在BHD综合征患者的杂合性嗜酸性肾肿瘤,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 目的探讨BHD综合征相关性杂合性嗜酸性肾肿瘤(BHD-HO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该类肾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发生在BHD综合征患者的杂合性嗜酸性肾肿瘤,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学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均为男性,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6.5岁)。1例同时具有双肺囊肿伴气胸、皮肤丘疹、肾肿瘤病变,另2例除肾肿瘤外,1例伴有皮肤丘疹,另1例伴有双肺囊肿/气胸病史。2例为双侧性和多灶性。肿瘤直径0.8~4 cm(平均2.3 cm),切面灰红、灰黄色,边界清楚。组织学上,3例均可见混杂分布的低级别嗜酸细胞和透明细胞呈“马赛克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3例瘤细胞均呈Vimentin阴性,CD117斑片状弱~中等阳性(主要在嗜酸细胞)。2例CK7散在阳性(主要在透明细胞),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3%。2例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表明均存在FLCN基因胚系突变,未发现VHL、TSC1、TSC2、MTOR和ELOC(TCEB1)等其他有意义的伴随突变。3例随访38~126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多灶性或双侧性发生、低级别嗜酸细胞和簇状透明细胞混杂分布呈马赛克样排列对BHD综合征相关肾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而肺、皮肤等肾外病变的出现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存在FLCN基因胚系突变是该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t-Hogg-Dubé综合征 杂合性嗜酸性肾肿瘤 卵泡刺激素 肾细胞癌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错配修复缺陷的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慧云 陈云庆 +4 位作者 张丽 宋姗爱 刘宁 刘自民 侯和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90-2098,共9页
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结果为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 dMMR)的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比较胃癌中dMMR/MSI不同检测方法一致性,分析dMMR胃癌临床病理... 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结果为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 dMMR)的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比较胃癌中dMMR/MSI不同检测方法一致性,分析dMMR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术前未经治疗、接受胃癌根治术的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蛋白IHC检测结果为dMMR的病例85例,由2名病理医师对IHC结果进行复核。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85例同样本进行MSI状态的检测,同时分析dMMR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85例胃癌样本中,经复核,IHC结果均为dMMR,其中3例经PCR法测定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免疫组化检测dMMR与PCR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96.47%。本研究中dMMR胃癌患者以男性多见(61.2%),初诊时中位年龄在70岁(45岁~86岁),好发于胃窦(76.5%),以MLH1与PMS2这两种MMR蛋白联合缺失为主(94%),Lauren分型中混合型较多(43.5%),分期以II期为主(54.1%),PD-L1表达CPS ≥ 5 (81.2%),EBER表达为阴性(98.9%),HER2基因均无扩增(100%),所有患者中大部分未接受辅助化疗(68.2%),截至随访时间,有85.9%患者未出现复发以及转移(中位随访时间17月)。结论:本研究强调了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检测胃癌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方面的显著相关性。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以老年男性为主,好发于胃窦,分期较早,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免疫豁免部位(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沈冰滢 邢帅 付伟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且肿瘤在诊断后6个月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自1991年由Lachance等首次提出以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且肿瘤在诊断后6个月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自1991年由Lachance等首次提出以来,国内外对PCNSL进行了广泛的研究。PCNS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3%,占所有脑肿瘤的2%~3%^([1-2]),年发病率为(0.4~0.5)人/10万,70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发病率增至4人/10万,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PCNSL的发病率远高于免疫正常者,而国内报道的病例多为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征 分子病理学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6
作者 张珍琦 陈召旭 +2 位作者 李丹 王瑞清 邢晓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50-1557,共8页
目的:讨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影像... 目的:讨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男性17例(46%),女性20例(54%),中位年龄为24岁。发病部位大多位于下肢(16例,43%),常早期伴随远处转移(18例,48.7%),五年生存率64.4%。结论:ASPS起病隐匿,发病年龄较轻,早期诊断并行扩大切除手术是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对于疾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影像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术前增强CT特征的列线图预测腹膜后肉瘤组织病理分级价值
7
作者 孙湛 胡尊英 +3 位作者 梁皓昱 赵涵 郝大鹏 王鹤翔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CT特征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腹膜后肉瘤(RPS)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RPS病人的术前增强CT资料。根据法国癌症中心联合会组织学分级系统,高级别RPS病人(Ⅱ~Ⅲ级)113例,低级别RPS病人(Ⅰ级...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CT特征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腹膜后肉瘤(RPS)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RPS病人的术前增强CT资料。根据法国癌症中心联合会组织学分级系统,高级别RPS病人(Ⅱ~Ⅲ级)113例,低级别RPS病人(Ⅰ级)43例。基于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10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采用中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及中位准确度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度应用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结果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筛选出病灶数量、形状、强化程度、脂肪成分、液体成分、淋巴结转移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增强CT影像学特征的病灶数量、强化程度、液体成分被确定为RPS病理分级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中位AUC为0.858(95%CI=0.776~0.944),中位准确度为84.0%。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学特征的病灶数量、强化程度和液体成分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RPS病理分级,为病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肉瘤 腹膜后间隙 列线图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卵巢性腺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芳 展晓红 李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43-244,247,共3页
性腺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GB)是一种少见的卵巢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前后,临床多表现为性发育异常。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性腺母细胞瘤。现将2例性腺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临床表现、病... 性腺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GB)是一种少见的卵巢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前后,临床多表现为性发育异常。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性腺母细胞瘤。现将2例性腺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外周血核型结果,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例1,患者19岁,女性,因下腹疼痛14天,外院B超检查发现“卵巢肿瘤”,随到我院住院查B超示子宫前方不均质回声团,大小10.0 cm×9.6 cm×6.4 cm,略呈分叶状,回声不均匀,内见小的不规则囊变区及斑片状强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蜡烛色粉在病理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
9
作者 时维娟 时维平 付海洋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在病理科日常工作中,小标本需要进行预染色,以提高包埋制片质量,减少漏诊风险。本研究探讨了蜡烛色粉在小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在浸蜡过程中加入蜡烛色粉,经过常规脱水和包埋后,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 目的在病理科日常工作中,小标本需要进行预染色,以提高包埋制片质量,减少漏诊风险。本研究探讨了蜡烛色粉在小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在浸蜡过程中加入蜡烛色粉,经过常规脱水和包埋后,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染色效果、染料残留情况及其对后续染色的影响。结果经蜡烛色粉预染色的组织辨识度高,染色结果未见染料残留,对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无明显影响。结论蜡烛色粉在小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避免传统预染色方法中的一些问题,并且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颜色定制,是病理工作中非常值得采用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烛色粉 小标本 预染色
下载PDF
加强对蛋白激酶融合相关甲状腺癌的认识
10
作者 王继纲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领域已经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各类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亦有了重要更新。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蛋白激酶融合驱动的甲状腺癌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类病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 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领域已经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各类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亦有了重要更新。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蛋白激酶融合驱动的甲状腺癌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类病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占比超过10%,且往往呈现出更为侵袭性的组织学特征与生物学行为模式。如何识别激酶融合相关的甲状腺癌以及如何实行最佳检测策略,是我国病理医师面临的挑战。该文系统梳理了激酶融合所驱动磷酸化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激酶融合相关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检测方案,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激酶融合相关甲状腺癌的认识,以期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个体化的最优诊疗策略,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激酶融合 受体酪氨酸激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铜染色对照制作方法
11
作者 时维平 付广明 +2 位作者 戚慧阳 史海磊 付海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非组织标本在罗丹宁铜染色中作为阳性对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硫酸铜及明胶制作凝胶蜡块,制成蜡块并切片后,与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组织标本一同进行罗丹宁铜染色,观察染色结果。结果硫酸铜-明胶切片染色结果鲜明,镜下见大... 目的探讨使用非组织标本在罗丹宁铜染色中作为阳性对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硫酸铜及明胶制作凝胶蜡块,制成蜡块并切片后,与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组织标本一同进行罗丹宁铜染色,观察染色结果。结果硫酸铜-明胶切片染色结果鲜明,镜下见大量的砖红色铜颗粒沉积,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组织标本中亦可见铜颗粒沉积。结论使用硫酸铜-明胶制成的切片可以满足铜染色的对照使用,在对照标本难获取时可代替组织标本作为染色指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染色 明胶 硫酸铜 罗丹宁 阳性对照
原文传递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信芳杰 林东亮 +2 位作者 赵诚 张晓娟 刘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76%,其中恶性结节占5%~6.5%。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nic guidance fine-needle aspiration...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76%,其中恶性结节占5%~6.5%。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nic guidance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G-FNAB)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的细胞学检查方法,被国内外公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穿刺病理诊断 细针穿刺活检 细胞学技术 应用 临床常见疾病 高分辨率超声 biopsy
下载PDF
不同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检测乳腺癌低表达水平HER2的比较和分析
13
作者 曾满芹 赵鹏 +5 位作者 陈丽芳 陈召旭 赵静 董娴宁 付广明 王成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Max(MXR001)及Ultra PATH(UMAB36)这三个全自动免疫组化技术平台进行HER2染色,并严格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在双盲的条件下进行判读。结果 UMAB36的着色效果强于MXR001及Ventana(4B5),MXR001的着色效果也强于Ventana(4B5),但是三者的染色效果仍然存在可重复性(P<0.05)。结论 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染片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HER2 低表达
下载PDF
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效果
14
作者 韩晓梦 刘顺利 +5 位作者 林吉征 娄和南 宋洪政 王博 宋瑶琳 赵晓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观察静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NACT的325例LAGC患者,以247例为训练集、78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病理所示肿瘤退缩分级(TRG)评价NACT疗效。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临床指标,构建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的临床模型。分别于NACT前、后增强静脉期CT中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计算Delta影像组学特征(即NACT前、后影像组学特征差值与前者的比值)并筛选最佳者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筛选最优标签,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预测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67例疗效显著、180例疗效不显著;验证集18例疗效显著、60例疗效不显著。LAGC Borrmann分型为NACT疗效的预测因素(P=0.031),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577和0.520。基于NACT前、后及Delta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筛选出19、14及17个最佳特征,以之建立的NACT前(Pre-Rad)、后(Post-Rad)及Delta(Delta-Rad)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72、0.796及0.789,在验证集分别为0.558、0.805及0.666,其中Post-Rad最佳;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4和0.818,均高于临床模型(P均<0.001)而与Post-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阈值为0.4~0.7时,联合模型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模型及Post-Rad。结论静脉期CT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NACT治疗LAGC效果;联合临床特征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辅助化疗 治疗转归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讨(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婷婷 王翔宇 +2 位作者 韩毅 闫伟华 崔竹梅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病人为23岁女性,常规查体发现子宫肌瘤,超声检查怀疑其脂肪变性。行腹腔镜下子... 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病人为23岁女性,常规查体发现子宫肌瘤,超声检查怀疑其脂肪变性。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由脂肪组织、平滑肌及少量纤维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Ki-67阳性率<1%。结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诊断应结合病史、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卵巢癌中ERH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丹 刘伟 +7 位作者 王静 宋克娟 吕腾 陈雨龙 徐锦翔 任远中 赵涵 姚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2-575,57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ERH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EOC的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EOC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1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的手术标本,免疫... 目的: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ERH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EOC的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EOC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1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的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EOC、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ERH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验证组织中ERH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析ERH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FIGO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卵巢癌分型的关系。Transwell实验验证干扰ERH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EOC组织中ERH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输卵管组织(P<0.05)。EOC组织中ERH蛋白高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卵巢癌分型有关(P<0.05)。干扰卵巢癌细胞A2780中ERH表达显著降低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ERH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干扰卵巢癌细胞的ERH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上皮性卵巢癌 ERH 侵袭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周围型浸润肺腺癌MSCT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云 靳永峰 +3 位作者 鲍山 邢晓明 张亮 林吉征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695-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浸润肺腺癌的MSCT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0例周围型浸润肺腺癌病人的MSCT表现。依据2015年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将肺腺癌分为附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实体型和微乳头型,比较5种病... 目的探讨周围型浸润肺腺癌的MSCT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0例周围型浸润肺腺癌病人的MSCT表现。依据2015年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将肺腺癌分为附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实体型和微乳头型,比较5种病理亚型的相关影像学征象。结果 370例病人中,附壁型57例(15%),腺泡型202例(55%),乳头型44例(12%),实体型33例(9%),微乳头型34例(9%)。5种病理亚型间比较,肿瘤位置、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囊腔样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大小、分叶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1~24.436,P<0.05)。结论不同病理亚型的周围型浸润肺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周围型浸润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测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项锋钢 迟菁华 +2 位作者 王成勤 王瑾 周璇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构建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方法回顾2016—2018届临床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归纳其影响因素。结果各项培养措施都收到了实效:每位研究生均发表学校规定的学术论文,按期答辩毕业;所有毕业研究生均顺利入职... 目的构建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方法回顾2016—2018届临床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归纳其影响因素。结果各项培养措施都收到了实效:每位研究生均发表学校规定的学术论文,按期答辩毕业;所有毕业研究生均顺利入职并快速胜任日常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受到好评;毕业生均一次性通过国家病理医师规培考试,成为注册病理医师。结论统一严格管理、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强化专业课教学、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完成、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临床 教育 研究生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瘦素系统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晓琳 张鹏飞 +2 位作者 王静 李玉军 高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3-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系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瘦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48%、59.26%,瘦素受体的表... 目的探讨瘦素系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瘦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48%、59.26%,瘦素受体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77%、62.96%,二者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u=4.320、2.436,P〈0.05)。瘦素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u=2.787~5.709,P〈0.05),而与肿瘤位置、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瘦素及其受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二者或可作为胃癌病人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瘦素 疾病特征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至卵巢及子宫1例
20
作者 王冠群 费洁 +4 位作者 曾满芹 董娴宁 付广明 张龙宵 王成勤 《精准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8-188,共1页
患者,女,53岁,主诉绝经4年后出现阴道流血。患者2019年6月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小梁状、腺管状结构排列,呈浸润性生长,部分腋窝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被片状、实性的肿瘤细胞巢占据,并累及淋巴结周围脂... 患者,女,53岁,主诉绝经4年后出现阴道流血。患者2019年6月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小梁状、腺管状结构排列,呈浸润性生长,部分腋窝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被片状、实性的肿瘤细胞巢占据,并累及淋巴结周围脂肪组织。病理诊断: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Ⅱ级,右腋窝淋巴结20枚内均见癌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弱阳性(约30%),孕激素受体(PR)中等强度阳性(约5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Ki67阳性指数20%。患者术后化疗8次,放疗25次,先后服用他莫昔芬2个月,依西美坦1年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肿瘤转移 卵巢肿瘤 子宫肿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