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集束化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滕金龙 苏媛 +5 位作者 韩小宁 卢芳 董振辉 王诗博 邢金燕 孙运波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参加重症医学科住培的住院医师1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0人)和对照组(90人)。观察组采用主题讲座、按查房清单进行查房、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相结合的... 目的探讨集束化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参加重症医学科住培的住院医师1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0人)和对照组(90人)。观察组采用主题讲座、按查房清单进行查房、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相结合的集束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结束后采用多元化临床能力考核和调查问卷对两种培训方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题库考核成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能考核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能力等12项内容方面,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乐于帮助同事、尊重他人并有团队精神和遵纪守时、工作努力、行为端正、衣着整洁、符合职业要求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医师对指导医师的评价中,3项内容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实施集束化教学可行,有利于提高住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能力评估
下载PDF
应用分层教学法改善硕士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的培养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振辉 韩小宁 +3 位作者 苑志勇 卢芳 王岩青 邢金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观察分层教学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硕士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轮转期间的临床培养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进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入科培训1周后进行考核,然... 目的观察分层教学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硕士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轮转期间的临床培养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进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入科培训1周后进行考核,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生分为分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2个月培训结束后,分别行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岗位胜任力评估以及题库考核,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最终243名研究生入组,分层教学组119名,传统教学组124名。两组性别、年龄、专业类别及入科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ni-CEX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组比较,分层教学组体格检查、沟通技巧、临床辩证思维、临床诊断、能力及效率和整体临床胜任能力方面的成绩均明显提高〔体格检查(分):7.71±0.62比7.51±0.57,沟通技巧(分):7.94±0.83比7.58±0.94,临床辩证思维(分):8.02±0.76比7.71±0.64,临床诊断(分):7.97±0.75比7.74±0.59,能力及效率(分):8.31±0.87比8.09±0.51,整体临床胜任能力(分):8.38±0.79比8.12±0.85,均P<0.05〕;分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问诊技巧及人文关怀方面的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问诊技巧(分):7.20±0.84比7.07±0.59,人文关怀(分):8.27±0.94比8.18±0.83,均P>0.05〕。岗位胜任力评估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组比较,分层教学组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知识掌握与运用、团队合作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方面的成绩均明显提高〔临床基本能力(分):89.15±9.12比86.24±10.23,医患沟通能力(分):52.02±3.26比51.98±4.58,医学知识掌握与运用(分):48.37±5.87比46.98±3.68,团队合作能力(分):48.10±3.55比45.96±4.83,信息与管理能力(分):68.52±7.61比66.38±5.54,学术研究能力(分):22.18±0.95比20.87±1.22,均P<0.05〕;分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职业精神与素质、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的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职业精神与素质(分):95.89±9.25比95.01±9.77,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分):45.89±5.20比45.70±4.29,均P>0.05〕。分层教学组题库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分:90.48±12.35比87.57±10.33,P<0.05)。结论分层教学可以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重症医学科培训期间临床理论、临床综合能力及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重症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硕士研究生 岗位胜任力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树芹 宁春平 +2 位作者 蔡施霞 徐万群 杨硕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59例CRBSI病人的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59例CRBSI病人的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3例,革兰阳性菌14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大肠埃希菌(16例)、肺炎克雷伯菌(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和铜绿假单胞菌(6例)占病原菌前4位。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较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等敏感,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等主要抗真菌药物敏感。与非耐药菌组相比,耐药菌组病人年龄更大,病情更重,有基础疾病者的比例更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更长。结论 CR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人细菌耐药率高,病原菌为耐药菌的CRBSI病人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孟海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9期3045-3047,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在减少鼻部压力性损伤、降低胃管脱管率及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0例长期留置胃管患者按入科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 目的探究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在减少鼻部压力性损伤、降低胃管脱管率及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0例长期留置胃管患者按入科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原胃管固定方法,观察2两组的鼻部皮肤压力性损伤、胃管滑脱发生情况,对清醒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鼻部压力性损伤率、胃管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患者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胃管固定方法可以减少鼻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降低胃管滑脱率,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消化系统 胃管 固定方法 压力性损伤 胃管滑脱 改良方法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王亚喜 张玲慧 +3 位作者 曹文 辛维青 王忠心 庞旭峰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构建及验证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月入住青岛市某三甲医院ICU 68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留置ICU期间是否发生MDRO分为MDRO感染组和非MDRO感染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 目的构建及验证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月入住青岛市某三甲医院ICU 68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留置ICU期间是否发生MDRO分为MDRO感染组和非MDRO感染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和逐步回归筛选危险因素、构建MDRO感染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在纳入的ICU病人中,MDRO感染率为15.70%,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留置ICU时间、长期卧床、入ICU前使用抗生素、入ICU前进行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评分、抗生素的使用数量。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6,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76.85%、87.41%、85.7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59,模型的校准度良好。结论构建的ICU病人MDRO感染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筛选MDRO感染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2018~2020年山东省两家三甲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6
作者 金炎 何宏 +1 位作者 狄佳 孙运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分析2018~2020年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了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中由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提供的菌株,... 目的:分析2018~2020年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了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中由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提供的菌株,由SMART中心实验室鉴定菌种。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依据2022年第32版《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进行药敏判读。比较两家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总检出率、加强监护病房(ICU)和非ICU病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两家医院共检出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172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5.38%、20.09%、15.87%和11.41%。两家医院的ICU和非ICU病区中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显示出显著差异,表现为ICU病区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低于非ICU病区,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则高于非ICU病区的检出率(P<0.05)。两家医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均显示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极低耐药率。省立医院ICU病区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除黏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远超过青大附院,且耐药率比同一医院的非ICU病区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相比均显著增加。省立医院ICU病区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菌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也均高于青大附院。但两家医院ICU和非ICU病区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仅对黏菌素显示耐药。结论: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虽同位于山东省,但在医院之间、同院的ICU和非ICU病区之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存在差异,该结果表明有必要对院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提供准确的抗菌药物的应用证据,以降低耐药菌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肠杆菌目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加强监护病房
下载PDF
ECMO治疗1例豚鼠耳炎诺卡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珏 王富华 +1 位作者 文艺 邢金燕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53-2059,共7页
诺卡放线菌病通常呈亚急性起病,常为弥散化脓性或肉芽肿性感染,由多种来自革兰阳性杆状奴卡放线菌属的需氧土壤腐生菌引起。典型表现为肺炎,也常见于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放线菌目易与真菌性病原体混淆... 诺卡放线菌病通常呈亚急性起病,常为弥散化脓性或肉芽肿性感染,由多种来自革兰阳性杆状奴卡放线菌属的需氧土壤腐生菌引起。典型表现为肺炎,也常见于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放线菌目易与真菌性病原体混淆不易辨别,从而贻误病情。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一例ECMO治疗重症肺炎并诺卡菌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并总结该类疾病目前的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耳炎诺卡菌 重症肺炎 ECMO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侧肺移植患者术后重症监护
8
作者 王刚 周鑫宇 +6 位作者 高祀龙 林辉 赵玉晓 吕伯瀚 潘月帅 王蕊 魏丽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8-51,共4页
总结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侧肺移植术后患者重症监护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移植肺机械通气管理;严格限制患者液体入量,尤其注重控制隐形液体入量;进行规范的抗感染及免疫抑制治疗;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和肺功能康复锻炼。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 总结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侧肺移植术后患者重症监护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移植肺机械通气管理;严格限制患者液体入量,尤其注重控制隐形液体入量;进行规范的抗感染及免疫抑制治疗;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和肺功能康复锻炼。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15 d后转至普通病房,继续住院治疗观察4 d后,顺利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 重症监护 移植肺护理 营养支持 肺康复护理
下载PDF
床旁超声探查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及其滞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盖玉彪 辛晨 +3 位作者 林辉 郭小靖 张宇辰 姚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应用床旁超声探查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并分析其滞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6月在综合ICU接受治疗的200例气管插管患者,通过床旁超声技术判断是否发生气管插管声门下分泌物滞留,分为滞留组与无滞留组。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床旁超声探查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并分析其滞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6月在综合ICU接受治疗的200例气管插管患者,通过床旁超声技术判断是否发生气管插管声门下分泌物滞留,分为滞留组与无滞留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影响因素,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高危因素。结果200例气管插管患者中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患者106例,占比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插管天数、插管材质、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比例、留置胃管、8 mm气管插管、非全麻手术患者疾病种类比例是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99)和留置胃管(OR=2.499)是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床旁超声在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探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年龄和留置胃管是声门下分泌物滞留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气道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声门下分泌物 超声检查 肺炎 呼吸机相关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基于流程管理的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最佳证据总结
10
作者 郭小靖 盖玉彪 +2 位作者 刘庆伟 辛晨 王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31-1839,共9页
目的:检索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管理的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和相关组织、指南网站中有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所有证据,... 目的:检索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管理的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和相关组织、指南网站中有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所有证据,证据类型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2012年11月31日至2022年1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证据进行独立的文献质量评价,结合业内专家的意见,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献1347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从体外膜肺氧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抗凝监测、运行期间指标监测、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镇静镇痛、营养支持、早期康复、团队管理和撤机10个方面汇总38条最佳证据。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能够为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与临床情境和患者病情选择最佳证据,以形成科学、有循证依据的体外膜肺氧合管理方案,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提升危重患者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监护 流程管理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儿童氨氯地平中毒1例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冯璇 张梦雪 +2 位作者 宋吉叶 孙健栋 宋爱琴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392-4398,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氨氯地平中毒患儿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使广大临床医师了解疾病特点。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1例氨氯地平中毒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了一例氨氯地平中毒引起肺水肿患儿。该患儿系青春期女... 目的:通过分析1例氨氯地平中毒患儿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使广大临床医师了解疾病特点。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1例氨氯地平中毒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了一例氨氯地平中毒引起肺水肿患儿。该患儿系青春期女童,因“发现吞服胶囊刀片、过量降压药7小时”入院。入院第2天出现肺水肿,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钙剂、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浆置换及补液等治疗,并予灌肠治疗促进刀片排出。入院第15天,患儿症状消失,复查腹部正位片未见金属影,胸部CT较前明显好转,予出院。结论: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过量氨氯地平可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非心源性肺水肿等,甚至心脏骤停,病死率高。本文就氨氯地平中毒的临床表现、相关病理机制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中毒 肺水肿 儿童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结合蛋白3和上游移码蛋白1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刘玉莹 万浩然 +3 位作者 江泽宇 陈红丽 魏文迎 杨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ISR组21例和非ISR组11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检测IMP3、UPF1及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VEGF、IMP3及UPF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患者血清VEGF、IMP3水平低于非ISR组,血清UPF1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OR=1.095,95%CI:1.034~1.151,P=0.001)、IMP3(OR=3.413,95%CI:1.824~6.381,P=0.014)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保护因素,UPF1(OR=0.252,95%CI:0.047~0.965,P=0.006)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与VEGF呈正相关(r=0.665,P=0.000),UPF1与VEGF呈负相关(r=-0.58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UPF1和IMP3及VEGF联合是预测ISR的最优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796~1.000,P=0.000),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结论IMP3可通过促进VEGF表达,抑制ISR的发生;UPF1可抑制VEGF的表达,导致ISR的发生。UPF1和IMP3及VEGF联合可有效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冠状动脉再狭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上游移码蛋白1
下载PDF
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会双 孙运波 +3 位作者 邢金燕 姜乃睿 张珊 于振玲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青岛市3所三级医院7个ICU的250名医护人员,对其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青岛市3所三级医院7个ICU的250名医护人员,对其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平均得分分别为(54.97±11.83)、(65.19±11.75)、(18.12±3.76)分;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学历、工龄、聘用方式是预测医护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结论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离职意愿处于高等水平,工作倦怠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倦怠对离职意愿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倦怠 职业满意 离职意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务人员
下载PDF
某医学院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尤薇 孙运波 +2 位作者 杨赛楠 梁馨之 王明雪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6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2015年10—11月在山东某医学院就读的120名护理硕士研究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2015年10—11月在山东某医学院就读的120名护理硕士研究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结果 120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为(131.34±14.9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参加职业决策辅导是影响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在进行自我调节与努力的基础上,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制定合理培养方式,分年级分阶段进行职业教育及职业决策辅导,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以便更好的做出职业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护理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L-17A基因rs8193037和rs1974226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琦 岳耀先 +7 位作者 洪宇 谢琰臣 郝洪军 张贤军 谷传凯 高翔 张栩 李海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索IL-17A基因rs8193037及rs1974226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0例MG患者及487例健康对照组,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IL-17A基因rs8193037及rs197422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 目的探索IL-17A基因rs8193037及rs1974226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0例MG患者及487例健康对照组,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IL-17A基因rs8193037及rs197422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在MG组及各亚组(发病年龄、胸腺情况、AChR抗体、首发受累范围、发病后2 y间最严重时受累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分布。在共显性及加性遗传模型下比较基因型频率。结果 IL-17A基因rs8193037和rs1974226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MG整组、各亚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未发现IL-17A基因rs8193037及rs1974226位点多态性与MG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IL-17A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严重程度
下载PDF
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
16
作者 徐卿 赵洁 +3 位作者 何昶 焦储丞 隋刘涛 朱晓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14-2921,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 BAR)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LA...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 BAR)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LAA型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卒中组(≤8分)和中重度卒中组(>8分),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一步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BAR与LAA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BAR对LAA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014例患者,其中,男性1331例(66.1%),女性683例(33.9%),年龄(64.72 ± 11.72)岁。其中轻度卒中1047例(52.0%),中重度卒中967例(48.0%),出院时转归良好1030例(51.1%),转归不良984例(48.9%)。在LAA患者中,中重度卒中组和短期转归不良组BAR分别显著高于轻度卒中组与短期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R是LAA严重程度(OR 1.374, 95% CI 1.308~1.442;P < 0.001)和短期转归不良(OR 1.374, 95% CI 1.308~1.442;P < 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AR预测LAA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44 (95% CI 0.722~0.765;P< 0.001),约登指数为0.366,最佳截断值为7.15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7%和54.9%。结论:BAR与LAA型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不良有关,并且对LAA型卒中患者短期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尿素氮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超声引导法与定位法在重症病人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强 董海 +3 位作者 刘蔚 杨冰心 赵婉君 山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法和超声定位法行经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优劣,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颈内静脉置管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病人98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法和超声定位法行经颈内静脉置管术,对两组病人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留管时间及并发...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法和超声定位法行经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优劣,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颈内静脉置管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病人98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法和超声定位法行经颈内静脉置管术,对两组病人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留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平均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28,P<0.05);两组病人穿刺次数、留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超声定位组有2例误穿颈内动脉,但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法经颈内静脉置管,能实时观察穿刺针尖路径,适用于存在颈内静脉解剖变化的病人;而采用超声定位法经颈内静脉置管术,用时较短,操作简单,适用于需要快速置管的病人。术者应根据自身的操作熟练程度合理选择超声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颈静脉 静脉切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呼吸机管路对危重症病人VAP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世香 谭珂 +1 位作者 郭丽 孙黎惠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Fisher&Paykel MR850呼吸机管路系统与普通PVC管路系统对危重症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ICU需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且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240例,随... 目的探讨Fisher&Paykel MR850呼吸机管路系统与普通PVC管路系统对危重症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ICU需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且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240例,随机分为Fisher&Paykel呼吸机管路组(观察组)120例和普通PVC管路组(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不同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气道分泌物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驻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机械通气前两组病人PCT水平及气道分泌物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机械辅助通气后PCT水平较机械辅助通气前明显升高(F=3.25、5.64,P〈0.05)。机械辅助通气后,观察组病人PC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程度低(F=11.64,P〈0.05)。机械辅助通气后,两组病人气道分泌物量较机械辅助通气前明显增多(F=2.91、6.89,P〈0.05)。机械辅助通气后,观察组病人气道分泌物量较对照组升高程度低(F=7.29,P〈0.05)。观察组病人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84,P〈0.05)。观察组病人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2.167~3.251,P〈0.05)。结论Fisher&Paykel呼吸机管路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危重症病人VAP的发生率,改善病人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路 机械通气 降钙素原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脓毒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飞 单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71-2977,共7页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进而导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每年可造成全球约500万人死亡。它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主要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和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目前,炎症反应和凝血障碍被认为是促...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进而导致的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每年可造成全球约500万人死亡。它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主要以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和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目前,炎症反应和凝血障碍被认为是促进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两个驱动因素,且研究显示,由于凝血功能的异常,脓毒症患者体内微循环中常常伴随着微血栓的形成,加重器官功能障碍的进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溶栓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和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疗,但其应用受到短半衰期、全身出血风险等副作用的限制,针对其副作用,不少学者考虑以靶向给药的方式降低其副作用的限制。本文将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脓毒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靶向给药策略进行探讨,为脓毒症治疗及靶向用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靶向给药
下载PDF
帕金森患者DBS开机后生活及康复体验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20
作者 张欣 何兴荣 +1 位作者 张凤花 刘庆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681-688,共8页
目的:探索帕金森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开机后患者的生活及康复体验,为针对性制定帕金森患者住院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9~12月,采用最大差异化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术后开机后的帕金森患者进行半结... 目的:探索帕金森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开机后患者的生活及康复体验,为针对性制定帕金森患者住院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9~12月,采用最大差异化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术后开机后的帕金森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MAXQDA Analytics Pro 2020软件并根据归纳内容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帕金森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开机后生活及康复体验提取出5个主题:部分症状改善而喜悦;期望过高而倍感失落、渴望自主程控、康复锻炼受限(环境、空间与主观动力)、渴求专业康复。结论:帕金森术后患者在门诊开机后居家生活,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存在个体差异,不能完全脱离疾病困扰,且患者掌握程控信息不明晰、存在自主程控风险,康复意识薄弱、康复专业知识局限,未来建议加强相关信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描述性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