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瞳孔测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萌萌 李涛 +2 位作者 李志 杜娟 马加海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353-12361,共9页
背景:老年患者手术日益增多,高龄、衰弱、并存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使老年患者的疼痛用药管理成为难题。瞳孔测量为精准评估疼痛程度、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提高全身麻醉质量带来新希望。目的:探讨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 PD)测... 背景:老年患者手术日益增多,高龄、衰弱、并存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使老年患者的疼痛用药管理成为难题。瞳孔测量为精准评估疼痛程度、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提高全身麻醉质量带来新希望。目的:探讨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 PD)测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瑞芬太尼使用的指导意义,为实现个体化镇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在65~85岁之间,使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瞳孔组)和对照组(非瞳孔组),每组各30例。记录术中PD、有创动脉收缩压SAP和心率HR的变化,将两组喉罩置入后5 min (T0)时的PD、SAP和HR定义为基础值,手术切皮时(T1)、气腹建立时(T2)、气腹后每10 min和术毕缝皮时(T3)的各项指标与基础值的差值绝对值定义为波动幅度Δ,术中补液、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瑞芬太尼总量、PACU停留时间、PACU停留期间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以及术中丙泊酚、顺阿曲库铵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更少(P < 0.05);苏醒时间更短(P < 0.05),PACU停留时间更短(P < 0.05);术后PONV发生率更低(P < 0.05);PD、SAP和HR的波动幅度更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更少(P < 0.05)。术中PD测量指导镇痛水平可减少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减少术后PONV发生,更有益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测量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浓度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作用影响
2
作者 张鑫宇 陈刚 +3 位作者 谭宇桔 刘艳茹 李云云 姜爱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ml组(MM组)、吗啡300μg/ml组(HM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吗啡3μg/ml组(R+LM组)、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μg/ml组(R+MM组)和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0μg/ml组(R+HM组)。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且抑制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增加。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高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迁移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迁移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低浓度和中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P<0.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侵袭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0.05),并且侵袭能力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中、高浓度组吗啡和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单独应用高浓度吗啡,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低浓度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于将细胞抑制在G0/G1期和S期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联合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罗哌卡因 增殖 迁移 侵袭 细胞周期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飞 李方正 +1 位作者 张庆凤 姜爱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ERAS实施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ERAS组(3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ERAS实施与否将入选患者分为ERAS组(35例)和非ERAS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6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非ERAS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非ERAS组(P<0.05)。两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7分患者均仅有1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RAS理念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并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围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成硕 程雷 +20 位作者 刘争 李华斌 李彦如 吕威 马加海 宋西成 唐宁波 王德辉 王旻 王古岩 王惠军 许昱 叶京英 杨钦泰 杨玉成 张弨 张宇 章如新 赵玉林 赵长青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9期463-471,共9页
围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气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因解剖位置与气道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与手术操作均可对气道产生影响,尤... 围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气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因解剖位置与气道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与手术操作均可对气道产生影响,尤其是鼻部和咽喉部的全麻手术,手术本身及麻醉插管均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气道炎症反应,甚至出现喉痉挛、急性喉阻塞等危急情况,气道并发症风险极高,因此,围术期气道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均已制定相应专科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共识,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吸入 围手术期医护 气道管理 耳鼻喉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移植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5
作者 姜秀良 张仁霞 +1 位作者 于建宏 李金保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3期198-199,共2页
2001年我院对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心功能良好,恢复满意。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脏移植手术 麻醉处理 洛赛克 甲基强的松龙 静脉麻醉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6
作者 杜娟 马加海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005-14013,共9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择期腹腔镜或开腹腹部手术(胃、胆囊、肝脏、胰腺、脾脏)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每组6...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择期腹腔镜或开腹腹部手术(胃、胆囊、肝脏、胰腺、脾脏)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中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多模式镇痛组麻醉诱导后使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并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或者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组术后镇痛泵右美托咪定 + 布托啡诺。对比两组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等。结果:多模式镇痛组患者的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两组患者在此方面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减少和术后康复的加速,可以通过采用多种镇痛模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加速术后康复 阿片类药物用量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西成 马加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7,共6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各个专业。ERAS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以及缩短住院时间,使得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因此获益。优化围术期管理是ERAS的核心,良好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是ERAS重要的组...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各个专业。ERAS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以及缩短住院时间,使得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因此获益。优化围术期管理是ERAS的核心,良好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是ERAS重要的组成部分,术前宣教与评估、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术中体温和液体管理、术后镇痛与并发症防治等措施在ERAS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ERAS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麻醉管理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麻醉管理 围术期医学
原文传递
热休克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宏仲 薛荣亮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CAS 2004年第1期20-21,30,共3页
HSP作为一类结构保守、功能复杂的蛋白质家族,除了正常情况下维持细胞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之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
下载PDF
根据脊柱长度确定罗哌卡因剂量用于腰麻剖宫产效果
9
作者 刘晓飞 丁永波 +1 位作者 郭龙龙 姜爱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麻实施过程中根据脊柱长度确定罗哌卡因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R组根据脊柱长度计算罗哌卡因剂量,C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均用脑脊液稀释配制腰麻液3.0...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麻实施过程中根据脊柱长度确定罗哌卡因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R组根据脊柱长度计算罗哌卡因剂量,C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均用脑脊液稀释配制腰麻液3.0 mL进行腰麻。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最高阻滞平面阻滞时间;评定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观察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及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阻滞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最高阻滞平面低于C组(t=6.88,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R组循环更稳定,MAP明显高于C组(t=15.96,P<0.05)。R组给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χ2=4.81,P<0.05)。结论剖宫产腰麻实施过程中根据脊柱长度确定罗哌卡因剂量,麻醉用药更精准,效果满意,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麻醉 脊椎 罗哌卡因 脊柱 药物剂量计算
下载PDF
成功抢救术中恶性高热1例及家族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10
作者 李克忠 李涛 王洋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4期212-215,共4页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亚临床肌肉病,发病率1∶10 000~1∶250 000。主要由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琥珀酰胆碱)诱发,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异常,从而产生严重的骨骼肌代谢亢进。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恶性高热 琥珀酰胆碱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和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巧霞 王瑞雯 +4 位作者 李志 刘少慧 王朋朋 常江涛 马加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行PCIA,给予布托啡诺10 mg;实验组:胎儿娩出夹闭脐带后即刻静...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行PCIA,给予布托啡诺10 mg;实验组:胎儿娩出夹闭脐带后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后行PCIA,给予右美托咪啶200μg+布托啡诺10 mg。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术后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术后对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以及追加补救镇痛药种类、次数记录。采用QoR-40量表(QoR-40)和FSS疲劳量表(FSS)评估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FSS疲劳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术后第3天QoR-40量表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可以减少布托啡诺的使用量,并且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疲劳,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镇痛 术后恢复
下载PDF
不同干预方式对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12
作者 张海桥 张丽英 +1 位作者 李涛 马加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E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E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母亲声音(PDM组),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PD组)和右美托咪定+母亲声音(DM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儿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ED发生率、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儿家长满意率。结果 PDM组和PD组的mYPAS和ICC评分均低于DM组(P均<0.05),3组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DM组与PD组间mYPAS和IC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M组的ED发生率低于PD组和DM组(P均<0.05)。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M组患儿家长的非常满意率高于PD组和DM组(P均<0.05)。3组患儿家长间满意率、一般满意率和不满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宣教有助于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增加其麻醉诱导期合作度,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母亲声音的联合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ED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非常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术 术前宣教 右美托咪定 母亲声音 苏醒期谵妄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贾媛芳 王向真 +4 位作者 张军伟 蔡胜男 代淑贞 胡晓森 杨晓红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2期11584-11589,共6页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单独及联合作用于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24小时,应用CCK-8法检测...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单独及联合作用于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24小时,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两药联合应用时,细胞凋亡率低于各自单用(P < 0.05);两药单用或联合应用时,细胞凋亡率相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 < 0.05),两药联用时细胞凋亡率降低最为明显(P < 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两药联用优于各自单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辛伐他汀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歌 郗虹娇 +1 位作者 刘传绪 黄爱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9期3884-3897,共14页
心脏是血液循环流动最关键的器官,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措施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血液保护措施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逐年增多,现就血液保护措施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血液保护措施 心脏手术 输血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早期饮水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丽英 马加海 +4 位作者 王晓丽 韩云 郭敏 赵菁 曲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7期914-916,共3页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少量饮水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饮、禁食,试验组患者术...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少量饮水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饮、禁食,试验组患者术后神志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给予少量饮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口干、饥饿感的发生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12.0±1.22)h,对照组为(15.1±1.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7,P<0.01)。试验组发生口干患者占38.5%(25/65)、饥饿占13.8%(9/6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5%(38/65)和32.3%(2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05、6.240;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在恢复室内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即给予饮水,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加速康复外科 术后饮水 胃肠功能 麻醉恢复室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熊去氧胆酸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血清内毒素的影响
16
作者 田锴 陈蕾 林忠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49-1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熊去氧胆酸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熊去氧胆酸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均持续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道屏障功能、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血清内毒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熊去氧胆酸 肠道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异氟醚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越 孙满意 +2 位作者 孙丽宁 孙国勇 李克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评价异氟醚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7d的SD大鼠24只,体重15~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对照组(C组)和2%异氟醚组(Ⅰ组).C组吸入30... 目的 评价异氟醚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7d的SD大鼠24只,体重15~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对照组(C组)和2%异氟醚组(Ⅰ组).C组吸入30%氧气4h,Ⅰ组在与C组相同的吸氧条件下吸入2%异氟醚4h.每组选取6只大鼠,于麻醉开始前即刻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 200 mg/kg,用以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于麻醉结束后6h处死大鼠并分离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p-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氟醚可抑制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婴儿 新生儿 海马 干细胞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