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动态观察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1
1
作者 单若冰 于海青 +2 位作者 谭丽群 张玉华 蒋玉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9-250,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病毒转阴的规律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外周血定量CMV PCR检测确定CMV感染的 37例足月新生儿 ,分为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 ,并每 4周 1次进行定量CMV PCR动态观察以确定病毒转阴时间。结果 ...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病毒转阴的规律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外周血定量CMV PCR检测确定CMV感染的 37例足月新生儿 ,分为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 ,并每 4周 1次进行定量CMV PCR动态观察以确定病毒转阴时间。结果  37例CMV感染中 12周内阴转 2 5例 ,占 6 7.6 % ,阿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阴转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先天性CMV感染多数在 4周内血中病毒转阴 ,阿昔洛韦治疗无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新生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阿昔洛韦 抗病毒药 治疗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新生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单若冰 仇丽华 +1 位作者 于海青 郭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5期539-540,共2页
关键词 早产儿 行为 早期干预
下载PDF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冬 单若冰 于海青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显示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转重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30 4 7%,极危重组病死率为 10 0 %。随分值下降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SNAP结果显示 ,≤ 10分组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 ,10~ 2 0分组病死率为 2 7 78%,≥ 2 0分组病死率为 85 71%,随分值增加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套评分方法高度相关 ,r=-0 86 16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SNAP对危重病例的检出率均可达 10 0 %,但前者仅有 10个项目 ,更为简便经济 ,更符合我国国情。单项指标与两套评分方法均平行 ,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分辨危重病病例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危重评分 新生儿 紧急生理学 评分 美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向春 单若冰 于海青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预后。方法 2000年5月—2006年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病儿共54例,采用前瞻和回顾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了解该病病儿预后。结果 54例中失...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预后。方法 2000年5月—2006年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病儿共54例,采用前瞻和回顾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了解该病病儿预后。结果 54例中失访8例,随访46例,死亡9例,病死率19.57%。实际观察人数为37例,其中治愈和好转者占67.57%。观察组头围及智力发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05^-3.84,P<0.001),体质量及身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预后较差,应早期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预后 数据说明 统计
下载PDF
摄入不足致新生儿早期黄疸30例分析
5
作者 仇丽华 张立琴 翟岩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早期黄疸 新生儿 摄入不足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光疗时间及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尚文 单若冰 薛爱丽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93-294,2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时间及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间断光疗组32例.每目光疗8h停16h,共3d。持续光疗Ⅰ组22例,持续光疗24h;持续光疗Ⅱ组27例.持续光疗72h。结果3组血清总胆...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时间及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间断光疗组32例.每目光疗8h停16h,共3d。持续光疗Ⅰ组22例,持续光疗24h;持续光疗Ⅱ组27例.持续光疗72h。结果3组血清总胆红素光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光疗后与光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4.563~9.672.P〈0.01)。间断光疗组与持续光疗Ⅰ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6.P〉0.05),间断光疗组与持续光疗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86,P〈0.05)。间断光疗组和持续光疗Ⅰ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69.P〉0.05)。间断光疗组和持续光疗Ⅱ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20,P〈0.05)。结论3种方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均有效。24h持续光疗可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病儿住院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可代替3d疗程8h的间断光疗。72h持续光疗疗效显著,但副作用明显,可用于重症病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光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亚低温和硫酸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单若冰 张爱军 +2 位作者 傅平 张玉华 刘长芹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硫酸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脑细胞凋亡和远期行为能力的影响。 方法   48只 7日龄Wistar大鼠分为亚低温组 (直肠温度 3 4℃ ,维持 48h)、硫酸镁组 ( 2 5 %MgSO4 45 0mg/kg腹腔注射 ,共 6次 ,)和生理... 目的  探讨亚低温、硫酸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脑细胞凋亡和远期行为能力的影响。 方法   48只 7日龄Wistar大鼠分为亚低温组 (直肠温度 3 4℃ ,维持 48h)、硫酸镁组 ( 2 5 %MgSO4 45 0mg/kg腹腔注射 ,共 6次 ,)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 ,每组 16只 ,其中 8只 48h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和分别测定脑海马区bc1-2、bax蛋白表达 ,8只 75d进行Y迷宫测定学习能力。 结果  NS对照组HE染色见CAl区受损细胞明显皱缩 ,染色较深 ,细胞核固缩 ;bc1-2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光密度为 ( 0 43 2 1± 0 0 5 98)明显低于亚低温组 ( 0 763 8± 0 0 95 3 )和硫酸镁组 ( 0 7964± 0 0 994,P <0 0 1) ,对照组bax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光密度为 ( 0 82 3 6± 0 0 73 4) ,明显高于亚低温组和硫酸镁组 ( 0 4887± 0 0 812和 0 5 0 2 1± 0 0 92 3 ,P <0 0 1) ,而 75d行为能力测定亚低温和硫酸镁组迷宫尝试次数明显少于NS组 (P <0 0 5 )。 结论  HIBD后给予硫酸镁和亚低温治疗明显抑制了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鼠 亚低温 硫酸镁 细胞凋亡 远期行为能力
下载PDF
医疗环境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策 被引量:17
8
作者 单若冰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医疗环境 干预对策 不良影响 时间延长 抢救成功率 子宫内环境 患病新生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预测死亡风险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单若冰 王晓亮 +1 位作者 谭丽群 仇丽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危重度评分 风险比较 预测 20世纪90年代 病情严重程度 NICU 治疗效果 危重病例 死亡风险 国内外
原文传递
S.T.A.B.L.E.在新生儿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单若冰 李海英 +3 位作者 周继勇 李跃 冯向春 孙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3-914,共2页
S.T.A.B.LIE.包括血糖、体温、血压、呼吸道管理、实验室检查及情感支持,在国外作为继续学习培训项目广泛应用于区域性新生儿院前急救,并取了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新生儿 应用 呼吸道管理 实验室检查 情感支持 培训项目 继续学习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策 被引量:33
11
作者 单若冰 郭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早产儿 NICU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干预对策 不良影响 治疗时间 出生后 专业 内接 交流
原文传递
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生理指标和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单若冰 郭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应激激素 生理指标 NICU环境 侵入性治疗 病情监测 不良影响 激素水平 生理反应 不同环境 危重儿 光照度 可能性 噪音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与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关系及微生态制剂干预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秀凤 单若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细菌移位 内毒素血症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近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洪敏 李海英 +1 位作者 张萍 单若冰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近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产儿按喂养方式分为奶粉喂养、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3组,监测各组出生时、纠正胎龄40周、纠正年龄1月、纠正年龄2月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纠正胎龄40周时...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近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产儿按喂养方式分为奶粉喂养、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3组,监测各组出生时、纠正胎龄40周、纠正年龄1月、纠正年龄2月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纠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体质量、身长、头围、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等指标均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5.110~27.738,P〈0.05)。奶粉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25.311,P〈0.05)。纠正年龄1月时,奶粉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6.518,P〈0.05);母乳喂养组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8.770、19.482,P〈0.05)。纠正年龄2月时,奶粉喂养组体质量、身长、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7~17.044,P〈0.05);母乳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22.241,P〈0.05)。结论纠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生长占优势,此后奶粉喂养组生长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配方奶 母乳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秀凤 单若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状况及经胃肠道给予双歧杆菌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及双歧杆菌组。模型制备后第10天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状况及经胃肠道给予双歧杆菌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及双歧杆菌组。模型制备后第10天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黏膜变化。结果OJ组较SO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变(P<0.05),双歧杆菌组肝功能指标较OJ组改善。SO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26±0.22)EU/ml,OJ组内毒素水平为(1.99±0.31)EU/ml,较SO组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74±0.20)EU/ml,较OJ组明显降低(P<0.01)。OJ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移位率高于另两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为90%,明显高于SO组及双歧杆菌组(P<0.05)。光镜显示OJ组肠黏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双歧杆菌组肠黏膜上皮改变较OJ组明显减轻。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出现明显的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细菌移位 内毒素血症 双歧杆菌
下载PDF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远期神经精神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继勇 傅平 《医学综述》 2008年第8期1220-1223,共4页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为儿科内分泌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先天性因素引起患儿生后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严重受损的疾病。研究发现,诸多因素与CH患儿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的预后密切相关,如CH的不同致病原因...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为儿科内分泌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先天性因素引起患儿生后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严重受损的疾病。研究发现,诸多因素与CH患儿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的预后密切相关,如CH的不同致病原因、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药物及治疗剂量的选择、早期的干预及孕母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神经精神发育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白细胞介素-2及γ干扰素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冬 单若冰 +1 位作者 于海青 蒋玉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 cyl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2 ( interleukin 2 ,IL - 2 )、γ干扰素 ( Interferon,IFNγ)水平的变化与 CMV病毒负荷的相关关系。 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luorogenic quan... 目的 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 cyl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2 ( interleukin 2 ,IL - 2 )、γ干扰素 ( Interferon,IFNγ)水平的变化与 CMV病毒负荷的相关关系。 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FQ - PCR)定量测定外周血 CMV- DNA ,31例足月新生儿 CMV- DNA阳性为感染组 ,并同时检测 CMV- Ig M。选取同期非感染新生儿 (外周血 CMV- DNA及抗 CMV- Ig M均阴性 ) 2 9例为对照组。 2组患儿应用EL ISA法检测 IL - 2及 IFNγ水平 ,并于 4周后复查。 结果 感染组患儿外周血 CMV- DNA定量中位数为 2 .75× 10 4 copy/μl,IL - 2和 IFNγ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IL - 2、 IFNγ水平与 CMV- DNA基因定量值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882、 - 0 .6 75 1( P<0 .0 1) ;4周后复查 30例患儿 CMV- DNA转阴 ,其 IL - 2、 INγ水平上升 ,与 CMV- DNA阳性时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结论 先天性 CMV感染时机体外周血 IL - 2、 IFNγ水平明显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动态观察
下载PDF
父母亲社会经济状况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东峰 许小幸 +2 位作者 仇丽华 吕秀翠 姜秀波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10-412,415,共4页
①目的 探讨父母亲社会经济状况与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90名低出生体质量儿和 75 0名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的父母亲进行了相关因素调查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③结果 母亲年... ①目的 探讨父母亲社会经济状况与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90名低出生体质量儿和 75 0名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的父母亲进行了相关因素调查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③结果 母亲年龄大于 35岁、母亲的职业为教师或农民、父亲吸烟、母亲孕期吸烟及年家庭收入低是发生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危险因素 (OR =1.2 80~ 7.2 90 ) ,母亲身高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 (OR =0 .898)。④结论 父母亲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亲 社会经济状况 低出生体质量儿 相关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爱丽 单若冰 +1 位作者 于海清 周占宇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质量〈2500g的208例早产儿生后4~6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分级,探讨ROP与孕周、出生体质量、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感染...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质量〈2500g的208例早产儿生后4~6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分级,探讨ROP与孕周、出生体质量、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感染及贫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08例早产儿中患有不同程度ROP者39例(其中ROPⅠ期24例,ROPⅡ期13例,ROPⅡ期2例),ROP发生率为18.8%。ROP病儿中住院期间有3例自愈,4例成功进行手术治疗,而大部分病例需出院后继续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贫血及感染对ROP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且孕周越短、出生体质量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ROP的发生率较高,ROP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贫血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产儿急救转运途中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萍 宋健美 冷富华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高危 转送 NICU 病儿 急救转运 转运系统 诊疗 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