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董震 齐鹏 +4 位作者 齐克飞 李伟 王林涛 吕杰 李友 《医学综述》 2016年第9期1727-1729,共3页
作为20世纪制造工艺的一项最重要的革命性发明,3D打印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在医学领域,尤其在骨科领域该技术受到学者的青睐,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专门针对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该文综述了3D... 作为20世纪制造工艺的一项最重要的革命性发明,3D打印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在医学领域,尤其在骨科领域该技术受到学者的青睐,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专门针对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该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从儿童创伤、儿童骨肿瘤、儿童矫形等方面介绍了儿童骨科的特点及应用3D打印技术的优势,同时总结了在临床应用中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小儿骨科 快速成型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林涛 董震 +3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齐鹏 吕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579-586,共8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患者88例,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4~10岁,平均6.7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患者88例,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4~10岁,平均6.7岁。致伤原因:摔伤49例,运动伤21例,高处坠落伤1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治疗44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44例(外支架组)。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疼痛及活动程度、瘢痕情况,采用MarshaⅡ法测量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并对比临床常规指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1~59个月,平均23.4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拔除固定物周期短于外支架组[(32.12±12.06)min vs.(42.93±15.47)min、(3.26±1.15)d vs.(4.83±1.62)d、(3.12±0.75)个月vs.(3.99±1.02)个月、(3.26±1.61)个月vs.(4.05±1.93)个月,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外支架组[(21.02±9.35)mL vs.(30.21±12.51)mL,P<0.05],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外支架组[(6.35±2.41)次vs.(3.02±1.15)次,P<0.05]。微创组术后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90.91%,外支架组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两组患者术后Gartland-Werley评分、PRWE评分、VSS评分逐渐降低(P<0.05),Gartland-Werle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PRWE评分、VSS评分低于外支架组(P<0.05)。微创组患侧掌屈、背伸、尺侧倾斜、桡侧倾斜、旋前角度大于外支架组[(42.52±4.77)°vs.(40.31±4.02)°、(61.73±5.19)°vs.(59.02±5.06)°、(30.35±3.53)°vs.(30.11±2.59)°、(16.15±4.37)°vs.(14.26±4.19)°、(86.07±12.54)°vs.(83.47±11.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vs.22.73%,χ^2=6.175,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具有和切开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接近的近远期效果,并发症少,并且可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美观,更适合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闭合复位 微创 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帅 董震 +3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王林涛 齐鹏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目的将手法复位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联合应用于小儿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中,评价和探究临床疗效。方法该文参加研究的数据资料源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入并予以治疗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儿,按照计算机法实施分组,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 目的将手法复位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联合应用于小儿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中,评价和探究临床疗效。方法该文参加研究的数据资料源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入并予以治疗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儿,按照计算机法实施分组,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方法联合用于参照组(30例),手法复位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联合用于实验组(30例),计算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骨折愈合用时、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统计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骨折愈合用时(94.2±23.0)mL、(56.0±12.2)min、(9.0±1.1)周,比对参照组患儿相关计算数值(187.0±35.5)mL、(71.3±14.0)min、(12.8±2.0)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6 3、4.512 7、9.118 5,P<0.05),实验组患儿的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153.0±14.6)°、(133.0±10.4)°比对参照组患儿相关计算数值(110.4±12.0)°、(111.3±11.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6 3、7.851 4,P<0.05),实验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3.33%)比对参照组患儿相关计算数值(2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1,P<0.05)。结论对肱骨干骨折患儿开展手法复位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联合治疗展示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弹性髓内钉 小儿 肱骨干骨折
下载PDF
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治疗儿童脑瘫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3
4
作者 董震 王林涛 +4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吕杰 厉亚男 李帅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患儿10例(14足),采用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胫前肌外移跟腱延长伊式架外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儿童痉... 目的探索应用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患儿10例(14足),采用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胫前肌外移跟腱延长伊式架外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术前采用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分型评估,本组患儿均为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合并跟骨内翻畸形。术中采用跟骨外侧柱矩形截骨,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伊式架外固定手术。术后调整伊氏架以求良好力线。术后随访观察患儿患足形态特征、功能状况及X线情况,采用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足背伸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外形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患足背伸肌力好。结论跟骨外侧柱矩形短缩截骨术可有效减少足外侧柱长度,增大了距下复合体的间隙,从而改善患儿的行走步态,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截骨术 痉挛性马蹄足 脑瘫 儿童
下载PDF
骨桥切除术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畸形愈合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齐克飞 董震 +2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齐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我院1例骨桥切除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总结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经验。结果采用骨桥切除术成功治疗1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结论儿童胫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我院1例骨桥切除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总结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经验。结果采用骨桥切除术成功治疗1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结论儿童胫骨远端骨折导致的畸形愈合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应根据病儿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生长面 关节畸形 获得性 骨桥切除
下载PDF
SGLT2i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柴家超 杨卫芳 +2 位作者 扈艳雯 张玉超 赵蕙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66-1872,共7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对骨质量有负面影响,并增加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潜在机制可能包括肥胖、高血糖、氧化应激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积累的影响,导致骨代谢、结构和强度的改变。该文主要对T2DM患者脂肪过度积累...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对骨质量有负面影响,并增加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潜在机制可能包括肥胖、高血糖、氧化应激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积累的影响,导致骨代谢、结构和强度的改变。该文主要对T2DM患者脂肪过度积累导致的脂肪炎症及T2DM相关的肌萎缩探讨T2DM骨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可能间接破坏钙和磷酸盐稳态,加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该文重点阐述了SGLT2i通过减重影响脂肪分布,维持肌肉质量,减轻脂肪及肌肉的炎症反应,从而间接对T2DM骨代谢障碍产生有益影响的可能机制。另外,肾功能受损和心血管风险升高的老年患者中SGLT2i增加骨折风险可能与渗透利尿继发的跌倒和容量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LT2i 2型糖尿病 骨代谢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蕙琛 扈艳雯 +2 位作者 刘元涛 柴家超 马小莉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血管并发症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涉及多种病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DM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本文基于AS讨论DM血管并发症的可能分子机制、我们总结了DM病理过程中影响AS形成的主要方...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血管并发症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涉及多种病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DM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本文基于AS讨论DM血管并发症的可能分子机制、我们总结了DM病理过程中影响AS形成的主要方面及其与慢性炎症的关系、同时讨论AS和DM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氧化应激、蛋白激酶信号改变以及某些miR-NA和表观遗传修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AS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修饰
下载PDF
Bilhaut-Cloquet手术治疗复拇指畸形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齐克飞 牟鹏飞 +1 位作者 于嘉智 董震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13-714,720,共3页
目的探讨Bilhaut-Cloquet手术治疗WasselⅠ型和Ⅱ型复拇指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Bilhaut-Cloquet手术治疗复拇指畸形病儿25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7年,切口及截骨处均愈合良好。外观存在拇... 目的探讨Bilhaut-Cloquet手术治疗WasselⅠ型和Ⅱ型复拇指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Bilhaut-Cloquet手术治疗复拇指畸形病儿25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7年,切口及截骨处均愈合良好。外观存在拇指粗大病儿8例,拇指细小6例,指甲畸形8例,背侧明显皮肤瘢痕组织6例,掌侧明显皮肤瘢痕组织3例。术后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平均55°,主动伸直受限平均25°;掌指关节主动屈曲平均75°,主动伸直受限平均10°。WasselⅡ型存在桡偏3例,平均10°;尺偏2例,平均7°。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1例,良16例,可8例。结论 Bilhaut-Cloquet手术能有效治疗复拇指畸形,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拇指(趾)畸形 Bilhaut-Cloque 修复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跟骨截骨矫正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9
9
作者 董震 王林涛 +4 位作者 齐鹏 李友 齐克飞 李帅 王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Ilizarov外固定架和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矫正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合并跟骨内翻畸形患儿30例,共42足。住院期间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跟骨外侧柱矩... 目的探究Ilizarov外固定架和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矫正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合并跟骨内翻畸形患儿30例,共42足。住院期间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跟骨外侧柱矩形截骨,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伊式架外固定手术,充分解决跟骨内翻畸形。术后随访观察患儿患足形态特征、功能状况及X线情况,应用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评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8.6±4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4.8±26.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1.5)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5±3.0)个月。至末次随访未见严重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外形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患足背伸肌力良好。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拆除伊氏架外固定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背伸角度增加,ICFSG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善更加显著。结论跟骨外侧柱矩形短缩截骨术可有效减少足外侧柱长度,使中足、前足内翻得到矫正,减轻跟骨内翻,增大了距下复合体的间隙,使距骨下沉,改善高弓足,达到弹性生理负重状态从而改善患儿的行走步态,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马蹄内翻足 跟骨截骨术 儿童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86例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林涛 董震 +3 位作者 李伟 齐克飞 李友 齐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统计患儿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统计患儿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作出评价,术后采用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有无Volkmann挛缩、肘内翻、针孔感染、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肢出现针孔感染,经过及时治疗感染治愈,术后随访1年,随访期内克氏针无松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2.04±0.9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5.30±2.27)分(P<0.05);根据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术后优80例(93.02%)、良4例(4.65%)、可2例(2.32%);治疗总体满意率96.51%(83/8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临床效果好,对患儿伤害小,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跟腱延长术在儿童马蹄足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震 王林涛 +4 位作者 齐鹏 李友 齐克飞 李帅 王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解剖性跟腱延长微创治疗儿童马蹄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马蹄足患儿12例16足,采用跟腱中段小切口关节镜入路,镜下经皮依次切断跟腱比目鱼肌肌腱跟骨止点部分和腓肠肌肌腱近端,背伸患足...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解剖性跟腱延长微创治疗儿童马蹄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儿童马蹄足患儿12例16足,采用跟腱中段小切口关节镜入路,镜下经皮依次切断跟腱比目鱼肌肌腱跟骨止点部分和腓肠肌肌腱近端,背伸患足,使之达背伸20°~30°。自关节镜中段切口处以可吸收缝合器缝合已松解的跟腱,背伸位石膏固定6周。6周后负重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测量患足背伸角度,并行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6个月,足背伸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术前背伸(5.9±4.7)°,术后背伸(24.8±3.1)°,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与非关节镜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足背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对比,关节镜下组较传统长切口组有优势;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与经皮跟腱延长术未见明显差异。关节镜下跟腱延长未见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跟腱固定处无不适,患足背伸肌力良好。[结论]关节镜下跟腱延长术,可镜下观察跟腱解剖分型,根据不同分型,实施确切跟腱延长松解,充分松解跖肌腱,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关节镜 儿童 跟腱延长术
原文传递
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震 齐鹏 +4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齐克飞 王林涛 吕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儿年龄2岁6个月~11岁,平...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儿年龄2岁6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岁。所有患儿均为闭合性损伤。在麻醉下和C型臂透视下,先行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取直径合适大小弹性髓内针2枚,折弯后由肱骨近端外侧1.5cm纵行切口穿入肱骨骨髓腔,直至骨折线远端干骺端内固定。上肢绷带悬吊制动。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检查,按照Flynn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最短6个月,最长27个月。从临床表现及X线片评估患肢骨折愈合及功能情况,术后1周患肢活动稍受限,术后1个月均去除悬吊绷带并患肢自由屈伸活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取钉时间最短33d,最长8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患儿Baumann角、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髓内针移位,未出现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神经损伤。按照Flyrm功能评分,优25例,良3例。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避免损伤神经,因切口位置隐蔽,创伤小;内固定稳定无需石膏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弹性髓内针
原文传递
Ponseti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和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林涛 董震 +6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齐克飞 齐鹏 王丹 李帅 王标 《现代医学》 201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Ponseti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的疗效和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于我院接受Ponseti法治疗的105例儿童CTEV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Pirani评分及疗效;根据是否复发将... 目的:分析Ponseti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的疗效和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于我院接受Ponseti法治疗的105例儿童CTEV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Pirani评分及疗效;根据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对患儿性别、治疗年龄、侧别、跟腱切断与否、初始Pirani评分、石膏纠正次数、支具依从性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后,各年龄组患儿Piran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患儿均为中、重度异常,治疗后,接近正常患儿为79.78%,轻度异常患儿为20.22%,无中、重度异常患儿;(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初始Pirani评分及支具依从性具有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Pirani评分及支具依从性是影响儿童CTEV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Ponseti法治疗儿童CTEV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初始Pirani评分较高的患儿展开密切随访、提高支具依从性则有助于控制患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seti法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复发
原文传递
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
14
作者 齐鹏 李伟 董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7诊治的35例大龄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骨折复位成功后以患肢外侧髁最高处后上1cm为中心作纵形切口,分别以中心点和...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7诊治的35例大龄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骨折复位成功后以患肢外侧髁最高处后上1cm为中心作纵形切口,分别以中心点和同平面外侧近旁开0.5 cm处开口,保持开口方向与骨干成30°~45°角,于开口处逆骨干方向置入预弯成C形的2根弹性髓内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骨折愈合时间5~9周,平均7周。术后9周患侧上肢前屈(176.9±4.3)°,后伸(48.1±0.1)°,外展(179.1±1.3)°,外旋(60.0±3.2)°,内旋(88.1±1.6)°,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活动度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5.0~100.0分,平均96.0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3.0~100.0分,平均95.5分。结论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患儿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干骺端骨折 弹性髓内针 内固定 大龄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