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市某医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尤文铮 张旸 +3 位作者 李梅 赵真真 辛永宁 宣世英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某医院就诊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评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某医院就诊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评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市某医院行抗-HCV检测的患者共76492例,分析抗-HCV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抗-HCV阳性患者就诊科室分布及HCV RNA检测情况。共纳入172例行HCV RNA检测的抗-HCV阳性患者,分为HCV RNA阴性组和HCV RNA阳性组,收集两组患者ALT、AST、PLT、TBil、抗-HCV数据,计算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纤维化指数-4(FIB-4),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变量与HCV RNA阳性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 RNA阳性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抗-HCV水平对HCV RNA阳性的诊断价值。结果青岛市某医院25.82%抗-HCV阳性住院患者进行了HCV RNA检测,抗-HCV总体阳性率约为0.96%。不同年龄组间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68%抗-HCV阳性患者年龄超过40岁。HCV RNA阳性组患者的ALT、AST、TBil、APRI、FIB-4和抗-HCV水平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组,PLT显著低于HCV RNA阴性组(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CV RNA阳性与ALT、AST、APRI、FIB-4和抗-HCV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1、0.613、0.576、0.302和0.763,P均<0.001),与PLT呈负相关(r=-0.34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抗-HCV水平每增加1,HCV RNA阳性风险就增加83.9%(OR=1.839,95%CI:1.440~2.350,P<0.001)。ROC曲线表明,血清抗-HCV水平最佳截断值为7.48(COI)时,诊断HCV RNA阳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6、98.4%和87%。结论应加强对40岁以上人群和高危科室患者的抗-HCV筛查,推广对抗-HCV阳性患者的HCV RNA检测。抗-HCV水平可较准确预测HC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青岛地区60岁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玉文 陈立震 +13 位作者 金文文 耿宁 张旸 杜水仙 赵本田 段建平 周永 毕春花 马磊 胡欣欣 张吉宏 孙建涛 谭杰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069,共9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60岁及以上CHB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F(25 mg/d)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期、48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以及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定(FibroScan)、骨密度测定数据。收集24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6例CHB患者完成了24周随访。TAF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83.3%(30/36),与基线期77.8%(2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24周DBil(t=-2.42,P=0.02)、Cys C(t=-4.34,P<0.001)显著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例CHB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94.4%(17/18),与基线期77.8%(14/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34);IBil(t=2.43,P=0.03)和TBA(Z=-2.24,P=0.03)均升高,腰椎(t=2.92,P=0.01)及股骨颈骨密度(t=2.42,P=0.03)T评分均升高,LSM水平降低(t=-2.31,P=0.03),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2-MG、URBP、α1-MG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AF在60岁及以上CHB患者中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使更多CHB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未发现对肾脏造成损害,能够改善骨密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老年人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预测和疾病进展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盛龙 刘守胜 +2 位作者 庄立琨 赵真真 辛永宁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慢性肝脏疾病。肝组织活检仍是评估NAFLD疾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存在有创性、潜在并发症、取样误差等局限,不适用于常规监测疾病进展与治疗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慢性肝脏疾病。肝组织活检仍是评估NAFLD疾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存在有创性、潜在并发症、取样误差等局限,不适用于常规监测疾病进展与治疗预后。肝细胞凋亡可反映NAFLD疾病进展,其中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被认为是NAFLD预测与诊断最有潜力的无创生物标志物之一。本文主要对CK-18及其相关无创预测模型在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肝纤维化等不同疾病特征中的表现进行综述,评估其对NAFLD风险预测和疾病进展评估中的价值,并讨论CK-18未来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NAFLD无创诊断工具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 细胞角蛋白18 肝纤维化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ACE2 rs2074192位点多态性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易感性的相关性
4
作者 赵守林 张梅 +2 位作者 赵真真 陈立震 宣世英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rs2074192位点多态性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NAFLD病人208例,健康查体者105例。收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提取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2基因rs2074...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rs2074192位点多态性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NAFLD病人208例,健康查体者105例。收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提取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2基因rs2074192位点的基因型,比较ACE2 rs207419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NAFLD组及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同时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比较不同基因型病人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生化结果的差异。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ACE2 rs2074192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2 rs2074192位点T等位基因女性携带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未携带者,T等位基因男性携带者血清葡萄糖水平低于未携带者(t=-2.613、-3.195,P<0.05)。结论青岛地区人群ACE2 rs2074192位点多态性与NAFLD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
5
作者 花胤 王晓燕 +2 位作者 王振 辛永宁 刘守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2,共6页
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TSMR)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与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 HT)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 UC与HT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 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TSMR)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与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 HT)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 UC与HT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分别来自芬兰生物银行和IEU数据库,提取出与UC强相关的独立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Egger回归法(MR-Egger)、中位数加权法(weighted median)评估UC与HT之间的因果关联,同时采用MR-PRESSO评估水平多效性及离群的SNP,Cochran′s Q检测及漏斗图(funnel test)评估SNPs中的异质性,留一法分析(leave one out)是否存在单个SNP能够影响因果评估的结果。结果 筛选出4个与UC强相关关联的工具变量,IVW法提示UC和HT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0.975,95%CI:0.924~0.990,P=0.011),Cochran Q检验Q=2.566,P=0.463,提示SNP之间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法(P=0.523)和MR-PRESSO法(P=0.548)均提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反向TSMR的结果不支持反向因果关系。结论 TSMR发现UC与HT之间存在负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慧 刘守胜 +1 位作者 赵真真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5-2568,共4页
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而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肠道菌群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肝轴”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细... HBV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而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会导致病死率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肠道菌群在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肝轴”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细菌易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免疫损伤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肝脏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总结和讨论肠道菌群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免疫作用,并探讨基于肠道菌群的HBV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胃肠道微生物组 免疫调节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特殊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宋玉文 沙丽丽 +3 位作者 陈立震 李梦昆 王玉荣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我国HBV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具有强效、低耐药、骨肾安全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TAF在低病毒血症、多重耐药、妊娠期、肝衰竭及肝移植等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 我国HBV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具有强效、低耐药、骨肾安全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TAF在低病毒血症、多重耐药、妊娠期、肝衰竭及肝移植等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析表明TAF能够降低低病毒血症患者病毒载量实现病毒学应答、为耐药患者提供新方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学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派格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实现功能性治愈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臧海洋 李伟娜 +2 位作者 刘守胜 周永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目的 探究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序贯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以青岛市多家医院2018年—2021年收治的CHB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派格... 目的 探究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序贯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以青岛市多家医院2018年—2021年收治的CHB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派格宾治疗至少48周,且在派格宾治疗前经过了1年及以上的NUC治疗。根据派格宾治疗48周时是否实现HBsAg阴转将入组患者分为功能性治愈组(79例)和未治愈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相关变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变量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功能性治愈组患者的基线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21.63(3.33~157.60)IU/mL vs 794.70(336.10~1 185.34)IU/mL,Z=-8.869,P<0.001],派格宾治疗12周的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1.34(0.04~16.59)IU/mL vs 567.11(226.09~1 047.86)IU/mL,Z=-9.847,P<0.001],派格宾治疗24周的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0.01(0.00~0.34)IU/mL vs 304.79(89.24~772.23)IU/mL,Z=-10.474,P<0.001],派格宾治疗12周的HBsA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未治愈组[89.6%(57.5%~99.4%) vs 21.8%(2.0%~40.9%),Z=-7.926,P<0.001],派格宾治疗24周的HBsA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未治愈组[99.9%(99.0%~100.0%) vs 44.1%(20.6%~73.8%),Z=-9.593,P<0.05],基线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治愈组(8.9%vs 25.3%,χ~2=7.652,P=0.006),基线HBV DNA>1000 IU/mL的比例显著低于未治愈组(0 vs 8.4%,χ~2=5.073,P=0.024),基线总胆红素显著低于未治愈组[12.60(10.12~15.93)μmol/L vs 15.50(11.80~24.10)μmol/L,Z=-3.611,P<0.001],治疗12周的AST显著高于未治愈组[47.00(34.00~68.00)U/L vs 41.00(30.00~56.50)U/L,Z=-2.031,P=0.042],治疗12周AST>2倍正常值上限比例显著高于未治愈组(16.5%vs 4.8%,χ~2=5.835,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OR=0.996,95%CI:0.995~0.997)、派格宾治疗12周HBsAg(OR=0.990,95%CI:0.986~0.994)、派格宾治疗24周HBsAg(OR=0.983,95%CI:0.975~0.991)、基线总胆红素(OR=0.885,95%CI:0.826~0.949)为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基线HBsAg对应的AUC为0.904,最佳界值为118.24 IU/mL;派格宾治疗12周HBsAg对应的AUC为0.948,最佳界值为73.74 IU/mL;派格宾治疗24周HBsAg对应的AUC为0.975,最佳界值为11.01 IU/mL;基线总胆红素对应的AUC为0.664,最佳界值为19.9μmol/L。结论 NUC序贯派格宾治疗CHB时基线HBsAg、派格宾治疗12周HBsAg、派格宾治疗24周HBsAg以及基线总胆红素水平是派格宾治疗48周时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PNPLA3 rs3747207位点多态性与NAFLD易感性的相关性
9
作者 孙田静 方海丽 +3 位作者 赵真真 刘守胜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974-1981,共8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 (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 containin, PNPLA3)基因rs3747207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 (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 containin, PNPLA3)基因rs3747207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6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NAFLD患者223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人群168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数据及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的生物化学指标并测定PNPLA3 rs3747207位点基因型。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NPLA3 rs3747207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NAFLD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GG基因型未增加NAFLD发病风险(OR = 0.702, 95%CI: 0.428~1.152, P = 0.161)。GG基因型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携带者(P < 0.05)。结论:PNPLA3 rs3747207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NAFLD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因多态性 PNPLA3 rs3747207
下载PDF
TLR4多态性与NAFLD易感性的相关性
10
作者 赵守林 赵真真 宣世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0796-10802,共7页
目的:探究中国青岛地区人群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s 4, TLR4) rs1927914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0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入院的N... 目的:探究中国青岛地区人群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s 4, TLR4) rs1927914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2年0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入院的NAFLD患者218例,健康对照者101例。提取受试者血液中的DNA,使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方法扩增DNA,并检测TLR4基因rs1927914位点的基因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与脂质代谢及肝脏代谢状态相关的指标。使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TLR4 rs1927914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岛地区人群中,TLR4 rs1927914位点多态性与NAFLD的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TOLL样受体4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mi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舒阳 毕研贞 +2 位作者 刘守胜 柳盛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8-1856,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以期获得可用于HBV-ACLF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科...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以期获得可用于HBV-ACLF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例CHB患者及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6例HBV-ACLF患者。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些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NA进行检测,筛选差异miRNA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检测得到的外泌体差异miRNA以倍数上调>2倍或下调>2倍且P<0.05为标准筛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筛选差异miRNA共249种,与CHB组相比,HBV-ACLF组上调miRNA 126种,下调miRNA 123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miRNA主要参与了性腺发育、调控蛋白质稳定性、细胞对外界刺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并与乙型肝炎、蛋白多糖在癌症中的作用、调节干细胞多能性、MAPK、Hippo、TNF、脂质代谢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的差异miRNA可能作为HBV-ACLF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外泌体 微RNAS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葛蓓 赵晶 韩小阳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0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癌因性疲乏的调查结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98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癌因性疲乏及心理弹性得分情况,并对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癌因性疲乏的调查结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98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癌因性疲乏及心理弹性得分情况,并对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术后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和术后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因性疲乏得分、术后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癌因性疲乏呈负相关(r=-0.55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可负向预测癌因性疲乏(β=-0.271,P﹤0.01)。结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术后阶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有关,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可能是减轻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心理弹性 癌因性疲乏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肝脏TM6SF2特异性敲除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杰 马学峰 +4 位作者 王艺奋 王孟轲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12-2616,共5页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 目的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等脂代谢相关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肝质量[(2.235±0.175)g vs(1.258±0.106)g,t=4.789,P<0.01]和肝指数(4.970%±0.298%vs 3.210%±0.094%,t=5.630,P<0.01)明显高于对照小鼠。同时,肝细胞TM6SF2基因缺失也会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ALT水平异常[(62.517±1.526)U/L vs(25.991±5.947)U/L,t=5.949,P<0.01]。相较于对照组,在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敲除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37.203±0.836)mIU/L vs(34.835±0.426)mIU/L,t=2.520,P=0.025;(41.093±1.226)mIU/L vs(35.817±0.500)mIU/L,t=3.985,P=0.007],其他与糖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肝脏内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969±0.978)mg/g vs(18.229±1.633)mg/g,t=3.015,P=0.024]。结论肝细胞特异性敲除TM6SF2可加重NAFLD小鼠肝脏脂质蓄积和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TM6SF2 CRISPR/Cas9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rs81926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14
作者 张青 刘守胜 +2 位作者 孙宝凯 张梅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9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3作为对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和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采用χ^2检验判断样本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PPARGC1A rs8192678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015,P值分别为0.918、0.9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CT基因型不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0.951,95%可信区间:0.368~2.457,P=0.918)。在NAFLD组中,CT基因型携带者的GGT水平较CC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升高(Z=-2.331,P=0.020)。结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未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在NAFLD患者中CT基因型可增加血清中GG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山东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ALT、AST、GGT和ALP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怡静 赵真真 +2 位作者 刘守胜 徐艳艳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44-2147,共4页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肝酶水平与血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或接受体格检查,长期居住于山东沿海地区的269例NAFLD患者,其中105例患有高血压(高...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肝酶水平与血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或接受体格检查,长期居住于山东沿海地区的269例NAFLD患者,其中105例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组),164例未患高血压(非高血压组)。测量受试者的晨起血压值,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实验室检测受试者血清肝酶(ALT、AST、GGT和ALP)水平及空腹血糖(FBG)。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4种肝酶与MAP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肝酶对高血压的影响程度。结果高血压组的BMI、MAP和GGT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值均<0.05)。在总NAFLD患者和非高血压NAFLD患者中,男性的BMI、MAP、ALT、AST、GGT均显著高于女性(P值均<0.05),在NAFLD伴高血压组中,男性的GGT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NAFLD伴高血压组超出正常范围的GGT人数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组(χ2=4.781,P=0.029)。血清GGT水平与正常范围内的MAP(70~105 mm Hg)有相关性(r=0.178,P=0.011),MAP超出正常范围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41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和性别后,NAFLD人群中AST水平与高血压存在正关联(OR=1.011,95%CI:1.000~1.022,P=0.04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BMI和FBG,结果显示NAFLD人群中AST水平仍与高血压存在正关联(OR=1.011,95%CI:1.000~1.022,P=0.044)。结论在山东沿海地区NAFLD人群中,AST水平增高可能预示着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血压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Γ-谷氨酰转移酶 山东
下载PDF
瘦素和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振 刘守胜 +4 位作者 谭杰 孙宝凯 杜水仙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8-2483,共6页
目的测定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EP、ADPN与NAFLD、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83例NAFLD患者(NAFLD组),86例NAFLD合并CHD患... 目的测定瘦素(LEP)和脂联素(AD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EP、ADPN与NAFLD、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83例NAFLD患者(NAFLD组),86例NAFLD合并CHD患者(合并CHD组)及6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中LEP及ADPN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EP、ADPN及其他相关指标与NAFLD和NAFLD合并CHD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P及ADPN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NAFL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合并CH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NAFLD组(P <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NAFLD组(P <0.05);合并CHD组血清中LE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ADPN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BMI、FBG、TG、HDL、LEP、ADPN均与NAFLD的发病风险相关[OR(95%CI)分别为23.564 (2.696~205.919)、5.559(1.030~29.996)、7.740 (1.379~43.426)、0.072 (0.019~0.268)、17.549 (2.344~131.357)、0.182 (0.043~0.760),P值均<0.05],BMI、LEP、ADPN均与CHD的发病风险相关[OR(95%CI)分别为11.561(4.828~27.682)、19.804(2.476~158.402)、0.025(0.005~0.121),P值均<0.05]。在NAFLD组中,血清ADPN的水平与LDL呈正相关(r=0.251,P=0.022);在合并CHD组中血清中LEP的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241,P=0.02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和高瘦素血症不仅是NAFLD的危险因素,可能也会增加NAFLD患者发生CHD的风险,且LEP的表达异常与NAFLD发生CHD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基于BMI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瘦素 脂联素
下载PDF
喝酒就会发生酒精性肝病吗?
17
作者 辛永宁 杜水仙 《肝博士》 2018年第5期10-12,共3页
酒精性肝病(ALD)的定义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往往仅表现为脂肪肝,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严重酗酒可以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出现肝功能的衰竭.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饮酒者均发病,个体不同对酒精的敏感性也存... 酒精性肝病(ALD)的定义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往往仅表现为脂肪肝,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严重酗酒可以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出现肝功能的衰竭.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饮酒者均发病,个体不同对酒精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的个体对饮酒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喝酒 肝脏疾病 肝细胞坏死 饮酒者 脂肪肝 肝功能 敏感性
下载PDF
KCNJ11 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艳艳 赵真真 +2 位作者 刘守胜 宋欢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46例NAFLD患者为NAFLD... 目的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内向整流钾通道蛋白J亚单位11号成员(KCNJ11)基因rs5210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46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201例CAD患者为CAD组,116例NAFLD合并CAD患者为合并组,342例健康对照人群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的方法进行KCNJ11 rs5210基因型测定。应用χ2检验分析KCNJ11 rs5210基因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以确定检验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应用χ2检验分析各组之间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结果经测序发现KCNJ11 rs5210具有AA、GA、GG 3种基因型。对照组、NAFLD组、CAD组及合并组之间进行比较rs521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经校正年龄、性别、BM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部受试人群中,携带AA基因型受试者ALP水平高于GA基因型(P=0.048);在NAFLD组中,与携带AA基因型受试者相比,GA基因型携带者具有更高的BMI、TBil水平(P值分别为0.042、0.00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升高与NAFLD患病风险相关(OR=1.35,P<0.01),HDL降低可提示NAFLD患病风险增加(OR=0.33,P<0.01);FPG升高、HDL降低可提示CAD(OR=1.51,P<0.01;OR=0.11,P<0.01)、NAFLD+CAD(OR=1.46,P<0.01;OR=0.06,P<0.01)患病风险增加。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KCNJ11 rs5210多态性与NAFLD及CAD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基因型
下载PDF
血清细胞角蛋白-18水平与经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量化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盛龙 赵莉 +3 位作者 庄立琨 刘守胜 辛永宁 宣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在经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M30和M65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及其对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NAFLD患者和健康体检... 目的本研究拟在经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M30和M65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及其对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NAFL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收集受试者基本资料和临床信息,CK-18 M30和M65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所有受试者行MRIPDFF检测,根据结果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脂肪变性(S1)组和中重度脂肪变性(S2&S3)组。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受试者,其中健康对照40例,NAFLD患者80例。血清CK-18 M30水平在S2&S3组中分别与S1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5),但健康对照组与S1组中CK-18 M3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血清CK-18 M65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CK-18 M30与MRI-PDFF诊断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0.404)。血清CK-18 M30预测肝脏脂肪变性程度≥S1与≥S2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临界值分别为0.611与0.666、53.75%与60.71%、72.5%与79.35%、100.4 U/L与118.9 U/L。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清CK-18 M30在肝脏脂肪变性患者中水平升高,且与MRI-PDFF值呈正相关,CK-18 M30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加重相关,血清CK-18 M30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角蛋白18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FABP2 rs1799883基因多态性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
20
作者 韩易 刘守胜 +2 位作者 赵真真 辛永宁 宣世英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青岛汉族人群中FABP2 rs1799883基因多态性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296例住院病人,分为NAFLD组、CAD组、NAFLD合并CAD(合并组),以104名健康体... 目的探讨青岛汉族人群中FABP2 rs1799883基因多态性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296例住院病人,分为NAFLD组、CAD组、NAFLD合并CAD(合并组),以10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临床信息,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和质谱测序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FABP2 rs1799883的基因型分布在NAFLD组与对照组、合并组与对照组、合并组与NAFL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CA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5)。4组FABP2 rs1799883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BP2 rs1799883 CT+TT基因型与CAD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是CAD的保护因素(OR=0.50,95%CI=0.29~0.87,P<0.05);对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CT+TT基因型仍然与CAD发病风险相关(OR=0.46,95%CI=0.24~0.90,P<0.05)。结论在青岛汉族人群中,FABP2 rs1799883基因多态性与NAFLD以及NAFLD合并CAD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但其CT+TT基因型与CAD的发病风险相关,是CAD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青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