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差异DNA甲基化谱研究
1
作者 冀君华 杨敏 +5 位作者 蒋艳 杨庭显 马晓静 尹启超 尹红卫 冀林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使用简化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对参考基因,将富集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取差异富集区域,差异富集区域取交集,将富集区域关联到基因,并根据组间富集区域富集样本个数差异筛选组间差异的甲基化富集区域,针对差异关联基因集进行GO、KEGG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藏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17152个,<-25%的位点共15558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RP3-399L15.3、ZNF621、RP11-394A14.2和SLC39A10。两组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注释中差异最显著的通路为血清素能突触。汉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2687个,<-25%的位点共2602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NAA25、CORO2B、PDC、ZNF853和MLLT10。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信号通路为谷氨酸能突触、Rap1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和胆碱能突触。HAP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位点>25%的位点共3895个,<-25%的位点共3969个。两组甲基化差值最大的能达到78.1%,而最小为-42.6%,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ARSJ、CTNNA3、SLC39A10和SWAP70。差异基因最为显著的通路为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结论:HAPC的发生可能与DNA甲基化异常变化有关,甲基化位点可能对HAPC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原文传递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高原医学研究的启示:从氧感知通路的新发现谈未来高原医学研究的机遇 被引量:5
2
作者 格日力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5,共4页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哈佛医学院的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牛津大学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和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Semenza)教授对氧感知通路的新发现,使得人体如何...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哈佛医学院的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牛津大学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和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Semenza)教授对氧感知通路的新发现,使得人体如何感受氧浓度的奥秘从分子水平上破解,继而机体在氧不足环境下的适应及不适应机制被进一步阐明。本文简要解读氧感知通路的相关内容及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简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 诺贝尔奖 高原 医学 研究 启示
下载PDF
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格日力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高原医学 低氧 学术大会 生理学 首次 中华医学会 联合 国际 西藏 学分
下载PDF
2011亚太地区高原医学会议
4
作者 格日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6-1346,共1页
由亚太地区高原医学协会(APSMM)主办,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第二届APSMM大会",将于2011年8月20日-2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大会将致力于为亚太地区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及研究机构搭建学术、技术自由交流的... 由亚太地区高原医学协会(APSMM)主办,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第二届APSMM大会",将于2011年8月20日-2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大会将致力于为亚太地区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及研究机构搭建学术、技术自由交流的平台,届时将有来自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尼泊尔、澳大利亚、韩国、瑞士等国家和国内的知名专家参加。会议以"环境、遗传与健康"为主题,重点讨论高原适应的遗传学机制,将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最新方法展开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亚太地区高原医学会议” 遗传学机制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关璐 格日力(综述) 马爽(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5,共9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有许多,致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线粒体有重要的关系。线粒体质量控制如线粒体的产生、融合、分裂及清除等出现异常会影...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有许多,致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线粒体有重要的关系。线粒体质量控制如线粒体的产生、融合、分裂及清除等出现异常会影响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功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该文将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阐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质量控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探讨高原鼠兔棕色脂肪低氧环境代谢分子机制
6
作者 薛华 何雨昕 +3 位作者 郭子旭 林凯歌 白振忠 曹学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4,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研究不同海拔下高原鼠兔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的内...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研究不同海拔下高原鼠兔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探讨BAT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代谢分子机制。方法:分别捕捉青海省果洛地区(4360 m)(MD组)和海北州门源地区(2900 m)(MY组)高原鼠兔各8只,利用UHPLC-QTOF-MS检测2组高原鼠兔BAT样本代谢产物,采用Simca软件对BAT代谢轮廓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合t检验、火山图分析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构建气泡图。结果:PCA和OPLS-DA模式结果显示,2组BAT代谢组均表现出明显聚类型分布,这些代谢物参与体内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胆汁酸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其中,葡萄糖-6-磷酸、胆酸、ADP-核糖、腺苷、脱氧胞苷、L-苯丙氨酸等代谢物水平在MD组高原鼠兔BAT中明显上调(P<0.05);去甲肾上腺素、硬脂酸、尿素、鸟氨酸、丙硫氧嘧啶等代谢物水平明显下调(P<0.05)。富集通路分析发现BAT代谢与苯丙氨酸、磷酸戊糖途径、酪氨酸、色氨酸等代谢通路相关。结论:高原极端环境影响机体的能量相关代谢通路有效激活BAT非颤抖产热,促进机体脂肪组织分化与白色脂肪褐变,增加BAT比重,以此适应高原极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高原低氧 高原鼠兔 棕色脂肪组织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调控低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雨昕 薛华 +1 位作者 郭子旭 曹学锋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各型高原病的关键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可致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其发病环节主要包括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各型高原病的关键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可致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其发病环节主要包括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是构成肺动脉壁的主要细胞,其增殖肥大是HPH结构重塑的重要病理特征。因此,探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是肺血管结构重塑的核心研究领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通路己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信号通路之一,抑制G6PD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重塑可以逆转HPH。为了更清晰理解HPH发病机制与G6PD通路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G6PD调控低氧诱导的PASMCs代谢转变与增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HPH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代谢转变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醇提物介导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研究
8
作者 何雨昕 薛华 +2 位作者 郭子旭 白振忠 曹学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OF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30~150 g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造模组、红景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饲养于青海大学SP...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OF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30~150 g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造模组、红景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饲养于青海大学SPF级实验动物房,其余5组大鼠饲养于青海大学低压氧舱构建HPH模型;红景天组灌胃红景天醇提物200 mg/(kg·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OFB醇提物100、200、400 mg/(kg·d),空白组及造模组灌胃生理盐水,持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右心肥厚指数(RVHI);评估各组大鼠肺动脉重塑程度;Western blot法及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G6PD含量及分布;观察各组大鼠血清G6PD水平及肺组织NADP+/NADPH、总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T-GSH/GSSG)、NADPH氧化酶(NOX)变化。结果造模组RVSP、RVHI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RVSP、RVHI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RVSP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RVSP低于中剂量组,RVHI高于中剂量组(P<0.05)。造模组血管壁面积占总血管面积的百分比(WA%)、血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率(WT%)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WA%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WT%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WA%、WT%低于低剂量组(P<0.05)。造模组肺泡周围小血管G6PD阳性面积占比低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肺泡周围小血管G6PD阳性面积占比低于造模组(P<0.05);高剂量组肺泡周围小血管G6PD阳性面积占比高于低剂量组(P<0.05)。造模组G6PD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G6PD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造模组(P<0.05)。低剂量组肺组织NOX活力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G6PD及肺组织T-GSH/GSSG水平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G6PD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肺组织NADP+/NADPH、T-GSH/GSSG水平及NOX活力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400 mg/kg浓度OFB醇提物干预HPH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6PD减少磷酸戊糖途径下游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达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磷酸戊糖途径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糖酵解
下载PDF
基于UHPLC-QE-MS的高原鼠兔肾脏差异代谢物及低氧适应机制分析
9
作者 何雨昕 白振忠 +2 位作者 薛华 郭子旭 曹学锋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法探讨不同海拔高原鼠...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法探讨不同海拔高原鼠兔肾脏低氧适应性代谢变化的潜在机制。方法捕捉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星宿海地区海拔4360 m(MD组)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地区海拔2900 m(MY组)处的高原鼠兔各10只,经麻醉后采集血清样本,经安死术后采集肾脏样本,分别进行一般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代谢组学分析。其中一部分血清样本用于血液学分析,另一部分用于血气分析,剩余部分检测生化指标。肾组织样本中代谢物提取后,进行UHPLC-QE-MS分析,运用代谢组学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分析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5且倍数变化(fold change,FC)>1.5或VIP>1.5且FC<1/1.5。利用相关性分析热力图、差异显著性分析火山图、信号通路识别气泡图和矩形图分别分析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MD组高原鼠兔的红细胞计数、葡萄糖、尿素氮、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于MY组,而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肌酐和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MY组,这表明不同海拔的高原鼠兔血液携氧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经主成分模式识别分析和OPLS-DA置换检验显示,MD组和MY组高原鼠兔肾脏代谢物具有明显的聚类型分布(R^(2)Y=0.930,Q^(2)=0.655)。按照筛选标准,并经数据库比对发现,不同海拔高原鼠兔的肾脏代谢物差异分子有46个,其中MD组高原鼠兔的蟾蜍二烯羟酸内酯、腺苷、腺嘌呤、薯蓣皂苷、盐酸小檗碱、鼠尾草酚和虾青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VIP>1.5,P<0.05),花生四烯酸、组胺和香豆素水平显著下降(VIP>1.5,P<0.05)。相关信号通路分析显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具有最大影响因子(P<0.05),而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通路呈现最显著富集(P<0.05)。结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肾脏差异代谢物氨基酸、泛酸盐及辅酶A通路可能参与高原鼠兔高原低氧适应代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高原鼠兔 肾脏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代谢通路
下载PDF
2011亚太地区高原医学会议
10
作者 格日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8-1198,共1页
由亚太地区高原医学协会(APSMM)主办,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第二届APSMM大会",将于2011年8月20日-2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大会将致力于为亚太地区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及研究机构搭建学术、
关键词 “2011亚太地区高原医学会议” 高原医学 医疗救助 基因组学
下载PDF
中国汉族高原肺水肿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应忠 王亚平 +2 位作者 马兰 杜洋 格日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1-1299,共9页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特发于高原低氧环境的肺水肿,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寻找与中国汉族高原肺水肿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及易感基因,文章利...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特发于高原低氧环境的肺水肿,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寻找与中国汉族高原肺水肿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及易感基因,文章利用Affymetrix SNP Array 6.0芯片,对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地区执行援建任务时来自平原地区的40例HAPE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通过PLINK软件对芯片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间有显著差异(P<10E-7)的SNP位点57个,通过对57个SNP位点附近74个基因进行GO与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与"前列腺素代谢"、"四烯酸代谢"、"氮代谢"显著相关(adjust P<0.05),以上代谢过程与HAPE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结果表明,高原肺水肿受遗传多态性影响,与多个基因以及位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易感基因
下载PDF
高原鼠兔低氧适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马兰 格日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地区的特有物种,具有极强的低温、低氧耐受能力。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从整体水平及分子水平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该动物是研究低氧适应...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地区的特有物种,具有极强的低温、低氧耐受能力。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从整体水平及分子水平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该动物是研究低氧适应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从血液学特征、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作一系统阐述,旨在阐明高原土生动物在高寒缺氧环境中生存的适应机制,这对人类适应高原及高原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低氧适应 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翔 刘彦平 +3 位作者 张发斌 刘燕 钟志群 格日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提取物的不同成分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唐古特大黄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采用溶血空斑实验来观察药物对小鼠抗体生成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E玫瑰花环实验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提取物的不同成分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唐古特大黄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采用溶血空斑实验来观察药物对小鼠抗体生成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E玫瑰花环实验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的不同提取成分中,只有糖类成分对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而其余成分(鞣质类,苯丁酮苷类,芪类成分,番泻苷类,蒽醌苷元类,蒽醌类成分等)对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结论唐古特大黄具有药物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提取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高原睡眠呼吸紊乱与急性高原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玉红 格日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高原低氧环境严重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及结构、睡眠呼吸紊乱进一步参与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急进高原及高原习服人群表现出不同的睡眠呼吸结构的改变,世居藏族人群在高原环境下有良好的睡眠结构和质量。文章通过周期性呼吸、低氧通... 高原低氧环境严重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及结构、睡眠呼吸紊乱进一步参与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急进高原及高原习服人群表现出不同的睡眠呼吸结构的改变,世居藏族人群在高原环境下有良好的睡眠结构和质量。文章通过周期性呼吸、低氧通气反应、引起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环路增益、细胞因子水平和神经递质等方面阐述了高原自然环境中引起睡眠呼吸改变的机制及其与急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睡眠呼吸改变 急性高原病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清GC-TOF-MS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学锋 白振忠 +2 位作者 马兰 马爽 格日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6-1682,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高原病患者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代谢组学的变化,并鉴定血清代谢图谱的内源性代谢物,探讨青海玉树世居藏族居民潜在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10例青海玉树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CMS组)和10例世居高原健... 目的:研究慢性高原病患者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代谢组学的变化,并鉴定血清代谢图谱的内源性代谢物,探讨青海玉树世居藏族居民潜在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10例青海玉树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CMS组)和10例世居高原健康藏族居民(control组)血清,利用GC-TOF-MS代谢组学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分析各代谢物的变化。结果:PCA、PLS-DA和OPLS-DA模式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组均表现出明显聚类型分布。CMS组血清中延胡索酸、肌苷、植烷酸、2,2-二甲基丁二酸、β-酮己二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L-半胱氨酸、瓜氨酸、三甲基赖氨酸、1-磷酸葡萄糖和核糖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CMS组血清中下降的代谢物有硫酸、草酸、谷氨酰胺和来苏糖。结论:慢性高原病患者和高原健康藏族居民血清代谢物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这些血清代谢物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慢性高原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药效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童丽 李文渊 +3 位作者 李永平 金伟 屠鹏飞 格日力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4-1135,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野生及栽培品对小鼠小鼠小肠运动和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对小肠、大肠推进作... 目的比较研究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野生及栽培品对小鼠小鼠小肠运动和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对小肠、大肠推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均具有泻下作用,野生品和栽培品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分析 中药鉴定学/方法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
下载PDF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丽 李文渊 +3 位作者 李永平 热增才旦 王海洁 格日力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野生及栽培品对小鼠小肠运动和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对小肠、大肠推进率... 目的:比较研究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野生及栽培品对小鼠小肠运动和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对小肠、大肠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均具有泻下作用,野生品和栽培品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下作用 比较研究 大黄 野生 栽培
下载PDF
高原藏系绵羊EPAS1基因的克隆以及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乌仁塔娜 刘芳 +2 位作者 白振中 嘎琴 格日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6期215-216,共2页
采用Trizol法从高原藏系绵羊肺脏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cDNA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517bp的EPAS1部分片段cDNA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PAS1基因mRNA的组织表达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 藏系绵羊 EPAS1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CYP2E1 RsaⅠ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燕速 白振忠 +2 位作者 赵建信 谢大伟 吴俊麒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CYP2E1 RsaⅠ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世居青海的胃癌患者(病例组)120例和与之匹配的同期世居青海的健康人(对照组)120例,应用PCR-RFLP技术对胃癌患者... 目的探讨CYP2E1 RsaⅠ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世居青海的胃癌患者(病例组)120例和与之匹配的同期世居青海的健康人(对照组)120例,应用PCR-RFLP技术对胃癌患者和健康人CYP2E1 RsaⅠ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CYP2E1基因Rsa I位点不同基因型(包括c1/c1、c1/c2、c2/c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17%、32.50%、3.33%和65.83%、30.00%、4.17%,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79、0.68、0.73);CYP2E1基因Rsa I位点的等位基因(c1和c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80.42%、19.58%和80.83%、19.17%,各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1,P=0.91);CYP2E1基因Rsa I位点野生型(c1/c1)基因与中低分化胃腺癌的发生相关(x2=3.93,P=0.05,OR=0.13,95%CI:0.02~1.00)。结论 CYP2E1 RsaⅠ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携带CYP2E1 RsaⅠ野生型纯合子(c1/c1)是青海地区发生中低分化胃腺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胃癌 CYP2E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高原肺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理机能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靳国恩 马兰 +3 位作者 韵海霞 白振忠 杨应忠 格日力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组,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4300m)对照组。结果30只Wistar大鼠经15天和30天饲养后,两个实验组Pap、RV/(LV+S)比值分别为42.80±6.09、0.50±0.06(15天);50.0±10.20、0.50±0.08(30天),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21.88±6.09,0.32±0.03)和较低海拔组(24.50±8.06,0.30±0.01),P值均小于0.01。15天和30天组HAPH患病率分别为87%和100%,但体循环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15天就可完全建立高原肺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与高原特有动物具有对低氧环境的不同生理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动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生理机能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